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癲癇的治療

中醫癲癇的治療

發布時間:2021-02-11 13:02:30

⑴ 癲癇中醫怎麼治療

肌陣攣發作:是肌抄肉突發襲快速短促的收縮,表現為類似於軀體或者肢體電擊樣抖動,有時可連續數次,多出現於覺醒後。可為全身動作,也可以為局部的動作。肌陣攣臨床常見,但並不是所有的肌陣攣都是癲癇發作。既存在生理性肌陣攣,又存在病理性肌陣攣。同時伴EEG多棘慢波綜合的肌

⑵ 中醫怎麼治療癲癇的

辨證論治,對症下葯,治療癲癇鄭康忠在行

⑶ 中醫怎麼治療癲癇

中醫怎樣治療這個病,你在網上也沒法跟你說,你只能找到大夫去慢慢的治療中醫去的嗎?好了嗎?可是這是病啊。不要放棄,慢慢的來,抓緊時間治。一定會好的。

⑷ 中醫如何治療癲癇病

,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擁有悠久的歷史。中醫治療癲癇病早在很久以前就有文獻記載,那麼中醫到底是如何治療癲癇病的呢?下面就帶大家好好了解一下中醫學認為癲癇一病,多屬本虛標實、上盛下虛的證候。該病在發作期雖有本虛的見症,但多以風陽、痰熱、氣逆、絡阻的"標實"症狀較為突出。風痰濁邪蒙蔽腦竅,壅塞清陽,元神失控致癲癇的症狀比較明顯。下面就讓我們的專家為您簡單介紹一下中醫治療癲癇的原則吧!希望能給您帶來幫助!按中醫治療癲癇的原則,應先以祛邪為主,可用開竅醒神、平熄肝風、清化痰熱、活血通絡、通腑泄熱轉氣等治法。此時邪氣亢盛、證候偏實而病程短暫,所以治無緩法,應迅速地祛除病邪為好,可針葯並用,中西醫並舉。至休止期以後,證候多由實轉虛,是本虛標實而側重在"本虛",上盛下虛而側重於"下虛",其虛多見氣虛與陰虛,但以脾腎兩臟證候為主。按緩則治其本的原則,應以扶正培本為主。因有血瘀、痰濁阻絡的標實證在,故治療方面最宜標本謙顧,而健脾化痰、益氣活血、育陰通絡、滋陰潛陽、填精補髓等都是常用的治法。事實上,癲癇發作期多為時短暫,規律性的治療難以按病期考慮,治療的時間以休止期為主,所以對休止期的辯證治療十分重要。總之,中醫癲癇治療原則是消除病因、平降逆氣、穩定腦神以控制發作,調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消除病因要有針對性,有熱清熱,有痰逐痰,有瘀化瘀,有風熄風,有驚鎮驚,有積消積,有蟲驅蟲;平降逆氣要抓主運脾、平肝、通腑、因逆氣之驟生多因肝氣上逆,脾胃轉輸紊亂;調整臟腑、經絡、氣血功能要重在調補脾胃。中醫治療癲癇源遠流長,中葯從調理方面入手,扶正氣、驅邪氣,從根本上改變身體狀況,從癲癇治病灶根源將癲癇徹底根除,副作用小,效果好。是治療癲癇的上佳選擇。癲癇患者在中醫治療癲癇時要選擇正規的、中醫治療癲癇病的醫院,現在很多中醫治療,魚龍混雜,千萬不要輕信游醫、偏方,延誤了癲癇的最佳治療時間。你想了解哪家醫院中醫治療癲癇效果好,可以點擊咨詢我們的在線專家。

⑸ 中醫可以治療癲癇嗎

對於癲癇疾病的治療方面中醫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只是效果比較慢,並且調養的時間長,吃西葯相對起效會快一點,可以考慮中西醫結合,當然最好還是去正規醫院檢查之後再說,醫生會根據你的病情,考慮用葯。

