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白帶異常,能用中醫調理嗎
白帶異常能用中醫調理。可以到中醫所進行中醫號脈。一般白帶異常多數是體濕。中醫會給你調理身體。開一些白帶異常的葯物進行治療。
B. 中醫可以治療白帶嗎
中醫可以治療婦科疾病。西醫只會物理手段治療,無法根治。一切婦科病都與肝經有關。找一家好的中醫院看看。宮靡是體內環境濕熱造成的,治療時間不好確定,但是通常採用正確的方法一兩個月應該見效了。不要指望立桿見影,因為得病本身不是一天兩天,所以治病也會需要相應的時間。
C. 白帶異常怎麼調理 中醫辨證來調理
白帶異常是婦科疾病中最常見的症狀,指女性陰道分泌物的異常。白帶是由宮頸腺體、子宮內膜、前庭大腺分泌物及陰道黏膜的滲出物組成的,正常白帶呈稀糊狀,透明或白色,無氣味,下面為大家介紹一下中醫治療白帶異常的方法。
1.脾虛型:白帶量多,色白如蛋清,無異味,患者還容易怕冷、尿頻。脾虛型的白帶異常可以用蒼術、白術、山葯、人參、柴胡、車前子等中葯來調理。腰酸腰痛者可以加杜仲、川斷、桑寄生,下肢腫者加豬苓、車前子,陰部瘙癢者加蛇床子、花椒。
2.濕熱型:白帶量多,顏色黃稠,甚至夾血絲,以為比較強,患者大便秘結,偶有發燒、小腹疼痛。濕熱型可以用當歸、白芍、生地、阿膠、丹皮、黃柏、香附等中葯治療。肝經濕熱偏甚者加龍膽草、柴胡、木通、黃芩、生地。
3.肝火旺:白帶量多,顏色黃,有異味,患者舌苔黃膩,月經量增多或延長。肝火旺引起的白帶異常宜採用清熱瀉肝法治療,龍膽草、山葯、芡實、白果、黃柏、車前子可以緩解。
4.腎陰虛型:長期白帶,量多,色白如水,患者可能還有腰膝酸軟、頭暈耳鳴的症狀。這類型的帶下病應該益腎滋陰,清熱止帶,知母、黃柏、生地、丹皮、澤瀉、山葯、地骨皮、茯苓、麥冬等中葯可以緩解。腰膝酸軟者加川斷、懷牛膝,頭昏目眩者加枸杞子、旱蓮草、女貞子,失眠多夢者加酸棗仁、夜交藤。
5.腎陽虛型:白帶量多,色白,稀薄如水,患者容易頭暈耳鳴,腰痛,畏寒四肢冰冷,甚至尿頻、大便溏薄,舌淡苔薄。腎陽虛型的白帶異常應該溫補腎陽,固澀止帶,鹿角霜、繭絲子、潼蒺藜、黃芪、桑嫖蛸、制附塊、杜仲、補骨脂、赤石脂、煅龍牡可以緩解。
D. 指教下白帶異常中醫治療可以么
當然可以。
E. 豆腐渣樣白帶的中醫治療
麻根蘭60-70克,煎湯外洗,每日次。
中草葯治療:使用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作用的中葯煎水,熏洗外陰,既可以減輕症狀,又能抑制消滅念珠菌。由於熏洗後患者的外陰癢痛,灼熱症狀明顯減輕,因此更適用於急性黴菌性陰道炎的婦女,可以減輕患者痛苦。另外,將中草葯製成散劑或栓劑,還可以進行陰道上葯。處方①:白鮮皮30克黃柏30克苦參30克蛇床子30克冰片3克。將葯物用白布包好,煎煮取汁2000毫升,乘熱熏蒸外陰,待葯液偏涼後坐浴20分鍾,每日1~2次。熏洗前將葯包取出晾乾,可再使用1次。7天為1療程。泡洗後陰道納入克霉唑栓或達克寧栓1粒,外陰塗抹上述葯膏。處方②(《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丁香12克藿香30克黃連15克大黃30克龍膽草20克枯礬15剋薄荷15克冰片1克。