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齊脈中醫養生

齊脈中醫養生

發布時間:2021-02-11 00:40:31

① 想學學中醫養生有關的東西,哪裡教的比較系統啊~~

漢大儒董仲舒有雲:「仁人之所以多壽者,外無貪而內心靜, 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地之美以養其身。」

潘守宇談中醫大道與養生智慧(在中國中醫科學院演講提綱)
一位中國平民的中醫感悟
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則,因天之序,順應自然,葯食同源,寓醫於食,道法自然,道不遠人,道在人心,道日用而不知,不為良相,就做良醫。道以醫顯,從醫入道。
最古老的一定是最永恆的
最經典的恰恰是最時尚的
全世界最高的學問是研究人的,而生命之學又是人類學中最高的學問!
托爾斯泰講了,人類的最高智慧,是了解天地萬物,及人在其中的位置,這是最高的科學。
因天之序,人是靠頻率和宇宙共振的!所謂天人合一,就是人一定要跟自然和諧度越高,就越臻於至善!聯社有一個報道,說:英國的王儲查爾斯王子接受英國男性健康雜志社的訪問,他有一句話講的很精彩。他說:「如果我們對8000年的印度和中國醫術視而不見的話,那麼我們的確丟掉了一點東西,我的這種感覺非常強烈,因為他們醫學理論基礎是看人在宇宙中,在和諧整體中的位置」。這句話講的非常好,我對查爾斯王子了解的不多,但是,從這句話里看到了他比較高的哲學水平。做為中國人如果不懂的這個道理,是值得反思的。我們有一些青年人不大了解中國的養生文化,甚至有些青年在網上還詆毀中國的養生文化,這是一種不了解的表現。我們的人文先祖把自己融入宇宙中,去臨床實踐,所獲得的是一種真知,我們現代人很難做到的,因為現代人可以說:心浮氣躁的多。能夠真正的靜下來感知宇宙變化的人不多,所以,他們獲得了真知。比方說:經絡,經絡是幾十年前現代醫學認為這是中醫的一種偽科學的一個口實,說:中醫講經絡,誰看見經絡了。那麼後來有人用儀器把經絡給照了下來,發現儀器所照下來的經絡和古人所畫的經絡圖沒有差別。那麼古人是怎麼知道經絡是這樣的呢?就是一種內視,這種內視的基礎就是靜,極其的安靜,安靜的合宇宙同步的時候,他就准確的感知到了經絡的走向,這是現代人無法想像的。
1996年世界衛生組織庄嚴宣布:21實際的醫學不能繼續以疾病作為研究領域;(病越治越多!)而是應該以人類的健康作為研究方向!(養生頤養天年!)
中醫不治已病治未病,防患於未然!
中醫治的是生病的人,西醫治的是人生的病。是葯三分毒,特別是中葯!平衡就是健康,調整就是治療!
葯食同源,寓醫於食!
2001年7月在維也納召開了第17屆國際營養學大會,來自全世界的3000餘名營養學專家出席了本次會議。通過熱烈的討論,與會代表達成了一致的學術觀點:「食物是最好的葯物」。「食療」的保健效果浸透著歷代先賢的血汗,凝聚著中華民族的智慧,集中升華了億萬民眾的實踐、經驗、痛苦和成功,反映了中華民族對健康與疾病這一對矛盾、對人與自然之間關系與規律的深刻認識和總體把握。
中醫的特性是平衡,中醫的中字不僅僅是中國的醫術,還包含了中庸之道,說文解字,中:上下通徹,左右兼顧,變更調整,中庸之意就是要通過變更調整,是事物處於上下左右之間的最穩定的狀態,事物只有穩定才是平衡,平衡才是美,平衡才是相對的延長,這就是中庸之意,這就是中醫的根源,記得過去批《中庸之道》,實際批中庸之道的時候,我們走的還是中庸之道,那個時候我們經常會說出這樣的話,我們黨既不能犯左傾主義的錯誤,也不能犯右傾主義的錯誤,這不就是中庸嗎?中庸它是一個調整平衡,使自己處於一個最穩定的狀態,中醫的魂魄就在於中庸,把人調整為一個最平衡最穩定的狀態,這個狀態就叫做接近自然,保持人體整體的陰陽平衡,人是不會生病的,恢復人的整體平衡,人的病是可以漸漸治好的,這就是中醫與現代醫學最本質的區別,,現代醫學就是醫病,病灶在哪裡就醫哪裡,中醫不是的,中醫是保持或者是恢復平衡,我們現在的身體很好。要面對各種變化,一年四季的變化、七情六慾的變化、飲食的變化等等,你想保持這個平衡就的針對各種變化,使自己能夠接近自然,保持平衡,恢復平衡,有病了是你的身體失衡了,恢復平衡後,病就不治而愈了,所以說,中醫的最高境界就是養生,是不治已病治未病,這一理論是一個最基本的規律。
中醫就是平衡,在我們中國有一個古老的習俗,要過百歲,過百歲是個迷,它是一個預示,預示著人應該活100歲,所以,《皇帝內經》講:人享進天年應該百歲而去,現代醫學揭開了這個秘密,人的細胞100多天更換一次。嬰兒生下來100天,在娘胎里形成的它已經沒有了,它靠自己後天的吃食又形成了一個新的自我,這是一種脫胎換骨,也是一種壯舉!所以,我們要為他慶祝,這個慶祝的名稱就叫做過百歲,即使人的細胞100天左右更換一次,我們可以把人體比做一個大自然,給他營造一個風調雨順平衡的環境,再長出來的細胞就是健壯的、有生命力的,它就取代於那些病態的、衰老的細胞,於是,人們就走向了健康,如果,我們在人體裡面形成了一種違反自然的環境,那麼再長出來的細胞就是病態的,它就取代了健康的細胞,這就是人體發病的根源,這就是我們中國偉大的中醫!
中醫中葯不治病,只調節陰陽平衡,陰陽平衡釋放潛能,潛能治癒疾病!
觀今之醫,不念思求經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終始順舊,省病問疾,務在口給,相對斯須,便處湯葯
故智者之養生也,必順四時而適寒暑,和喜怒而安居處,節陰陽而調剛柔,如是則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虛邪賊風避之有時,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黃帝內經》
陰陽四時者,萬物之終始也,死生之本也,(陰陽之理,陽為始,陰為終。四時之序,春為始,冬為終。死生之道,分言之,則得其陽者生,得其陰者死;合言之,則陰陽和者生,陰陽離者死。故為萬物之始終,死生之本也。)逆之則災害生,從之則苛疾不起,是謂得道。
魏文王問名醫扁鵲:「你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
扁鵲答:「長兄最佳,中兄次之,我最差。」
文王再問:「那為什麼你最出名呢?」
扁鵲答:「長兄善治未病之病,於病情發作之前,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鏟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也就是我們家人推崇備至;中兄善治欲病之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僅善治已病之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下針放血、用葯教葯,都以為我醫術高明,因此名氣響遍全國。」
