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養生心語

中醫養生心語

發布時間:2021-02-13 02:52:33

❶ 送給在外上班的阿姨的一些關心話

1、秋風瑟瑟,北燕南飛,天高雲淡,梧桐葉落,黃葉驛零,已是深秋,簡訊傳達我關懷,深秋時節到了,注意身體別感冒,願你天天開心,身體棒。
2、穀雨時節,雖然氣溫漸轉高,但是早晚仍涼涼,早出晚歸者要注意,增減衣服,避免感冒!過敏體質人注意,預防花粉保健康!祝你幸福又吉祥!
3、教你利咽清音—春季養生清咽湯:**、金銀花各十克,生甘草、胖大海各六克,一起放在保溫瓶中,用沸水沖泡,代茶頻飲。具有疏散風熱、利咽清音之效。
4、秋夏交替天氣涼,陽氣收陰氣漸長,養生當以肺為上,多食酸味少蔥姜,寧靜安神精神旺,郊外走走心舒暢,運動舒緩莫太強,太極適宜調陰陽。祝你安康!
5、天氣「暑」不可耐,快樂說話算「暑」,好運「暑」不勝「暑」,成功心中有「暑」,健康非你莫「暑」。大暑到,願你幸福「暑」之不盡,清涼一「夏」!
6、中醫養生:夜漱卻勝朝漱,暮餐不如早餐。耳鳴需要補腎,目暗必須治肝。節飲自然健脾,少思必定神安。汗出莫當風立,空腹莫讓茶穿。
7、春分到,春意鬧,身體保健很重要;春雷響,春雨飄,適時穿衣別感冒;春風追,春光妙,多是五穀雜糧好;桃花紅,杏花俏,願君無病無災樂淘淘。
8、炎夏養生有道,分享給你可好?切忌大悲大喜,愉悅才最給力,飲食養心為要,小棗蓮子安神,鴨肉蘑菇銀耳,清補健脾良方。溫馨關懷送上,願你快樂安康!
9、秋高氣爽養生,秘訣貼心分享,粗細搭配養生,山葯紅薯芋頭,多吃新鮮果蔬,葡萄石榴潤膚,適量進食肉蛋,魚禽明智之選,溫馨關懷送上,願你快樂安康!
10、處暑至,迎豐收,喜悅在望;明朗天,金鳳送爽;強降雨,也該收場;秋老虎,擺尾歸岡;防中暑,清湯果蔬;願生活,和諧安康!
11、酷暑揚熱浪,養生有秘方,飯後貼牆站,脂肪不來煩,熱茶可降溫,冷飲傷脾胃,鴨肉冬瓜湯,滋陰養肝強,酸奶防腹瀉,飯後飲用佳。關懷送上,安康常伴!

❷ 帶養生信息的天氣預報的早安心語

墨跡天氣就有,還可以定時語音播報

❸ 讀完李時珍與《本草綱目》的感悟心語

簡單看就是一本葯抄書~
感覺就是一個厚字~
主要記載中葯,和各種偏方,養生之道.感覺比較復雜,有對古代中醫醫術的嘆為觀止,也有很多遐想,更多的就是知道了很多病的症狀,能夠自我醫治,葯不在於貴,在於對症下葯.對食物的搭配有了重新的概念,對李時珍充滿的敬佩.

