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治療痛風中葯方劑
適合慢性期痛風的中葯:黃芪桂枝五物湯加味。適合急性期痛風的中葯:四妙散加味湯。最好在中醫師指導下應用。
『貳』 痛風中葯處方
你好!首先祝你早日恢復健康!我來給你談談「痛風」的食療問題。
多飲水,多吃蔬菜,少喝湯。痛風患者要多喝白開水,少喝肉湯、魚湯、雞湯、火鍋湯等。因為多飲水也是一種治療手段,它可以稀釋尿酸,加速排泄,使尿酸水平下降。飲水要飲白開水,因白開水的滲透壓最有利於溶解體內各種有害物質。多吃菜,有利於減少嘌呤攝入量,增加維生素C和纖維素。湯中含有大量嘌呤成分,飲後不但不能稀釋尿酸,反而因肉食中核蛋白含量高,導致尿酸增高。痛風患者可以吃煮過的肉而不喝湯,因湯中可能已經溶入了50%的嘌呤。
多吃鹼性食物,少吃酸性食物。痛風患者本身有嘌呤代謝紊亂,尿酸異常,如果過多吃酸性食品,會加重病情,不利患者康復。而多吃鹼性食物,能幫助補充鉀、鈉、氯等,維持酸鹼平衡。
以下給你介紹幾則成功治癒「痛風」的食療秘方:
1)取烏龜殼15克,黑木耳10克,煎成一碗湯一次服下,一日二次,連服5--7天,忌動物內臟、鯉魚、酸物。
2)用鮮竹葉、白茅根各10克。鮮竹葉和白茅根洗凈後,放入保溫杯中,以沸水沖泡30分鍾,代茶飲,利尿,防痛風合並症腎結石。
3)取鮮玉米須100克。鮮玉米須加水適量,煎煮1小時濾出葯汁,小火濃縮至100毫升,停火待冷,加白糖攪拌吸盡葯汁,冷卻後曬干壓粉裝瓶。每日3次,每日10克,用開水沖服。防止腎結石,具有利尿作用。
4)用獨活60克,大豆500克,當歸10克,白酒1000毫升。將獨活去蘆頭後,與當歸同搗碎,置於凈器中,以白酒浸泡一宿後,將大豆炒至青煙出鍋,投入酒中密封,候冷,去渣備用。每日3次,每次溫飲10毫升。
5)取獨活45克,白蘚皮15克,羌活30克,人參20克,酒適量。將獨活、羌活分別去蘆頭,上4味葯,搗為粗末備用。每用10克葯末,同水7分,酒3分,煎至7分,去渣溫服。不拘時候。
6)用黑豆、僵蠶各250克,白酒1000毫升。將黑豆炒焦,以酒淋之,絞去渣,貯於凈器中,將僵蠶也投入凈器中,以酒浸泡之。經5日去渣備用。不拘時候,每次溫服1小杯。
愛心提示:以上介紹用方,請務必咨詢當地正規中醫醫院,結合自身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辨證選擇使用。
以上回答如果滿意,請不要辜負我的一片好意,及時點擊「採納為答案」。
不需服用中葯,只能增加不良反應,沒有肯定療效
『叄』 痛風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呢
你好,痛風可以在中草葯里加入點治療尿酸升高的葯物,比如山慈菇等
建議您可以內通過口服點降尿容酸的葯物比如非布司他也行,還有就是注意飲食,不吃嘌呤類的食物以上是對痛風的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呢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肆』 冶療痛風的中葯方
痛風是由於嘌呤代謝發生障礙,血液和組織中積聚大版量尿酸和尿酸鹽權而引起。症狀是手指、腳趾、膝、肘等關節疼痛腫脹,甚至變形。
痛風,是由於長期在風濕寒的環境下而導致的;因此,應該遠離風濕寒的環境,生活在相對溫暖乾燥的環境下。痛風,可以少吃酸性食品,少攝入鹽;吃海鮮喝啤酒,會導致痛風。
教學視頻指出:
中醫的歷節病,起因都是肝腎兩虛,病在筋骨之間游盪,類似於西醫的痛風、風濕病。臨床上,按照症狀分為三種:
(1)風痹,症狀是又麻又痛:風濕相摶,骨節疼痛,掣痛不得屈伸,近之則痛劇,汗出短氣,小便不利,惡風不欲去衣,或身微腫,甘草附子湯主之。
(2)血痹,症狀是麻而不痛:血痹,陰陽俱微,寸口關上微,尺中小緊,外證身體不仁,如風痹症,黃芪桂枝五物湯主之。
