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癲癇病用什麼中葯配方
目前治療癲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採用傳統中葯天麻、琥珀、羚羊角、麝香、柴胡、桂枝專、石屬菖蒲、青陽參、白僵蠶、鉤藤、羊癇草、珍珠母、鐵膽粉、龍戟草、甘草等配合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許多患者治癒後不復發。這些中葯配合使用具有扶正祛邪、安神鎮靜、活血化淤、祛濕化痰、醒腦開竅、健脾補氣、填精益髓的功效,可以從根本上調理臟腑機能,這些葯物的有效成分極易透過血腦屏障,直搗病灶核心組織,抑制腦組織細胞異常放電,迅速與神經間質受體產生競爭抑制,同時修復受損的腦神經細胞,從根本上治癒癲癇發作這一頑疾。以上葯物你可以在當地葯店買到,奇效實用且省錢方便。 同時癲癇患者一定要樹立信心,日常生活避免精神刺激,戒煙忌酒,才有利於疾病的康復。祝你早日康復!
⑵ 治療癲癇吃什麼中葯好
抗癲癇葯物治療應該盡可能採用單葯治療,直到達到有效或最大耐受量。單葯治療失敗後,可聯合用葯。盡量將作用機制不同、很少或沒有葯
物間相互作用的葯物配伍使用。
⑶ 什麼中葯可以治療好癲癇病
「癲癇一點通」軟體手機版下載,故羊癲瘋俗稱「癲癇病」抽病病變因素當以痰為主,發病機制為「痰氣上沖神竅」。其中痰邪伏留是導致羊癲瘋俗稱「癲癇病」抽病纏綿難愈的關鍵因素。
⑷ 什麼中葯能治癲癇
口服中葯
中葯葯方較多。其中以礞石滾痰散最為有名,效果較佳。
配 伍:青礞石、海浮版石、沉香、人參權等
服用方法:口服。
療效:適合治療外傷、腦傷、腦膜炎及兒童癲癇,局限性為對開顱手術引發的癲癇效果不佳。
評價:治療176例各類癲癇,其中康復151例,康復標准為停葯後3年未發作。
(二)體針
①取穴
主穴:大椎、腰奇、水溝、後溪。
配穴:百會、陶道、鳩尾、內關、神門、豐隆、筋縮、太沖。
②治法
以主穴為主,據症情酌取配穴2~3穴,大椎穴以26號針,上斜30度角進針1.5寸左右,當病人有觸電感,即退出幾分留針。腰奇亦須深刺、重刺(針深1.0~1.2寸)。主穴留針15分鍾,配穴一般不留針。大椎、腰奇去針後可加拔火罐。每日1次或隔日1次。
③療效評價
療效標准:1、顯效:針刺後半年以上未發作或發作明顯減少(減少75%以上),發作持續時間明顯縮短;2、有效:針刺後發作減少(減少25%以上),發作持續時間縮短;3、無效:治療前後變化不大,或一度好轉,後又恢復至治療前狀態。
⑸ 治療癲癇病的中葯方
中醫葯治療癲癇的方子有:
1、此方具有去肝火、開竅提神、止痛此搐等功專效,在治療癲癇屬疾病引起的身體抽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效果。其配方如下:生石決明、天麻、蜈蚣、廣鬱金、南紅花、菖蒲、僵蠶、膽草、神曲、桑枝、全蠍。
2、此方具有理氣、活血的作用,對於臟腑氣調不順、陰陽失衡可以起到調節作用,是治療癲癇疾病的驗證方。其配方如下:鉤藤、羚羊角、菖蒲、枳實全蠍、珍珠母、冰片、牛黃、天竺、黃芩、琥珀、硃砂、石決明、梔子。
3、此方對於體虛體弱導致的血液運行不暢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它對於加速腦部的供血量具有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癲癇的症狀,其配方如下:雄黃、白礬、蟬衣、蜈蚣、熟附子、川貝母、硃砂、吳茱萸、山葯、青黛。
