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哪些中葯可以治療多汗
可以治療多汗症的中來醫葯有自很多,首先可以服用這第一款中葯方那就是益氣止汗湯,是要准備炙黃芪,黨參,茯苓,還有浮小麥,大棗,炒白術,炙甘草,跟煅龍骨、煅牡蠣等,然後用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劑,分兩次服,七天為一個療程。 第二款中葯是加味玉屏風散,是要准備炙黃芪,炒白術,防風、黃精,麻黃根,然後放入鍋內,加入適量的清水煎服,每日一劑,分兩次服。 第三款中葯是熟附片湯,是要准備熟附片,肉蓯蓉、生地黃、山萸肉、巴戟天、五味子,黨參、還有黃芪、桂圓肉,雞血藤,桂枝,生白芍,金櫻子,然後將熟附片湯先煎,再將這些材料都一起用水煎服,每日服用一劑,早晚服用。 第四款中葯是綿黃芪丸,是要准備棉黃芪,陳皮,然後將這些都搓為細末,每次服九克,用溫水送服。 第五款是經霜桑葉粥,是要准備經霜桑葉還有大米,然後將經爽桑葉給研磨好,再煮成粥就可以了。 第六款是浮小麥茶,是要准備浮小麥,糯稻草,然後一起泡作茶飲,隨時飲用。
B. 自汗的治療方法
肺衛不固證
證候:汗出惡風,稍勞尤甚,易於感冒,神疲乏力,面色少華,舌淡,苔薄白,脈弱。
治法:益氣固表。
用法:
加減:汗出多者,加浮小麥、糯稻根、牡蠣;氣虛甚者,加黨參、黃精;舌紅、脈細數,加麥冬、五味子。
營衛不和證
證候:汗出惡風,肢體酸痛,頭痛,時寒時熱,或半身、局部出汗,苔薄白,脈浮緩。
治法:調和營衛。
用法:
加減:汗出多者,酌加牡蠣、龍骨。
風濕犯表證
證候:汗出,惡風發熱,身重酸楚,小便不利,苔薄膩,脈浮緩。
治法:祛濕解表。
用法:
加減:惡心欲嘔,加藿香、佩蘭、蘇葉;身重體痛,加羌活、防風、白芷。
暑傷津氣證
證候:發熱,口渴引飲,神志躁擾不寧,身灼熱,尿短黃,息粗氣喘,面赤,舌紅,苔黃,脈細數無力。
治法:清暑益氣生津。
用法:
加減:發熱甚,加銀花、生石膏;口渴甚,加生地、花粉;汗出過多,加五味子、煅牡蠣。
濕熱蘊蒸證
證候:頭部蒸蒸汗出,口膩作渴,身熱不揚,身體困重,舌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
治法:清熱化濕。
用法:
加減:腹脹、便溏不爽,加蒼術、大腹皮;身痛困重,加防己、大豆黃卷。
陽脫證
證候:面色蒼白,四肢厥冷,冷汗淋漓,氣息微弱,精神恍惚,舌淡,脈微或浮數無根。
治法:回陽固脫。
用法:
加減:口渴舌燥,加麥冬、五味子。
對精神緊張伴失眠等症者,可給鎮靜劑,如安定等。心率加快者,可給心得安等。
單方及成葯:
★麻黃根10g,牡蠣、浮小麥各20g,水煎服。
★黃芪、浮小麥各15g,大棗5枚,水煎服。
★天王補心丹,每次1丸,每日2次。 夾脊穴(頸3-5)、間使、三陰交為主穴,配陰郄、復溜、太沖、內關等穴,交替使用。
常用止自汗中葯:黃芪、牡蠣、浮小麥、麻黃根、五味子、五倍子等,可辨病、辯證基本上選用。 1.黑大豆15克,浮麥30克,烏梅3克,煎服。
2.玉米芯60克,孩子參30克,煎服。
3.金雀根60克,麥麥天30克(布包),野毛豆30克,煎汁去渣連服數天,適用於病後自汗。
4.沙參兔肉湯:本湯養陰益氣斂汗。沙參20克、玉竹20克、廣陳皮4克、兔肉200克(微炙),煲湯。
5.桑葚茶:本茶養陰止汗。桑葚子20克、五味子15克、糯稻根45克,煎水代茶。
嬰兒自汗中醫食療法
1.黃芪生魚湯:本湯健脾益氣,收斂固液,用於氣虛、表虛及陰虛。
黃芪10~15克、茯苓10~15克、紅蘿卜60~100克、生魚200克(微煎),煲湯。
2.糯根烏豆湯:本湯固表養血,用於虛症自汗。
糯稻根60克(洗凈)、黑豆30克、煲水代茶。
C. 治療自汗的中成葯有什麼
虛汗停
D. 自汗怎麼治療
你好,汗證,是指在安靜的狀態下,如靜坐靜卧、睡眠等時,全身或身體某些部位出汗過多,或大汗淋漓不止為主的一種證候。中醫治療多汗是根據病因病機採用不同的方法,如調和營衛、益氣固表、滋陰降火、回陽斂陰等。中醫稱「汗為心液」,「汗者,精氣也」,對多汗證應及時處治。
