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治咽炎有哪些中葯
咽炎分為急性咽炎與慢性咽炎。我們常說的咽炎通常是指慢性咽炎,急性咽炎 前期症狀明顯一般葯物容易控制,慢性咽炎葯物只是暫時緩解,加上個人因素、環境因素等容易再犯。介紹幾款中葯茶,可以減輕、緩解咽喉炎的症狀。
一、桑菊杏仁茶
桑葉10g,菊花10g,杏仁10g,冰糖適量。將杏仁搗碎後,與桑葉、菊花、冰糖共置保溫瓶中,加沸水沖泡,約蓋悶15分鍾後,即可當茶水飲用,邊飲邊加開水,每天1劑。功能清熱疏風,化痰利咽。
二、雙根大海茶
板藍根15g,山豆根10g,甘草10g,胖大海5g。共置保溫瓶中,用沸水沖泡,蓋悶20分鍾後即可當茶水飲用。也可加水煎煮後,倒保溫瓶中慢慢飲用,每天1劑。有清熱、解毒、利咽的作用,適用於慢性咽炎咽喉疼痛明顯者。
三、馬鞭草綠豆蜜茶
鮮馬鞭草50g,綠豆30g,蜂蜜30g。將綠豆洗凈瀝干,新鮮馬鞭草連根洗凈,用線紮成2小捆,與綠豆一起放鍋內,加水1500毫升用小火燉1小時,至綠豆酥爛時離火,撈去馬鞭草,趁熱加入蜂蜜攪化即可飲湯食豆。每日1劑,分2次服,連服數日。
四、麥冬桔梗
麥冬15克,桔梗15克,胖大海10克,甘草10克,板藍根20克,山豆根15克,蜂蜜50克。
將上述中葯(除蜂蜜外)用1千毫升的冷水浸泡20分鍾,然後煎煮30分鍾,將葯汁倒入盛有蜂蜜的杯子里分3次服用。也可將煎好的葯汁與蜂蜜混合裝入保溫杯中,代茶水慢慢飲服。
每天1劑,7天為1療程,連服2~3個療程。此方有養陰清熱、潤咽止痛之功效。適宜於慢性咽炎,症見咽喉紅腫、疼痛、乾燥、聲音嘶啞者。
五、玄參麥冬
玄參10克,麥冬10克,金銀花6克,板蘭根10克,石斛10克,桔梗10克,蜂蜜50克。
上葯(除蜂蜜外)共放葯罐中,加水1500毫升,煎煮至剩500毫升左右,濾去葯渣,將葯液倒入保溫杯中,兌入蜂蜜溶化即可,代茶水頻頻飲用,每天一劑。
說明:此方有養陰清熱,利咽止痛的功效,適宜於慢性咽炎患者出現咽喉乾燥,灼熱疼痛,干癢音啞,口舌乾燥或伴有嗆咳者。
六、金銀花連翹
金銀花 10克 ,連翹 15克 ,黃芩 15克 ,花粉 20克 ,桔梗 30克 ,射干 12克 ,白芥子15克 ,白附子 15克 ,紫蘇子 15克 ,甘草 10克。水煎服 ,每日 1劑;有肝鬱滯 ,兩脅疼痛 ,悶悶不樂 ,胸脹者 ,加柴胡、鬱金 ;津傷口乾 ,舌紅少苔者 ,加沙參、麥冬。
七、玄參干石斛
玄參、麥冬、干石斛各10克,藏青果6粒,胖大海4粒,金銀花15克,生甘草5克混合後,用開水浸泡,代茶頻飲。如加入桔梗療效更好。
慢性咽炎在中醫上分為陰虛型、陽虛型、氣虛型、痰郁型等,但以陰虛型多見。陰虛型主要表現為咽部不適,咽乾咽癢,紅腫疼痛,手足心發熱,口燥,腰膝酸軟等症狀,具有以上表現用此方較適宜。如果屬畏寒肢冷陽虛型慢性咽炎患者以及脾胃虛寒,大便稀爛者應忌用。
八、雙花茶
雙花、甘草、寸冬、元參、桔梗、石斛各10克,薄荷、青果各3克。將上述葯摻勻,分成4包,放暖瓶內,用開水沏泡2小時後當茶飲。一晝夜喝1壺,次日再換泡,一般2劑即愈。
另外,慢性咽喉炎經年不愈者:
金銀花、菊花各10克,胖大海3枚。將葯放入開水瓶中,沖入沸水大半瓶,瓶塞塞嚴15分鍾後,做茶頻頻飲用,1日內飲完。每日1次,治慢性咽喉炎,經年不愈者。
B. 中醫治療慢性咽炎
C. 中葯治療慢性咽炎一般需要治療多長時間