《黃帝內經》成書於戰國時期,扁鵲本來是傳說中黃帝時代的名醫,但上述史載的扁鵲實為約生於公元前407年左右(戰國時代)的齊國名醫,本名秦越人,被後人稱為中國傳統醫學的鼻祖。由此可以看出,中國的「上醫」和「中醫」的思想,在2500年前左右都已產生。
「上醫治未病之病,謂之養生;中醫治欲病之病,謂之保健;下醫治已病之病,謂之醫療。」用後現代醫學的說法,「上醫」屬於養生學,「中醫」屬於保健學,或都叫預防醫學,下醫才是今天理解的醫學。
一次,劉神威問了老師一個問題:中草葯為何能醫病,是什麼原因?
孫思邈答道:「中草葯之所以能治病,原理是以偏就偏。由於各種葯物不同的性:寒、熱、溫、涼;不同的味:酸苦甘辛咸;不同的升降浮沉的趨勢;不同的歸經,對於患病的機體,起到調節平衡的作用」。
又一次,盧照鄰問了老師一個問題:「名醫能治癒疑難的疾病,是什麼原因呢?」
孫思邈答道:「對天道變化了如指掌的人,必然可以參政於人事;對人體疾病了解透徹的人也必須根源於天道變化的規律。天候有四季,有五行,相互更替,猶似輪轉。那麼又是如何運轉呢?天道之氣和順而為雨;憤怒起來便化為風;凝結而成霜霧;張揚發散就是彩虹。這是天道規律,人也相對應於四肢五臟,晝行夜寢,呼吸精氣,吐故納新。人身之氣流注周身而成營氣、衛氣;彰顯於志則顯現於氣色精神;發於外則為音聲,這就是人身的自然規律。陰陽之道,天人相應,人身的陰陽與自然界並沒什麼差別。人身的陰陽失去常度時,人體氣血上沖則發熱;氣血不通則生寒;氣血蓄結生成瘤及贅物;氣血下陷成癰疽;氣血狂越奔騰就是氣喘乏力;氣血枯竭就會精神衰竭。各種徵候都顯現在外,氣血的變化也表現在形貌上,天地不也是如此嗎?」
孫思邈的回答十分精彩,也足見其醫學上的造詣頗深。
夜裡9點到11點三焦經當令(值班),三焦通百脈,就是五臟六腑的連綴系掛,不能休息就氣滯血瘀,百脈不通暢,四肢乏力,無精打采,五臟六腑血流氣流營養排毒交通不暢;11點到凌晨1點,膽經當令;1點倒3點肝經當令;3點到凌晨5點是肺經當令 ;從夜裡11點到早晨5點很重要,膽經排毒,易陽生;肝經為神,(開竅於目) ;肺神為魄(開竅於鼻);攝魂固魄,陰陽轉換,排毒造血,都在這段時間,不因天之序,怎麼健康?!
肝神為魂,肺神為魄 孩子出生都是大拇指按在無名指的指根處,無名指的第二節處是肝穴,大拇指是肺經,孩子握固一做這個動作,是攝魂固魄,人生下來都是握固而來,撒手而去,為什麼這樣,是因為人魂飛魄散了!
世界上的百歲老人,各有自己的長生秘訣,但有一個共同秘訣,也就是生活習慣您知道嗎?
那就是早睡早起,晚上九點鍾之前睡覺!(大道至簡,道不遠人,以至於釋迦摩尼菩提樹下悟得道後,自己都驚奇:簡單到自己都不好意思說出來!)
醫政相通
《資治通鑒》以醫論政;《傷寒雜病論》是以政論醫,所以說不做良相就做良醫!
「萬事治本,必先治身」。「凡治政之紀,必自身始」《呂氏春秋》時講;「萬事治本,必先治身」。自然間和人發生了什麼事,本在哪裡呢?本在自己的身體。
湖南出土的一部醫書裡面記述了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治水10年未成,身體垮了,走路都要跌倒了,家裡生活一團糟,他請教了當時一個主管醫的大臣天師癸,天師癸告訴大禹,「凡治政之紀,必自身始」。就是說治理國家的綱紀,首先要從治理自己身體為始。於是就幫大禹調養數月,數月後大禹精神百倍,家裡家外也是一片祥和。10年沒辦成的事,3年治水成功。所以物質身體是第一性的,如果說不能夠治理人體的平衡,他的精神狀態就是失衡的。
為人父母者不學醫,謂之不慈,
為人子女者不學醫,謂之不孝。
人生許多的不幸和悲哀,多數都是源於無知與疏忽!
生病是祝福的開始,生病是提醒我們該改變了!
上帝
用疾病糾正人的過失
用身體的痛苦管教他!
前半生從錯誤中學習,後半生在帶病中延年!
人就怕無所顧忌?帶病養生,以煩惱養菩提心!
錯誤是正確的先導,失敗是成功地母親!
肝肺心腎脾對應仁義禮智信,對應五行木金火水土,對應人身筋,皮毛,血脈,骨,肌肉。對應風水東西南北中。對應角jué、商shānɡ、徵zhǐ、羽yǔ、宮ɡōnɡ五音 (題外話:這就是音樂療病的原理;酸入肝,辣入肺,苦入心,咸入腎,甜入脾,凡是食物都有寒熱溫涼平的屬性,這也就是葯食同源,寓醫於食可以治病的原理,大道至簡,道不遠人!對應的分泌體液:肝開竅於目為淚;肺開竅於鼻為涕;心開竅於舌心血變現為汗;腎開竅於耳為唾液;脾開竅於唇為涎液!可以對照診病 ).
中華民族傳統膳食結構有深厚的哲學基礎。首先是「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態觀,第二是「葯食同源,寓醫於食」的食療觀,第三是「審因施食,辯證用膳」的平衡膳食觀,第四是「調理陰陽,陰平陽秘」的健康觀,構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烹飪和營養的哲學內涵。
人的疾病千奇百怪,但簡而言之就是四類:寒熱虛實!怕冷啊還是渾身燥熱;是虛的走不動路啊還是沒動地方就打飽嗝呀!越是復雜的問題解決的方法越簡單!
其實所有的食物都分:寒熱溫涼平屬性,要結合自身,例如(嘴起泡,口腔潰瘍,耳癢,咽喉痛等等,是身體告訴您:上火了,不能再吃肉魚「魚生痰肉生火」,別吃熱性食物比如小米,讓我吃點大米吧,快讓我吃點生菜,油麥,苦筍等降火的蔬菜吧。)您這樣聽從身體的本能,就不得病了!但是您嘴起泡,口腔潰瘍,耳癢,咽喉痛等等,仍不注意飲食,相信醫葯,吃抗生素,牛黃解毒丸等,上面的症狀消失了,口腔,耳朵不痛癢了。好了症,但病沒好,您仍然一如既往的吃喝,不改變飲食,休息!下一步病就進入內臟了,要不癌症等大病都不是一天的結果!!切記!!寓醫於食,是每天生活都堅持!葯食同源,但葯也不能立竿見影(您想單吃馬上好病是誤解!)
一年四季養脾胃(春季養肝,夏季養心,秋季養肺,冬季養腎)
春季到夏初,陽氣上升,人容易心腎不交失眠,嗓子啞。中醫原理是:腎水不能平衡心火造成的。
肝火旺就失眠,肝升肺降,肺是金,火克金,火屬心,苦入心,可以降心火,升肺金,平衡肝火,失眠就好了!!
1,注意調節情志,別太壓力,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解脫自己,別太糾結,很多東西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
2,苦菊,生菜,萵苣,帶苦味的菜,大米比麵粉也是涼性的。這是食物,可以寓醫於食。
3,注意鍛煉,例如登登山,散步。您喜歡登山嗎?勞身治失眠,勞心得失眠。
古代醫學經典《難經》中說:「人之安睡,神歸心,魂歸肝,魄歸肺,意歸脾,志藏腎,五臟各安其位而寢。」什麼意思呢?就是說如果您老愛失眠,一定是您體內的神、魂、魄、意、志沒有好好待在相應的五臟里所導致的。
只有遵循天人合一的自然法則,只有掌握了四季養生的規律,我們才能非常自如地經營自己的人生,規劃自己的健康道路!
人體是最無為,最自足的恆溫平衡系統,不能偏離自然規律。春夏養陽,秋冬養陰,講究科學的養生理念和生活之道!只有因天之序,根據身體的本性原則對待身體,才能長生久視,頤養天年!
道是一種自然規律,一個度,要永遠遵循一種平衡。我的宗旨是:身體五臟六腑有毛病了,能用食物調理,就盡量用食物調理,這才是最有價值,也是最根本的方式。醫道乃養生之道,生活之道,這是道的至真本意。

