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用中醫葯怎樣治療慢性扁桃體炎
中醫認為慢性扁桃體炎與體質虛弱,臟腑虛損有關,主要與肺、腎陰虛有關,治療上多用滋補肺腎,生津利咽的方法。
常用方葯:玄參12克、麥冬10克、生地12克、知母10克、黃柏6克、桔梗10克、生甘草6克。
有消化不良,不思飲食者加陳皮10克、砂仁6克、焦三仙各10克。四肢乏力,精神疲倦,大便溏泄者,則應改服中成葯參苓白術丸,每次6克,每日2次。
② 扁桃體發炎用中醫怎麼治療
扁桃體常發炎,老土方,做法很簡單,把殺好的白鰱魚洗凈,把魚肚子剪下,把剪下的魚肚子加上老茶葉共蒸,蒸好後喝湯就行了。
扁桃體發炎還有一個很好的土方法:見效快的,倒半杯熱
水然後滴上幾滴的麻油漱口後咽下,很快舒服一點。連續持續3-5天即可。
扁桃體常發炎,老土方,做法很簡單,把殺好的白鰱魚洗凈,把魚肚子剪下,把剪下的魚肚子加上老茶葉共蒸,蒸好後喝湯就行了。
扁桃體發炎還有一個很好的土方法:見效快的,倒半杯熱
水然後滴上幾滴的麻油漱口後咽下,很快舒服一點。連續持續3-5天即可。
一個中葯方子:
野菊花 山豆根 蒲公英 桔 梗 板蘭根 甘 草 麥 冬。 都用一點煲水,扁桃體發炎,喝幾次就好。
首先在於增強機體的抵抗力,並注意勞逸結合。許多人常加夜班工作,容易導致扁桃體發炎。其次,應減少煙酒等的刺激,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同時,還應積極治療鄰近器官的疾病,如急慢性鼻炎等。
鹽水漱口預防扁桃體發炎!
孩子扁桃體炎反復發作是一件令父母頭疼不已的事情。扁桃體雖小,若是發起炎來,卻能使人高燒不退,咽喉腫痛。如何才能保護扁桃體,讓它不再興風作浪呢?
首先,注意口腔衛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家長要督促孩子每天早晚刷牙、飯後清水漱口,避免食物殘渣存在口腔中。按時就餐,多喝水,多吃青菜、水果,不可偏食肉類,尤其不可過多食用炸雞、炸魚,因為這些食物屬於熱性食物,孩子吃了易「上火」,從而發生扁桃體炎。
要注意環境。目前正值夏季,孩子很容易感冒導致扁桃體發炎。因此,空調房間與室外溫差不可太大,溫度不可調得太低,一般不要低於25攝氏度。將要外出時,先開門在門口適應半分鍾,隨後再出去。居室空氣要保持新鮮流通,相對濕度在45%~55%。有些寶寶大汗後嫌熱,喜歡冷水沖頭,這時千萬要管住孩子,因為皮膚受涼,毛孔突然閉合,導致體溫調節失衡,迅速發病。
在感冒流行的季節或是看到寶寶出現臉色發紅、輕微咳嗽等,可用板藍根沖劑當茶飲,能起到預防作用。
對於本身就有慢性扁桃體肥大的寶寶,除了以上措施外還要額外加強保護措施。早晚用淡鹽水漱口,以能感到微咸為宜。
③ 有哪些中草葯外敷可以消炎止痛
青黛配合小麻油外敷是針對腮腺炎的,扭傷的一般我用新鮮的杠板歸和喬葉三七,
如果說單味葯,好吧,我用馬齒莧搗碎敷痛風
④ 中醫治療扁桃體炎如何治療,效果是怎麼樣
建議:現代復醫學認為,作為人制體的免疫器官之一,當人體免疫力正常的情況下,扁桃體有一定的抑菌消炎、抗病毒作用。但當人體免疫力下降時,各種細菌(主要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和病毒則很容易入侵而引發扁桃體炎症。 中醫對本病的治則,急性期主要以解毒退熱、散瘀消腫為主。傳統方劑常以乳蛾解毒湯加減,方中的板藍根清熱解毒、涼血利咽,廣泛用於治療多種疾病,如流感、溫病發熱、風熱感冒、咽喉腫爛等;大青葉為板藍根的葉,能解毒退熱、消腫利咽。二者性味苦、寒,無毒。配伍使用可促進療效,提高解毒退熱、散瘀消腫之功效
⑤ 中葯治療扁桃體!