慢性咽炎反反復復怎麼辦 南京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耳鼻咽喉科主任 邢光前/主任醫師 殷明德 入冬以來,班內53名學生的大小事情讓王老師"失聲"了:往昔洪亮的嗓音不見了,聲音變得沙啞。校醫建議王老師喝一些鹽開水,或燒上一盆很熱的水,做蒸汽吸入。但半月後這一方法就失靈了。王老師開始感到咽喉部極不舒服,似有一絲棉花或一片異物粘貼在那兒。並不停地咳嗽,咳出一點點粘痰,可以緩解一陣子,但過不了多久,又覺得不適,似乎老有什麼堵在那兒,難受極了。王老師趕緊到醫院作纖維喉鏡檢查,原來是個小毛病--輕度慢性咽炎。醫生開了一些化痰消炎的葯物,如胖大海、西瓜霜、慢咽舒寧。誰知幾個月後,小毛病仍舊困繞著他,絲毫不見離去的跡象。慢性咽炎的反復發作,讓王老師開始恐慌,這不是個小毛病! 慢性咽炎為咽部粘膜、粘膜下及其淋巴組織的彌漫性炎症,常常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本病極為常見,多見於成人,病程長,症狀易反復發作,治療困難,往往給人以不易治癒的印象,的確應該重視它。 引起慢性咽炎的原因很多,有急性咽炎反復發作,各種鼻部疾病及上呼吸道慢性炎症刺激,如鼻腔、鼻竇、鼻咽部炎症的炎性分泌物經後鼻孔流入咽後壁,牙周炎、慢性扁桃體炎的直接蔓延等,長期張口呼吸,吸入或食入刺激性物質,如煙、酒、粉塵、有害氣體及辛辣食物等,都是常見的致病因素,其中吸入性刺激影響最大。 此外,貧血、消化不良、心血管疾病、下呼吸道慢性炎症、內分泌功能紊亂、植物神經功能失調、維生素缺乏及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也容易引起慢性咽炎。最近,有研究表明,胃內容物經食管返流到咽部,對咽粘膜產生刺激,可導致返流性咽炎,這也是慢性咽炎常見原因之一,應引起重視。 慢性咽炎可分為單純性、肥厚性、萎縮性與乾燥性四種,症狀大致相同,如咽部有不適感、異物感、癢感、灼熱感、乾燥感或刺激感,有時還有微痛感等。患者常因粘稠分泌物附著於咽後壁,而在晨起時出現較頻繁的刺激性咳嗽,但常無痰或僅有顆粒狀藕粉樣分泌物咳出,並伴有惡心。萎縮性咽炎患者有時還可咳出帶臭味的痂皮。上述症狀常在用嗓過度、氣候突變、吸入乾熱或寒冷空氣時加重,尤以乾燥性與萎縮性咽炎的症狀更為明顯。 慢性咽炎向上蔓延會殃及咽鼓管,導致耳鳴或聽力減退;向下會累及喉部,導致聲音嘶啞。 慢性咽炎至今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因此預防它的發生或復發更為重要。如戒除煙酒,積極治療急性咽炎及口腔、鼻、鼻咽部慢性炎症,糾正便秘和消化不良,改善工作和生活環境,避免粉塵和有害氣體等。咽炎患者症狀較嚴重,則需醫葯治療。 常用治療方法如下: 1.慢性單純性和肥厚性咽炎,將復方硼砂溶液、呋喃西林溶液、2%硼酸溶液含漱,以保持口腔及咽部清潔;含服各種喉片如碘喉片、西瓜霜喉片、健民咽喉片、銀黃喉片等,有助於減輕局部症狀;將復方碘甘油、5%硝酸銀溶液或10%弱蛋白銀溶液塗抹咽部,有收斂和消炎作用;口服清咽利喉中成葯,如金果飲、金嗓利咽丸、六神丸等,對控制病情有幫助。咽部異物感症狀較重者,用封閉普魯卡因作穴位(廉泉、人迎),封閉可減輕症狀。 肥厚性咽炎患者的咽後壁淋巴濾泡增生,是咽部組織對慢性炎症的一種反應性改變,只有增生明顯時才需要治療。方法有葯物燒灼法、電凝固法、冷凍、激光、微波及射頻治療法。其中激光、微波及射頻療法,具有操作簡單、痛苦少、無出血和療效好的優點,成為近年來應用最廣泛的技術。