❹ 劍膽琴心是中醫:鐵桿中醫是怎樣煉成的

特色及評論 食物沒錯吃會錯:食物禁忌指南書 有錯必糾--中醫養生黑白書:點評熱門養生書 游歷身體的江湖:從五臟六腑到形體官竅,讓你第一次真正開始了解中醫和自己的身體。 他是牛人眼裡的名醫,他是名醫眼裡的牛人,他是誰並不重要,關鍵是一定要讓你看見一個鐵桿中醫到底憑什麼可以這么牛叉 一部真刀真槍的臨證實錄,一腔感人至深的中醫情懷 一捧中醫朝聖路上的酸甜苦辣,一出鐵桿中醫與疾病的鬥智鬥法 學中醫,學院還是師承?學什麼?怎麼學? 用中醫,公立醫院或是個體門診?用什麼?怎麼用? 每一個中醫人都能在這里照見自己, 獻給普天下所有跋涉在中醫路上的人們 內容簡介本書用幽默的語言、滾燙的情懷、誠懇的反思次第展示了一個鐵桿中醫的成長歷程。全書從作者真刀真槍的從醫經歷出發,通過一個個精彩的故事展示了中醫診治的神奇,闡述了中醫深邃的道理。 本書目錄問學篇 只為途中與你相見 從金庸到中醫 自己培養自己 大學開學與「纏綿悱惻」的癤子 我,尤在涇的「粉絲」 補陽還五湯,我抄的第一張方子 坐高堂與面君王——中醫也有勵志教育 問病篇 劍膽琴心是中醫粥和生機鼻子的故事中醫的王道—重症腹瀉的老太太 該出手時就出手——重症肝衰竭的姑娘 有勇氣敢擔當,誰說中醫不能治療急症——反復發燒的病人 於無聲處聽驚雷——白血病高熱的孩子 作者介紹 李傑,湖北省武漢市名老中醫會診中心主任,網名儒醫、萬木草堂堂主。既是湖北中醫學院出身的學院派,又先後跟從十二位名老中醫臨證錘煉,喜讀書,善臨床,先後在北京、湖北、廣東多地開辦門診,積累了二十年的行醫體驗和臨證心悟,在全國各地都擁有高知名度的「粉絲」,醫名頗著。 作者心語:余雪立程門,幾經寒暑;露居醫道,二十春秋。探國醫幽玄之境,守岐黃辨證之本。醫者,意也!蓋理明則意得,意得則審脈處方無所施而不中。然醫海茫茫,其煙波之處,倖存奇景,亦存險難,故天士先生告誡雲:醫可為而不可為。余每讀之,不由擊節而嘆。只得午夜一燈,或曉窗千字,以勤補拙,方入門徑,先後從十二師,謂博採眾長爾,聆其教化諄諄,以東垣「內傷脾胃百病由生」之經旨立論,渡生靈之疾苦爾。閑時悟啟《易》理,參合經史百家之言,為解考《靈》、《素》之難。蓋儒醫之志,乃余畢生所求也。