順道昌,逆道亡。祝各位都與天地和其德,與日月和其明,與四時和其序,與鬼神和其吉凶。身心和諧!

② 補氣血中醫養生智慧的目錄

第一章 角落裡的鑽石
第二章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
一、人體的結構
(一)五臟——最重要的維持生命的器官
(二)六腑——人體內的重要容器
二、生理功能
(一)心
(二)肝
(三)脾
(四)腎
(五)肺
(六)膽
(七)胃
(八)小腸
(九)大腸
(十)膀胱
(十一)三焦
三、經絡
第三章 人體的能量基礎
一、人體的能量
二、身體不是信用卡
三、我們愛進補
第四章 破解中醫理論的玄機
一、陰陽
二、寒熱
三、上火
四、五行
第五章 借你一雙看懂自己的慧眼
一、察言觀色
(一)觀察神情
(二)觀察面色
(三)觀察形體
(四)觀察頭發
(五)觀察耳朵
……
第六章 巧妙治療亞健康
觀察人的精神,面貌,舌頭,耳朵,大便,小便,頭發,指甲,牙齦等等細微之處,可以快速了解身體的狀態。
「氣」「血」「精」是我們健康的根本。
中醫認為氣、血和精是人體的能量源。充盈的氣、血和精神使人精神旺盛、體力充沛、才思敏捷、體態勻稱;而當這三種能量虧虛時,人體會出現各種「亞健康」症狀,如心悸、失眠、健忘、皮疹、手腳冰涼、月經不調、乏力、氣短、暖氣、食慾不振、消化不良、脫發、不停矢氣、便秘等。彌補這三種能量的方法是本書的精華,它幫助您內外兼修,標本兼治。
根據中醫理論,分辨是哪些臟腑器官出了問題,許多身體的不適都可以通過進補,按摩,改變生活方式,改變飲食結構等方法得到緩解或解決。
關於中醫到底科學不科學的爭論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早在民國時期,有很多當時知名學者、政要都發表了自己的看法,覺得中醫不科學、中醫很糊塗,較之理論周詳的西醫,中醫就被看成是「封建迷信」思想的代表,是「落後愚昧」的典型,應該立即扔進歷史的垃圾堆。當時的文化人,以喝酒、吃肉、罵中醫作為比較時尚的活動,不管懂不懂中醫的人,都站出來罵上兩句中醫,以示自己追求科學的決心。
漫話中醫理論精華 由於中醫對人體的認識與西醫有差異,甚至有的存在很大的差異,請盡量拋開西醫理論先入為主的影響,重新建立一個人體架構。 一、人體的結構 (一)五臟--最重要的維持生命的器官 五臟指心、肝、脾、肺、腎。它們是人體的核心組成,關系可謂親密無間,誰也離不開誰。一個受難,其他四臟器也跟著遭殃。聰明的人體擁有一套非常精密、科學、高效、智能的運行機制,它會隨時根據各種突發情況調節和平衡。往往一個臟器的功能下降了,為了整體的和諧運行,其他四臟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繼有所降低。而一個臟器的功能提高了,為了整體的和諧運行,其他四臟器的功能水平也相繼有所提高。可謂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五臟之間存在著彼此依賴又彼此制約的微妙關系。這個關系不是古人憑空想像出來的,而是根據長期的臨床觀察和研究摸索出來的。為什麼總是說學中醫要有悟性呢?就是因為中醫的研究方式是依據許多客觀存在的真實表現,通過學習者的邏輯推理,繼而獲得的寶貴知識。即是要將大量的彷彿是巧合一樣的現象聯系在一起,並用一整套理論來解釋這些聯系。在這種不斷發現聯系,不斷解釋聯系的過程中,中醫的基本理論也就逐漸形成了。 在闡述五臟之間的微妙關系時,中醫用自然界五種物質來加以解釋,希望以此來揭示出五臟之間的協調平衡關系。這個理論就是非常經典的五行理論。 五行理論以金、木、水、火、土分別代表人的肺、肝、腎、心、脾,藉助這五種元素的特性,進而展示出五臟的關系。 這個五邊形的圖形,勾連出五種物質的相互關系。五條實線箭頭都是由一個元素出發指向另一個元素。比如木,這個圖形顯示木能促進火的產生,在自然界中木頭就是生火取暖的材料;再來看火,這個圖形顯示火可以促進土的產生,在自然界當中物質經過燃燒之後就化成灰燼了,這灰燼就是土;再來看土,這個圖形顯示土可以促進金的產生,事實上,金屬礦藏大多數都是深埋於地下的。依此類推,這個依存關系是成立的。 古人根據五臟的特點,將他們與這五種物質一一對應,也同樣可以解釋五臟之間的關系。我們看實線箭頭從一個臟器出發指向另一個臟器,同樣代表了一個臟器對另一個臟器的促進生長的作用。依據箭頭的走向,我們可以看到,肝可以促進心的生長,肝的功能提高可以使心的功能加強。依此類推,心可以促進脾的功能提高,脾可以促進肺的功能提高,肺可以促進腎的功能提高,腎又會促進肝的功能提高。它們這種促進關系是井然有序的、次遞的,這就是五臟之間的促進關系、依賴關系。 舉個例子:中醫在調理的時候,面對心方面的症狀,不單單是調理心的功能,往往會下很大的力氣去幫助病人調理肝的功能。比如心悸,有一部分病人就是因為長期情緒不佳,引起肝的氣機不舒暢,導致肝的功能下降了,無法很好地滋養心,繼而連累了心,使得病人出現心悸的症狀。如按頭疼醫頭,腳疼醫腳,面對這種病人,就事論事的診斷方法就略顯得有些無從下手了。圍著心臟查一圈,沒發現什麼異常,只好將病人歸為體質虛弱的范圍。相比較而言,整體把握、辨證論治的方法會收到比較好的治療效果。