本方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對白色念珠菌和其他淺部皮膚真菌以及淋病雙球菌均有很強的抑殺作用。用法:每天1劑,水煎外洗浸泡外陰1~2次,每次30分鍾。亦可製成外洗液和外用霜外用。已婚婦女可配合每天用葯液沖洗陰道1次。連續用葯12天為1個療程。處方③(《性病的最新療法》):苦參30克蛇床子30克龍膽草20克生百部15克土槿皮15克黃柏15克地膚子15克。加水2000~3000毫升,煎30~40分鍾,去渣,熏洗,坐浴。每晚1次,每次20~30分鍾。處方④(《實用皮膚病性病驗方精選》):苦參30克蛇床子30克黃連30克黃柏30克川椒10克枯礬10克冰片3克。共為細末,消毒備用。用時先用3%蘇打水沖洗外陰及陰道,然後取葯散適量撒於陰道和外陰,每日1~2次。5次為1個療程。應用上述方法治療後,患者的臨床症狀會很快得到改善,但這並不能肯定黴菌性陰道炎已經痊癒,患者應該堅持完成治療療程,然後到醫院復查症狀,做婦科檢查並化驗陰道分泌物,如果都無異常,說明近期治癒。以後每月月經干凈後還要到醫院復查1次上述檢查內容,連續3個月,如果都為陰性,才是徹底治癒。
F. 用中醫怎麼樣去治療白帶增多
一般是可以來試一試下面源的辦法
1、濕熱下註:帶下量多,色黃或夾血絲,質稠如膿,臭穢,陰中灼痛腫脹,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 治法:清熱利濕止帶。 方葯:豬苓、土茯苓、赤芍、丹皮、敗醬草各15克,梔子、擇瀉、車前子(包)、川牛膝各10克,生甘草6克。
2、脾腎兩虛;帶下量多,色白質稀,有腥味.腰膝酸軟,納呆便搪,小腹墜痛,尿頻,舌質淡、苔白滑,脈沉緩。 泊法:健脾溫腎,化濕止帶。 方葯:黨參、白術、茯苓、生苡仁、骨脂、烏賊骨各15克,巴戟天、芡實各10克,炙甘草6克。
3、必要的時候除了用中葯調理之外,在搭配使用嬌茵舒抑菌凝膠修復,好好堅持對於恢復還是挺好的。
G. 什麼中草葯治療白帶
女人婦科帶下有五種,如:白帶、黃帶、青帶、黑帶、赤帶等,最為常見的是白帶(帶下白色者),其次是黃帶(帶下鈉色者),青帶(帶下青色如綠豆汁),黑帶(帶下黑色者),赤帶(帶下紅者,似血非血),以此別之。有些醫生稱之於黴菌性陰道炎等。還有一些醫生說是內分泌失調,但是,內分泌失調抱括很多,如:月經不調(有八種),西醫說的白帶也抱括女人帶下的五種症狀。這樣的說法是錯誤的,也不可能把病治好。其實上述的婦科五種帶下用中葯幾天就治癒,也不可能超過十天,可現在的醫生就單說白帶,在治療都束手無策,要治療幾個月,甚至幾年也無法治好,而且,有些女人治療幾十年也無法治好,這樣的治療方法太讓人失望,真是不可思憶。 婦人帶下六極之病,脈浮則為腸鳴腹滿,緊則為腹中痛,數則為陰中養,痛則生瘡,則陰戶制痛,帶下脈浮。婦人下折而不甚粘者,曰:「白淫」,與男人白濁同也,系出於相火,如龍雷之授而不澄清,屬於足少陰太陽,治當清補為主。其下赤白粘者,謂之帶下,屬於心胞手厥陰少陽,既若男了自遺之精,甚至如砂石之淋,原乎心胞系於脊,絡於帶脈,下抵湧泉,上至泥丸。古曰:崩中日久,為白帶下也,多時骨髓枯也。 白帶:帶下之病皆屬於濕,謂之帶者,以帶脈而名也,帶脈者,甩以約束胞胎之緊,其脈通於任督,任督病則脈無力,難以提緊,必致胞胎不固,故帶弱者,胎易墮焉,至於氣不化經,造成帶病則凡脾氣之虛,肝氣之郁結,濕熱之侵,皆能致之。