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治口腔潰瘍的中葯方劑
我建議用:華素片(含服) 口服:維生素B2、2片。維生素C片、2片。阿莫西林膠囊、2個。加起來一起服用。一日3次。每4至6小時服用一次。 口腔潰瘍比較難治,發病與免疫、遺傳、內分泌、消化及心理壓力等因素有關,可以採取綜合方案。
如有免疫亢進給於激素治療,免疫低下者應於丙球、卡介苗等增強劑,貧血者還應用葉酸、VB12等。內分泌紊用亂者給於糾正葯物,如雌激素等。皮質激素最常用,但應注意副作用,嚴格掌握應證。
在全身用葯時,可配合局部治療。如果潰瘍時間長,可用中葯散劑,也可用地塞米松片、細胞和長因子噴劑等,潰瘍處注射小劑量激素,收效要好。此外,微波、激光等物理療法也能促愈消炎,但須嚴格掌握適應症。
中醫認為本病多屬於上火、熱毒亢成盛所致,用九峰牛黃解毒片,每次2-3片,每日2-3次,可收到一定效果。病情重者,配合辨證施治內服湯葯。
口腔潰瘍中葯方:
原料:大黃40克,黃連20克,吳茱萸30克,生南星20克。
製法:將上葯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取葯末2克,加入食醋調成稀糊狀,每晚臨睡前敷雙足心湧泉穴,敷料覆蓋,膠布包紮固定,第二天除去。5天為1個療程,一般1-2個療程可愈。
㈡ 口腔潰瘍、有什麼中葯能治好
我建議用:華素片(含服) 口服:維生素B2、2片。維生素C片、2片。阿莫西林膠囊、2個。加起來一起服用。一日3次。每4至6小時服用一次。 口腔潰瘍比較難治,發病與免疫、遺傳、內分泌、消化及心理壓力等因素有關,可以採取綜合方案。 如有免疫亢進給於激素治療,免疫低下者應於丙球、卡介苗等增強劑,貧血者還應用葉酸、VB12等。內分泌紊用亂者給於糾正葯物,如雌激素等。皮質激素最常用,但應注意副作用,嚴格掌握應證。 在全身用葯時,可配合局部治療。如果潰瘍時間長,可用中葯散劑,也可用地塞米松片、細胞和長因子噴劑等,潰瘍處注射小劑量激素,收效要好。此外,微波、激光等物理療法也能促愈消炎,但須嚴格掌握適應症。 中醫認為本病多屬於上火、熱毒亢成盛所致,用九峰牛黃解毒片,每次2-3片,每日2-3次,可收 到一定效果。病情重者,配合辨證施治內服湯葯。 口腔潰瘍中葯方: 原料:大黃40克,黃連20克,吳茱萸30克,生南星20克。 製法:將上葯共研細末,裝瓶備用。 用法:每次取葯末2克,加入食醋調成稀糊狀,每晚臨睡前敷雙足心湧泉穴,敷料覆蓋,膠布包紮固定,第二天除去。5天為1個療程,1-2個療程可愈。
㈢ 從中醫的角度來說口腔潰瘍的病因是什麼
本病多因脾胃積熱,也有因體質素虛,虛火上炎而致。其症狀是口腔內粘膜上生黃白色如豆樣大小的潰爛點。小兒口瘡由於疳積所致,則為「口疳」。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生,外因以熱毒為主;