⑹ 中醫治療癲癇方法有哪些

中醫治癲癇的幾種方法:
(1)針灸
①體針
取穴:主穴:背三針、鳩尾、筋縮、腰奇、間使、額三針、豐隆。配穴:中脈、照海、神門、關元、三陰交、足三里、太淵、三沖、膻中、血海。
治法:以主穴為主,每次酌情選用4~6穴。背上針取0.6~1.5寸芒針循督脈透刺,如神道透陽關,神道透大椎,腰奇透陰關。進針後中等頻率(120次/分)捻轉1分鍾。額三針為雙側眉沖穴沿膀胱經透刺二針,取此連線為底邊的等腰三角形,另一頂點沿督脈透針。余穴邪實用瀉法,體虛用補法,留針15分鍾,每日1次或隔日1次。
療效:經上方治療124例,配合三元辨證療法,顯效85例,有效28例,無效11例,總有效率為91.06%。
②頭針
取穴:癲癇穴,頂中線,額中線,頂旁線,枕上正中線,顳後斜線。 癲癇穴位置:風池內1寸上1寸,斜方肌盡頭處。
治法:進針後用G-6805治療儀通低頻脈沖電30分鍾,發作嚴重者可適當延長通電時間。通電以麻感達到前額為好,亦可在腦電圖病灶部位進行針刺通電。隔日1次。
③穴住埋線
取穴:主穴:脊中、筋縮。配穴:大椎、長強、膻中、中脘、氣海、內關。
治法:每次選1個主穴,辨證選用1~2個配穴。主穴常規消毒後,切開皮膚,用3號羊腸線3厘米埋人,不縫合。配穴用18號穿刺針埋線。每次埋線為一療程,每療程3個月。 療效:用此法治療816例,顯效678例,有效138例,總有效率為10O%。大多數患者埋線1~4次。
(二)口服中葯
口服中葯較多,效果也不盡相同。中葯講究「對症施治」,同一種葯不可能適合所有的癲癇病患者,長期的臨床實踐證明。
(三)常用中葯 石菖蒲:
辛、苦,溫。歸心、胃經。化濕開胃,開竅豁痰,醒神益智。用於脘痞不飢,噤口下痢,神昏癲癇,健忘耳聾,是最常用的抗癲中葯。
馬蹄香:
味微辛、苦、甘、淡,氣香,性平,無毒。入肝、腎、小腸、膀胱經。內服利尿通淋、清熱鎮驚、解暑、消風散氣、去積、活血。
鉤藤:
味甘、微苦,微寒,歸肝、心包經。功效平肝熄風、清熱鎮驚,適用於肝陽上亢、熱盛風動所致的抽搐。鉤藤主要成分為鉤藤鹼和異鉤藤鹼,此葯有明顯鎮驚作用,可以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有預防和控制癲癇發作的作用。 牽牛子:
苦、寒;有毒。歸肺、腎、大腸經。瀉水通便,消痰滌飲,殺蟲攻積。用於水腫脹滿,二便不通,痰飲積聚,氣逆喘咳。 纈草:
味辛微甘,性溫,入心、肝二經,安神鎮靜,驅風解痙,生肌止血,止痛,治癔病

⑺ 癲癇中醫是怎麼治療的

地龍全蠍治癲癇

【功能主治】瀉火墜痰,平肝止痙。主治癲癇。

【偏方組成】地龍、全蠍、鉤藤、天麻各6克,青礞石10克,膽南星7.2克,二丑15克,清半夏、桃仁、紅花各5克,沉香、生大黃各3克,人工牛黃0.3克,白礬8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服。連服1~3月後改為散劑以鞏固療效。

【宜忌】脾胃虛弱,正氣不足者慎用;虛實夾雜者葯量減半。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癲癇病人21例,其中顯效7人,有效8人,無效6人,總有效率為71.4%。

柴胡當歸治癲癇

【功能主治】舒肝解郁,理頂肝氣。主治癲癇。

【偏方組成】柴胡、當歸各9克,白芍、白術各12克,茯苓15克,甘草6克,生薑5克,薄荷(後下)3克。

【用法用量】發作期用水煎服,每天1劑,分4次服(臨睡前必須服1次)。病情緩解後改丸劑,堅持服半年至1年。

【加減】痰涎壅盛,喉中痰鳴者,加石菖蒲、膽南星、遠志;氣陰不足者,加紅參、天冬。

【病例驗證】劉某,經某醫院神經科確診為「頭痛性癲癇」,每天發作2~3次,每次10多分鍾至半小時,經中西醫治療1年多,少效,後以本方加升麻、白芷、川芎治之,服葯3劑,發作停止,隨訪3個月,未見復發。