故有終年累月下流白物,如涕如唾,甚則氣有臭味,所謂白帶也,帶下之病,白帶為多,此蓋由於肝鬱乘脾,脾精不守,既不能化榮血以為經水,則濕土之氣,既下陷而病也。治法宜大補肝氣,而稍佐以舒肝之品,使風木不閉塞於地中,則地氣自升騰於天上,氣健濕除,自帶無患矣。方用完帶湯: 白術 山葯 黨參 白芍 車前子 蒼術 甘草 陳皮 等。 水煎服,二劑輕,四劑止,六劑則白帶全愈,此葯脾胃肝三經同治之法,寫補於散,寄消於升,開提肝木之氣,則肝血不燥,何至下無脾土,補益脾土之元,則脾氣不濕,何難分消水氣,至於實脾而並補胃者,由衰以及表也,且非胃氣之強,則脾氣不旺,是補胃正所以補脾也。 婦科一門最為難治,其不難於方,而難於辨症也。五帶症辨之極明,立方極善,倘用之不效者,既如白帶症,倘服葯不效,其人必經水過期,少腹急迫,宜服寬頻湯。 黃帶:婦人帶下色黃者,宛如黃茶濃汁,其氣味腥臭,所謂黃帶也,此為任脈中濕熱,任脈本不能容水濕,安得入化為黃帶乎,則以帶脈橫生,通於任脈,任脈直上走於唇齒,唇齒間原有不斷之泉,下至任脈以化精,惟任脈有熱氣之授,則華池之精液,不化精而反化濕,濕者土之氣而水成之,熱者火之氣而木生之,水色本黑,火色本紅,今濕與熱合,欲化紅而不能,欲化黑而不得,煎熬成汁,變而為黃,此乃不從水火之化,而從濕化,所以有此黃色也。治法宜補任脈之虛,而清腎火之炎,若沾以黃屬脾色,單去治脾,何能痊乎,方用易黃湯。 山葯,芡實,白果,黃柏,車前子等。 水煎服,四劑痊癒。此不特治黃帶也,凡病帶者均可治,而以治帶之黃者,功更奇特。蓋山葯,芡實專補任脈搏之虛,又能利水,加白果引入任脈,更為便捷,而又必用黃柏車前子,以清腎中之火,以解任脈搏之熱也。凡帶症多系脾濕,初病無熱但補脾土,兼理沖任之氣其病自愈,若濕久生熱必得清腎火而濕始有去路。 青帶:婦人有帶下色青,甚至綠如豆汁,稠粘不斷,其氣腥臭者,所謂青帶也,此乃肝經濕熱。肝屬木,木色青,帶下如綠豆汁,明是肝木之病,或曰肝木最喜水潤,而濕則肝木所惡,濕為土之氣故也,以所惡者,合之所喜,性必有違者矣,肝之性違,則肝之氣逆,氣欲上升,濕欲下降,兩相牽制停住於中焦之間,而走入帶脈,其色青綠者,肝家之氣化也。逆輕者熱少,輕而色青,逆重者熱更重而色綠。未必治青易而治綠難也,解肝之火,利膀胱之水,則青綠之帶病均除也。方用逍遙散加減。 茯苓、白芍、甘草、柴胡、陳皮、茵陳、梔子等。 水煎服,二劑而色痰,四劑而青綠之帶絕。逍遙散乃解肝鬱之葯也何治青帶,若斯其神與蓋濕熱之,留於肝經,因肝氣之郁結,郁則必逆,惟逍遙散能解其郁逆,而使之逍遙。而又益之以茵陳之利濕,梔子之清熱,郁結既能解,肝氣得清,濕熱自去也,此方之所以奇而效捷,而倘謹以利濕清熱治帶,而置肝氣於不問,帶安得而止哉。脾土喜躁而惡濕,土病濕則木必乘之,木又為濕土之氣所侮,故肝亦病也。 黑帶:婦人帶下黑者甚則黑豆汁,其氣亦腥臭,所謂黑帶也,此屬火熱之極,或疑火色本紅,何以成黑,謂為下寒之極,或有之,殊不知火極似水,乃假象也,其症必腹中痛,小便時如刀刺,陰門必發腫,面色必發紅,日久必黃瘦,心下必煩躁,口中必熱渴,飲以涼水,少覺寬快,此胃火太旺,與命門膀胱三焦之火合而煎熬,所以熬乾而變為炭色,斷是火熱之極之變,而非少有寒氣也。