中葯治療扁桃體炎
1、化扁湯黃連、黃芩、連翹、桔梗、射干、蒲公英、牛蒡、冬瓜仁、夏枯草、砂仁、甘草,以上12味水煎3次。根據患幾年齡及體質差異,每次用量為15~30ml,每日3次,於飯後半小時服下。療程3天。
2、「清咽湯」方劑組成;赤芍6克~20克,生地lO克~20克,寸冬10克~15克,桔梗6克~10克,牛蒡子5克~9克,黃芩8克~9克,雙花10克~15克,山豆根3克~9克,半夏3克~6克,甘草3克~6克,板蘭裸lO克~15克。
用法:急性發作期,患兒高熱,扁桃體Ⅲ°腫大,甚則化膿。在基礎方上加生石膏15克~20克,雙花30克,板藍根15克一30克;慢性期低熱,扁挑體Ⅱ°腫大。充血不甚時,可用基礎方服15劑~30劑;若患兒控制在月內不發熱,扁桃體亦明顯縮小(約Ⅰ°腫大);精神均好,可在基礎方上加黃芪,黨參,防風、砂仁以增強免疫功能。本方均為水煎服,每日l劑。
*清咽湯處方:銀花30g野菊花30g蒲公英30g射干15g紫花地丁15g板藍根30g玄參15g桔梗15g蟬衣6g甘草6g。兒童劑量酌減。邪襲肺經者加薄荷8g(後下);肺胃熱盛者加生石膏30g(布包先煎)、生大黃lOg(後下)。每煎加水600ml,武水煎15~20min,取汁,頻頻呷服,日服1劑,連服5天。
3、紫草合劑.方葯組成:紫草5g,石膏18g.知母2g.黃芩4.5g.荊芥3g,連翹6g,板藍根(或大青葉)15g,山豆根6g.蒲公英6g,赤芍6g。加減法:風熱甚加銀花、淡竹葉;抽搐加鉤藤、羚羊角;嘔吐加姜半夏、竹茹;咳喘加魚腥草、杏仁;咽痛甚加射干、玄參、牛勞子;熱甚傷陰加天花粉、蘆根;便秘加大黃.枳殼。水煎,每日1劑.每劑煎2遍.共混合.分4次飯後內服.連用3天為1療程。
4、中葯清熱消腫湯治療。基本方:金銀花6~18g,連翹6~18g,板藍根6~15g,蒲公英3~12g,山豆根3~6g,蘆根5~15g,生大黃3~6g(後下),薄荷3~9g(後下),射於3~9g,牛蒡子3~9g,苦桔梗3~9g,生甘草3~6g,。發熱重者加七葉一枝花3~12g,鉤藤6~12g,僵蠶3~9g;化膿型加生苡仁6~15g、夏枯草3~lOg。日1劑,水中浸泡20分鍾後煎煮,先用武火,至沸後改為文火煎20分鍾,濾出葯液,加水再煎,共煎3次,取葯液100~300ml,酌加矯味品(每100毫升葯液加白糖60~80g),少量多次服用。
5、甘露飲方葯:生地:10~15克,元參15克.黃芩6~30克,連翹6~10克,僵蠶6~10克,青黛3~6克.赤芍10克。
隨症加減:高燒者加生石膏15~30克,大黃5~9克,紫雪散1.5~3克(沖服);淋巴結腫大者加柴胡6~10克.蒲公英20克,夏枯草10克;合並皰疹性咽蛺炎者加大青葉15克,板蘭根15克;合並支氣管炎者加川貝母6克,杏仁6~10克.桃仁6~10克,瓜蔞15~30克。魚腥草15~30克。
治療方法:5歲以下患兒每次10~20毫升頻服,6歲以上患兒每次服100~150毫升.每日3次。
6、清扁湯方葯組成:板藍根24(單位克,下同),連翹8,公英8.桔梗5,牛子5,薄荷3,元參5.黃芩5.山豆根5,丹皮5.生甘草5。用水泡30分鍾,頭煎8分鍾.二煎I 5分鍾,分2~4次服完,嚴重者可日服2劑。加減:咳嗽者加前胡、射干,咽喉腫痛者加馬勃,肺胃熱盛者加石膏、知母.寒熱往來者加柴胡,惡寒者加荊芥、豆豉.頭痛者加菊花,夾濕熱者加滑石、車前草.大便秘結者加大黃。
