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養生書法

中醫養生書法

發布時間:2021-02-11 00:28:02

A. 練習書法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嗎

古今書法家多長壽,如久負盛名的顏、柳、歐、趙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顏真卿壽至76歲,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明代書法家文徵明壽至89歲,清代書法家梁同書壽至92歲,現代書法家孫墨佛壽至100歲,舒同93歲,蘇局仙110歲,董壽平94歲。
緣何書法家長壽?因為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養生之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調節情緒
中醫學認為:「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七情太過可使臟氣失調。書法可調節心態,使情緒穩定。狂喜之時,習書能凝神靜氣,精神集中;暴怒之時,能抑鬱肝火,心平氣和;憂悲之時,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悅;過思之時,能轉移情緒,抒發情感;驚恐之時,能神態安穩,寧神定志。可見,書法能調節情緒,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說書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葯物療法。
陶冶情操
漢文化源遠流長。古籍記載倉頡造字,雖是傳說,但字與書體的形態反映了造字者對事物的藝術構思和精神情感的寄託。唐·虞世南《書髓》說:「稟陰陽而動靜,體萬物而成形。」篆書形態古雅、質朴;隸書圓渾、秀美;楷書嚴謹、鮮明;行書灑脫、爛漫;草書飄逸、奔放。它們盡管風格各異,但都表現出節奏化了的自然美。其正如《淮南子》中說的「佳人不同體,美人不同面,而皆悅於目」,都使人感到美的享受。言為心聲,書為心畫,練習書法無疑能陶冶人的情操,賦予生命積極向上的活力,使人在藝術、眼界、胸襟、修養、氣質上都得到升華。當你書寫時產生的快感、創作時產生的歡愉、作品發表或展出時得到的回報,種種美的信息,會刺激大腦分泌良性物質,對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有很好的幫助。
形神共養
書法體現了形神共養的統一性。「形為神之宅」。形體的養護在於動,動以養形。執筆時,指實、掌虛、腕平的姿勢;書寫中懸腕、懸肘,不斷前落後顧、左撇右捺、上折下彎的運動,不但調節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經,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運動,而這種運動是舒緩的、非劇烈的;是適度的,非超常的。書法體現的這種適度運動,貫穿了「搖筋骨、動肢節」的導引內涵。
「神為形之主」,清代養生家曹庭棟主張:「養靜為攝生首務」。靜以養神,養神則保形。習書法時全神貫注,人的思想純靜、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擾動,在追名逐利的風潮面前,甘於清貧,恪守寂寞,使體內陰陽平衡,保證人體內環境的穩定狀態,延緩細胞的分裂周期,體內氣血在最低限度內變化,代謝相對緩慢。書法能養神,養神能練意,有效地減少或避免心理對於生理的干擾,使一切雜念全拋之九霄雲外,這種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亞於練氣功、打太極拳。練習書法,形神共養,使書家形神一體,心身統一,從而健康長壽。