❺ 宋定國的哲言名句

*稱心就是樂,如意就是福。(《變形姻緣》)
*緣分是求不來、搶不到、錯不過,也抗拒不了的。(《變形姻緣》)
*有情人不一定成眷屬。(《變形姻緣》)
*能締結美好姻緣的異性感應,是無心的,本乎自然的。所謂「無心」,即發自雙方內心情感的自然流露,彼此心靈的自然撞擊;所謂「本乎自然」,即不受邪念、外力支配、左右,毫不做作,順其自然。總之,男女之間的真情摯愛,莫不是由無心的自然感應為發端。(《周易與人生》)
*能順其自然地愛一個人,是純潔而高尚的;能順其自然地得到一個人的愛,是幸福的;由這樣的愛所促成的兩姓結合,是神聖的。(《周易與人生》)
*是非非是是亦非,得失失得得亦失。誰人解得其中味,一生一世樂滋滋。(《懸壺夢》)
*前人騎馬咱騎驢,後面還有推車的。別怨自己不如人,不如己者多得是!(《懸壺夢》)
*當自己遭遇不幸時,會感到悲傷、憤慨不平。抱怨老天爺為什麼這樣不公?可當你鑽出個人的狹小天地,跟那些比自己遭遇更大不幸的人一比較時,便會得到一種莫明其妙的慰藉,翻騰在心底的波濤旋即會平靜許多。這就是中醫學所說的心神的自我調攝,也就是心理學家所謂的心理上的自我平衡。這種自我調攝或自我平衡,對人體健康的維護和疾病的防治,往往勝過被吹得神乎其神的靈丹妙葯。(《懸壺夢》)
*人作為萬物之靈,跟其他動物的一個根本區別,就是能進行這種心神的自我調攝。自覺、及時並最大程度地進行心神的自我調攝,是自我保健的一個訣竅。(《懸壺夢》)
*人啊,要想戰勝別的,須先學會戰勝自己,即先學會自救,爾後才談得上自尊、自信、自立、自強。」(《懸壺夢》)
*心神調攝的訣竅就是八個字:順應自然,自得其樂。(《懸壺夢》)
*順應自然跟逆來順受有什麼區別呢……天下雨了,甘挨淋,那是逆來順受;天下雨了,躲一躲或者打把傘什麼的,這才是順應自然啊!順應自然不是消極、被動地適應,與逆來順受不是一回事!(《懸壺夢》)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往下比,跟不如自己的人比,就會發現不幸之中的萬幸,就會體驗到自得其樂!(《懸壺夢》)
*起居有常,飲食有節,勞逸適度,寧靜澹泊,順應自然,自我解脫,自得其樂,災病何來?!(《周易與養生》)
*「倉廩實則知禮儀,衣食足則知榮辱。」此話有理,但欠全面,因為它沒有把生理和精神上的欠缺涵蓋進去。人畢竟不同於一般動物,還有對他來說更加重要的精神需要啊!一個生理和精神不能得到基本滿足的人,是很難恪守禮儀、顧及榮辱的!(《周易與養生》)
*「人生的價值在於貢獻」這話太籠統,確切地說,人生的價值在於償還從社會索取後的給予即貢獻。「少取多給」是實現和提高自身人生價值的要訣。(《人生價值=!?!》)
*「秤不自稱。」這是最基本的常識,可是我們卻老是違背這個常識,「王婆賣瓜,自賣自誇」!自己(個人或群體)的是非功過,還是讓別人、世人、後人去稱量吧!(《人生價值=!?!》)
*人人都是凡胎肉身,沒有誰是老天鑄就的天才、聖賢或偉人。被神化的人,同被人化的神一樣虛無縹緲,荒誕不經。(《人神變奏曲》)
*所謂修養很高者,並不在於他修得了永遠不再萌生邪念的「高深」境界,而在於他能在邪念萌生之初就能通過自身的修養工夫,及時自覺地剋制並將其驅逐。(《人神變奏曲》)
*「愛」的實質在於奉獻,只有無私、無圖、無怨、無悔地奉獻,才是真愛。而娘給予兒的母愛,就是這樣的啊!(《娘啊,娘》)
*在假冒偽劣的產品背後潛伏的是假冒偽劣的人品、官德。倘若不從根治假冒偽劣的人品、官德入手解決問題,「打假」很難奏效。(《娘啊,娘》)
*完全建立在自覺和自省基礎之上的,自然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熏陶,往往比直接的說教和訓誡更富有成效。因為它是以一種日常的,不知不覺的,循序漸進的,符合人的靈肉成長規律的方式,開啟人的心扉,啟迪人的理智,並逐漸把它們積淀下來,達到某種境界的。
*「天公」不公,「神明」不明。欲攀高峰,惟有奮登!(《娘啊,娘》)
*人只要活著就不可能沒有信仰,區別僅在於信仰的具體對象、內容和程度不同而已。但不管信仰的具體對象、內容如何,都是人的精神支柱。人一旦失去了信仰,就等於精神支柱崩潰,那疾病和死亡就要來了!所以,你可以幫助人用科學的、健康的信仰去代替他原由的不科學、不健康的信仰,但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決不可輕易動搖、尤其不宜隨便摧毀人的信仰;否則,那就等於把人推向絕境啊!(《娘啊,娘》)
