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醫中葯可以治好癲癇嗎
癲癇病患者是要做腦電圖檢查的,確認是否腦電波異常為癲癇。
治療癲癇病的葯物有許多,但是患者應該聽從醫生的治療服葯,不要自己隨意用葯,勿隨意換葯吃,避免導致病情加重。
2. 癲癇用中葯有治好的嗎
中葯是治療癲癇的首選
3. 治癲癇常用的中葯有哪些
(1)全蠍
性味:辛、微溫、有毒。
歸經:肝經。
功效:息風止痙、通絡、解毒散結。
對證:適用於風邪引起的驚癇,發作時有抽搐之症。
應用參考:全蠍含蠍毒素,是一種毒性蛋白,能麻痹呼吸中樞,有溶血作用,實驗證明有抗驚厥作用。使用時要注意劑量。
(2)僵蠶
性味:咸、辛、微寒。
歸經.肝、肺經。
功效:息風止痙、祛風清熱、化痰散結。
對證:適用於肝風內動和痰熱引起的癲癇病。
應用參考:主要含蛋白質和脂肪。動物實驗有抗驚厥作用。
(3)地龍
性味:咸、寒。
歸經:肝、脾、膀胱經。
功效:息風通絡、清熱鎮驚、平喘、利尿。
對證:適用於溫熱、神昏、抽搐或疲滯等癇證。
臨床上有鎮驚止痙作用,清熱、通絡、利尿。
(4)蟬蛻
性味:甘、寒。
歸經:肝、肺經。
功效:息風止痙、疏風。
對證:多用於癲癇抽搐之證。
應用參考:主要成分是甲殼質,動物實驗證明有鎮靜作用和神經節阻斷作用。
(5)羚羊角
性味:咸、寒。
歸經:肝、心經。
功效:平肝息風,清熱鎮驚,解毒。
對證:治熱盛神昏、驚癇抽搐。
應用參考:含磷、鈣及角蛋白。動物實驗有解熱、抗驚厥作用,能增強動物耐缺氧性。
(6)牛黃
性味:苦、寒。
歸經:肝經。
功效:息風定驚。
對證:多用於熱盛所致的驚厥抽搐。
應用參考:牛黃所含膽酸具有鎮靜作用,能緩和動物實驗性驚厥,並能增強巴比妥鈉、水合氯醛對動物的鎮靜效果。
(7)鉤藤
性味:甘、微苦、微寒。
歸經:肝經。
功效:平肝息風、清熱鎮驚。
對證:適用於肝陽上亢、熱盛風動所致的抽搐。
應用參考:鉤藤主要成分為鉤藤鹼和異鉤藤鹼,此葯有明顯鎮靜作用,可以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有預防和控制癲癇發作的作用。
(8)天麻
性味:甘、平。
歸經:肝經。
功效:平肝息風、定痙止驚。
對證:適用於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抽搐。
應用參考:天麻含天麻素、墟泊酸等,動物實驗表明有抗驚厥作用,能夠有效地制止癲癇發作。
(9)磁石
性味:咸、寒。
歸經:心、肝、腎經。
功效:潛陽安神、補腎益精。
對證:治療先天虧損而致的癲癇抽搐。
應用參考:生磁石為四氧化三鐵混合物,尚含數種微量元素。
葯理資料證實,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
(10)龍骨
性味:甘、澀、微寒。
歸經:心、肝經。
功效:平肝潛陽、鎮靜安神、收斂固澀。
對證: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或陰虛陽亢,頭暈目眩,驚厥之證。
應用參考:龍骨含有大量的鈣離子,能增加血鈣濃度,抑制神經細胞興奮。
(11)牡蠣。
性味:咸、微寒。
歸經:肝、腎經。
功效: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斂澀。
對證:適用於煩躁不安、頭昏目眩、驚悸失眠、熱盛傷陰、虛風內動、神倦等證。
應用參考:含有無機鹽類成分,能降低神經細胞興奮性,有抗驚作用。
(12)石決明
性味:咸、寒。
歸經:肝經。
功效:平肝潛陽、清肝。
對證:主肝腎陰虛、肝經風熱、頭暈目眩、手足痙攣等證。
應用參考:含有碳酸鈣及鎂、氯等離子,對神經細胞興奮性有抑製作用,有一定的抗驚作用。
4. 全國治癲癇的最好的中葯有那些。
中醫治療癲癇是要講究辨證論治的,在中醫內科學中一般將癲癇分為5個證型,1〉風痰閉阻,2〉痰火內擾,3〉脾虛痰濕,4〉瘀阻脈絡,5〉髄海虧虛,等症型,治療各異用葯不盡相同,但均離不開風,痰,瘀,虛。
5. 中葯治療癲癇效果好嗎
這位朋友你好!治療癲癇服用抗癲癇的葯物是關鍵,中葯只能起個輔助作用,服中內葯可以提高你身體的容整體機能,從長遠看肯定會對你有很大好處!但若單靠吃中葯,控制癲癇的發作肯定不行,這要根據情況決定。患者最好去正規的癲癇病專業醫院檢查治療才行。QQ咨詢:1761452563