7、涼膈散:連翹6~10g、桅子6~lOg、黃芩6~10、薄荷6~lOg、竹葉3~6g,火黃6~10g、芒硝3~6g、甘草3~6g。上方適用於;發熱不惡寒,大便秘結小便黃赤、心煩口渴、扁桃腺腫痛化膿,舌紅苔黃,脈數。若證見發熱惡寒無汗或少汗頭痛加入:金銀花6~10g、牛蒡子6~10g、荊芥6~10g、防風6~lOg。無便秘者去大黃、芒硝。若表證已罷、邪熱入里、高熱不退、煩渴引飲,舌紅口乾入生地6~12g、元參10~15g、麥冬6~12g、板蘭根6~12g。
8、大黃甘草飲取生大黃6~10g,甘草1.5-2.5g(兩者的用量為4:1)放人茶杯內,用沸水150~200ml沏泡待水溫降至溫涼可口時即可飲用。服完兩小時後再用上法沏泡一次,用法同前。用量:2~4歲每劑用生大黃6g.甘草1.5g,每日l劑.每次沏泡150m1;5~8歲用生大黃8g,甘草2g,每日1劑.每次沏泡200ml;9~13歲用生大黃lOg,甘草2.5g,每日1劑,每日沏泡250ml。
9、消瘰丸方葯:玄參6~9 g,浙貝6~9 g,牡蠣9~12 g,大青葉6~9 g,木蝴蝶6~9 g,橘核3~6 g,桔梗3~6 g,甘草3 g。
基本功效為滋陰潤燥,軟堅散結。方中玄參、浙貝滋陰生津潤燥;牡蠣、橘核行氣止痛,軟堅散結;大青葉、木蝴蝶清解余邪;桔梗、甘草清利咽喉,引葯直達病所。若以肺陰虧虛為主者,則多見咽部干澀不適,喉核肥大,潮紅,連及周圍,微痛,微癢,乾咳無痰或痰少而粘,哽哽不利伴精神疲乏,手足心熱.舌質紅或干少苔,脈細數等症。則一般在原方基礎上加生地、麥冬、丹皮、白芍等以養陰清肺,生津潤燥。若腎陰虛損者,則多見咽喉微痛,干澀不適,口乾不喜多飲,喉核及喉核前後紅,伴頭暈眼花,耳鳴,耳聾,腰膝酸軟,虛煩失眠,舌紅少苔,脈細數等症,則一般加用生地、知母、黃柏、山茱萸等以滋陰降火,清利咽喉。另外,據筆者觀察,本病一般遷延日久,乳蛾滯於咽喉,氣血凝結,氣血運行不暢。在治療過程中加用一至二味活血化淤之品,則療效更為確切。如水蛭、歸尾等,但使用不宜過久,量不宜過大。
10、銀翹馬勃湯銀翹馬勃敬(改湯)治療:連翹6~9 g,牛蒡子6~9 g,銀花6~9 g,射干6~9 g,馬勃3~6 g(布包煎),蘆根9~15 g。高熱者,加滑石9~15 g(布包煎)、竹葉6~9 g ;化膿灶明顯者,加山豆根3~6 g、黃芩3~6 g;咳嗽甚者,加浙貝母6~9g、桔梗3~6 g;中性粒細胞高而WBC總數不高者,加魚腥草9~15 g、紫金牛6~9 g。病重者,用大劑量,1劑水煎2次,分4次服,日3次,夜1次;病輕者用小劑量,1劑水煎2次,分3次服,日2次,夜1次。服5劑統計療效。
11、「青白石膏湯」:青蒿10g 白藏30g 石膏30—60g 赤芍10g 黃連6g 桑葉10g 柴胡l0g 擯榔10g 山楂10g 花粉10g 荊芥10g 神曲10g 大青葉30g 上葯水泡十分鍾.文火煲,滾十分鍾,每日一劑,分3—4次服。7天後進行療效及症狀改善指標統計。
12、銀翹三根湯組成:銀花12g,連翹12g,桔梗6g,山豆根15g,板藍根15g。3歲以下劑量酌減。原則上不加減其他葯物。服法:每日1劑,每劑煎汁60ml左右,分2~3次口服。