*神靈啊,你在平民百姓的心目中是最公道、最精明的呀!要不怎麼叫「天公」,怎麼叫「神明」呢!當塵世的平民百姓無處討回公道,陷入叫天天不應、扣地地無門的困境時,惟有祈求你給他們一線希望了!假如沒有你,假如連你都不公、不明了,那老百姓可真的就連最後的活路、指望都沒有了!神靈啊,你是無奈的平民百姓面對無奈的環境、遭遇,所苦思冥想出來的無奈的自我解脫的法寶啊!(《娘啊,娘》)
*善良的平民百姓盡管從切身體驗中,一千次地感受到神靈連最起碼的衣食住行等實際困難也解決不了,可他們依然一千零一次地祈求神靈!殘酷的現實常把人們置於無奈的境地,無奈的人們為了活下去,就只有祈求天公和神明的庇護啊!(《娘啊,娘》)
*哪裡有不公,哪裡就有神靈;哪裡香火越旺盛,就表明哪裡的不公越厲害!人世越是不公,人們就越要祈求神靈!(《娘啊,娘》)
*不應責怪和鄙視平民百姓對神靈的迷信和愚昧,而應洞察和鏟除社會的不公!在社會的不公徹底鏟除之前,任何破除迷信的宣傳或運動從根本上說都無濟於事!當人世鏟除了不公,人們時時、處處都感受到公平時,誰還希冀什麼神靈存在,祈求它的保佑呢?!(《娘啊,娘》)
*竹帛有字掩真容,野聞無形透實情。若知人間是與非,須問底層老百姓。(《讀史》)
*孔子說他:「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對照聖人的話回眸自己的大半生,我不禁自慚形穢——
到三十而未能立,至四十所惑者甚多,而今五十已過,卻對「天命」仍無所知!至於「耳順」和「從心所欲不逾矩」,那就更不敢奢望了!
噫吁嚱!我與聖人相比竟如此大相徑庭,是個人天分上的差距所使然,還是後天努力上的區別所導致?是個人素質上的差距所鑄就,還是社會環境上的區別所促成?
我與聖人在天分上的差距肯定不小,但我更把後天的努力看得比天分重要!
我與聖人在個人素質上的差別肯定也很大,但我更看重社會環境對人的影響;況且,人的素質的改善和提高也受制於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呢!(《心語點滴》)
*人人是本難讀的書。人生在世,誰人沒有困惑、迷茫之時?誰人沒有難吐的隱私、心語?養生學告訴我們:隱私可以保留,但心語不可不吐;否則,會導致心理失調、情志異常,而由此引發的疾患比外淫所致的病症一般要難治得多。所以,找個朋友說說心裡話,吐吐心中的郁悶和不快,是很必要的。(《周易與養生》)
*「人越是老實善良,就越容易上當受騙!」可是老實人不能因此就不做老實人!世上沒有了老實人,那世道就會亂得不堪設想!怎麼辦?老實人們動員起來,相互提個醒、報報警!(《周易與人生》)
*「飢不擇食」,人餓極了會不挑選食物地狼吞虎咽。豈止如此,人餓極了,還會目無王法地去偷,不顧禮義廉恥地去搶呢!(《周易與人生》)
*人的卑劣,不是表現人的本能上,而恰恰表現在人的智慧上。人的智慧用得不是地方,就會把人的高貴拖累,使之變成卑劣。人的高貴包藏著卑劣,人的卑劣閹割著高貴。那些充斥假冒偽劣的關系網,不都最終使得其編織者,一個個自食其果,從高貴的殿堂上跌落下來了嗎!(《本乎自然,樂在其中》)
*蹊蹺的是,人越高貴,就越往往迷戀於卑劣;人越卑劣,就越往往夢幻於高貴。人越迷戀於卑劣,就越醉心於高貴;人越夢幻於高貴,就越證明其卑劣。高貴總好鍾情於卑劣,而卑劣亦一再藏身於高貴。(《本乎自然,樂在其中》)
*人要是真正體現其高貴的話,就不要自恃高貴,就要學學蜘蛛,本乎自然地結網,本乎自然地在網上行走。本乎自然,樂在其中。(《本乎自然,樂在其中》)
*有種偏見:認為制定的法規越多、越細,就意味著社會越進步、越文明,而殊不知法與德是成反比的:法規制定得越多、越細,只能意味著道德的水平和作用越低、越差。當人們的一舉一動都必須由法律來規范和約束,否則社會肌體就無法正常運轉時,那隻能說明該社會的道德已經低下到極點了!(《鞭炮與過年》)
*人們常慨嘆「物慾橫流」!我說:豈止如此,是「人慾橫流」!君不見我們的「明星大腕」和「達官顯貴」們在「物慾」場上撈足玩膩之後,又爭先恐後地給自己「樹碑立傳」,祈求「揚名天下」、「流芳百世」了!(《近者易迷,遠者彌清》)
*「揚名天下」可以,也容易,但「流芳百世」卻很難。「揚名天下」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隨心所欲,用金錢、權力乃至任何手段都可以達到目的,而「流芳百世」則絲毫不以個人意願為轉移,是靠金錢、權力等手段買不來、換不成、搶不到的!(《近者易迷,遠者彌清》)
*人是一定時代、一定社會、一定歷史條件下由一切社會關系所交織而成的社會關系之「網」上的「紐結」。離開人這個「紐結」,就形不成社會關系之「網」,而離開社會關系之「網」,人這個「紐結」也就失去了意義。(《人的本質的揭示和唯物史觀的創立》)