B. 郭世平的書法養生

書法是一種自我心身整體鍛煉的方法。它通過調身、調息、調心的共同作用,改善全身機能,從而使病變局部好轉或恢復正常,達到強身治病,延年益壽的功效。中醫學認為,人體之所以患病,是由於正氣虛而邪氣侵入,即「邪之所湊,其氣必虛」。書法鍛煉不僅僅是為了調整某臟某腑,或針對某種疾病,而是協調臟腑機能,來達到保健治病作用。同時在調身、調息、調神三要素中,以調心最為重要。俗話說「全憑心意練功夫」。這里,「心意」是人的精神活動,也特指與書法有關的意念活動。通過調心,使人進入恬淡虛無,輕松舒適的入靜狀態,對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活動具有良好的調整作用,並進一步通過神經內分泌過程來調整全身各系統的功能活動,從而改善了全身的機能。此外,書法還要求在練習的同時,注意精神修養,陶冶性情。保持穩定的情緒狀態,不僅能防止緊張、抑鬱等各種情志活動對正常生理活動的影響,而且能消除伴隨疾病出現的心理障礙,有助於身心的協調一致。機體的病理狀態得以改善,從而達到治療疾病、增進健康的目的。從以上論述可以看出,書法鍛煉所產生的效應並不單純體現在身體的一部分、一個內臟、一個系統,也不單純體現在有形的身體,而是對全身各系統組織器官以及心理等同時都有調整作用,即是通過對全身機能的整體調節,從心身兩方面起到防止疾病的作用。
楷書:字體端正工整,結構緊密,筆法嚴謹,沉著穩重,適合於焦慮、緊張、恐懼症、冠心病、高血壓、心率紊亂患者的心理調節。
隸書:書體從容,風格變化多端,形象豐富,對於調節焦躁不安,固執偏激的情緒有幫助。
篆書:嚴正安穩、行筆緩慢,尤適合於焦慮、緊張和躁動者練習,有利於調節心理,適合於冠心病、高血壓患者的輔助治療。
行書:字體如行雲流水,輕松自如,對抒發靈性,培養人的靈活性和應變能力很有幫助,適合於憂鬱症、有強烈自卑感、手足麻痹、腦血栓患者練習。
草書:體態放縱,筆勢連綿迴旋,離合聚散,大起大落如風馳電掣,一氣呵成。尤其適合精神壓抑,憂郁者抒情達性之用,而不宜於焦躁者練習。 神經衰弱是由於大腦神經活動長期持續性過度緊張,導致大腦的興奮抑制功能失調而產生的。其主要表現為:興奮性增高,如易激動,易傷感,感覺器官對機體內部及外界刺激過敏,睡眠障礙,記憶力減退,腦力體力均易疲勞,工作學習效率低,植物神經機能障礙,焦慮不安及多疑等。
人的大腦皮層的神經細胞具有較強的耐受性,在通常整日緊張的腦力活動以後,雖產生疲勞,但通過適當的休息或睡眠即可恢復。凡是能引起持續的緊張心情和長期的內心沖突的一些因素,如親人亡故,學習負擔過重,工作不順心,人際關系不協調,家庭不和或長期思想矛盾等,使神經活動過程強烈而持久地處於緊張狀態,超過了神經系統所能承受的限度,即可發生神經衰弱。而腦力勞動過於緊張繁重並伴有情緒性的持續緊張,或者工作按排不當,忙亂而無秩序,缺乏勞逸結合,經常改變生活與睡眠規律,從而引起大腦機能的過度緊張,也能導致神經衰弱。從性格上講,那些偏於膽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賴性強、缺乏自信,或過於主觀任性,急躁好強,自製力差的人易患神經衰弱。
對神經衰弱的治療,主要原則是消除引起緊張的原因,調整緊張引起的大腦機能失調。在這方面,書法有其獨特之處。首先,書法要求書寫人在書寫時要做到松靜自然。松是指精神和形體共同的放鬆。靜是指精神的寧靜,是精神在主動放鬆的基礎上,意識進入到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特殊狀態。這種狀態使大腦皮層功能主動性地休息調整,有益於緩解和消除大腦的持續緊張狀態,起到治療神經衰弱的作用。其次,練書法達到入靜狀態時,機體不僅在客觀上發生各種有益的調整變化,而且在主觀上也可感受到心情極其舒暢、心胸非常開闊。從而處在一種良好的情緒狀態中。這對消除神經衰弱常伴有的負性情緒,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通過長期書法鍛煉,修心養性,陶冶情操,從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的氣質性格,也是書法能預防和治療神經衰弱的重要因素。
在通過書法治療神經衰弱的同時,應認清病因並認識到本病是可以治癒的。樹立信心,消除緊張和疑慮,保持心情愉快舒暢,用心理衛生的方法解決自己的心理問題。發揮主觀能動性,了解書法對神經衰弱的作用和療效,持之以恆,堅持練功,並採取有效措施,消除致病的環境因素,為練好書法創造條件。 1、誠心 誠其心,待天下之人。
2、容心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3、虛心 虛其心,受天下之善。
4、平心 平其心,論天下之事。
5、潛心 潛其心,觀天下之勢。
6、定心 定其心,應天下之變。
7、仁心 仁其心,愛天下之生。
8、忍心 忍其心,忍天下之辱。 1、志存高遠則目標遠大,習書一生,弘傳不朽。
2、情志淡泊則自感寂寞,樂於清貧,心志高潔。
3、志趣高雅則自無俗態,賞心悅目,風格高雅。
4、意志堅韌則百折不回,不屈不撓,無堅不摧。
以上心志的薰陶、培養,則是人體的一種特殊的心身運動。只有通過心志的薰陶、培養和鍛煉,養生書法才能由清秀走向拙樸,由俊美走向深厚,由嚴謹走向蕻逸自由,由清晰具體走向抽象意念。洗盡鉛華,清雅肼俗,大氣磅礴,獨領風騷。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亦稱缺血性心臟病。它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本病多發生在40歲以後,男性多於女性,腦力勞動者居多。
冠心病是現代社會的流行病。古代醫生所記載的人類主要疾病中,提到有關冠心病的病歷並不多,冠心病在美國和其它一些西方國家是隨著工業的發展而迅速增長的。在我國,發病也呈增多的趨勢。
冠心病的病因和發病機理至今尚未完全闡明。人們普遍認為高血壓、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肥胖、體力活動少、家族史等是引起冠心病的原因。但根據現代的大量研究證明,心理社會因素在冠心病的病因中起重要作用。在人生和事業上有過重大挫折的人比常人患病率高 4倍。此外,冠心病的發生還與病前性格有一定關系,緊張好勝與被動依賴者均易罹患此病。
由於精神過度緊張和腦力過度疲勞引起的神經內分泌失調,在冠心病的發病中起重要作用。練習書法能通過書寫入靜調節大腦皮質功能,使植物神經機能活動和各系統器官機能的協調得到改善,能在心靜體松、不增加心臟負荷的前提下,進行適當的運動,發揮調和氣血,改善循環狀況的功效。
九、書法養生多長壽:古今書法家多長壽,如久負盛名的顏、柳、歐、趙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顏真卿壽至76歲,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明代書法家文徵明壽至89歲,清代書法家梁同書壽至92歲,現代書法家孫墨佛壽至100歲,舒同93歲,蘇局仙110歲,董壽平94歲。

