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癲癇病人中葯治療

癲癇病人中葯治療

發布時間:2021-02-13 11:04:01

A. 癲癇病的中醫治療方法

癲癇病的中葯治療方法的有哪些
1、脾虛痰阻型癇證久發,神疲乏力,面色專無華,眩暈時作,食慾不振屬,惡心嘔吐,大便溏泄,舌質淡,脈濡細。治宜健脾益氣,化痰降逆。方用六君子湯加味:茯苓、龍骨、牡蠣、鉤藤各30克,黨參、僵蠶各15克,白術、石菖蒲、膽星各12克,法夏、陳皮、遠志、竹茹各10克,甘草6克。
2、肝風挾痰型
發作前頭昏、胸悶、乏力、情緒不穩,繼而突然昏倒、口吐白沫、兩目上視、四肢抽搐,意識恢復後雙眼發呆,持物落地,舌淡苔膩,脈弦滑。治宜熄風化痰,開竅定驚。方用定癇丸加減:生石決明、紫石英、茯神各30克,丹參、全瓜蔞各15克,法夏、僵蠶、麥冬、遠志、石菖蒲各12克,陳皮、川貝、天麻各10克,全蠍6克,硃砂1克,竹瀝10毫升(沖兌),琥珀粉2克(吞)。
3、肝火挾痰型
平日情緒急躁,心煩失眠,口苦咽干,大便秘結,發作時同上,舌紅苔黃,脈弦數。治以清肝瀉火,化痰開竅。方用龍膽瀉肝湯合滌痰湯加減:生石決明、鉤藤、茯苓各30克,生地15克,黃芩、梔子、法夏、膽星、枳實、澤瀉、石菖蒲各12克,柴胡、車前子、陳皮、竹茹各1O克,生大黃5克。

B. 癲癇病中草葯那些可以治癒

病情復分析:在過去的時間里,癲癇的制診斷治療方式都是比較單一的,治療效果都不甚理想,這也給人們造成了癲癇病不能治癒的錯覺。
指導意見:癲癇病雖然治療困難,但不是不能治癒。大量資料表明,只要治療及時,方法得當,大部分的病人能夠得到完全控制和治癒,因此,癲癇並非不治之症。
目前有很多治療癲癇的醫療機構,建議你一定要到正規的醫院進行診療。

C. 什麼中葯能治癲癇

口服中葯
中葯葯方較多。其中以礞石滾痰散最為有名,效果較佳。
配 伍:青礞石、海浮版石、沉香、人參權等
服用方法:口服。
療效:適合治療外傷、腦傷、腦膜炎及兒童癲癇,局限性為對開顱手術引發的癲癇效果不佳。
評價:治療176例各類癲癇,其中康復151例,康復標准為停葯後3年未發作。
(二)體針
①取穴
主穴:大椎、腰奇、水溝、後溪。
配穴:百會、陶道、鳩尾、內關、神門、豐隆、筋縮、太沖。
②治法
以主穴為主,據症情酌取配穴2~3穴,大椎穴以26號針,上斜30度角進針1.5寸左右,當病人有觸電感,即退出幾分留針。腰奇亦須深刺、重刺(針深1.0~1.2寸)。主穴留針15分鍾,配穴一般不留針。大椎、腰奇去針後可加拔火罐。每日1次或隔日1次。
③療效評價
療效標准:1、顯效:針刺後半年以上未發作或發作明顯減少(減少75%以上),發作持續時間明顯縮短;2、有效:針刺後發作減少(減少25%以上),發作持續時間縮短;3、無效:治療前後變化不大,或一度好轉,後又恢復至治療前狀態。

D. 哪些中葯治療癲癇

中醫認為癲癇病發作是由風、火、痰、瘀為患,導致心、肝、脾、腎、臟回氣失調,肝腎陰虛、陰虛則答陽亢、陽亢則肝風內動、亢而熱盛、熱盛化火、火極生風、風火相助為患,另脾虛失運、清氣不升、濁氣下降則痰涎內結、痰迷心竅、心血不遂而瘀、瘀則經絡不通、痰阻血瘀上擾清竅,終致癲癇發作。根據發病機理,常採用定癇熄風、平肝瀉火、祛痰開竅、活血化瘀為治療方法。雖然看似簡單的方法卻又神奇的作用。
中葯治療,療效稍慢,但葯性溫和,副作用小,對身體無損傷,還可以調理腹臟機能,調理因服用西葯導致的身體損傷,且治療因人而異,個性化施治,易於被懼怕葯物安全性低的患者接受。看來我們的疑問是庸人自擾了,中醫中葯是能讓後天癲癇病人擺脫病痛的,所以中葯是可以治療癲癇病的,甚至可以治癒後天形成的癲癇病。
中葯治療癲癇病,在中國比較普遍,這跟中葯的一些特點有關,對於長期服葯治療癲癇病的患者來說,安全系數高,不過,中葯治療癲癇病,也要因人而宜,選擇合適的方法。