*人是一切社會關系的始點、交點、支點、終點。任何社會關系都由人產生,所以他是社會關系的「始點」;一切社會關系都到人收攏,所以他是社會關系的「終點」;任何社會關系都靠人支撐,所以他是社會關系的「支點」;一切社會關系都在人這兒交接,所以他是社會關系的「交點」。所以說,人在社會關系之中,社會關系在人之中;活生生的人促成了生機勃勃的社會關系,生機勃勃的社會關系孕育了活生生的人。(《人的本質的揭示和唯物史觀的創立》)
*未來屬於青年,青年創造未來。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孕育、造就著一代代龍騰虎躍的青年;一代代龍騰虎躍的青年召喚、推動著一股股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新技術革命與社會趨向》)
*人類社會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靠的是什麼動力?是社會生產力。生產力的發展又靠什麼?靠的是人們為了滿足自身需要而進行的創造性勞動。創造性的勞動是形成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的直接動力,從而也是整個人類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新技術革命與社會趨向》)
*技術革命雖不能直接決定社會制度的更替,但它的成果卻總是為歷史上的先進階級用作進行改天換地的革命斗爭的武器。當技術革命同社會革命相結合,技術革命的成果被先進階級用來進行社會革命(改造)時,技術革命對社會進步的推動作用就更大、更明顯。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們說技術革命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巨大杠桿。(《新技術革命與社會趨向》)
*把握社會關系之「網」與「網上紐結」之間的關系,是打開人生價值之謎的鑰匙。人生價值的真諦在於償還從社會取得之後的給予(貢獻)。(《人生價值=!?!》)
*人生的真正價值存在於給予和取得的關系之中。就是說,看一個人一生是否有價值,只看給予還不行,只有把其對社會的給予(貢獻)同其從社會的取得聯系起來加以比較後,才能作出正確的回答。(《人生價值=!?!》)
*如果用代數學的「正」和「負」來分析人生,把人生中的取得視為「負」,而把給予視為「正」,那麼就能更進一步地探
*社會關系是衡量人生價值的天平。我們每個人,既是「天平」的「被稱物」,又是「天平」的「砝碼」。作為一個「被稱物」,要虛心接受「天平」的稱量;作為一個「砝碼」,要精確地發揮自己的作用。(《人生價值=!?!》)
*「秤不自稱!」這是最簡單不過的常識。人也是不可能「自稱」即客觀、公正地自我評價的!整個人類發展的歷史反復昭示出這樣的真理:當代人是很難客觀、公正地評價當代的人和事,包括作品的。一般而論,凡是在當代「轟動」、「顯赫」、「紅極」的人和事,往往伴隨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黯淡失色!相反,倒是那些在當代並不「轟動」、「顯赫」、「紅極」的人和事,包括作品,特別是一些被查禁、埋沒的作品,則往往伴隨時間的推移而越來越被後世所推崇,綻露出崇高的價值和耀眼的光芒。有價值的著作,多是往往在作者謝世後才問世的,而且一般未被其他人刪改、加工過,更未被包裝炒做過!(《近者易迷,遠者彌清》)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這是真理!且不說自己不可能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就是與自己有聯系和交往的人也不可能完全客觀、公正地評價你。因為人是有感情的動物,其立場、觀點和方法必然受個人感情、情緒,乃至成見和偏見等等的影響,而相處於同一時代、同一環境的人們,彼此之間難免因交往中的瓜葛或情感上的恩怨而導致某種不良情緒、成見和偏見等等。所以,當代人就很難客觀公正地評價當代的人和事!而超越「此山」,或越往後,人們所受的個人交往中的瓜葛和感情上的恩怨及由此所導致的成見和偏見等因素的影響就越少,因而對人和事的評價反而就愈趨客觀、公正了!(《近者易迷,遠者彌清》)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愚以為,這「旁觀者」只有在跟「當局者」沒有絲毫人事瓜葛和感情恩怨的條件下,才可能「清」。因為只有在這樣的條件下,「旁觀者」才有可能對令「當局者」所迷的事物,擺脫恩怨、情緒、成見和偏見等的束縛和影響。或者說,只有跟「當局者」及對令「當局者」所迷的事物,沒有絲毫瓜葛,不受恩怨、情緒、成見和偏見等的束縛和影響的人,才算是真正的「旁觀者」!(《近者易迷,遠者彌清》)