C. 中葯房掛啥書法條幅好,

對聯條幅,
但願世間人無病
何惜架上葯生塵

D. 養生館里掛啥書法作品

內容可以是養生名言、醫道名句之類的。

E. 求幾首關於 養生 的詩詞

1、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怡之福,可得永年。——《步出夏門行·龜雖壽》 曹操

詩中以長壽動物神龜為例,說明生老病死的規律。同時也是一曲養生之道的千古絕唱,是曹操給後世養生長壽的渡人金針!今人常用詩中「烈士暮年,壯志不已」來抒發老當益壯的胸襟。

2、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飲酒》 陶淵明

這首典型的養生詩,境與意會,物與心融,真是妙不可言。

3、杲杲冬日出,照我屋南隅。

負暄閉目坐,和氣生肌膚。

初似飲醇醪,又如蟄者蘇。

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曠然志所在,心與虛空俱。——《負冬日》 白居易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詩作中有不少是抒寫養生方法的。他的「養生方法」之一就是勤煉氣功。從詩中可以看出,白居易不但愛好氣功,而且已修煉到很高的層次。他練功時「外融百骸暢,中適一念無」。

4、雲淡風輕近午天,傍花隨柳過前川。

時人不識余心樂,將謂偷閑學少年。 ——程顥

健身需健心,「心樂才有身樂」,樂觀曠達,內心歡樂,才能健身強體。怎樣才能「心樂」呢?北宋名家程顥他認為人的一生,即便老了,生活也應當和少年人一樣豐富多彩,以愉悅身心,歡度晚年。

5、羽蟲見月爭翻翻,我亦散發虛明軒。

千梳冷快肌骨醒,見露氣人霜逢根。——《蘇沈良方》蘇軾

宋代文學家蘇東坡一生仕途坎坷,但他卻處世達觀,淡泊名利,晚年除寄情山水外,還潛心研究醫葯,收集民間驗方,這首詩說的就是他在皎潔的月光下,站立在空曠的軒閣之中,梳發健身的情景。

