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醫養生有經絡概念,為什麼西醫沒有經絡概念
人體經絡是中醫學及中醫治療的基礎。中醫學認為,在人體內存在一個縱橫交錯、四通八達的經絡系統。中醫養生有經絡概念,為什麼西醫沒有呢?
2500年前中國就發現了人體經絡。宋代著名醫學家王惟一把《內經》里描述的14 條經絡及354個穴位刻畫在一個銅人上,成為世界上第一台針灸、經絡學教學和臨床治病的模型。《內經·經脈篇》說,經絡可控制人體功能,具有「決生死,處百病」的作用。也即生命之是否存在,疾病之所以發生以及得到治療都決定於經絡。祝總驤教授主編的《鍛煉經絡 百歲健康》一書認為:「各種醫療保健法,如針灸、推拿、氣功、民間療法、武術、體育運動以及生活中的一舉一動等等之所以具有醫療保健的效果,無一不是由於激發和鍛煉了人們的經絡系統而產生的,因而可以說經絡系統就是人體健康的總控制系統,或者說經絡系統就是人體的保鍵系統。」
中醫還認為,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溝通上下內外,調節體內各部的通道。然而,經絡所運行的氣血並不是顯在的氣血-紅色的血液及其所攜帶的氧氣,顯在的氣血是通過血管而運行的。中醫所說的經絡內所運行的氣血,指的是潛在的、看不見、摸不著的內氣。經絡對人體內部的調節、控制,也是經絡通過運行潛在的內氣來實現的。
經絡同其內運行的內氣一樣,也是潛在的,看不見、摸不著,也不能被解剖出來。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西方醫學一直沒有發現經絡,在1989年以前也不承認經絡的存在。直到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經絡組和北京經絡中心等在祝總驤教授領導下,用三種實驗方法證實了經絡的客觀存在,西方醫學界才承認經絡。
Ⅱ 經絡調理對養生有好處么
經絡是經脈與絡脈的抄總稱,意指周身氣血運行的通道。經絡是古人在長期生活保健和醫療實踐中逐漸發現並形成理論的,它是以手、足三陰和三陽經以及任、督二脈為主體,網路遍布全身的一個綜合系統,它內聯五臟六腑,外布五官七竅、四肢百骸,溝通表裡、上下、內外,將人體的各部分連接成有機的、與自然界陰陽屬性密不可分的整體。它不僅指導著中醫各科的臨床實踐,而且是人體保健、養生祛病的重要依據。
Ⅲ 中醫養生怎麼治療靜脈曲張
其實每種方式都有自身的優缺點及適應症,不能相互替代,但都會有回一定的復發率,而且腿上答疤痕非常的影響腿部的美觀。不管是年輕的女士還是早期的平復下肢靜脈曲張方法,通常選擇保守外用治療。中醫認為靜脈曲張是淤血所致,應該及時疏通血管排除血液垃圾精華血液,修復受損的靜脈組織
Ⅳ 把個脈中醫診所有什麼保健項目
熱敏灸、推拿、小兒推拿,還是很不錯的診所,不過現在廈門只有一家直營門店。剛起步
Ⅳ 中醫經典里說的肺朝百脈,到底含義是啥
肺位於胸腔,左右各一,覆蓋於心之上。肺有分葉,左二右三,共五葉。肺經肺系(指氣管、支氣管等)與喉、鼻相連,故稱喉為肺之門戶,鼻為肺之外竅。
肺在體合皮,其華在毛,在竅為鼻,在志為悲(憂),在液為涕。手太陰肺經與手陽明大腸經相互屬絡於肺與大腸,相為表裡。肺在五行中屬金,為陽中之陰,與自然界秋氣相通應。
肺朝百脈,不光是中醫的理論論述,在臨床實驗上,它也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作用。
Ⅵ 什麼叫中醫經絡 養生調理
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回能的答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的原意是「縱絲」,有路徑的意思,簡單說就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於機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路」,簡單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於機體的表面,縱橫交錯,遍布全身。《靈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這是將脈按大小、深淺的差異分別稱為「經脈」、「絡脈」和「孫脈」。經絡的主要內容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於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養生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葯養、節欲、辟穀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 而調理在中醫里有調理陰陽,調理脾胃等等,有治療的意思。 所以養生調理應該是以養生為目的地調理你身體的某一個系統或者器官,而不是單純的調養。
Ⅶ 脈道養生
脈道養生-是中醫養生加盟連鎖的全國知名品牌,集經絡養生,理療養生,美版容養生,艾灸針灸養生權,SPA 會所於一體的養生加盟連鎖機構。傳統的中醫按摩手法外加獨特自創的經絡養生手法,給消費者帶來經濟實 惠顯著的養生效果,顧客絡繹不絕。從而越來越的加盟商傾力加盟,打造了全國上百家連鎖的企業。零加盟 費,全程輸出的加盟優惠政策,讓加盟商更加放心的選擇脈道.