*近者易迷,遠者彌清。這是歷史的辯證法。你可以為自己,為你的親友、同事等樹碑立傳,甚至可以利用你所擁有的特殊身份把這「碑」「豎」得極「高」,把這「傳」「立」得很「美」,這是你的自由,但這「碑」和「傳」到底豎得直不直,立得正不正?到底有無價值,有多大價值?以及能否豎得牢、立得久,則只有讓他人尤其民眾和後人去評判和處置了!(《近者易迷,遠者彌清》)
*它昭示做學問與搞政治是完全不同的兩碼事:做學問的目標是求真,需要多疑、多問、多思、一絲不苟和「一步一個腳印」,而搞政治則不然。真正的學人玩不來政治,能玩了政治的就不再是真正的學人;學人一旦屈從於權勢,迷戀於「頂帶花翎」,就會被套上緊箍,聽任「佛咒」的擺布而充當文儈;政治家一旦玩起學問,就會把學問變成耍弄權術的工具。(《百感交集憶在北大哲學繫上學的6年》)
*老百姓解不了政治代數學,再聰明的學人,要是把聰明用在解政治代數學上,就只能碰得頭破血流!政治代數學的「解」始終被握在最高決策者手裡,並充滿神秘的變數。(《百感交集憶在北大哲學繫上學的6年》)
*萬物皆流,世上沒有一成不變的事物(包括物質的、精神的和人)。把某種事物絕對化、神聖化,既違背客觀辯證法,也是政治迷信、權力迷信和個人迷信由以產生的重要思想根源。這三大迷信則又是導致政治鬧劇一再重演,政局動盪,社會動亂和悲劇一再發生的主要根源。(《百感交集憶在北大哲學繫上學的6年》)
*導致學生批鬥老師的原因也許很多,比如對領袖的迷信使頭腦發漲得連爹娘都不認,老師又算得了什麼!但無論如何,這裡麵包含了對中華人倫中最基本操守的昧棄!良心、良知和風骨對一般人重要,而對學人尤其重要:使北大人引以自豪的馬寅初校長難能可貴的人格魅力,正在於他始終未向強權屈服,始終恪守中華學人的良心、良知和風骨!而學人若是昧棄了良心、良知和風骨,就只能充當文痞墨妓。(《百感交集憶在北大哲學繫上學的6年》)
*它昭示了人性的脆弱。迷信可使之扭曲,盲從可使之扭曲,政治高壓更可使之扭曲!而集迷信、盲從和政治高壓於一體的「文革」,則更使之扭曲得無以復加——卑鄙、偽善,自私、貪婪,猜忌、陰險,狡詐、兇殘……都暴露無遺且登峰造極,「文革」因而成為一面鏡子。用它照照自己可發現自身的弱點而加以矯正;照照別人則可發現人性的卑污而加以戒除!(《百感交集憶在北大哲學繫上學的6年》)
*上北大時由於過分看重考試而大大限制了知識面,但正因那時把所學課程的基礎打得牢,才得以在爾後的工作和再學習中得心應手地擴大知識面。我在讀研究生期間所摸索出的「三邊」即「邊開墾(邊學習)、邊播種(邊研究)、邊收獲(邊出成果)」的學習方法,正是得益於對在北大學習方法正反兩方面的總結。(《百感交集憶在北大哲學繫上學的6年》)
*凡從學生過來的人都會體驗到:有壓力的學習和無壓力的學習效果決不同!學生的動力至少有很大一部分源於一定的壓力。適度的壓力有益無害。對時下把有壓力的學習一概稱之為「應試教育」而加以否定,卻把取消考試等毫無壓力的教育名之曰「素質教育」,鄙人實在不敢苟同!(《百感交集憶在北大哲學繫上學的6年》)
*經過大半生的磨練,越來越深切感受到哲學所給予的教益。由於我從小就喜歡歷史和語文,所以我常說:「歷史是我的『腳』,語文是我的『手』,而哲學則是我的『腦』。我是在哲學『頭腦』的指導下,『手』『腳』並用,泛舟於學海,勤獵於書林的。」哲學不僅使我突破學科藩籬的分割和束縛,而且使我挺過磨難和坎坷,擺脫迷信和盲從,活得比較明白、輕松。(《百感交集憶在北大哲學繫上學的6年》)
*對學生來說,最大的災難莫過於荒廢學業了!誰都不願遭遇這樣的災難,但當災難降臨頭上既成事實之後,懊喪和抱怨又有何用?倒不如從它所給予的不幸和痛苦中反思、總結出該汲取的教益!而在確實這樣反復做了之後,我倒覺得它倒是一筆不意而無奈獲得的另類「資源」了。(《百感交集憶在北大哲學繫上學的6年》)
*「四清」特別是「文革」,使我認識到認識真理很難:我們所接受的許多所謂「普遍真理」,既非全真,更非都「普遍」,有不少是詩人浪漫般的臆斷;實踐真理更難:即使像「實事求是」這樣簡明的真理,就連它的首倡者也未能一一貫之,甚至屢屢反其道而行之,給國家和人民造成巨大災難!(《百感交集憶在北大哲學繫上學的6年》)