五行理論的經典之處,不僅揭示了五臟之間彼此促進、彼此依賴的關系,還闡述了它們的另一種重要關系,就是制約關系。這種制約不是盲目的、隨機的,而是固定的、有序的、次遞的。 這回換了個五角星。這個五角星圖形,體現了五種元素相互制約的關系。五條虛線箭頭都是由一個元素出發指向另一個元素。比如木,依照箭頭方向,它指向了土就是說古人認為木可以制約土。在自然界中樹木確實可以起到保持水土,防風固沙的作用。現在大力提倡植樹造林就是因為樹木的根系可以固定住土壤。再來看土,依照箭頭方向,它指向了水。古人認為土能制約水,這個道理很簡單,土壤可以阻擋水流,成語有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再來看水,依照箭頭方向,它指向了火,就是說水可以制約火。依此類推,這個圖形所闡述的制約關系是真實存在的。 同樣的元素,還是對應同樣的五臟,也就間接的表現出五臟之間的制約關系了。如圖所示,我們可以看到,肝可以制約脾的功能,避免由於某些原因導致脾的功能過於亢盛,打破了五臟之間固有的平衡。同樣,脾可以抑制腎的功能,腎可以抑制心的功能,心可以抑制肺的功能,肺又會抑制肝的功能。 例如人們在生氣的時候可以清楚的體會到肝對於脾的制約。當人們發怒之後,一般都沒有食慾,甚至還會出現腹脹、打嗝。有人會說:我都氣飽了,根本吃不下飯。這吃不下飯,就是脾功能受到抑制不思飲食的結果。 由於五臟擁有相互促進和相互制約這截然不同的兩套關系,既避免了五臟之間一味的促進,又避免了一味的抑制,使它們能夠真正地實現協調平衡。在中醫看來,人之所以生病,多是由於這兩套關系被打亂。也就是說,能夠保持這兩種關系的相互平衡,人就可以健康的生活。
(二)六腑--人體內的重要容器 六腑是指人體內的六個容器:胃、膽、小腸、大腸、膀胱和三焦。把它們六位歸為一類,是由它們的共同特點決定的。六腑分別承載著食物、消化液和排泄物,人體的氣體物質、液體物質和固體物質就運行其中。 六腑和五臟存在對應關系,這就體現出人體的又一種微妙關系--臟和腑的關系。中醫將五臟與六腑之間的對應關系稱為表裡關系,認為五臟更為重要,應該在身體的更深層次,所以稱里;六腑雖然也是重要器官,但是與五臟相比較,地位略低一些,中醫認為六腑在身體里比較淺表的位置,因此稱表。 表裡關系說得通俗一些,即上下級關系。其中心與小腸、脾與胃、肺與大腸、腎與膀胱、肝和膽是一一對應的上下級。這種對應關系永遠存在,不會打亂,而且六腑對於其上級--五臟的忠誠度特別高,漢語里有個成語叫肝膽相照,其實就是體現肝和膽親密無間、榮辱與共的關系。 對於這種表裡關系,生活中有不少例子。就說說肝和膽吧,有的人膽囊發生病變,覺得右脅下方不舒服,嚴重的還會出現膽結石,甚至要摘除膽囊。看上去這一切都是膽的問題,似乎把膽的問題解決了就萬事大吉。其實膽只是接受命令的下級,它的功能出現混亂,完全是上級指揮有誤。如果上級的功能出現紊亂,下級當然在劫難逃了。因此,中醫按照表裡關系的理論,遇到膽囊有問題的病人,一定會從它的上級--肝來進行調理,把肝的功能理順了,膽的問題自然迎刃而解。 二、生理功能 記得第一次讀《紅樓夢》時,翻開書的第一頁,並沒有直奔主題,而是首先出現一個巨大的關系圖,圖中列出了書中主要人物的親緣關系,榮國府和寧國府老老少少一幹人等都排列其中,就像一個族譜一樣,把大家的輩份、關系都表示出來,誰是母親這邊的親戚,誰是父親這邊的親戚,誰是表兄妹,誰是堂兄妹,都清晰可見。我並不是很在意這個圖,認為它可有可無,急急忙忙讀起正文來,但是隨著故事的層層展開,裡面形形色色的人物一個一個粉墨登場,才發現書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就有上百個,一時還真記不清他們的關系,於是又翻過頭來重新審視第一頁上的關系圖。 要想讀懂《紅樓夢》,了解每一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固然重要,但是錯綜復雜的姻親關系更可以幫助讀者領會人物的性格命運。 在具體介紹每一個器官之前,先解釋了一下五臟和六腑的關系,相信會對理解人體的奧秘有很大的幫助。這些成員有平級關系,即便是平級,也存在誰幫助誰,誰壓制誰的問題。當然也有上下級關系,這上下級之間也存在著遠近親疏,不是某一個上級都可以隨便影響任意一個下級,它們有嚴格的組織分工和對應關系。 在了解了五臟六腑十一位成員的關系之後,下面我們逐一介紹每一個成員的脾氣秉性。
(一)心