內因多為情志內傷,飲食不節,房室勞倦所致。本病多見於中年婦女,潰瘍多數是散在性分布在容易活動的黏膜區域,常常疼痛難忍令患者寢食難安。我們在臨證中常辨證分為六型治療。
外感時毒型口瘡多發於外感後1~2天,伴有外感症狀。初起口腔黏膜局部充血、紅腫,微痛,舌尖或唇內出現栗粒樣小紅點或小皰疹,12小時內皰疹潰破,呈表淺潰瘍,邊界清楚。治宜清熱解毒,健脾化濕。方葯:銀花18克,連翹15克,藿香12克,木香10克,佩蘭10克,茯苓12克,神曲12克,枳殼10克,葛根15克,白術10克,代赭石20克,旋覆花(包煎)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脾胃積熱型症見口舌多處糜爛生瘡,瘡面紅腫,灼熱疼痛,甚則口臭牙齦腫痛,伴口渴多飲,尿黃便秘,舌紅苔黃,脈滑數。治宜清熱瀉火,盪滌胃熱。方葯:山梔12克,黃芩12克,連翹12克,大黃10克,芒硝3克,薄荷8克,黃連10克,竹葉10克,甘草8克,水煎服,每日1劑。
脾腎陽虛型症見口舌生瘡,潰瘍面色白,周圍不紅,數量少,久治不愈,伴四肢不溫,口乾喜熱飲,腰背酸痛,尿頻清長,大便溏,舌淡苔白膩,脈沉弱。治宜溫補脾腎,引火歸源。方葯:制附片15克(先煎30分鍾),肉桂3克,熟地20克,山茱萸12克,山葯30克,丹皮10克,茯苓12克,澤瀉10克,蒼術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脾胃虛弱型症見口舌生瘡反復發作,瘡面色淡凹陷,伴神疲氣短,不思飲食,四肢不溫,大便稀溏,舌淡苔白,脈細弱。治宜補中益氣,健脾化濕。方葯:黃芪15~30克,黨參15克,當歸10克,陳皮10克,柴胡6克,升麻6克,藿香15克,茯苓10克,白術15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1劑。
心腎陰虛型症見潰瘍顏色鮮紅,數量多,形狀不一,大小不等,疼痛晝輕夜重,伴心悸心煩,失眠多夢,健忘,眩暈耳鳴,腰膝酸痛,咽干口燥,小便短黃,舌紅苔薄,脈細數。治宜滋陰清火,養心安神。方葯:生地30克,地骨皮15克,山葯5克,澤瀉10克,山茱萸10克,野菊花15克,連翹12克,升麻6克,砂仁3克,桑寄生30克,水煎服,每日1劑。
血虛陰虧型症見口舌潰爛多發生於月經前後,伴月經先期量多,五心煩熱,口乾喜飲,舌淡苔薄白,脈細數無力。治宜養血益陰,潛降虛火。方葯:當歸20克,白芍20克,生地15克,淡竹葉10克,茯苓12克,丹皮10克,山梔10克,柴胡10克,麥冬10克,五味子10克,玄參10克,水煎服,每日1劑。
另外,復發性口瘡患者應避免精神緊張,飲食上以清淡為主,多吃蔬菜,少食生冷、辛辣、醇酒厚味之品;還可配合錫類散或珠黃散、養陰生肌散外吹患處,既可減輕疼痛,緩解症狀,又可促使口腔潰瘍早日康復。
㈣ 口腔潰瘍中醫,中醫治療口腔潰瘍有哪些方法
我的口腔潰瘍比較經常,現在吃補充微量元素的保健品比較見效!吃獼猴桃效果也很好!
