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醫怎麼調理氣虛
氣虛陽虛
氣虛可見面色晃白,頭暈目眩,少氣懶言,神疲乏力,甚則暈厥。版陽虛除氣虛權症狀外,兼有畏寒肢冷、自汗,脈沉緩或遲而無力,舌質胖淡舌苔白。 a.心氣虛,除上述氣虛症狀外,再加心悸、氣短、胸悶等。方可選獨參湯加減。經驗方:人參,蓮子各3錢,冰糖一兩隔水燉熟,吃蓮肉喝湯。 b.脾虛或中氣下陷,兼有納少,腹脹,便溏,氣短,乏力等。方可選補中益氣湯。 c.腎陽虛有身寒肢冷,動則氣短,或五更瀉等。方可選保元湯,真武湯,四逆湯,金匱腎氣丸,右歸丸加減。經驗方:人參2錢(嚼服),黃精一兩,枸杞三錢,肉桂一錢,甘草一錢,水煎服,每日1劑。
氣陰兩虛
除上述氣虛症狀以外,尚有陰虛表現。如口乾、五心煩熱、便秘、尿少、乏力,舌紅苔少脈弦細等症狀。 a.心氣陰兩虛可見心悸、氣短、胸悶等。常用生脈飲,炙甘草湯。經驗方:黃耆五錢、黨參四錢、麥冬三錢、五味子二錢、柴胡一錢,水煎後一日分三次服用。(有發炎疾病、火氣大、口苦、煩躁、失眠,屬實症,非氣陰兩虛者,不宜服用此方。) b.腎陰陽兩虛,常有:頭暈、眼花、耳嗚、耳聾、腰酸、腿軟、神疲、健忘等症狀。方可用五子衍宗丸,金匱腎氣丸等加減。[1]
❷ 如何改善氣虛氣短
王琦:從中醫的九種體質分類來講,氣虛體質和陽虛體質是完全不同的兩內個體質。他們有不同容的表現方式。但是,總體來說,氣虛和陽氣一樣,還是在說"氣"的功能。那麼既然氣是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是人體的能量,氣虛,就是這種能量的缺乏,就是能量比較低下的狀態。而在中醫裡面,氣包括元氣、宗氣、營氣、衛氣、精氣……五臟六腑之氣等等。
不要太勞累防止因老致虛,飲食有節,營養合理,防治脾胃損傷。注意寒暖變化防止感受外邪。鍛煉身體,增加體質。
❸ 中醫養生里氣短是什麼器官問題吃什麼蔬果好
肺氣虛的調治
(1)對本臟虛損、肺氣不足。症見氣短喘促,或咳嗽,聲音低微,神疲乏力,血壓偏低,面色淡白或自汗,舌淡苔白、脈虛無力者,當補益肺氣,宜用保元湯加五味子:人參9克、黃芪15克、生薑3克、五味子6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或用開水浸泡,代茶飲。也可用人參胡桃湯加五味子:人參9克、胡桃仁30克、生薑3克、五味子6克,加水煎煮取汁,一日分2—3次服。
(2)對易患風寒感冒,症見鼻塞、頭昏頭痛、惡風寒、疲倦乏力、舌苔薄白、脈浮無力者,宜用玉屏風散加紫蘇:黃芪15克、白術15克、防風12克、生薑6克、紫蘇10克。加水煎煮取汁,1日分3次服。未患感冒,當益肺氣固表,宜用玉屏風散(前方去紫蘇)煎湯口服,1日2次。或用玉屏風丸1次6克(或沖劑),1日2次。也可用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或用人參北芪片,1次4片,1日2次。
(3)對虛寒性慢性鼻竇炎,症見頭昏、惡寒、自汗等。當以補肺氣為主,兼以通竅、解毒。宜用鼻通寧滴劑(含辛荑、蒼耳子)滴鼻,1次1~2滴,1日2~3次。或用鼻通丸(含辛荑、不食草、白芷、薄荷、黃芩、甘草),1次1丸,1日2次。均加服北芪片。
(4)對肺氣陰兩虛兼腎陰不足,症見陰虛內熱、舌紅口乾、乾咳少痰、手足心發熱、失眠盜汗、夢遺失精、大便乾燥等症狀。治療宜用補陰煎加減:生地15克、麥冬10克、天冬10克、北沙參10克、地骨皮10克、女貞子15克、天花粉6克、甘草3克。本方有滋腎潤肺、清虛熱止乾咳的作用。
(5)對肺氣虛兼腎陽不足,症見形寒而畏冷、清涕不收、小便頻數、余瀝不禁者。可補氣溫腎,宜用保元湯:人參9克、黃芪15克、肉桂6克、生薑3克、炙甘草3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3次。
(6)老人肺氣虛而皮膚乾燥、皺縮、瘙癢者,大多為生理現象。可減少洗澡的次數,或搽潤膚止癢之品。必要時可用四物消風散加減:黃芪15克、當歸12克、生地黃15克、赤芍10克、荊芥10克、防風10克、蟬蛻10克。加水煎煮取汁,口服1日2次。本方有益氣養血、祛風止癢的功能。
此外,老年肺氣虛者,應適當加強身體鍛煉,多做深呼吸;注意保暖,勿受涼,少感冒,盡可能避免粉塵和大氣污染物吸人;注意飲食營養,少吃辛辣刺激的食物。對血壓偏高或對高血壓患者,忌用人參,可用黨參或北沙參代替人參。
❹ 中醫怎樣看待中氣不足氣短的問題
所謂中氣不足,即脾來胃之氣虛弱、自運化失職...