他還經常練習氣功,「雲散月明誰點綴,天容海色本澄清。」便是他練習氣功時清朗精神境界的寫照。

6、惜氣存精更養神,少思寡慾勿勞心。

食惟半飽無兼味,酒止三分莫過頻。

每把戲言多取笑,常含樂意莫生嗔。

炎涼變詐都休問,任我逍遙過百春。——龔廷《攝養詩》

明代名醫龔廷賢活到92歲,他寫的《攝養詩》,是根據多年從醫治病,保健養生的實踐,歸納出的一套有關「吃喝玩樂」的科學規律。

這首詩告訴人們,別輕視「吃喝玩樂」。這四個字是每個人終其一生都在做的「大文章」,只不過歲月給每個人判的分數不同罷了。「吃喝玩樂」不是人生目的,而是保證身心健康的生活工作手段。

7、世人個個學長年,不悟常年在目前。

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將食粥得神仙。——陸游

南宋大詩人陸游,一生共走過了85個春秋。他詩中蘊含的獨特養生之道,可以使我們參悟到這位詩人的長壽秘訣,對現代人提高健康素養無疑具有現實的借鑒意義。陸游鍾情食養,清淡為主。在諸多食療方法中,陸游似乎對食粥有所偏好。

他認為豐盛的飲食會加重腸胃的負擔,粗茶淡飯為宜。粥系流質食物,老幼皆宜,味美香糯,營養豐富,易為人體消化吸收。如果在粥中加入相應的食品或食物,如蓮心、薏苡仁、花生米、羊肉、西洋參、胡蘿卜等,還有防治疾病、祛病延年的功用。