常用的止汗固澀中葯有麻黃根、龍骨、牡蠣、浮小麥、五味子、糯稻根須等,有止汗作用的食品有烏梅、黑豆、桃乾等。中成葯建議服用玉屏風散(口服液,顆粒)健脾、固表、止汗。
常用的食療驗方:
1、生黃芪20克,大棗10克,浮小麥30克,水煎服,頻頻下咽,用於氣虛多汗;五味子10克,大棗10克,桃干20克,水煎服,用於陰虛盜汗;五味子、五倍子各10克研粉,冰片兩克混勻,置臍窩處,外蓋紗布,對盜汗也有一定的療效;人參、黨參、沙參、黃芪等選一種燉腔骨或母雞、乳鴿,對氣虛引起的多汗有效;黑豆100克,先泡半日,慢火煮熟,加入烏梅、桃干適量,白糖調好口味,吃豆喝湯。
2、黃芪羊肉湯滋養斂汗
[方 劑] 黃芪15克,羊肉90克,桂圓肉10克,懷山葯15克。
[制用法] 將羊肉用沸水先煮片刻,撈出後用冷水浸泡以除膻味。用砂鍋將水煮開,放入羊肉和三味中葯同煮湯,食時調好味。飲湯吃肉。如小兒無咀嚼能力,可煮成濃湯飲用。
[功 效] 健脾補虛,滋養斂汗。主病後體虛自汗、盜汗。
3、燕麥米糠治虛汗不止
[方 劑] 燕麥50克,米糠25克,飴糖15克。
[制用法] 將前二味水煎,去渣。分2次服,服時加飴糖調味。
[功 效] 補虛斂汗。用治自汗、盜汗、虛汗不止。
[驗 證] 屢用神效。
4、肉麩湯圓有止汗功效
[方 劑] 小麥麩100克,豬肉末250克,水磨糯米粉250克,蔥末、薑末、鹽、醬油各少許。
[制用法] 將小麥麩與肉末、蔥末、薑末等調料調成肉餡,水磨糯米粉加水適量,拌成軟料,再與肉餡包成湯圓。煮熟後可隨量食用。
[功 效] 用治虛汗、自汗、盜汗等。上方2劑好轉。6劑痊癒。
E. 多汗症的中醫治療方法
朋友實話告訴你,雖然現在中醫什麼的說什麼什麼葯能治療手汗,但專是……但是這也只是理論的,屬不過現在很多醫生也都說了現在的手足多汗幾乎是不治的,理由也不明。西醫你也曉得了後遺症大,還不一樣全好,我也吃過中醫的葯,幾乎就沒啥用,最理想的也就是能緩和一點點,不過你遇到你出汗的情況它還是照樣的給你出汗,要是看中醫的話不要去醫院找那些一般的醫生看給你的葯就是上面的人說的那些了,根本沒用,要是你能找到一個那種正正的有名的中醫不妨去試試,也許能幫你緩和下。
要說想到中醫根治我可以說那是不可能的(據我目前還沒發現有人吃中葯好的)
所以建議樓主的話吃中葯調調身體,把內分泌什麼的身體調好了應該出汗能少點,誒生到這種病也沒辦法,我也一樣目前還是老樣子出汗,只能慢慢跳身子,等到醫學的發達了(貌似這病你到了一定年紀就會沒有的,就是很漫長)
再補充下我是中醫學的大學的,中醫所說的自汗和手足多汗症是有區別的,並不是一回事,盜汗直接就是2回事,你可以去網上搜搜看看多了解下
F. 自汗,怎麼醫治,最好是中葯
1,氣虛自汗,乏力,易感冒。方:玉屏風散。
2,陰虛有火,有內熱,心煩,口乾,尿黃,自汗,微盜汗。方:當歸10,生地10,熟地10,黃芩10,黃連10,黃柏10,黃芪25,。
G. 治療汗症(自汗、盜汗)的常用中葯有哪些
生黃芪,黨參,防風,白術,浮小麥,人參,牡蠣,麻黃根,五味子,山萸肉,五倍子,桂枝,白芍,龍骨,黃柏,生地,丹皮,酸棗仁,
H. 請問有什麼中葯方劑能夠有效治療自汗或盜汗。謝謝!
問題分析:
你好,復根據您所說制的情況,自汗多為氣虛,多在白天無緣故出汗,伴有氣短、食慾不振等,盜汗多為陰虛,可伴有腰膝酸軟、口燥咽乾等。
意見建議:
自汗可選用玉屏風散加減固表止汗;盜汗可用當歸六黃湯滋陰降火,同時注意不要過於勞累,不要熬夜。
I. 自汗吃什麼中葯比較好
白天不由自主出汗稱為自汗,伴乏力、精神不振,活動後症狀加重。在排除一些固有疾病外(例如結核病、貧血等),可使用玉屏風顆粒,一次5克,一日三次,如服用一周無效就要看醫生!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
J. 中醫是怎樣治療自汗的
中醫理論認為:陽虛自汗。從症狀表現來說,自汗就是白天人處於清醒狀態出汗,如手心汗,腳心汗,頭汗,不能控制。原因在於臟腑不納精液。
所以,中醫治自汗,著力在補脾胃、補肺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