E. 癲癇病用什麼中葯配方

目前治療癲癇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採用傳統中葯天麻、琥珀、羚羊角、麝香、柴胡、桂枝專、石屬菖蒲、青陽參、白僵蠶、鉤藤、羊癇草、珍珠母、鐵膽粉、龍戟草、甘草等配合治療,見效快,療效確切,許多患者治癒後不復發。這些中葯配合使用具有扶正祛邪、安神鎮靜、活血化淤、祛濕化痰、醒腦開竅、健脾補氣、填精益髓的功效,可以從根本上調理臟腑機能,這些葯物的有效成分極易透過血腦屏障,直搗病灶核心組織,抑制腦組織細胞異常放電,迅速與神經間質受體產生競爭抑制,同時修復受損的腦神經細胞,從根本上治癒癲癇發作這一頑疾。以上葯物你可以在當地葯店買到,奇效實用且省錢方便。 同時癲癇患者一定要樹立信心,日常生活避免精神刺激,戒煙忌酒,才有利於疾病的康復。祝你早日康復!

F. 癲癇病的中葯治療

畢竟不是小問題,一定要去正規的醫院。

G. 中葯治癲癇

你好,中葯在緩解期的癲癇治療上有明顯優勢,從理氣化痰,息風止痙逐漸轉為調理脾腎,補益心脾為主,從而使患者在中斷治癒康復的前提下,盡快恢復體能增加抗病能力。方法如下,僅供參考:

1、地龍:性味咸、寒,入肝、脾、膀胱經。能熄風通絡、清熱鎮驚、平喘、利尿,適用於溫熱、神昏、抽搐或瘀滯等癇證。《本草拾遺》中說:「療溫病太熱,狂言,主天行諸熱,小兒熱病癲癇」。地龍含蚯蚓解熱鹼、蚯蚓素、蚯蚓毒素、膽固醇、膽鹼、氨基酸等。葯理試驗研究表明,地龍熱浸液、醇提取液有鎮靜、抗驚厥作用。常用量:煎湯5~15克,鮮品10~20克,研末內服1~2克。

2、蟬蛻:性味甘、寒,入肝、肺經。能疏散風熱,又可涼肝熄風止痙,多用於癲癇抽搐之證。蟬蛻主要成分是甲殼質,動物實驗證明有鎮靜、抗驚厥、解熱、抗過敏、免疫抑制、鎮痛作用和神經節阻斷作用。常用量:3~10克,水煎服,或單味研末沖服。

3、全蠍:味辛、微溫,入肝經,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解毒散結,適用於風邪引起的驚癇,發作時有抽搐之症,被譽為「止痙抽之要葯」。全蠍含蠍毒素,是一種毒性蛋白,能麻痹呼吸中樞,有溶血作用,實驗證明有抗驚厥作用。需要注意的是全蠍有毒,使用時要注意劑量。常用量一般是2~5克(或1~3
條),蠍尾1~2克。

4、蜈蚣:性味咸、溫,入肝經,能熄風止痙、通絡止痛、攻毒散結。熄風止痙作用強,適用於癲癇發作引起的驚厥抽搐及口眼歪斜。蜈蚣含有兩種類似蜂毒的有毒成分,即組織胺樣物質和溶血蛋白,有一定毒性,實驗證明有中樞抑制、抗驚厥和鎮痛作用。止痙作用比全蠍強。其常用量為1~3克(1~3條),入丸、散量減半,研末吞服,每次0.6~1克。

5、僵蠶:性味咸、辛,平,入肝、肺經。功效熄風止痙、祛風清熱、化痰散結,適用於肝風內動和痰熱引起的癲癇病。僵蠶主要含蛋白質和脂肪。動物實驗有抗驚厥和催眠作用。常用量:3~10克,研末吞服,每次1~1.5克。

H. 癲癇病 中葯治療方法

中葯舒肝理氣。針灸療效好,扎鬼門十三針。

I. 治療癲癇病的中葯方

中醫葯治療癲癇的方子有:
1、此方具有去肝火、開竅提神、止痛此搐等功專效,在治療癲癇屬疾病引起的身體抽搐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效果。其配方如下:生石決明、天麻、蜈蚣、廣鬱金、南紅花、菖蒲、僵蠶、膽草、神曲、桑枝、全蠍。
2、此方具有理氣、活血的作用,對於臟腑氣調不順、陰陽失衡可以起到調節作用,是治療癲癇疾病的驗證方。其配方如下:鉤藤、羚羊角、菖蒲、枳實全蠍、珍珠母、冰片、牛黃、天竺、黃芩、琥珀、硃砂、石決明、梔子。
3、此方對於體虛體弱導致的血液運行不暢等症狀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它對於加速腦部的供血量具有較好的效果,可以有效的改善癲癇的症狀,其配方如下:雄黃、白礬、蟬衣、蜈蚣、熟附子、川貝母、硃砂、吳茱萸、山葯、青黛。
以上內容就是為大家介紹的幾種可以治療癲癇疾病的中葯方,希望這些葯方對於患者的疾病治療有所幫助,中醫在治療疾病時非常重視辯證用葯,這樣可以提高患者用葯的依從性,在治療疾病時可以達到更好的效果,由於每個患者的病情、身體狀況等都不太一樣,其用葯也是有一定差別的,希望患者一定要去正規專業的中醫院,在醫生的指導之下選擇正確的葯物治療