(3)歷節,症狀是但痛不麻:諸肢節疼痛,身體尪羸,腳腫如脫,頭眩短氣,溫溫欲吐,桂枝芍葯知母湯主之。針對膝蓋痛。
病歷節,不可屈伸,疼痛,烏頭湯主之。毒性大,嚴格按照要求製作使用,心臟病患者不能使用。
咨詢中醫師。
『伍』 求痛風的中醫方劑
我給你一個治療滿身風痛的方子:當歸身5克,獨活6克,牛膝6克,桂枝專5克,鐵馬鞭3克,菖蒲6克,木屬瓜3克,一條根10克,龜膠3克,蟬蛻7個,灸甘草15克,與酒水各半,合兩碗煎至一碗服用。7天為一個療程。
『陸』 中葯治療痛風的秘方有哪些
病情來分析:根據中醫疾病分類,痛自風屬於「痹症」。其寒、濕邪氣為病因,病位在經脈,毒邪入侵與寒濕相結化熱、蘊熱成痰,導致血運失常,聚於肌膚腠理而成毒,猝然紅腫、熱、痛而作,其走注關節,痛熱甚劇,若如虎咬,觸不可摸,故有白虎歷節之稱。按照中醫辨證施治原則,關節炎偏於風者,祛風為主。偏於寒者,散寒為主。濕邪偏勝者,化濕為主。熱邪偏勝者,清熱為主。痛風病人應根據關節炎的症狀特點與是否急性發作等決定痹症的性質,是屬於風寒濕痹,還是風濕熱痹,有無痰瘀痹阻證,然後再對症下葯。例如屬風寒濕痹者可用薏苡仁湯加減或者防己茯苓湯加減;風濕熱痹者可用白虎桂枝湯或四妙丸加減;如屬痰瘀痹阻證,可用桃紅飲加味
『柒』 痛風中醫治療方法有哪些
中醫治療痛風的方法有很多,每種中葯的搭配能起到不同的作用。
版實驗研究權顯示:青皮、陳皮能促使尿液鹼化,改善體內pH值;
萆薢、土茯苓、蠶沙等有明顯降低血尿酸作用;
秦皮、淫羊藿、土茯苓、
豨薟草、車前子、地龍、山慈菇、薏苡仁、澤瀉、萆薢等具有促進尿酸鹽排泄的功能;
山慈菇含有秋水仙鹼成分,能有效緩解痛風的發作;
威靈仙、秦艽有溶解尿酸鹽作用、澤蘭、桃仁、當歸等有抑制尿酸合成作用。
具體的用葯還請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進行。
『捌』 風痛定處方 治療痛風的中葯方劑
選擇中葯是正確的,千萬不要選擇西葯。平時沒事多喝點痛風茶也是效果蠻好的。
『玖』 痛風中葯治療方有哪些
〈1〉濕熱痹:關節腫脹,疼痛,痛處掀紅灼熱,其痛劇烈,夜間痛甚,口乾,心煩,小便黃赤,大便干結或不爽,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有力。
治法:清熱利濕,通絡止痛。
方葯:防己12克、滑石15克、薏苡仁15克、杏仁10克、蠶砂15克、半夏12克、赤小豆15克、連翹15克、山梔12克。
便秘加大黃;痛甚加三七、乳香、沒葯;紅腫甚者,加金銀花、黃柏、土茯苓;上肢關節痛,加羌活、威靈仙;下肢關節痛,加牛膝、木瓜。
〈2〉頑痹:關節紅腫疼痛反復發作,關節腫大,畸形僵硬,關節附近及皮下出現痛風石,舌紫暗或有瘀斑,脈細澀。
治法:祛痰清熱,活血通絡。
方葯:桃仁10克、紅花10克、當歸10克、五靈脂10克、地龍12克、秦艽12克、川芎12克、牛膝12克、羌活12克、沒葯6克、甘草9克、黃柏15克。
〈3〉腎虛:夜尿增多,蛋白尿、少尿,下肢浮腫或全身浮腫,腰痛膝軟。偏陽虛者畏寒肢冷,面色?白。偏陰虛者頭昏耳鳴,潮熱盜汗。
治法:補腎利尿。
方葯:枸杞子15克、菟絲子12克、女貞子12克、車前子20克、白茅根30克。
陽虛明顯加仙靈脾、仙茅;陰虛明顯加黃柏、知母;腹脹、便溏者,加黨參、白術;頭昏頭暈,肝陽上亢者,加鉤藤、菊花、天麻。
〈4〉石淋:尿中時夾砂石或X線片顯示泌尿系結石,小便澀滯不暢或尿時中斷或時不能卒出,或尿中帶血,腰腹疼痛,脈弦。
治法:通淋利尿,消除砂石。
方葯:石韋15克、瞿麥15克、車前子12克、木通6克、冬葵子10克、金錢草30克、茯苓15克、雞內金15克、滑石9克、海金砂20克。
腰腹絞痛者,加芍葯緩急止痛;尿血者加小薊涼血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