13、三陽清解湯加減治療。方葯組成:生石膏、大青葉、蒲公英各15~24g,金銀花、連翹、柴胡各10~15g,黃芩5—9g,紫草、赤芍各6~lOg,玄參、檳榔、枳殼各5—9g,瓜蔞皮5~8g,生甘草3~6g。若表證甚加薄荷、荊芥;便秘、譫語、舌苔黃厚而燥者加生大黃、玄明粉;抽搐加鉤藤、羚羊角,同時予安定2~5mg,肌注。每天1劑,先用冷水浸泡30分鍾,煎2次,2次葯汁濃縮成150—200ml,加適量白糖,空腹或飯後1小時服,每隔6小時服1次,每次40—50ml。3~5天為1療程。
*三陽清解湯加減。處方:生石膏、蒲公英、大青葉各18g,金銀花、連翹各15g,柴胡lOg,紫草、赤芍、玄參各7g,黃芩、瓜蔞皮、檳榔、枳殼各6g,生大黃(後下)、玄明粉各5g,生甘草4g。2劑後熱退痛減,續服2劑病癒。
14、扁桃解毒湯(作者自擬方) 葯物組成及用法:玄參12克,牛蒡子、連翹各10克,千里光、救必應各15克,蒲公英20克,虎杖15~2()克,甘草8克。
上葯加水煎成500毫升,日分2次溫服.可連服2—3天:服葯期間忌食辛辣煎炸等炙熱食物,以免影響療效及加重病情。
隨症加減:①大便秘結加生大黃10一15克(酒洗後下),以瀉下通便解毒消腫;②扁桃體紅腫明顯可用西瓜霜吹喉,每天3—4次,以助消腫止痛;③小便黃而短少,可加木通6克,莆蓄10克,以利尿解毒消腫;④病前曾飲酒者,加枳棋子15克,葛花10克,以解酒毒:⑤咽喉及扁桃體腫脹明顯或不易消腫者,加馬勃6克,生蒲黃5克(用布包好入煎),並繼續向咽喉部吹噴西瓜霜。
復方板藍根湯 葯物組成及用法:板藍根18—20克,射干10一15克,金果欖、牡丹皮各10克,山慈菇12克,夏枯草12一15克,黃芩12~15克,鴨腳木皮10一12克,甘草8克:煎服法同上。
隨症加減:1.大便秘結加生大黃10~12克(酒洗後下);2.扁桃體或咽喉見膿點者,加敗醬草15~20克,桔梗10~12克,連翹8~12克。
含漱劑 葯物組成及用法:大葉桉樹葉30克,黃柏、五倍子各10克,冰片3克(後下,只煎2分鍾),候溫分多次含漱,含漱時應仰頭使葯液較久地沖洗患處,有助於消除炎症。
含漱劑可配合上述內服葯用,還可與吹喉葯西瓜霜配合使用,有助於加強療效。
15、兒康合劑(葯物組成:紫河車3 g,黃芪12 g,黃精10 g,白術10 g,茯苓10 g,雞內金10 g,青黛3 g,陳皮9 g,女貞子10 g,旱蓮草10 g,炙甘草6 g。水煎濃縮裝瓶備用,每瓶100 m1),每日3次。6個月~2歲每次10 ml,3~6歲每次15 ml,6歲以上每次20 ml,飯前服用。30 d為1個療程,連用3個療程觀察療效。
16、清蛾湯方葯組成:銀花10~15g,連翹5~lOg,山豆根5~lOg,山梔5~lOg,板藍根10~15g,錦燈籠3~5g,牛膝3~lOg,青黛3~lOg(包煎),薄荷3g,玄參5~lOg,甘草3g。隨證加減:發熱高者,加生石膏,或羚羊角粉沖服;納呆苔膩者,加茯苓、山楂、烏梅;便秘者,加大黃;咳嗽者,加杏仁、枇杷葉。每日l劑,溫水浸泡60分鍾,水煎兩次並濃縮取汁100~500mL,分2~3次溫服,每6~8小時服用1次。服葯3日為l療程。
17、中葯外治小兒急性扁桃體炎
治療方法 :不用任何抗生素,單純用中葯外貼:冰片5g,全蠍lOg,研末後用菜油拌勻,做成五分錢硬幣大小之葯餅,用膠布貼於外廉泉穴或下頜角下方正對腫大的扁桃體處的皮膚上,24h換1次,發熱甚則,讓患兒多飲水或溫水擦頭面、四肢部位。