心就像一個國家的最高統治者,也就是君王。俗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五臟六腑少了誰都不能沒有心。 為什麼說心的地位舉足輕重呢?這要看心的作用。心可以推動血液運行,使血液流到全身,發揮營養和滋潤人體組織的作用。心的功能正常,人體就會血流暢通。如果這種功能不正常了,出現了故障,就會出現脈搏不整齊或者跳動無力的現象,人也會變得臉色蒼白,嚴重的還會出現面色紫暗,胸悶疼痛。生活中可以見到一些老年人,尤其是在夏天,稍微運動一會兒,就面色蒼白,大量出汗,顯得特別累,這表明心的功能變弱了。面色紫暗,胸悶疼痛,是人體組織器官嚴重缺血的表現,也是心臟病發作的症狀表現。 心還負責人的精神活動。當這種功能正常的時候,人神志清晰,思維敏捷,反應靈敏,動作協調;相反,當這種功能異常的時候,人就會出現失眠、多夢、煩躁、意識和思維混亂。臨床上一些高燒不退的病人,出現神昏譫語,也就是人們常說的燒得說胡話,就是心功能受到影響之後的表現。還有這樣的情況,比如一個人呆坐在某一個地方,不停的、莫名奇妙的發笑,而且注意力也無法集中,這也是精神活動異常的表現。這時候身邊的人就要注意了,很可能預示心臟方面的疾病,要趕快去醫院檢查。 中醫認為,可以通過觀察舌頭了解心的狀態。有人經常會舌尖破裂或者舌尖生瘡,感覺特別疼,這是心火亢盛的表現。這樣的人估計煩心事比較多,比如快要期末考試了,或者工作中遇到很多阻礙等。這時,可以適當補充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西醫認為,維生素可以調節人體的功能。從中醫的角度來講,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都有滋陰潤燥的作用。秋冬季節和早春容易感冒,是因為人體為了抵抗嚴寒,攝入比較多的肉類等高熱量食物,導致體內燥熱。而這個季節蔬菜水果相對比較少,導致維生素攝入不足,缺少了維生素的滋陰潤燥,體內的平衡很容易被打破,當然也就容易生病。 不僅舌頭可以體現心的狀態,中醫還發現,汗液的變化也能反應心的功能。中醫認為,汗液是屬於心的液體。正常情況下,出汗是為了散熱,降低體溫。可是異常的出汗就要引起人們的注意了。我們平時可以遇到這樣的人,他們吃飯的時候特別愛出汗。一般人吃飯時只是微微有些發熱,頂多後背出一層薄汗,感覺挺暖和的,可是這些人卻好像特別熱,大汗珠子順著額頭和脖子往下流。其實這可能暗示他的心的功能減弱了。換句話說,就是心氣不足,固攝不住汗液,導致大量出汗。這些人可能平時也有氣短和乏力的症狀,應該予以重視。 心既然這么重要,平時就要多養護心。根據五行理論,紅色的食物可以養心,比如西紅柿、山楂等。另外,還可以每天按揉勞宮穴2分鍾,這是保養心臟的好方法。勞宮穴在手掌心,將手握成空拳,中指所觸及的位置就是勞宮穴。每天午後按揉2分鍾,可以緩解心的疲勞。 現在許多年輕人愛吃辣椒,甚至頓頓都靠辣椒下飯,否則食之無味。人吃過辣椒之後會覺得氣力十足,這是因為辣椒這種紅色的食物可以加快血液循環,使身體獲得的新鮮氧氣增多,組織器官得到了相對多一些的氧氣,可以緩解疲勞。年輕人工作強度比較大,體力消耗大,吃辣椒可以緩解疲勞,得到體力上的補充,所以慢慢地就偏愛吃辣椒了。愛吃辣椒可不是大腦的選擇,因為辣椒的口感無論如何談不上美味,沒有人會真正喜歡這個味道。愛吃辣椒應該說是身體的一種選擇,它可以暫時性的緩解疲勞。但依靠辣椒緩解疲勞只是權宜之計,不是最好的辦法。下一章我會介紹整體提升健康水平的方法。
(二)肝
對於肝的認識,中醫和西醫之間存在較大的分歧。稍微具備一點現代醫學常識的人都知道,肝臟在人體的右側,而中醫認為肝在人體的左側。中醫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認識呢?因為當人們發怒的時候,最先感覺到的是左側脅下脹痛,繼而發展為兩脅脹痛。如果肝在人體右側的話,這個生理現象就難以解釋得通了。中醫根據人體的許多生理現象,總結出肝的功能和作用。 中醫認為,肝有貯藏血液的作用,它可以貯存一定量的血,用來供應機體各部分活動時使用。它還可以調解人體各部分血量的分配。在正常生理情況下,人體各部分的血量是相對恆定的,但是當機體進行劇烈活動,或者情緒激動時,對於血的需求量增大,肝就把自己平時貯存的血液向機體的外周分配,以滿足機體需要;當人體處於安靜休息狀態,情緒穩定的時候,外周的血液需要量減少,這時,相對多餘的血液就歸藏於肝。肝在這里起到調節閥的作用。 當然,肝對於血量的調節是有前提的,那就是肝有足夠的血量儲備。只有具備了足夠的血量儲備,才能進行有效的調節。就像電視劇裡面的票號(也就是現在的銀行),必須有足夠的銀兩作為儲備,才能應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擠兌現象。如果東家經營不善,導致票號里無銀可兌,那麼勢必無法維持正常的經營秩序。人體也是如此,有些人血虛,也就是血液總量不足,去醫院化驗,血色素很可能處在正常值范圍的下限,甚至已經是貧血了。這樣的人,平時運動量稍微大一些,或者情緒一激動,馬上就會出現心慌、氣短、心悸的症狀。有的女性反應更明顯,低頭、蹲下一段時間,猛然抬頭或者起身,就會感到眼前發黑。這也是血虛的表現,很可能由月經過多造成。肝的儲血量不足,無法有效分配血液,人體會相繼出現一系列不適反應。 當這種調節功能失常的時候,人體還會出現異常的出血現象。