以上內容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幾種可以治療癲癇疾病的中葯方,希望這些葯方對於患者的疾病治療有所幫助,中醫在治療疾病時非常重視辯證用葯,這樣可以提高患者用葯的依從性,在治療疾病時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由於每個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等都不太一樣,其用葯也是有一定差別的,希望患者一定要去正規專業的中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之下選擇正確的葯物治療。
⑹ 治療癲癇病的中葯偏方有哪些
【配方】雄黃20克,白礬12克,蟬衣30克,蜈蚣20條。
【制用法】將上葯共研細末,成人每次克,日服2次,開水送服。兒童每次1克,或酌情加減。服葯後如有大便稀,或吐痰涎,為正常情況,不需停葯。
【功效】清熱化痰,祛風利竅,清心鎮驚,安神止癇。用治癇病。二、鉤藤全蠍黃芩治癲癇
【配方】鉤藤50克,羚羊角15克,全蠍15克,琥珀25克,硃砂15克,石決明50克,珍珠母15克,冰片10克,牛黃5克,菖蒲10克,枳實50克,膽星25克,天竺黃25克,黃芩60克,梔子25克。
【制用法】共研細面,每服2克,日服3次,飯前溫水送服。
【功效】清熱滌痰,平肝止痙。用治肝風痰熱所致的癲癇。三、生石決明治癲癇
【配方】生石決明12克,天麻6克,蜈蚣2條,廣鬱金10克,南紅花5克,菖蒲6克,僵蠶6克,膽草5克,神曲10克,桑枝10克,全蠍3克,硃砂(分沖)1.2克。
【制用法】水煎服,每日1劑。
【功效】清肝熄風,開竅醒神』,鎮痙止搐。用治驚癇、羊癇。
治療癲癇的偏方,雖說小偏方可以治大病,但我們應該還是尊重科學,如果我們患病首選還是去醫院診治。
以上就是治療癲癇的中葯偏方介紹了,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對其多了解,避免疏忽給自身帶來影響,祝身體健康。
⑺ 治癲癇常用的中葯有哪些
(1)全蠍
性味:辛、微溫、有毒。
歸經:肝經。
功效:息風止痙、通絡、解毒散結。
對證:適用於風邪引起的驚癇,發作時有抽搐之症。
應用參考:全蠍含蠍毒素,是一種毒性蛋白,能麻痹呼吸中樞,有溶血作用,實驗證明有抗驚厥作用。使用時要注意劑量。
(2)僵蠶
性味:咸、辛、微寒。
歸經.肝、肺經。
功效:息風止痙、祛風清熱、化痰散結。
對證:適用於肝風內動和痰熱引起的癲癇病。
應用參考:主要含蛋白質和脂肪。動物實驗有抗驚厥作用。
(3)地龍
性味:咸、寒。
歸經:肝、脾、膀胱經。
功效:息風通絡、清熱鎮驚、平喘、利尿。
對證:適用於溫熱、神昏、抽搐或疲滯等癇證。
臨床上有鎮驚止痙作用,清熱、通絡、利尿。
(4)蟬蛻
性味:甘、寒。
歸經:肝、肺經。
功效:息風止痙、疏風。
對證:多用於癲癇抽搐之證。
應用參考:主要成分是甲殼質,動物實驗證明有鎮靜作用和神經節阻斷作用。
(5)羚羊角
性味:咸、寒。
歸經:肝、心經。
功效:平肝息風,清熱鎮驚,解毒。
對證:治熱盛神昏、驚癇抽搐。
應用參考:含磷、鈣及角蛋白。動物實驗有解熱、抗驚厥作用,能增強動物耐缺氧性。
(6)牛黃
性味:苦、寒。
歸經:肝經。
功效:息風定驚。
對證:多用於熱盛所致的驚厥抽搐。
應用參考:牛黃所含膽酸具有鎮靜作用,能緩和動物實驗性驚厥,並能增強巴比妥鈉、水合氯醛對動物的鎮靜效果。
(7)鉤藤
性味:甘、微苦、微寒。
歸經:肝經。
功效:平肝息風、清熱鎮驚。
對證:適用於肝陽上亢、熱盛風動所致的抽搐。