F. 養生館內掛一幅什麼書法內容好

孫思邈衛生歌

天地之間人為貴,頭像天兮足為地。

父母遺體宜保之,箕疇五福壽為最。

衛生切實知三戒,大欲大怒並大醉。

三者若還有一焉,須防損失真元氣。

欲求長生先戒性,火不出兮神自定。

木去火兮不成災,人能戒性方延命。

貪欲無窮亡欲精,用心不已走元神。

勞形散盡中和氣,更復何能得此身。

心若太費費則竭,行若太勞勞則怯。

神若太傷傷則虛,氣若太損損則絕。

世人慾知衛生道,喜樂有常嗔怒少。

春噓名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閑。

三焦喜嘻除煩熱,四季長呼脾化餐。

切忌出聲聞口耳,其功猶勝保身丹。

發宜多梳氣宜練,齒宜常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侖,雙手揩摩常在面。

春月少酸宜食甘,冬月宜苦不宜咸。

夏要增辛減欲苦,秋辛可省便加酸。

季月少咸甘略戒,滋味偏多病相連。

若能全減身康健,自然五臟保平安。

春寒莫放綿衣薄,夏日汗多無病難。

秋冬衣冷漸加添,莫待病時才服葯。

太飽傷神餓傷胃,太渴傷血並傷氣。

餓餐渴飲勿太過,免致膨脹傷心肺。

醉後強飲勿太過,未有此身不成疾。

人資飲食以養身,去其甚者自安適。

食後徐行百步多,手磨臍腹食消磨。

夜半靈根灌清水,丹田濁氣切須呵。

飲酒可以陶性情,太過飲多防有病。

肺為華蓋倘受傷,咳嗽勞神能損命。

坐卧防風吹腦後,腦內入風人不壽。

更兼醉飽卧風中,風入五內成實咎。

身安壽永事如何?胸次平夷積善多。

惜命惜身兼惜氣,請君熟玩衛生歌。

G. 書法養生嗎

古今書法家多長壽,如久負盛名的顏、柳、歐、趙四大家,其中三位都年逾古稀。顏真卿壽至76歲,柳公權87歲,歐陽詢84歲,明代書法家文徵明壽至89歲,清代書法家梁同書壽至92歲,現代書法家孫墨佛壽至100歲,舒同93歲,蘇局仙110歲,董壽平94歲。
緣何書法家長壽?因為書法是一門藝術,也是一種養生之道。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調節情緒
中醫學認為:「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七情太過可使臟氣失調。書法可調節心態,使情緒穩定。狂喜之時,習書能凝神靜氣,精神集中;暴怒之時,能抑鬱肝火,心平氣和;憂悲之時,能散胸中之郁,精神愉悅;過思之時,能轉移情緒,抒發情感;驚恐之時,能神態安穩,寧神定志。可見,書法能調節情緒,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可以說書法是防治心身疾病的非葯物療法。
陶冶情操
漢文化源遠流長。古籍記載倉頡造字,雖是傳說,但字與書體的形態反映了造字者對事物的藝術構思和精神情感的寄託。唐·虞世南《書髓》說:「稟陰陽而動靜,體萬物而成形。」篆書形態古雅、質朴;隸書圓渾、秀美;楷書嚴謹、鮮明;行書灑脫、爛漫;草書飄逸、奔放。它們盡管風格各異,但都表現出節奏化了的自然美。其正如《淮南子》中說的「佳人不同體,美人不同面,而皆悅於目」,都使人感到美的享受。言為心聲,書為心畫,練習書法無疑能陶冶人的情操,賦予生命積極向上的活力,使人在藝術、眼界、胸襟、修養、氣質上都得到升華。當你書寫時產生的快感、創作時產生的歡愉、作品發表或展出時得到的回報,種種美的信息,會刺激大腦分泌良性物質,對提高人體的免疫力、抗病能力有很好的幫助。
形神共養
書法體現了形神共養的統一性。「形為神之宅」。形體的養護在於動,動以養形。執筆時,指實、掌虛、腕平的姿勢;書寫中懸腕、懸肘,不斷前落後顧、左撇右捺、上折下彎的運動,不但調節了手臂的肌肉和神經,而且使指、臂、肩、背、腰、腿部也得到運動,而這種運動是舒緩的、非劇烈的;是適度的,非超常的。書法體現的這種適度運動,貫穿了「搖筋骨、動肢節」的導引內涵。
「神為形之主」,清代養生家曹庭棟主張:「養靜為攝生首務」。靜以養神,養神則保形。習書法時全神貫注,人的思想純靜、恬淡、少欲,心神不被外界事物所擾動,在追名逐利的風潮面前,甘於清貧,恪守寂寞,使體內陰陽平衡,保證人體內環境的穩定狀態,延緩細胞的分裂周期,體內氣血在最低限度內變化,代謝相對緩慢。書法能養神,養神能練意,有效地減少或避免心理對於生理的干擾,使一切雜念全拋之九霄雲外,這種全身心的投入,其作用不亞於練氣功、打太極拳。練習書法,形神共養,使書家形神一體,心身統一,從而健康長壽。

H. 名中醫邱健行三十二字養生秘訣

養 心

俗話說葯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神補,神補重在養心。
邱健行說:「百歲健康老人的生活方式多種多樣,可說是五花八門,但共同特點都是心胸開闊、心地善良。」

邱健行認為,調養精神是養生壽老之本法、防病治病之良葯,想要長壽就應心胸開闊、勿惱勿火、少私寡慾、養心斂私。如果不懂得調養精神,單靠飲食營養、葯物滋補,難以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養心具體的做法

清靜養心

清靜養心,多一點興趣愛好。靜心能使人長壽,可通過各種「入靜保健法」來做到。另外,也可以培養各種興趣愛好,如書法、繪畫、養花、下棋、聽音樂、跳舞等方法,讓自己靜下來,控制情緒。

興趣愛好助於靜心

據了解,邱老從1962年開始就喜歡上太極劍,一練就是50年,曾師從霍元甲的兒子,曾獲1965年廣州地區武術隊錦標大賽太極劍冠軍和太極拳亞軍。邱老說,練習太極劍強身健體的同時還有利於陶冶性情、驅除煩惱與憂慮,能使自己達到靜心的目的。為了放鬆心情,邱健行還在居室頂層培植上百種中葯品種,自稱「百草園」。

良好心態

「七情太過生百病」,七情是怒、喜、思、憂、悲、恐、驚,若七情反應過於強烈持久,也會引起疾病,如何保持良好心態呢?邱健行說,良好的心態最重要的一條為知足常樂、童心未泯。跟孩子一樣最容易滿足與快樂。

推遲五秒再發火

人說六十耳順,到了一定的年齡,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凡事順其自然,無論聽到什麼,收得起放得下,別太敏感。邱老還指出,火爆脾氣易傷肝。要發火時不妨用理智控制一下,試一試推遲5秒鍾再發火,很多火就發不起來了。