比如吐血、鼻子出血、咯血、女性月經過多等。所以中醫有男子看肝,女子看血的說法。這血指的就是女性的月經,同樣也是間接的反應肝的功能狀態。如果女性月經正常,每月如期而至,並且月經量適中,一般身體沒有什麼大問題;相反,即便飲食和睡眠都正常,但是月經不規律了,或者時間間隔發生了明顯變化,或者月經量發生了明顯變化,都預示著身體的正常規律受到干擾,各臟腑之間的平衡被打破,失去了平衡,這可能是疾病的預警信號。提醒女性,在繁忙的工作之餘多關注一下自己的生理期,月經持續不規律就要及早調理。我認識一個人,三十多歲患上風濕病,四十多歲又患上甲亢。據她說從二十幾歲開始月經就不正常,總是這個月有,下個月沒有。當時年輕,也不當回事,還覺得少來幾次還避免了不少麻煩,後來體質狀況每況愈下……中醫是一門大智慧,它指給你一個了解自己的途徑。大家都知道病來如山倒,病去如抽絲,給人的錯覺好像疾病是一個隨機發生的事情,誰碰上了只能認倒霉。其實還有一句至理名言,就是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看似來勢洶洶的疾病,都是長期隱患堆積的結果。既然提到了月經問題,我再多說幾句,月經失調、痛經、乳房脹痛,這些問題的根源大多都是肝的功能失調。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學習緊張、工作壓力大導致情緒長期處於抑鬱、煩躁、焦慮的狀態,這些情緒引起肝的功能失調,肝的疏泄功能出現問題,則引發女性的上述不適症狀。 肝還負責保持全身氣機的通暢。西醫沒有關於氣的理論,氣是中醫獨有的思想。我們平時都有這樣的體會,當遇到憤憤不平的事情時,總感覺有一股氣往上撞,想發泄出來。這實際上就牽扯到肝的疏泄功能了。如果這種功能正常,人體的氣和血通暢無阻,經絡通暢,各個器官的活動也正常有序。 如果肝的疏泄功能異常,會出現氣行不暢的問題,最明顯的表現是胸脅、腹部脹痛,甚至嘔吐。我們身邊可能有這樣的同事,他們脾氣挺好,為人總是溫良恭儉讓。實際上,他們不是沒有脾氣,只是不沖別人發脾氣,當遇到不順心的事情時,他們自己跟自己生氣,自己跟自己較勁。電視劇里不是有這樣的劇情,別人無端對好好先生一通指責,然後拂袖而去。好好先生獨自痛苦,突然感到腹部脹痛,胸脅脹痛,只好用手壓住痛處,慢慢的蜷縮著蹲下身,臉上浮現出痛苦的表情……從中醫的角度講,這就是氣機運行不暢的表現。
當氣機運行不暢逐漸加劇,還會引起血的運行不暢。出現血行不暢時,人會有胸脅刺痛的感覺,就是在這些部位有針刺一般的刺痛感,這是血瘀形成的表現。當然偶而還會有腫塊形成,即由無形的瘀阻轉化為有形的病理產物。
肝的疏泄功能還體現在促進體內各種液體正常有序的流動上。有一種病叫梅核氣,患者感覺像有一個楊梅核卡在嗓子裡面,咽也咽不下,咳又咳不出來,梗在喉嚨里很不舒服。得這病的人多積極上進,不論是學習還是工作,都希望通過不懈努力取得驕人成績,可是偏偏事事不遂心願,不管多麼努力,總是實現不了自己的理想,時間長了,情緒上就發生了變化,總是比較抑鬱,唉聲嘆氣,平時也是悶悶不樂、少言寡語,好像周圍的人都得罪了他一樣。這是肝氣不暢的典型表現,氣行不暢導致體液運行不暢,於是就有梅核氣產生了。 有一句話叫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在中醫看來,眼睛是肝的窗戶,通過眼睛同樣可以反應肝的狀態。肝的功能好,眼睛就明亮有神。如果肝的功能不好,會引起眼乾、眼澀,眼屎很多,眼淚很黏稠,甚至沒有眼淚,試想這樣的眼睛如何能有一汪秋水含情脈脈的感覺呢? 如果肝血虛,兒童比較容易近視,老年人容易較早的花眼,視物模糊,眼白渾濁。肝與眼睛一個長在上面,一個長在裡面,但是他們又確實存在著聯系。這點我深有體會。上高三的時候,有一次無意識的揉眼睛,突然感覺到左眼的上眼皮裡面有個軟軟的小囊泡,直徑大約5mm。那時正是復習關鍵時期,也沒有理睬它。可是這小囊泡越來越大,都可以從表面觀察到了,只好去醫院。我挑選了一家以眼科聞名的西醫醫院,大夫建議手術。手術很小,也很順利,一天之後我就正常上課了。這次經歷就像小插曲一樣,直到上了大學,有一次和宿舍的同學聊天,一個同學偶然間提到她也長過這樣的小囊泡。系統學習了中醫理論,才領悟到眼睛的問題與肝有著密切的關系。高三的時候,由於升學壓力,心情可謂是最低谷,每天睡眠時間少得可憐,面對的都是偏、難、怪的習題和作業。在這種情緒之下,肝的功能會受到影響,體現在眼瞼部位的一些腺體分泌失調,形成了囊泡。上了大學,總算鬆了一口氣,心情舒暢了,肝的疏泄功能得以恢復,這個毛病就沒再復發。 中醫認為,肝與心一同調節人的感情和情緒,肝的功能正常,人就會心情愉快舒暢,反之,人就會唉聲嘆氣、怨天尤人、悶悶不樂、少言寡語,很容易為一點小事情而大發雷霆,甚至暴跳如雷。這些人的情緒非常的亢奮,氣勢洶洶,就好像決堤的洪水,從撕開的口子噴涌而出。我建議這樣的朋友要滋陰柔肝,多吃綠色的食物。按照五行理論,青色對應著肝,蔬菜和水果是柔肝的。還可以按劑量服用維生素B12,它可以明顯地緩解抑鬱和焦慮。