18、中葯治療急性扁桃體炎金銀花30 g,連翹15 g,蒲公英20 g,牛蒡子10 g,生地10 g,金燈籠15 g,黃芩10 g,丹皮10 g,菊花12 g,麥冬12 g,山豆根12 g,薄荷6 g,甘草6 g。痰多不利,加瓜萎10 g、貝母10 g;痰黃者加胖大海10 g;化膿者,加穿山甲6 g、白芷10 g、皂角刺6 g。
19、銀翹三根湯組成:銀花12g,連翹12g,桔梗6g,山豆根15g,板藍根15g。3歲以下劑量酌減。原則上不加減其他葯物。服法:每日1劑,每劑煎汁60ml左右,分2~3次口服。
20、養陰清熱法 葯用:僵蠶、功勞葉各15g,女貞子、生地、青黛、黃芩、虎杖各lOg,附片3~5g,甘草3g。急性扁桃體炎高熱加柴胡、葛根、水牛角;化膿性扁桃體炎高熱加生大黃(另沸水泡服);扁桃體表面見膿性分泌物加冬瓜仁、浙貝母、生苡仁、六神丸;隱窩開口濃性分泌物排出不暢加皂刺、炮山甲、白芷;扁桃體腫大,夜睡打呼嚕者加昆布、海藻、山慈姑、夏枯草;口臭加丁香、藿香、梔子、防風;合並中耳炎加柴胡、香附、川芎;咽充血加當歸、赤芍。每劑水煎濃縮至lOOml,2~3歲每次20ml,4--5歲每次30ml,6歲以上每次40ml,均1日3次口服,10日為1療程,一般1~2療程後改服知柏地黃丸每次2~6粒,一日1~2次,連服30天後統計療效。
21、雙翹合劑葯物組成:雙花30g、連翹20g、牛子12g、薄荷lOg、荊芥lOg、黃芩12g、板蘭根30g、丹皮15g、桔梗lOg、生地lOg、麥冬15g、赤芍lOg、生甘草6g。
製法:將上葯浸泡(30~60min)加水浸過葯物(3~5cm)煎煮(先武火,後文火)頭煎煎煮20~30min,取葯液500ml,二煎煎15—20min,取葯液250ml。濃縮、過濾、添加佐料、裝瓶、滅菌,每瓶250ml,貼簽即成。
用法用量:口服,服時加熱,以適合口感為宜,每次60ml、3—4次/d(小兒酌減)用時搖勻。
注意事項:葯物開瓶後當時服完。不得久存,以免變質。服葯期間應忌食辛辣油膩之品,多飲水,食含維生素新鮮蔬菜,飲宜清淡食物。
⑥ 中醫方面治扁桃腺肥大的妙方
我是醫生:治療不是最好的方法,最好的方法是預防,不吃辛辣刺激食品,少吃肉,不喝飲料等甜品,多喝白開水。
⑦ 請問有什麼中葯可以治好扁桃體腫大
謝謝關注。請點擊我的名字後再看左上角的用戶資料。
不少人常扁桃體發炎,專醫院久治不愈。是扁屬桃體的功能太弱了,遇有病毒入侵即發炎。而扁桃體炎久治不愈反復發作可以造成其它並發症(醫學報告:可能引起咽炎、鼻炎、中耳炎、氣管炎、心臟疾病、風濕病、腎炎)。扁桃體炎需要抓緊治療:一是避免它的進一步加重惡化,二是身體需要讓它恢復功能,發揮它的免疫殺菌作用,增強體質。
一般不要切除。扁桃體是免疫器官,切了後失去了身體的一部分——這個器官是小事,主要是扁桃體是免疫系統的器官,切後就失去了人體的第一道防線,病菌可毫無阻攔長驅直入了,人的免疫力會低下,動輒會感冒生病。
扁桃體方面的疾病,至今醫院中及葯廠生產的葯物效果不能令人滿意。中葯可充分考慮。用化瘀散結、解毒消腫,針對疙瘩、腫塊、炎症的中葯丸來治。只要找對了葯則是會者不難。筆者因工作關系,深知中葯的魅力,親眼目睹了大量扁桃體炎、咽炎及由此引起的淋巴結炎等被中葯治得很典型的病例,驗證了祖國中醫葯的獨特之處。