Ⅷ 經絡疏通對身體好嗎
經絡看不見,摸不著,西方用多種手段對其實質研究也沒有定論,但在中醫治病養生中卻非常重要。經絡包括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遍布全身,內連臟腑,外絡四肢百骸、皮毛孔竅,溝通內外,貫穿上下。但經絡不是靜止的,它既然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就要使之暢通,這樣才能維護臟腑正常的生理功能。若經絡阻滯不暢,輕則不適,重則疾病。
古人早就明白這個道理,《內經》曰:「經絡者,所以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故中醫治病,無論是針灸還是湯葯,總以人體經絡的暢通和氣機的條達為前提,所謂「用針之道氣至為要;灸者溫通經絡,驅散邪氣;砭者之意,以調血絡風痹;湯葯調理,以入經為妙」。
疏通經絡有什麼好處_怎樣通經絡
疏通經絡的辦法
1、經拍打通經絡
循經拍打可使經絡暢通,氣血暢行,起到防治許多疾病的目的,這也是金老多年實踐的深刻體會。其實針灸用葯也是此意,只不過針對經絡瘀滯嚴重的情況。拍打要按照經脈走行的順序,以使經脈之氣銜接暢通。我們可以四個八拍為節奏,拍打時用力要柔中有剛,力量適度。具體方法如下:
拍打手三陰、手三陽經 以八拍(4拍)節奏拍打,以右手自左胸前向手臂內側向手掌手指方向拍打,然後翻轉過來,從手指外側向肩臂外側拍打,如此拍打兩遍。再以同樣的方法、同樣的節奏左手拍打右臂。這樣就把手三陰手三陽經全面拍打。手三陰手三陽經包括肺、心包、心、大腸、小腸、三焦臟腑,如此拍打能通心絡,補心陰,振奮胸陽,宣肺清痰,增加肺活量,促進腸蠕動,通便理氣消腹脹,通達三焦。
拍打足三陰、足三陽經 以八拍(4拍)節奏拍打,兩手從雙腿足踝內側向上沿腿內側向上拍打至腹部;然後兩手沿著骶髂關節向下沿腿外側至足外踝方向拍打,然後單腿放在凳子上或踩在高矮適中的台階上,右手拍左腿前側,左手拍左腿後側。如此拍打兩遍,再以同樣的方法、同樣的節奏拍打右腿。這樣把足三陰足三陽經全面拍打。足三陰足三陽經包括脾、肝、腎、膀胱、膽、胃臟腑,如此拍打能健脾利濕、舒肝利膽、和胃化滯、益腎養陰,通利小便,增強衛氣。
拍打任督二脈和膀胱經背部腧穴 以八拍(4拍)節奏拍打,單手握拳自大椎沿脊柱向下慢慢捶打至腰骶,即尾骨處,再從腹下沿正中線向上過胸捶打至咽喉,然後雙手握拳沿脊柱兩旁從上向下捶打,這就把任督二脈和各臟腑在膀胱經的腧穴都捶打了。這樣可調理十二臟腑功能,助陽氣升發,通利三焦,調理陰陽,增強免疫力。
拍打肩頸部 以八拍(4拍)節奏拍打,以左手托右肘,用右手拍打大椎,頸部和左側肩背部,再用左手同法拍打頸部、大椎和右側肩背部。然後雙手叉腰,收腹,以順時針轉動腰部兩個八拍,再逆時針轉動腰部兩個八拍,但轉動幅度不宜過大。可促進肩頸和腰部的氣血流通,有助於防治肩周炎、頸椎病。
拍膝 直膝、彎腰,將腳蹬在一個高矮適中的台階上,左手拍左膝後部,右手拍左膝前部,然後再左手拍左膝外側,右手拍左膝內側。然後以同樣的方法拍右膝。這有利於兩膝的氣血運行,防止或延緩老年性關節退行性病變。
針對曾一度流行的拍膽經保健法,金老強調,拍膽經固然重要,但其只是14經脈之一,其他經脈也要拍打,不能以偏概全。堅持一段時間,就會有經絡開通、氣血暢流的感覺,而神清氣爽,心情舒暢,還可防病祛病。動作很簡單,每次只需五分鍾,效用卻很大。
2、升溫是疏通經絡最有效的方法
身體內寒濕重時,就如面對一塊因冷而凍住的土地,你用按摩和針刺的方法是解決不了根本問題的。只有「大地」回暖,河流化冰,土地解凍,河流才會通暢,土地才會松軟、透氣。我們的身體也是一樣,只要身體內寒濕重,身體內所有的管道就會因冷而收縮,身體內的肌肉、組織也會遇冷而板結。這時針灸、推拿、按摩等治療方法對治療各種疾病效果甚微,而且只能暫時緩解,復發率非常高。遇到這類情況時,就要同時學會為身體升溫、排寒濕的技巧,才能讓身體內全面化凍,各種管道自然暢通。