應用參考:鉤藤主要成分為鉤藤鹼和異鉤藤鹼,此葯有明顯鎮靜作用,可以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有預防和控制癲癇發作的作用。
(8)天麻
性味:甘、平。
歸經:肝經。
功效:平肝息風、定痙止驚。
對證:適用於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抽搐。
應用參考:天麻含天麻素、墟泊酸等,動物實驗表明有抗驚厥作用,能夠有效地制止癲癇發作。
(9)磁石
性味:咸、寒。
歸經:心、肝、腎經。
功效:潛陽安神、補腎益精。
對證:治療先天虧損而致的癲癇抽搐。
應用參考:生磁石為四氧化三鐵混合物,尚含數種微量元素。
葯理資料證實,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
(10)龍骨
性味:甘、澀、微寒。
歸經:心、肝經。
功效:平肝潛陽、鎮靜安神、收斂固澀。
對證: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或陰虛陽亢,頭暈目眩,驚厥之證。
應用參考:龍骨含有大量的鈣離子,能增加血鈣濃度,抑制神經細胞興奮。
(11)牡蠣。
性味:咸、微寒。
歸經:肝、腎經。
功效: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斂澀。
對證:適用於煩躁不安、頭昏目眩、驚悸失眠、熱盛傷陰、虛風內動、神倦等證。
應用參考:含有無機鹽類成分,能降低神經細胞興奮性,有抗驚作用。
(12)石決明
性味:咸、寒。
歸經:肝經。
功效:平肝潛陽、清肝。
對證:主肝腎陰虛、肝經風熱、頭暈目眩、手足痙攣等證。
應用參考:含有碳酸鈣及鎂、氯等離子,對神經細胞興奮性有抑製作用,有一定的抗驚作用。
⑻ 治療癲癇病的中葯主要都有哪些
羚羊角,咸、寒,歸肝、心經。這種治療癲癇病的中葯能平肝熄風、清熱鎮驚、解毒,主回治熱盛神答昏、驚癇抽搐,為治療肝風內動、驚癇抽搐的要葯。醫院專家稱,羚羊角主要含角蛋白以及磷、鈣等成分。動物實驗有解熱、抗驚厥、鎮痛、鎮靜作用,能增強動物耐缺氧性。一般水煎用量為1~3克。單煎2小時以上,取汁服。磨汁或研粉服時用量減小至0.3~0.6克。
⑼ 治療癲癇病的中葯方子有什麼
你好,治療來癲癇建議你用自傳統中葯天麻,琥珀,羚羊角,麝香,柴胡,桂枝,石菖蒲,青陽參,白僵蠶,鉤藤,羊癇草,珍珠母,鐵膽粉,龍戟草,甘草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許多患者治癒後不復發,這些中葯具有扶正祛邪,安神鎮靜,活血化淤,祛濕化痰,醒腦開竅、健脾補氣、填精益髓等功效,從根本上調理臟腑機能,是徹底治癒癲癇病這一頑症的最佳治療方案。
⑽ 治療癲癇病用什麼葯
目前癲癇的治療葯來物有:中葯治療源、西葯治療。
中葯治療,葯性溫和,副作用小,對身體無損傷,調理腹臟機能及服用西葯導致的身體損傷,且治療因人而異,個性化施治,適用於長期調理。
西葯治療,療效相對快,但副作用多,對身體尤其是肝腎損傷較大,易產生葯物依賴性可抗葯性,且長期服用還有引起精神異常的可能,適用於急性期的控制。
癲癇是神經內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只要是正規專業的醫院,技術過硬,明確診斷,積極治療方法得當,80%左右的患者可得到完全的控制和治癒。
建議及時到正規專業的醫院明確診斷,根據你的情況,在醫生的指導下採用合適的患者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