平時要注意別吃辛辣的,以及油炸的、燒烤的,這些屬燥熱類的食品。
⑧ 扁桃體腫大外敷中葯有些!哪些
趙氏扁咽貼,主治小兒扁桃體炎、肥大,純中葯外用貼劑
⑨ 中葯扁桃體貼治療扁桃體發炎功效怎麼樣
扁桃體炎的治療方法有很多,其療效各不相同。最近經常有人們詢問?有的人認為中葯治療扁桃體炎起不了什麼作用,只是治標不治本。扁桃體炎患者不要盲目治療要對症治療才能取得好的效果。那麼,?扁桃體炎的病情容易復發,很多患者在治療好後,隔了不長時間就又復發了,讓患者非常困擾。要想治療扁桃體炎不復發,選對治療方法才是關鍵。經常性的服用抗生素會促使致病細菌產生變異,久而久之產生耐葯性。因此,不適當的應用抗生素反而會加重病情。專家介紹:扁桃體炎嚴重時可誘發一些全身性疾病,對人體的危害更大,因此做到盡早治療才是患者擺脫病魔的根本方法。醫學上稱之為病灶性扁桃體。扁桃體發炎時也明顯腫脹,影響呼吸、吞咽功能,以致引起稍活動後出氣急促、睡眠時打鼾(鼾症),甚者出現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低通氣量綜合症,或是鼻塞等症狀。因此患者因及時到醫院進行治療,切勿拖延時間而加重病情。目前,治療扁桃體炎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手術治療,患者要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的採用。傳統的扁桃體切除術是將扁桃體被膜完整切除,術後傷口不縫合,待其自行癒合。扁桃體切除後,傷口下面的肌肉暴露在唾液中,因此在傷口癒合的過程中,病人感到咽部疼痛,恢復時間長。?以上已經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扁桃體炎的治療非常重要,及早治療是關鍵。只有選擇正確的治療方法,對症治療,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耳鼻喉疾病在平時的發生頻率特別高,我們一定要重視防範和治療。
⑩ 為什麼膏葯可以治療扁桃體炎呢咽扁貼膏葯到底是誰的呢
回答:回答這兩個問題之前請各位讀者先了解下中華膏葯史,通古宜鑒今嗎。膏葯,是中葯五大劑型——丸、散、膏、丹、湯之一。在戰國秦漢時期出現的醫學文獻《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等著作中都有關於膏葯的詳細記載,其作用機理如下:利用中葯特有的穿透滲透能力經皮貼敷給葯,使葯力通過皮膚滲透進入病源區,達到內病外治、表疾外治的功效。內活血化瘀,祛風化濕,行氣舒筋,通絡止痛,深度達肌肉骨骼經絡臟器,比如可治療:風濕骨病、肝膽疼痛,跌打扭傷,臟腑外力內損;外消腫定痛,去腐生肌,收口癒合,比如可治療:體表的癰、瘡、疔、癤、疽、疣等。作用方式如下:貼於患處,周期使用。並初步形成了中葯外治學理論。歷經數十代人改進,到明清時期已經成為普遍的用葯方式,其理論依據更加精典,以自製黑膏葯為主;這是中華民族的葯物文明,是中華民族的智慧,所以定義為:中葯智慧,中葯文明,中葯文化,中葯傳統,中葯外治學;後人逐步從中分離出「膏葯文化、膏葯療法」。