*首先要明確目的,作學問是為了探求真理,為了解答人生、自然和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種種疑難問題,而不能把作學問當成裝飾品,也不能當作沽名釣譽的工具;其次要講究方法,要緊的是要學會「披沙揀金」的本領;第三就是要勤奮、刻苦,並要持之以恆,而不要急於求成,「磨刀不誤砍柴工」,「功到自然成」嘛!(《默默地送別一代宗師》)
*寫論文嘛,題目宜小不宜大,就是說寧可小題大作,也決不要大題小作!在寫作中,要充分地掌握資料,先查查在這個問題上前人和別人已經取得了哪些成果,不要重復勞動!別人的成果要借鑒和汲取,但千萬不要照抄照搬人家的,或把人家的東西改頭換面。一定要學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問題,用自己的語言(文字)表述問題!要在傳承的基礎上敢於創新,提出新穎而獨到的見解,並一定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張先生特別叮囑我:「一定要拿出自己的東西來,現在有的研究生寫論文就知道抄書、抄文章,這樣很不好!」(《默默地送別一代宗師》)
*「『學無常師』嘛!作學問就得善於向每個有專長的人學習,向含有真知灼見的任何一本書、任何一種見解學習啊!」我反復地咀嚼、品味這番話的每個字,突然明白了:張先生之所以能在哲學、哲學史和中國文化的研究和發展等方面建樹卓著,成就輝煌,被譽為「哲學泰斗」、「一代宗師」,不正是他切實履行「學無常師」,虛懷若谷地善於學習和汲取的結果嗎!(《默默地送別一代宗師》)
*所謂命運,就是事物生存和發展變化的趨向及結局。對於我們人來說,命運就是指人在一生中的遭際及其發展變化的趨向和結局。具體一般表現為生死、貧富、浮沉、順逆、禍福、壽夭等一切遭際,及其發展變化的趨向和結局。人的命運並不是什麼先天註定的,而是由後天各種條件、機遇所促成的,是人自身所具有的內外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周易解迷》)
*看待某一學說究竟屬於科學還是迷信,通常的作法有二:一是看其賴以建立的理論基礎是否符合科學道理,二是看其具體的內容和方法是否符合科學道理。(《周易解迷》)
*在文字還沒有被創造出來的社會背景下,八卦符號,產生在從「結繩記事」到「契木為文」的時代。(《周易解迷》)
*關於孔子對於《易》及其卜筮的態度,可以大體分為三個階段:50歲以前,尤其是年輕時,把《易》視為卜筮之作,但並不主張頻繁卜筮,也不大相信卜筮;50歲後,尤其是在周遊列國期間(55-68歲),孔子漸漸喜好《易》,面對一再遭遇的困厄使其一度熱衷於卜筮,但在實踐的磨礪和檢驗中,漸漸認識了《易》之本質,到60歲後就不大卜筮了,並且把《易》視為「德義」之作,即他說的「《易》,我後其祝卜矣,我觀其德義耳也」、「吾求其德而已」。孔子這些話,講得再明確不過的了!孔子雖然與「史巫」都應用《易》,都講卜筮,但最終卻同途殊歸:「史巫」從中所要的是卜筮之吉凶,而孔子從中所注重的則是「德義」、「仁義」,認為廣泛積德者,沒有必要通過祭祀以求福祉;躬行仁義者,沒有必要通過卜筮以求吉祥。但是,時下某些熱衷於借《周易》而宣揚占卜的人(包括個別「著名易學家」),卻摘取帛書《要》中「吾百占而七十當」的話,大肆宣揚孔子熱衷於占卜。這是典型的斷章取義,是違背史實的。(《周易解迷》)
*算卦為什麼有時會「很靈驗」?一方面,按照概率論來講,道理很簡單:算卦之所以有時讓人覺得「很靈驗」,就是包括算卦在內的任何占測的准確率,都不會低於50%。另一方面,包括算卦在內的占測有時會「很靈驗」,與占測者的學識、經驗和「技巧」等等有關。富有學識、經驗和占測「技巧」的算命先生,能憑借自己所掌握的包括醫學尤其是中醫望診、心理暗示等在內的各種學識,以及個人所積累的豐富經驗,尤其是概率論方面的「技巧」等等,善於察言觀色、揣測誘導、隨機應變等等,因而其准確率有時會很高。(《周易解迷》)
*世界上的任何學術文化,都處於不斷發展著的歷史流變之中。這個流變中的每一階段,每代人、每個人所能做的,不過是其中的「一浪」或「一滴」。「浪」或「滴」總是有限的,而「流」則是無限的。沒有「浪」或「滴」固然就沒有「流」,但有限的「浪」或「滴」與無限的「流」相比,永遠具有不可避免的局限性。即使最亮麗的「浪」或「滴」,也不過是滔滔洪流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或水滴而已。(《奇門遁甲探秘》)