3、薄荷茶味疏經絡
取干薄荷葉15克,綠茶3克,沖入沸水1500毫升,待泡出味且稍涼後,濾去殘渣,再加少量冰糖,或把鮮薄荷葉洗凈,放入杯中,直接沖入開水。用於泡茶的有歐薄荷、綠薄荷和蘋果薄荷,味苦辛,有健胃、通絡之效,但是薄荷性涼,不易久服。
4、老絲瓜引導經絡
老絲瓜1條,切碎炒至微黃,研成細末,每次10克,用熱水過服。老絲瓜筋絡貫穿,類似人體經絡。借老絲瓜氣來導引人體經絡,使氣血通順。
5、葯物溫敷
通過外服敷葯膏也能起到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作用。如追風壯骨膏,有追風散寒,活血止痛功效,用於風寒濕痹,肩背疼痛,腰酸腿軟,筋脈拘攣,經絡不通、四肢麻木,關節酸痛,筋骨無力。使用時,用生薑擦凈患處,加溫軟化,貼於患處。溫敷可以有助於活血通絡。
Ⅸ 十二經絡養生調理
中醫上說,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系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是人體功能的調控系統。經絡學也是人體針灸和按摩的基礎,是中醫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經」的原意是「縱絲」,有路徑的意思,簡單說就是經絡系統中的主要路徑,存在於機體內部,貫穿上下,溝通內外;「絡」的原意是「網路」,簡單說就是主路分出的輔路,存在於機體的表面,縱橫交錯,遍布全身。《靈樞·脈度》說:「經脈為里,支而橫者為絡,絡之別者為孫。」這是將脈按大小、深淺的差異分別稱為「經脈」、「絡脈」和「孫脈」。經絡的主要內容有:十二經脈、十二經別、奇經八脈、十五絡脈、十二經筋、十二皮部等。其中屬於經脈方面的,以十二經脈為主,屬於絡脈方面的,以十五絡脈為主。它們縱橫交貫,遍布全身,將人體內外、臟腑、肢節聯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養生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即以調陰陽、和氣血、保精神為原則,運用調神、導引吐納、四時調攝、食養、葯養、節欲、辟穀等多種方法,以期達到健康、長壽的目的。而調理在中醫里有調理陰陽,調理脾胃等等,有治療的意思。所以養生調理應該是以養生為目的地調理你身體的某一個系統或者器官,而不是單純的 中醫養生之道的措施
順時養生即順應四時氣候,陰陽變化規律,從精神、起居、飲食、運動等方面綜合調養的養生方法。其宗旨是「春夏養陽,秋冬養陰」。
調神養生即調養精神,其方法除四季調神外,還有養靜藏神、動形怡神、移情易性等養神之法。
惜精養生有節欲惜精、節房事及注意房事衛生等措施。
飲食養生提倡飲食有節、注意飲食衛生、克服飲食偏嗜和葯膳保健等。
傳統健身術養生如太極拳、五禽戲、易筋經、八段錦等拳術及各種氣功和武術運動等。以此來煉形、煉意、煉氣,使身體「形與神俱」。
葯物養生中醫認為,腎中精氣虛衰和脾胃之氣的不足是衰老的主要機理。補益扶正是葯物養生的基本法則。諸多傳統的益壽延年方葯,如「八仙長壽丸」、「首烏延壽丹」、「延齒固本丹」、「延年茯苓飲」等多有預防早衰保健防老的效果。現代一些提高機能免疫能力的葯物也屬此類。
針灸推拿養生針刺養生通過經絡系統的感應傳導和調節機能平衡的功能來發揮其治療與保健作用;灸法養生利用灸火的物理熱效應,施於穴位,以促進氣血運行,祛邪止痛,補腎健脾,增強正氣,從而發揮其防病保健強身作用;推拿養生是通過各種手法作用於體表的特定部位,以調節機體生理、病理狀況,達到治療與保健強身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