局部紫外線照射及透熱療法對肥厚性咽炎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2.萎縮性及乾燥性咽炎,處理上與單純性咽炎相似。如果再同時進行超聲霧化吸入、口服少量碘劑(如碘化鉀),有助於改善乾燥症狀;服用維生素A、B2、C、E可促進粘膜上皮生長。 3.返流性咽炎患者,單純採取上述治療常難奏效,還應該調整飲食結構,改變生活習慣,適當服用H2受體拮抗劑(如雷尼替丁、甲氰咪胍等)和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以減少胃酸產生及向上返流,療效更為可靠。 4.如果時常把注意力放在咽部、精神處於高度緊張狀態,會導致病情加重或久治不愈。因此,必要時應進行心理疏導。
D. 有什麼中葯可以治療慢性咽喉炎
選擇中醫來是非常明智的。無論在什麼源地方,都應該選擇中醫,咽喉炎只能用中葯調理了。進行辯證施治。中醫認為,慢性咽喉炎系風熱喉痹反復發作,陰津暗耗、虛火上炎,熏灼咽喉部,或肺陰不足等所致。我是一名老中醫,我們有治療經驗,但是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和詳細病情。有需要可以加我咨詢解答,
E. 慢性咽喉炎可以治癒嗎中葯治療的話
這是慢性咽喉炎是咽部粘膜的一種慢性炎症,多因屢發急性咽炎治療不徹版底而轉為慢權性,其次是煙酒過渡,嗜食刺激性食物,長接觸污濁空氣,鼻塞而需張口呼吸,均可誘發本病.主要為咽部不適感,如灼熱感,癢感,乾燥感或異物感,咽部常有粘性分泌物,不易咳出,早晨刷牙常引起反射性惡心欲吐.建議到中醫咽喉科用活血化淤,祛腐生新,消炎止疼,祛痰散結,鎮靜安神,疏肝理氣,疏通經絡等中葯粉劑,直接作用到病變部位,結合內服中葯,針刺等綜合療法,標本同治,效果不錯,無毒副作用
F. 慢性咽炎用中葯可以治癒嗎
可以的 ,聲力茶就是中葯茶,十個老頭對慢性咽炎一向是全局系統調理,中葯治慢性咽炎是多數人的抉擇。
G. 慢性咽喉炎中醫可以治的好嗎...
你好中醫葯治療慢性咽喉炎是可行的對於慢性病治療中醫中葯有獨回特的優勢存在
但是單答純使用中葯治療是不行的根據你提供的症狀看考慮咽部有淋巴濾泡增生吃葯是消除不了這個病灶的需要局部微波、或者等離子治療中葯必須通過望聞問切才能確定不要盲目使用
H. 治療慢性咽喉炎最好的中葯處方
一般就是用抗生素治療,但效果不好,後來本人決定放棄西醫治療的方法,經朋回友答介紹去到一老中醫教授處用中葯治療。第一次檢查,教授說我扁桃體腫大,喉後壁濾泡增生,老教授給我開了以下葯方:生地:18g
麥冬:15g
元參:15g
千根癀:12g
雞骨癀:12g
雙面針:10g
七寸金:10g
川黃連:6g
射干:10g
桔梗;8g
甘草:3g
山慈菇:10g
七包。隔天煲一煲。一天喝兩次。我喝完再去檢查:扁桃體正常,後壁濾泡暗紅,後來教授再開了上葯方一七包我再煲完後自覺咽喉部不再痛。再去檢查,發現濾泡已經好拉後壁不再充血。總共花葯費不到兩百元。中葯不貴只不過檢查費和預約費都要80元。我的慢性咽喉炎就是這樣治好的。葯方是我在處方單上照抄過來的,好了後一段時間要隔一個星期煲一下以防再犯。在此祝個位咽喉炎患者能治好病。
I. 什麼中葯能治療慢性咽喉炎
這里有一個老中醫治療慢性咽炎的方子,泡水喝的,可以試一試
木蝴蝶2克,洋參2克,胖大海5克,麥冬10克,甘草3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