❻ 中華養生保健的介紹

中華養生保健是科普類期刊。以宣傳普及中國傳統和現代醫療、醫葯、保健品、保健方法版為宗旨,宣權傳和推廣廣大中醫葯、傳統療法、現代時尚保健方法,引導廣大讀者科學治療、保健養生。以權威性、科學性、實用性深受讀者喜愛。欄目有本刊關注、專家論壇、醫葯新知、人的科學、百病百家療法、健康家園、我愛中醫、美容與減肥、癌症防線、養生一點通、心語坊、用葯寶典、性保健之窗、養生逍遙游、瑜伽與太極、營養食療、每月提醒、保健星空、健康大視野等。

❼ 我的中醫傳承之路的目錄

第章. 傳承中醫葯的歷程與經驗
第2章.我是怎樣的一個「名老中醫
第3章.我是怎樣學醫和學中醫的
第4章.我是怎樣成為名老中醫學術傳承人的
第5章.臨床中醫研究取得多項成果的經驗
第6章.我為何兼顧小兒中醫營養和保健研究
第7章.小兒中醫預防保健與辨證論治
第8章.中醫兒童保健與疾病預防
第9章.中醫兒科學發展的回顧與展望
第10章.中篇 中醫學術思想繼承、研究、創新的發展過程
第11章.面診、舌診對小兒慢性乙型肝炎辨證施治的意義
第12章.健脾益氣糖漿的實驗研究
第13章.健脾益氣糖漿抗腺病毒的實驗研究
第14章.脾虛證的兒科臨床與實驗研究
第15章.參加「20世紀80年代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展
第16章.參加1991年世界中醫葯大會論文
第17章.養陰益氣抗毒糖漿實驗報告
第18章.養陰益氣抗毒糖漿抗腺病毒的實驗研究
第19章.扶正祛邪法治療小兒病毒性肺炎的臨床與實驗研究
第20章.扶正抗毒糖漿的葯效學實驗
第21章.小兒腹瀉的中醫理論研究和臨床方葯篩選
第22章.潤喉清咽合劑的研發
第23章.清咽爽口液葯理葯效實驗研究
第24章.清咽爽口液的體外抑菌試驗
第25章.科研獲獎後受媒體采訪及報紙的評論
第26章.醫苑述林一項有意義的研究
第27章.養陰益氣抗毒糖漿治療小兒上感療效高
第28章.名醫風采——溫振英
第29章.報章上發表的科普文章
第30章.中醫營養觀初探
第31章.小兒脾虛及防治
第32章.扶正固本防治「復感兒
第33章.根據中醫營養觀選擇營養食品
第34章.參加國際醫學會議的論文
第35章.抗毒KangDu系列糖漿的臨床實驗研究
第36章.扶正祛邪法中葯的研製與艾滋病防治
第37章.附艾滋病病人的福音和曙光
第38章.小兒體質類型與辨證論治 第1章.以科學發展觀對待中醫葯學發展與創新
第2章.醫學雜文
第3章.21世紀對癌症的新認識
第4章.應以科學發展觀提高中醫識病治病水平
第5章.21世紀再論《解兒難》
第6章.小議中醫誤診「超生兒」事件
第7章.近代科學在中國萌芽的證據
第8章.質疑「中、西醫之爭
第9章.評「論魯迅
第10章.對中醫傳承教學的建議和認識
第11章.北京中醫醫院是傳統而現代的中醫醫院
第12章.對《關於首都中醫葯事業發展的意見》的建議
第13章.對中醫傳承人才培養的建議
第14章.答「名老中醫經驗搶救工程」學生問
第15章.傳承名醫講堂
第16章.繼承發揚與創新中醫學的思路——「萬卷書與千里路」的辨證思維
第17章.過敏性皮膚病的中醫診治策略
第18章.中醫學的辨證論治與整體醫療
第19章.學問、師道辨證說
第20章.學生整理的講課記錄
第21章.溫振英教授論「咳嗽
第22章.解密溫振英老師業余愛好是工作
第23章.溫振英教授談中醫營養食品與辨證
第24章.聽溫老自己說養生與鍛煉
第25章.後續篇 感恩集
第26章.德藝雙馨為傳承,傳承學子感師恩
第27章.受杏林女傑表彰
第28章.醫林楷模——溫振英
第29章.溫振英首創中醫兒科病房
第30章.「患兒救星」:溫振英80歲
第31章.醫林楷模溫振英
第32章.「國醫大師杏林女傑」獲獎致謝辭
第33章.病人心語
第34章.天長地久醫患情
第35章.我與溫老的特殊醫患情結
第36章.藝高人膽大(能繼承、敢創新)
第37章.專家點評
第38章.「養陰益氣」——綠色連線
第39章.三驚二喜一希望
第40章.贊中國改革開放30年的科學專家
第41章.學生謝師
第42章.既是患者亦是學生
第43章.愛心出自責任心
第44章.我的恩師溫振英——博大精深、至愛誠信
第45章.我的老師——大智精誠
第46章.希望在前頭
第47章.一個別開生面的師生拜大年
第48章.牛年春節寄語

❽ 求修訂版的《修真心語》的電子書

是這本,需電子書,加.俺* 。。。。

《修真心語 中華渾圓武學理法》 作者:王安平著版 頁數:391 出版日期:2010.11 簡介:本書權是1996年《修真心語》一書的修訂版,增補了最近十多年來作者行武養生教學的新成果,加強了學術性、理論性和實用性。本書凝結了作者半個世紀來對以老子《道德經》和鬼穀子《修為經》為代表的仿生學、修真養生...

閱讀全文

與中醫養生心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