到了近代,由於丸、散、丹、湯、片、膠囊、顆粒葯的發展,傳統黑膏葯逐漸被白膏葯橡膠膏劑替代,現代工藝的橡膠膏「白膏葯」出現後,黑膏葯已幾乎從醫院中絕跡,只局部流傳在民間。據現代葯理研究分析,黑膏葯與「白膏葯」橡膠膏劑差別有這么以下幾點而使黑膏葯遠不如白膏葯:1、黑膏葯成分多數是中葯原生葯粉,不利於吸收;白膏葯成分為中草葯提取物純化成的流浸膏,用於膏葯中提高了吸收效率。2、黑膏葯的製作工藝較為復雜,沒有統一標准,不易進行質量控制,很難工業化生產,含有鉛毒,不符合環保,而且鉛毒對人的大腦記憶力具有殺傷作用;白膏葯製作工藝流程化簡約化,配方成分在《中國葯典》中標准化,質量控制GMP標准化,收縮劑無毒負作用不含鉛,可工業化生產。3、黑膏葯使用時固化不穩定,對人體刺激性大,過敏率高,膏體駐留性比較差,遇到體溫容易流化,並且黑色殘留物容易污濁衣物,使用時或使用完成後需要他人配合幫助貼敷和揭下,使用不方便;白膏葯駐留性能良好,無明顯殘留物,不污濁衣物,患者可以自己貼敷,使用方便,易揭易貼,皮膚刺激性小,過敏率低。4、由於黑膏葯滲透力差,吸收不好,中葯成分不能充分發揮葯效,在浪費資源的同時增加使用者消費成本;白膏葯吸收快,葯效得到充分發揮,價格低廉適用於大眾化收入水平進行消費。
扁桃體炎外貼產品「道極神咽扁貼」,就是在上述背景下產生的。在發揮外用貼劑傳統的同時提煉細化了內病外治理論的精髓,採用具有清熱解毒、活血通絡、軟堅散結、破瘀化瘀的中葯成分,通過現代工藝精煉萃取、提純中葯植物精華,從而研發出的安全有效、使用方便的專科膏葯產品,直接貼在扁桃體發炎後的阿是穴,中葯植物提取物迅速經皮穿透,直接滲透作用至扁桃體隱窩上的潛伏病灶體上,並且充分持續地發揮中葯破瘀化瘀的作用,徹底解決殺死病灶體頑固細胞,進而又發揮中葯成分中消腫定痛,去腐生肌的作用,從而使扁桃體炎得到收縮癒合變小直至痊癒。
道極神咽扁貼為局部外貼,阿是穴給葯,物理療法,透皮吸收,綠色安全,遠離了使用抗生素細胞變異性危害。比如可以減少或規避敗血病的形成。
道極神咽扁貼專科膏葯為典型的膏葯療法,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治療方法,同時也是祖國醫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醫學的專門學科,是中醫學的專科細分,為歷代醫家所重視並實踐性有效使用。
道極神咽扁貼廠家鄭重聲明:外貼療法以及外貼咽扁貼膏葯不是哪個人的,不是哪個公司的,不是個體的,不是獨一無二的,不是靠嘴巴說就可以變成私有財產的,它是歷史的、是民族的,是中國的。希望廣大患者及其家屬不要被一些狹隘、昧心商販的一面之詞所迷惑。在此,我們公司溫馨提醒您,只有民族的、中國的才是世界的。我們公司只是中華醫葯學寶庫中的一分子,我們公司具有功德心,感恩心,遠離私慾狹隘心理,遠離非分佔有慾望,遠離獨霸傳統思想,我們歡迎各界同仁共同開發此專科膏葯,使其在解除患者病痛的同時也能做大做強,做向世界,做出中葯特色,從而使中葯傳統發揚光大。請大家記住蛇行雀步者必將貽笑大方,井底之蛙者必將貽笑大方,心胸狹隘者必將貽笑大方,強霸歷史者必將貽笑大方,蔑視傳統者必將貽笑大方。
所以我們說:「咽扁貼」是歷史的,是傳統的,是民族的, 是世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