症見面色黃而少華,唇淡或黯,食慾不振,食後腹脹,眩暈,聲低,氣短,倦怠乏力,便溏...
若兼見胃痛則痛而喜按,舌嫩苔厚,脈虛等...
」是否用補中益氣湯加味?「~~可以的。
~補中益氣,升陽舉陷...用於脾胃虛弱、中氣下陷所致的瀉泄,症見體倦乏力、食少腹脹、便溏久瀉......
❺ 中醫調理體虛氣短有什麼辦法
中醫調理體虛氣短有什麼辦法?氣虛者需補氣,葯物可選用人參、黃芪、黨參等。食物可選豬肉、糯米、大豆、大棗、鯉魚、鵪鶉、黃鱔、蝦、蘑菇等。
❻ 氣短最簡單最快的治療方法
氣短多為氣血虛,這兩招幫你一生受益!治你的百病。堅持練習,也許幾個月就好!晚上11~1為子時,中午11~1為午時。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接的時辰,晚上子時陽氣開始上升陰氣下降,中午午時屬於陽降陰升。中醫養生注重睡好子午覺,可以健康長壽。為了健康,為了將來建議你遠離葯物,飲食有節,起居有常,保證足夠的睡眠,提高睡眠質量,健康自然的生活。教你一招,調節呼吸法——也叫呼吸吐納法。會幫助提高睡眠質量,讓你快速入睡。呼吸的方法有自然呼吸和正呼吸兩種:第一自然呼吸,也叫做腹式呼吸,因為在呼吸時,一呼一吸,必須都能達到下腹部。在吸氣時,空氣入肺,充滿周身,肺底舒張,抑壓橫膈膜,使空氣下降,這時胸部空松,腹部外凸,在呼氣時,腹部收縮,橫膈膜被推而上,上抵肺部,使肺底濁氣,外散無余。可見呼吸作用,雖與肺葉有密切關系,但它的伸縮,常須依靠下腹和橫膈膜的運動,方能合乎自然大法,使血液循環流暢。我們不但在靜坐時,須用此法,實際上,不論行、住、坐、卧,應該隨時使用。關於自然呼吸法的調和方法如下:(a)、呼息時,臍下腹部收縮,橫膈膜向上,胸部緊窄,肺底濁氣可以擠出。(b)、吸息時 , 從鼻中徐徐吸入新鮮空氣,充滿肺部,橫膈膜向下,腹部外凸。(c)、呼息吸息,均使自然,漸漸細長,達於下腹。(d)、呼吸漸漸靜細,出入很微,反復練習,久之自己不知不覺,好像無呼吸的狀態。(e)、能做到無呼吸的狀態,那末沒有呼息,也沒有吸息,雖有呼吸器管,好像不必用它;而氣息彷佛從全身毛孔出入,到這一步,可以說達到了調息的極功。不過初學的人,切不可有意去求,必須聽其自然。第二、正呼吸,這一方法,主張呼吸宜細長,宜達於腹部,以及使橫隔膜上下運動等,都與自然法,沒有兩樣。不過呼吸時腹部的張縮,完全相反。因為反乎自然呼吸,所以也叫做逆呼吸。關於正呼吸的調和方法如下:(a)、呼息宜緩而長,臍下氣滿,腹部膨脹,胸部空松,橫膈膜馳緩。(b)、吸息宜深而長,空氣滿胸,胸部膨脹這時臍下腹部收縮。(c)、肺部氣滿下壓,腹部收縮上抵,這時橫隔膜上下受壓迫,運動更為靈敏。(d)、在靜坐時,呼息及吸息,宜極靜細,以自己也不聞其聲合宜。全身放鬆,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不一會就會睡著。堅持,你會受益一生!再教你一招腹部按摩法,幫助你快速入睡。睡前用手心按摩腹部,方法是單手手心貼在腹部以肚臍為中心,順時針按摩和逆時針各按摩相同的圈數,直至手掌心感到熱,累了可以換另外一隻。做的同時並配合深長的呼吸,一 定 要 靜 心!注意力集中在呼吸和按摩上。這樣的按摩可以促進腸蠕動,加快消化和提高腸道的吸收功能,並同時起到女性保健的作用還可以促進睡眠,提高睡眠質量。兩招可以分開練,也可以同時練,學會靜心和徹底的放鬆!堅持就會有效果!