6. 治好癲癇的中葯有效嗎
癲癇病可以服用中葯治療痊癒,這方面我比較有研究,可以服用中葯『定癇湯』:天麻10克遠志專12,膽南星屬10,丹參10,麥冬7,琥珀12(沖),茯苓15,半夏10,陳皮10,川貝母5,生薑3片,竹瀝(成品)1支,僵蠶5條,石菖蒲10,甘草7,茯神10,硃砂3(沖),燈芯7,熬水內服,每天一副服三次,連續5副之後改為兩天一副服三次,連續10-30副。這個方劑還必須辨證施治給予加減,好多人竹瀝好了,也有好多人治療不好。你可以試試看。夏醫生不認識。
7. 中葯治癲癇
你好,中葯在緩解期的癲癇治療上有明顯優勢,從理氣化痰,息風止痙逐漸轉為調理脾腎,補益心脾為主,從而使患者在中斷治癒康復的前提下,盡快恢復體能增加抗病能力。方法如下,僅供參考:
1、地龍:性味咸、寒,入肝、脾、膀胱經。能熄風通絡、清熱鎮驚、平喘、利尿,適用於溫熱、神昏、抽搐或瘀滯等癇證。《本草拾遺》中說:「療溫病太熱,狂言,主天行諸熱,小兒熱病癲癇」。地龍含蚯蚓解熱鹼、蚯蚓素、蚯蚓毒素、膽固醇、膽鹼、氨基酸等。葯理試驗研究表明,地龍熱浸液、醇提取液有鎮靜、抗驚厥作用。常用量:煎湯5~15克,鮮品10~20克,研末內服1~2克。
2、蟬蛻:性味甘、寒,入肝、肺經。能疏散風熱,又可涼肝熄風止痙,多用於癲癇抽搐之證。蟬蛻主要成分是甲殼質,動物實驗證明有鎮靜、抗驚厥、解熱、抗過敏、免疫抑制、鎮痛作用和神經節阻斷作用。常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單味研末沖服。
3、全蠍:味辛、微溫,入肝經,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適用於風邪引起的驚癇,發作時有抽搐之症,被譽為「止痙抽之要葯」。全蠍含蠍毒素,是一種毒性蛋白,能麻痹呼吸中樞,有溶血作用,實驗證明有抗驚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全蠍有毒,使用時要注意劑量。常用量一般是2~5克(或1~3
條),蠍尾1~2克。
4、蜈蚣:性味咸、溫,入肝經,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熄風止痙作用強,適用於癲癇發作引起的驚厥抽搐及口眼歪斜。蜈蚣含有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織胺樣物質和溶血蛋白,有一定毒性,實驗證明有中樞抑制、抗驚厥和鎮痛作用。止痙作用比全蠍強。其常用量為1~3克(1~3條),入丸、散量減半,研末吞服,每次0.6~1克。
5、僵蠶:性味咸、辛,平,入肝、肺經。功效熄風止痙、祛風清熱、化痰散結,適用於肝風內動和痰熱引起的癲癇病。僵蠶主要含蛋白質和脂肪。動物實驗有抗驚厥和催眠作用。常用量: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1.5克。
8. 癲癇能用中葯徹底治好嗎
對於癲癇病的治療,中葯治療癲癇病的效果是非常好的,而且副作用小,而且內中醫治療癲癇多以化痰熄風容、清心瀉火、活血化瘀、舒筋活絡、鎮靜安神。只要癲癇病患者找對方法,然後對癲癇病進行治療,癲癇病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以上是對癲癇能用中葯徹底治好嗎這個問題的建議,希望對您有幫助,祝您健康!
9. 治療癲癇最好的方法就是中葯治療
你好,癲癇又叫羊復角風,是大腦制神經元突發性異常放電,導致短暫的大腦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一般葯物很難根治。西醫沒有特效葯,最好採用有效的傳統中葯保守治療,中醫中葯長期臨床實踐積累了許多非常有效的治療方法,有效實用
10. 有沒有治療癲癇的中葯
這是比較麻煩的病,一般醫院不收這種住院病人。癲癇病是世界難題,發病原因復雜,治療方法不同,常用的有『定癇湯』,『通竅活血湯』,『溫膽湯』等等,要看情況而定。這里不知道詳細情況,不能隨便用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