③ 想問下養生館剛開始怎麼運營,加盟哪個好

齊脈養生是 一個專業做養生的連鎖品牌;創始於2009年的齊脈經絡養生會所,一直以來齊脈秉承誠信、感恩、奉獻的精神;以調經絡.平陰陽.活氣血.修身悟道為宗旨, 力爭打造為社會有重大責任感的一個專業養生品牌,傳承中國五千年中醫文化精髓的博大醫術。齊脈採用先進的科研產品及技術,結合多年連鎖管理經驗,為每一家 齊脈連鎖店提供全方面管理及技術支持,為每一位人群送上一份健康的保障,共同譜寫我們健康美麗人生新篇章齊脈養生是 一個專業做養生的連鎖品牌;創始於2009年的齊脈經絡養生會所,一直以來齊脈秉承誠信、感恩、奉獻的精神;以調經絡.平陰陽.活氣血.修身悟道為宗旨, 力爭打造為社會有重大責任感的一個專業養生品牌,傳承中國五千年中醫文化精髓的博大醫術。齊脈採用先進的科研產品及技術,結合多年連鎖管理經驗,為每一家 齊脈連鎖店提供全方面管理及技術支持,為每一位人群送上一份健康的保障,共同譜寫我們健康美麗人生新篇章!齊脈養生是 一個專業做養生的連鎖品牌;創始於2009年的齊脈經絡養生會所,一直以來齊脈秉承誠信、感恩、奉獻的精神;以調經絡.平陰陽.活氣血.修身悟道為宗旨, 力爭打造為社會有重大責任感的一個專業養生品牌,傳承中國五千年中醫文化精髓的博大醫術。齊脈採用先進的科研產品及技術,結合多年連鎖管理經驗,為每一家 齊脈連鎖店提供全方面管理及技術支持,為每一位人群送上一份健康的保障,共同譜寫我們健康美麗人生新篇章!齊脈養生是 一個專業做養生的連鎖品牌;創始於2009年的齊脈經絡養生會所,一直以來齊脈秉承誠信、感恩、奉獻的精神;以調經絡.平陰陽.活氣血.修身悟道為宗旨, 力爭打造為社會有重大責任感的一個專業養生品牌,傳承中國五千年中醫文化精髓的博大醫術。齊脈採用先進的科研產品及技術,結合多年連鎖管理經驗,為每一家 齊脈連鎖店提供全方面管理及技術支持,為每一位人群送上一份健康的保障,共同譜寫我們健康美麗人生新篇章!