J. 治癲癇常用的中葯有哪些

(1)全蠍

性味:辛、微溫、有毒。

歸經:肝經。

功效:息風止痙、通絡、解毒散結。

對證:適用於風邪引起的驚癇,發作時有抽搐之症。

應用參考:全蠍含蠍毒素,是一種毒性蛋白,能麻痹呼吸中樞,有溶血作用,實驗證明有抗驚厥作用。使用時要注意劑量。

(2)僵蠶

性味:咸、辛、微寒。

歸經.肝、肺經。

功效:息風止痙、祛風清熱、化痰散結。

對證:適用於肝風內動和痰熱引起的癲癇病。

應用參考:主要含蛋白質和脂肪。動物實驗有抗驚厥作用。

(3)地龍

性味:咸、寒。

歸經:肝、脾、膀胱經。

功效:息風通絡、清熱鎮驚、平喘、利尿。

對證:適用於溫熱、神昏、抽搐或疲滯等癇證。

臨床上有鎮驚止痙作用,清熱、通絡、利尿。

(4)蟬蛻

性味:甘、寒。

歸經:肝、肺經。

功效:息風止痙、疏風。

對證:多用於癲癇抽搐之證。

應用參考:主要成分是甲殼質,動物實驗證明有鎮靜作用和神經節阻斷作用。

(5)羚羊角

性味:咸、寒。

歸經:肝、心經。

功效:平肝息風,清熱鎮驚,解毒。

對證:治熱盛神昏、驚癇抽搐。

應用參考:含磷、鈣及角蛋白。動物實驗有解熱、抗驚厥作用,能增強動物耐缺氧性。

(6)牛黃

性味:苦、寒。

歸經:肝經。

功效:息風定驚。

對證:多用於熱盛所致的驚厥抽搐。

應用參考:牛黃所含膽酸具有鎮靜作用,能緩和動物實驗性驚厥,並能增強巴比妥鈉、水合氯醛對動物的鎮靜效果。

(7)鉤藤

性味:甘、微苦、微寒。

歸經:肝經。

功效:平肝息風、清熱鎮驚。

對證:適用於肝陽上亢、熱盛風動所致的抽搐。

應用參考:鉤藤主要成分為鉤藤鹼和異鉤藤鹼,此葯有明顯鎮靜作用,可以降低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有預防和控制癲癇發作的作用。

(8)天麻

性味:甘、平。

歸經:肝經。

功效:平肝息風、定痙止驚。

對證:適用於肝陽上亢、肝風內動所致的驚癇抽搐。

應用參考:天麻含天麻素、墟泊酸等,動物實驗表明有抗驚厥作用,能夠有效地制止癲癇發作。

(9)磁石

性味:咸、寒。

歸經:心、肝、腎經。

功效:潛陽安神、補腎益精。

對證:治療先天虧損而致的癲癇抽搐。

應用參考:生磁石為四氧化三鐵混合物,尚含數種微量元素。

葯理資料證實,對中樞神經系統有鎮靜作用。

(10)龍骨

性味:甘、澀、微寒。

歸經:心、肝經。

功效:平肝潛陽、鎮靜安神、收斂固澀。

對證:主心神不安,失眠健忘,或陰虛陽亢,頭暈目眩,驚厥之證。

應用參考:龍骨含有大量的鈣離子,能增加血鈣濃度,抑制神經細胞興奮。

(11)牡蠣。

性味:咸、微寒。

歸經:肝、腎經。

功效:平肝、潛陽、軟堅散結、斂澀。

對證:適用於煩躁不安、頭昏目眩、驚悸失眠、熱盛傷陰、虛風內動、神倦等證。

應用參考:含有無機鹽類成分,能降低神經細胞興奮性,有抗驚作用。

(12)石決明

性味:咸、寒。

歸經:肝經。

功效:平肝潛陽、清肝。

對證:主肝腎陰虛、肝經風熱、頭暈目眩、手足痙攣等證。

應用參考:含有碳酸鈣及鎂、氯等離子,對神經細胞興奮性有抑製作用,有一定的抗驚作用。

閱讀全文

與癲癇病人中葯治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