❼ 從中醫的角度,心悸不安、心煩失眠、焦慮症等,該如何調理養生
可以試試吃中葯,葯名叫參松養心膠囊。它主要治療心悸不安,氣短乏力,失眠多夢,長期吃是有一定的療效的。平時作息時間要有規律,可以打打太極挙不要做激烈運動。
❽ 中醫講的是補氣血,我氣短該如何補
1.先搞清楚「氣」是什麼!「氣」:也就是說「氣」不是實質的東西,是看不見的,是抽象的,是人身體機能正常運作的能力,是指一個人所有器官協調合作產生的正常生理環境?或者說「氣」只是一種催動正常生理活動的能量?
2.這么補:
根據不同臟腑的氣虛證臨床表現的特點,可採用不同的補氣法,如補肺氣、補脾氣、補心氣、補腎氣等。常用人參、黨參、黃芪、白術、山葯等葯物組成方劑,代表方劑有補肺湯、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腎氣丸等。臨床上具體使用補氣法時應注意以下兩點:①肝火、肝陽上亢、痰阻引起的頭暈目眩,飲食積滯或濕濁中阻引起的胃脘脹滿等實邪致病,不宜使用本法。②氣虛兼有實邪的病證,補氣法宜與祛邪法配合使用。
治療學術語。系補法之一。又稱益氣。指有補氣葯物治療氣虛證的方法。肺主氣,主一身五臟六腑之氣;中焦脾胃受納水谷,脾氣健運,氣血得以化生,故氣虛多與肺、脾二臟相關。肺氣虛以少氣懶言,動輒喘促,怕風自汗為主症;脾氣虛以脘腹虛脹,神疲倦怠,食慾不振,大便泄瀉為主症。可用玉屏風散補衛氣,固表斂汗;用四君子湯、補中益氣湯補中氣,助健運。常用葯物有人參、黃芪、黨參、白術、山葯、甘草等。
補氣中葯物:人參,黃芪,西洋參,黨參,太子參,白術,甘草,椰子肉
不同體質補氣食物
中醫認為,氣是人體一切生理功能的動力,是由水谷的精氣與吸入的自然界大氣合並而成的。《黃帝內經》認為人體正氣充盛,邪氣就不會侵襲使人致病。怎樣才能補氣呢?食補是一種重要的保健養生方法。然而,補氣時,應因人而異,不同體質的人應吃不同的補氣食物。
陰虛之體質者
應多吃些補陰的食品,如芝麻、糯米、蜂蜜、乳品、甘蔗、蔬菜、水果、豆腐、魚類等清淡食物,而蔥、姜、蒜、椒等辛味則應少吃。
氣虛之體質者
在飲食上要注意補氣,葯膳「人參蓮肉湯」可常食,粳米、糯米、小米、黃米、大麥、山葯、大棗,這些都有補氣的作用,應該多食。
血虛之體質者
應多食桑葚、荔枝、松子、黑木耳、甲魚、羊肝、海參等食物,因為這些食物均有補血養血的功效。
陽虛之體質者
應多食用溫陽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鹿肉等。溫陽的食物有助於補陽。
陽盛之體質者
平素應忌辛辣燥烈食物,如辣椒、姜、蔥、蒜等,對於牛肉、狗肉、雞肉、鹿肉等溫陽食物宜少食用。可多食水 果、蔬菜、苦瓜,因酒是辛熱上行的,故應戒酒。
血瘀之體質者
要多吃些具有恬血祛瘀作用的食物,如桃仁、油菜、黑大豆等;酒需長飲,醋可多食,二者均有活血作用。
氣郁之體質者
可少量飲酒,以活動血脈,提高情緒,平素應多食一些能行氣的食物,如佛手、橙子、柑皮、蕎麥、茴香菜、香櫞、火腿等。
痰濕之體質者
應多食一些具有健脾利濕、化痰祛痰的食物,如白蘿卜、紫菜、海蜇、洋蔥、扁豆、白果、赤小豆等,對於肥甘厚昧之品,則不應多食。
中醫提醒:每種體質應吃不同的補氣食物,然而這只是相對而言的,如果一味吃某種食物,可能會因過量攝人,過猶不及了。飲食要講究度,適可而止。
❾ 從中醫和養生角度而言,中氣不足應該怎麼調養
豬脾棗米粥對補中氣很有效,豬脾可健脾胃,助消化;大棗和胃養脾,益氣安中:粳米補胃氣,充胃津。共煮為粥對胃下垂引起的形體消瘦、脘腹脹滿、食慾不振、倦怠乏力有康復保健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