此等症不至於發狂者,全賴腎水與肺金無病,養其生生不息之氣,潤心濟胃以救之,所以但成黑帶之症狀,獨是火結於下,而不炎於上也。治法惟以淺火為主,則熱退而濕自除也。方用利火湯。 大黃、白術、茯苓、車前子、王不留行、黃連、梔子、知母、石膏、劉寄奴等。 水煎服,一劑小便痛止而通利,二劑黑帶變為白,三劑白帶亦少減,再三劑痊癒也。或謂此方過於迅利,殊不知火盛之時,用不得依違之法,譬如救火之焚,而少為遷緩,則火勢延燃,不盡不止。今用黃連,石膏、梔子、知母一派寒涼之品,入於大黃之中,則迅速掃除,而又得王不留行與劉寄奴之利濕甚急,則濕與熱俱無停住之機。佐白術以輔助土茯苓以滲濕,車前子以利水,則火退水進,更成既濟之卦矣。病癒後當節飲食,戒辛熱之物,調養脾土。 赤帶:婦人有帶下而色紅者,似血非血,淋瀝不斷,所謂赤帶也。赤帶亦濕病,濕是土之氣,宜見黃白之色,今不見黃折而見赤者,火熱故也。火色赤,故帶下亦赤耳,惟是帶脈系於腰臍之間,近乎至陰之地,不宜有火。而今見火症,豈其路通於命門,而命門之火出而燒之耶?不知帶脈通於腎,而腎氣通於肝。婦人憂思傷脾,又加郁怒傷肝,於是肝經之鬱火內熾,下克脾土,脾土不能運化,致濕熱之氣蘊於帶脈之間,而肝不藏血,亦滲於帶脈之內,皆由脾氣受傷,運化無力,濕熱之氣,隨氣下陷,同血俱下,所以似血非血之形象,現於其色也。其實血與濕不能兩分,世人以赤帶屬之心火誤矣。治法須清肝火而扶脾氣,則幾劑可愈。方用:清肝止淋湯。 白芍、當歸、生地、阿膠、香附、粉丹皮、黃柏、牛膝、紅棗、小黑豆等。 水煎服,一劑少止,二劑又止,四劑痊癒,十劑不再發。此方但主補肝之血,全不利脾之濕者,以赤帶之為病,火重而濕輕也。夫火之所以旺者,由於血之衰,補血既足以制火。且水與血合而成赤帶之症,竟不能辨其是濕埋濕,則濕亦盡化而為血矣。所以治血則濕亦除,又何必利濕之多事哉。此方之妙,妙在純於治血,少加清火之味,故奏功獨奇。倘若一利其濕,反引火下行,轉難劇效矣。或有人問曰:醫生前言助其脾土之氣今但補其肝木之血何也。不知用芍葯以平肝,則肝氣得舒,肝氣舒服自不克土,脾不受克,則脾土自旺,是平肝正所以扶脾耳,又何必加人參、白術之品,以致累事哉。不用參、術、苓極妙。此症若誤認為血漏,鞏其久則成崩,用參、術、苓等葯治之多不見效,赤帶反甚。若年逾四九癸水將止(月經),或頻繁見血,此血崩症也,宜分別治之。五帶症古方極多,然有應有不應者,總屬未得病源,故用不效也。
H. 中醫怎樣治療白帶異常
處方1白術10克
I. 白帶異味的中醫治療
1.肝火型白帶—白帶量多、顏色黃、白帶異味、舌苔黃膩、月經量增多或延內長,這種偏熱的白容帶可以用龍膽草、山葯、芡實、白果、黃柏、車前子等中葯加減方來治療。
2.腎虛型白帶—白帶長期量多、色白清冷如水,兼有腰膝酸軟、白帶異味、頭暈耳鳴,需用補腎中葯,如:山葯、山茱萸、熟地、杜仲、沙苑蒺藜、芡實、蓮須等中葯來改善。
3.濕熱型白帶—白帶顏色黃稠,甚至夾有血絲,白帶異味,大便秘結,小腹疼痛,可以當歸、白芍、丹皮、黃柏、香附、黑豆等中葯來改善白帶。
4.脾虛型白帶—白帶量多、色白如蛋清、無白帶異味,蒹有全身容易怕冷、頻尿,中葯的使用則需用補脾類,例如白術、山葯、人參、柴胡、芍葯、甘草等中葯來改善體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