㈤ 中醫如何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
復發性口腔潰瘍在中醫學里屬於「口瘡」「口瘍」「口疳」「口破」等范疇。歷代中醫名家對於此病有不少描述和病因所見,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6 方面的病因。
(1)外感六淫,主要是燥、火兩邪,燥邪干澀,易傷津液,火為陽邪,其性炎上,津傷火灼,口瘡乃發,所以口瘡多在秋季及氣候突變時容易復發。
(2)飲食不節,由於過食辛辣肥厚之品或有偏食偏嗜,致火熱內生,循經上攻,熏蒸口舌,並常耗傷心肺腎之陰津,以致口瘡之發生。
(3)情志太過,患者素日思慮過度,心煩不寐,五志郁而化火,心火亢盛,上炎熏蒸口舌,或心火下移於小腸,循經上攻於口,均可致口舌生瘡;或平素多有郁怒,肝鬱氣滯,肝氣不疏,郁而化火,暗耗陰血,致沖任經脈不調,經行之時,經氣郁遏更甚,肝火旺盛,上灼口舌而致口瘡。
(4)素體陰虧,患者素體陰液不足,或久病陰損,虛火內生,灼傷口舌,乃至口舌生瘡。
(5)勞倦內傷,或久病傷脾,脾氣虛損,水濕不運,上漬口舌,而致口瘡;或郁久化熱,濕熱上蒸,亦可致口瘡。更有甚者,脾氣虛極,傷及脾陽,脾陽不足,寒濕生熱,上漬於口,而發口瘡。
(6)先天稟賦不足,或久用寒涼,傷及脾腎,脾腎陽虛,陰寒內盛,寒濕上漬口舌,寒凝血瘀,久致口舌生瘡。
總之,中醫學認為外感六淫燥火、內傷臟腑熱盛是復發性口腔潰瘍主要致病因素,心和脾是復發性口腔潰瘍患者的主病之臟。
治療復發性口腔潰瘍的清解排毒與調和臟腑大法分型辨治:
脾胃伏火型,宜清熱瀉火、涼血通便;心火上炎型,宜清心降火、涼血利尿; 肝鬱蘊熱型,宜清肝瀉火、理氣涼血;陰虛火旺型,宜滋陰清熱;脾虛濕困型,宜健脾化濕;氣血兩虛型,宜氣血雙補。
特製定了治療口腔潰瘍的特效純中葯系列組方,使許多患者獲得康復。
溫馨提示:口腔潰瘍患者除了要抓緊治療以外,平時還要注意生活規律性和營養均衡性,保持心情舒暢,睡眠充足,避免過度勞累,多喝開水,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飲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防止口腔黏膜疾病反復發作。
㈥ 中醫如何治療口腔潰瘍
胃火,胃陰虛,肝火逆胃,濕穢多都可以引起口腔潰瘍,要看你是由哪種原因引起。
㈦ 口腔潰瘍中醫怎麼解釋
是的,關鍵在於根治,
民間一般也稱之為上火,但是西醫的觀點是95%的口腔潰瘍都是由回於病毒引起答來的,不可小視。口腔潰瘍一般多發於春秋季節交換的時候,一般免疫力低下的人由於季節的變化,而體內的環境不能及時調整,發生免疫低下,病毒此時就會乘虛而入,造成潰瘍。潰瘍一般不用用葯,一至兩周自愈。口腔潰瘍成周期性反復發生,醫學上稱「復發性口腔潰瘍」。可一年發病數次,也可以一個月發病幾次,甚至新舊病變交替出現。這些炎症中醫是強項。患者也要在生活上進行配合才行。中醫辯證對症下葯才能根治。我是一名祖傳老中醫,我們有治療經驗,但是不知道你的具體情況和詳細病情。有需要可以加我免費咨詢解答
㈧ 如何用中葯治療口腔潰瘍
口腔潰瘍來是指因多種刺激或創傷感染而自引起的口腔粘膜良性損害。祖國醫學稱「口糜」。
治宜養陰清熱,補虛泄實,以清上炎之虛熱,泄無根之浮火,釜底抽薪使熱退毒盡,逐症皆平。
1:內外兼治法
內服處方:太子參、北沙參各20克,金銀花、連翹、土茯苓、蜀陽泉各15克,白術、制大黃各12克。
服法:水煎,日1劑,服2次
外敷處方:口疳散(中成葯)3克
用法:每取1克加麻油適量調和,塗敷潰瘍面,日3次。
2:含漱療法
處方:金銀花、連翹各20克,射干、生地各15克,丹皮10克,黃連、升麻、當歸各6克
用法:日1劑,水煎兩次,去渣取液300毫升,每取少許葯液含漱,每次1-2分鍾,日3-5次,余葯內服
療效:治頑固性口腔潰瘍,用葯3-9天,治癒率達100%,無任何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