齊脈養生是 一個專業做養生的連鎖品牌;創始於2009年的齊脈經絡養生會所,一直以來齊脈秉承誠信、感恩、奉獻的精神;以調經絡.平陰陽.活氣血.修身悟道為宗旨, 力爭打造為社會有重大責任感的一個專業養生品牌,傳承中國五千年中醫文化精髓的博大醫術。齊脈採用先進的科研產品及技術,結合多年連鎖管理經驗,為每一家 齊脈連鎖店提供全方面管理及技術支持,為每一位人群送上一份健康的保障,共同譜寫我們健康美麗人生新篇章!齊脈養生是 一個專業做養生的連鎖品牌;創始於2009年的齊脈經絡養生會所,一直以來齊脈秉承誠信、感恩、奉獻的精神;以調經絡.平陰陽.活氣血.修身悟道為宗旨, 力爭打造為社會有重大責任感的一個專業養生品牌,傳承中國五千年中醫文化精髓的博大醫術。齊脈採用先進的科研產品及技術,結合多年連鎖管理經驗,為每一家 齊脈連鎖店提供全方面管理及技術支持,為每一位人群送上一份健康的保障,共同譜寫我們健康美麗人生新篇章!齊脈養生是 一個專業做養生的連鎖品牌;創始於2009年的齊脈經絡養生會所,一直以來齊脈秉承誠信、感恩、奉獻的精神;以調經絡.平陰陽.活氣血.修身悟道為宗旨, 力爭打造為社會有重大責任感的一個專業養生品牌,傳承中國五千年中醫文化精髓的博大醫術。齊脈採用先進的科研產品及技術,結合多年連鎖管理經驗,為每一家 齊脈連鎖店提供全方面管理及技術支持,為每一位人群送上一份健康的保障,共同譜寫我們健康美麗人生新篇章!齊脈養生是 一個專業做養生的連鎖品牌;創始於2009年的齊脈經絡養生會所,一直以來齊脈秉承誠信、感恩、奉獻的精神;以調經絡.平陰陽.活氣血.修身悟道為宗旨, 力爭打造為社會有重大責任感的一個專業養生品牌,傳承中國五千年中醫文化精髓的博大醫術。齊脈採用先進的科研產品及技術,結合多年連鎖管理經驗,為每一家 齊脈連鎖店提供全方面管理及技術支持,為每一位人群送上一份健康的保障,共同譜寫我們健康美麗人生新篇章!

④ 為什麼中醫特別適合養生

中醫是我國從古流傳下來的傳統醫學,時至今日依然是我國重要的醫學治療手段。普通百姓也時常會使用中醫的方法保健養生和治病,以達到長壽的目的。現在大家都懂得防病勝於治病的道理,因此希望通過中醫調理。但是,現今的養生信息良莠不齊,很容易對大眾存在誤導。對於現今存在的養生現象,一位老中醫給出了他的建議,一共有6句話。1、養生要選擇適合自己的現在電視上有很多養生類節目,一些中老年人會按照節目中的養生專家所說的症狀對號入座,以此得出自己的「診斷」。且不說有很多冒充的「養生專家」,真正的養生專家所說的內容沒錯,但其提出的建議不一定適合每個人。況且,中醫講究望、聞、問、切,通過一套嚴謹的診斷程序才能斷定患者的體質和病因,以此來對症用葯。所以,中老年人群體通過觀看養生節目就自行斷定是不可取的,如果感到自身情況與節目中的養生專家所說的差不多,也先要去正規醫院咨詢醫生之後,再選擇適合的養生或治療的葯方。
2、養生有時要順其自然中醫學的理論基礎是陰陽五行,把人看成形、氣、神的統一,這表達了中醫講究適時而動,順應自然的理念。從古人流傳下來的俗語就能看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是反應了養生要順其自然,人的生活習慣也要有一定的規律。生活規律即是養生的基礎。3、治病主要還是需要自我保重,醫生不是萬能的部分人認為,平時生活可以肆意而為不需要保重自身,睡不著就熬夜、想減肥就節食,抽煙喝酒樣樣精通,身體出現問題了就想到找醫生開葯治療。這種完全把健康交給醫生的想法是完全不可取的。因此,平時就需要養成養生保健的想法和習慣,這其實並不難,只要飲食有時,作息有常就可以了。
4、養生主要先從自我調節開始,亂吃補品不可取現在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就開始購買許多的補品,希望以此達到延年益壽、身強體健的目的。其實大多數人都搞錯了這點,首先如果飲食不規律、經常不運動、作息混亂、有不良嗜好,無論再如何進補也是無用的。而且,進補也分要分證型,針對每個人不同的體質選擇不同的進補方,還有的人虛不受補,盲目進補反而會給身體造成負擔。5、不要自尋煩惱,保持愉快心情很重要凡事看開,保持精神愉悅是非常重要的。《黃帝內經》中就有「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悲憂恐」。6、不貪食,懂節制現在很多肥胖患者大部分都是因為管不住嘴,而大多數的疾病都是因肥胖而起。都說「吃飯七分飽,健康活到老」。不要大魚大肉,暴飲暴食。各種營養均衡攝入才可以預防疾病。

閱讀全文

與齊脈中醫養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