全蠍蜈蚣治癲癇

【功能主治】豁痰開竅,行氣活血。主治癲癇。

【偏方組成】全蠍、蜈蚣、僵蠶、石菖蒲、法半夏各10克,田七、制南星、天麻各14克,川芎8克,木香6克。

【用法用量】上葯共研細末,每次服1.5克,每日2次,小兒用量酌減。1個月為1療程。服葯期間停服其他抗驚厥葯物。3~7個療程後,逐漸停葯觀察。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癲癇12例,結果8例停止發作1年以上;3例發作間隔期延長2~3月;1例無效。

甘松凌霄花治癲癇

【功能主治】滌痰開竅,熄風定痛。主治癲癇。

【偏方組成】甘松、凌霄花、制附子、石菖蒲各10克,代赭石30克,藜蘆3克。

【用法用量】每日1劑,水煎,分2次服。

【宜忌】方中藜蘆一味葯有毒,逐痰作用強烈,常有胃腸道反應,不可用量過大或久用,故本方宜冷服,治療過程切忌房事、飲酒。

【病例驗證】用此方治療癲癇患者41例,顯效17例,有效11例,無效13例,總有效率為68.3%。

⑻ 採用中醫治療癲癇病有什麼好處

治療上都是一樣的,癲癇主要是大腦皮層異常放電,就目前來看,治療癲癇的常版用葯物主要有七大類,需要權根據每個人的具體情況用葯,葯物副作用都很大,副作用都很大,治療效果也不是很理想,一些所謂的純中葯都是加入了這起類葯物的一種或幾種。還有種治療方法:國安醫院手術施分離型腦起搏器治療,它是純物理治療,是應用物理學原理以磁治電的先進治療方案,根治率很高,可以考慮!

⑼ 中醫是怎麼治療癲癇病的

武漢通信指復揮學院醫院制專家告訴您中醫是如何治療癲癇病的,在西醫的檢查基礎上,准確的診斷出疾病的類型,發作症狀,然後進行辯證的治療。根據病症的輕重和療法的深淺,正氣的盛衰有密切關系。初期發病,正氣未衰,痰濁不重,故發作持續時間短,間歇時間長,如果反復發作,正氣漸衰,痰濁不化,愈發愈頻,是正氣更衰,互為因果,其病也漸重,在治療癲癇上,宜分標本虛實、頻繁發作時,以標為主,著重豁痰順氣、熄風開竅定癇。平時以治本為重,宜健脾化痰、補益肝腎,養心安神為輔助治療。在數千年的臨床發展中,中醫葯已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治療體系。建立了中醫治療癲癇的辯證原則,消除病因、平降逆氣、醒腦開竅、熄風定痙,穩定腦神以控制發作。調整臟腑、脈絡、氣血功能以鞏固療效,防止復發,更顯示出醫葯在治療癲癇重突出的優勢。

⑽ 癲癇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癲癇病的中葯治療方法的有哪些
1、脾虛痰阻型癇證久發,神疲乏力,面色專無華,眩暈時作,食慾不振屬,惡心嘔吐,大便溏泄,舌質淡,脈濡細。治宜健脾益氣,化痰降逆。方用六君子湯加味:茯苓、龍骨、牡蠣、鉤藤各30克,黨參、僵蠶各15克,白術、石菖蒲、膽星各12克,法夏、陳皮、遠志、竹茹各10克,甘草6克。
2、肝風挾痰型
發作前頭昏、胸悶、乏力、情緒不穩,繼而突然昏倒、口吐白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意識恢復後雙眼發呆,持物落地,舌淡苔膩,脈弦滑。治宜熄風化痰,開竅定驚。方用定癇丸加減:生石決明、紫石英、茯神各30克,丹參、全瓜蔞各15克,法夏、僵蠶、麥冬、遠志、石菖蒲各12克,陳皮、川貝、天麻各10克,全蠍6克,硃砂1克,竹瀝10毫升(沖兌),琥珀粉2克(吞)。
3、肝火挾痰型
平日情緒急躁,心煩失眠,口苦咽干,大便秘結,發作時同上,舌紅苔黃,脈弦數。治以清肝瀉火,化痰開竅。方用龍膽瀉肝湯合滌痰湯加減:生石決明、鉤藤、茯苓各30克,生地15克,黃芩、梔子、法夏、膽星、枳實、澤瀉、石菖蒲各12克,柴胡、車前子、陳皮、竹茹各1O克,生大黃5克。

閱讀全文

與中醫癲癇的治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