養脾胃

人體的氣血是由脾胃將食物轉化而來,所以脾胃是後天之本。

邱健行認為,養生要注意養脾胃,欲想脾胃健旺,關鍵在於重視飲食習慣與適量運動。

養脾胃具體的做法

飲食有節

PAGE1

過飢過飽、食無定時均易損傷脾胃,脾胃一傷則諸病叢生。每天一日三餐,七八分飽即可。
雜食不偏

PAGE2

進食五穀雜糧、有精有粗。邱老提倡飲食清淡,但無需素食。因為他認為,如果長期吃素,蛋白質得不到足夠的補充,易引起血漿蛋白降低、體重減輕、貧血、水腫、免疫力下降等,易患感染性疾病、骨折不癒合等。邱老還認為,飲食養生關鍵是食物宜多元化、合理搭配,「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

不過咸甜

PAGE3

不要吃太多甜食,也不要吃得太咸口味過重,過甜過咸都會損害健康。邱健行說,自己以前特別愛吃甜食,喝杯咖啡要放4塊方糖,廣東人愛吃甜食,這一點要值得注意,吃得太甜,容易生痰生火。

動以養脾

PAGE4

邱健行說,適當鍛煉則精神爽朗、精力充沛、四肢有力。邱教授認為,散步、太極拳、八段錦等都是很好的運動,但運動關鍵在於持之以恆,一個星期至少要有三次運動。自己每天晚上差不多花上一個小時去做運動,先是練習太極劍,然後再去澆花,幾十年如一日,天天如此。

養 腎

腎為先天之本,腎與人的長壽有著密切的關系,腎強是生命旺盛的表現,歷代醫家認為養腎可令人長壽,而且能更耐疲勞。

1
---選擇平和的補腎養陰食療方
人過四十,就應著重補腎養陰。邱老說,養腎葯物宜選擇葯性平和的,最好是食療的葯物有枸杞子、何首烏、杜仲、肉蓯蓉、山萸肉、女貞子、蜂王漿、靈芝等。用這些葯材做葯膳食用,可以起到養腎、抗衰老的作用。

2
---清心寡慾,珍惜精氣。
常言說「精血同源」。中醫認為,精血的盈虧決定人體的健康與否。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節制房事,精充則體健長壽,精耗則體衰而不能盡享天年。

3
---揉耳養腎
當人體有病時候會在耳廓上出現反應點,因為耳朵上穴位密布,且通四肢,揉按耳廓對固腎氣不足引起的失眠、頭痛、頭暈、記憶力減退有一定的療效。邱健行教授每天都按摩耳廓,他認為,這個養生方法簡單易學,而且養腎的效果明顯。

4
---按摩腰養腎
腰部是脊柱左右凹陷處,按摩腰部能防治腰腿痛、慢性痔瘡、脫肛等。

05
獨家貼士
神仙水—— 一杯龍井茶
邱老喜品龍井茶,每次出診,都要從家裡帶上一瓶約500毫升的龍井茶,口渴就喝杯茶。邱老認為龍井茶有抗疲勞、降血脂、凝神靜氣之功。邱老看病從不疲倦,而且越看越精神,因病人多,常常超過午餐時間,就靠喝龍井茶,所以邱老喜稱其為「神仙水」。

I. 書法真的可以陶冶情操嗎

學習書法確實可以陶冶情操,並且還有許多其他的好處。書法是我們國家進行文化傳承的一種載體。而且書寫書法時可以表達一個人在寫字時的心情以及他的文化底蘊。我們每每看到有人寫得一手好字,都會情不自禁發出贊嘆。

從這我們就可以看出,書法在我們中國人心目中還是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字好壞可以反應出一個人的氣質與性格,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就是字如其人,所以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字中觀察出這個人是怎樣的個性。

所以,如果不是真心喜愛書法的人,是絕對堅持不下去的,因為他們沒有堅持下去的理由。而堅持每天練習書法的人絕對是性格非常堅忍不拔的,因為他們可以將一件普通的事做的十分細致到位,並且一直堅持。



閱讀全文

與中醫養生書法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