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養生名酒

中醫養生名酒

發布時間:2021-02-13 14:39:28

A. 白酒黃酒哪個能養生

黃酒最養人,黃酒對人體的補養作用最明顯,黃酒中含大量蛋白質、B族維生素、鈣、磷、硒等版,以及一定量的糖權、有機酸和氨基酸,料酒屬於黃酒的一種。黃酒性熱,加熱後更適合冬天飲用。中醫上黃酒可以做葯用,生飲對心跳過快、厭食、煩躁等有療效;熱飲可以緩解血淤、缺奶、風濕性關節炎、腰酸背痛及手足麻木。白酒最傷身,白酒是中國人最熟知的酒,釀造白酒的原料,以高粱、小麥、玉米為主。中醫認為白酒可以溫血通脈,祛風散寒,適合中風、關節炎、手腳麻木的人喝。風寒初起時少量喝酒,可以預防感冒。在現代營養學看來,白酒除了酒精含量較高,能夠提供能量外,沒有任何營養,少量飲酒可以降低血壓,但度數高的白酒卻會讓血壓上升;所有的酒精都是在胃中被吸收的,白酒的度數越高,對胃的刺激和損害就越大;酒精都在肝臟代謝,酒精還會對肝臟造成損害。過量飲酒會造成轉氨酶升高、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等,另外長期喝酒還會對心臟和血管系統的造成慢性損害

B. 白酒有保健作用嗎

大家都知道,白酒的起源由來已久,關於白酒的作用,有句話叫做「酒為百葯之長」,它出自《漢書·食貨志》,這是古人對酒在醫葯領域應用的高度評價。酒在醫學上的應用,也是我國醫葯學的一大發明。
我們的祖先在飲酒的過程中,發現了酒能「通血脈,散濕氣」,「行葯勢,殺百邪惡毒氣」,「除風下氣」,「開胃下食」,「溫腸胃,御風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同時用酒入葯還能促進葯效的發揮。
其實,白酒的功效不僅僅在於止痛開胃、通血散濕等。在一些書籍中,我們也發現了白酒還有延年益壽之效。如對老年人具有補益作用的壽星酒;補腎強陽的回春酒。馬王堆曾經出土了一本《五十二病方》,這本書里一共有283個方子,這283個方子里頭,光是用酒入葯的就有33個。到了明朝,李時珍寫了《本草綱目》,這本巨著里邊一共記載了二百多種中葯酒。
白酒在醫療保健方面有很大作用:夜晚服用少量的白酒,可平緩的促進血液循環,起到催眠作用。飲少量白酒可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從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及驅蟲的作用。中醫用白酒治療疾病,或做為強腎補劑已有很久的歷史。西醫也經常勸告感冒的人飲些白蘭地酒。有時用酒外塗於患處,可以殺菌消毒。
從上文我們知道,白酒的保健作用是十分大的。常喝白酒有益於健康,可以有助於睡眠、健胃止痛、利小便驅蟲,而且白酒還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C. 中醫對白酒養生有什麼看法呢

白酒自古以來就有,很多人都是愛好這一口的,尤其是一些男性朋友們更是嗜酒如命。然而中醫里對白酒也有一定的記載和講解,其實白酒並不是一無是處的,如果能拿捏的好反而會給我們人體帶來很多的好處。那麼? 對於白酒的養生問題還是需要引起朋友們高度重視的,我們平時都會見到一些中老年人喜歡喝一些養生的葯酒,其實這也是用酒泡的,可見如果能充分的利用還是對身體很好的。 在白酒對人體健康的宜與不宜問題上,中國的傳統醫學與世界衛生組織的看法有較大的出入,中醫甚至非中醫界的學者們多數認為「少飲有益,多飲有害」,而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對白酒的看法是「即使是少量飲用也不提倡」,有的專家甚至認為「酒精之害,不亞於香煙」。 「少飲有益論」認為:白酒有活血通脈,助葯力,增進食慾,消除疲勞,陶冶情志,使人輕快並有禦寒提神的功能;還認為飲用少量白酒特別是低度白酒可以擴張小血管,促進血液循環,延緩膽固醇等脂質在血管壁沉積,故對循環系統及心腦血管有利。 「不提倡論」認為:每年在全球死於酒精中毒的人不下幾十萬。因酗酒而發生恐怖事件及家庭破裂的受害人數更多,如果說少量飲用白酒對防治心血管疾病有一定的輔助作用,那也僅僅是對35歲以上的男性和過了絕經期的婦女有一定的作用,而且要每隔一天喝一小杯才有可能。如果每天都飲少量白酒,反而會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病危險。

D. 中國人愛喝白酒,但白酒的養生功效你知道多少

白酒在保健方面有很抄大作用:夜晚服用少量的白酒,可平緩的促進血液循環,起到催眠作用。飲少量白酒可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從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及驅蟲的作用。中醫用白酒治療疾病,或做為強腎補劑已有很久的歷史。西醫也經常勸告感冒的人飲些白蘭地酒。有時用酒外塗於患處,可以殺菌消毒。
從上文我們知道,白酒的保健作用是十分大的。常喝白酒有益於健康,可以有助於睡眠、健胃止痛、利小便驅蟲,而且白酒還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E. 白酒的保健作用有哪些

在酒品中,白酒是具有十分悠久的歷史,是一種十分常見的養生酒類。很多人都清楚知道白酒具有保健作用,如延年益壽、健胃止痛、防治疾病等。因此,不少朋友喜歡在飯前飯後喝一小杯白酒,不僅可以享受白酒的醇厚,還有助於健康。
大家都知道,白酒的起源由來已久,關於白酒的作用,有句話叫做「酒為百葯之長」,它出自《漢書·食貨志》,這是古人對酒在醫葯領域應用的高度評價。酒在醫學上的應用,也是我國醫葯學的一大發明。
我們的祖先在飲酒的過程中,發現了酒能「通血脈,散濕氣」,「行葯勢,殺百邪惡毒氣」,「除風下氣」,「開胃下食」,「溫腸胃,御風寒」,「止腰膝疼痛」等作用。同時用酒入葯還能促進葯效的發揮。
其實,白酒的功效不僅僅在於止痛開胃、通血散濕等。在一些書籍中,我們也發現了白酒還有延年益壽之效。如對老年人具有補益作用的壽星酒;補腎強陽的回春酒。馬王堆曾經出土了一本《五十二病方》,這本書里一共有283個方子,這283個方子里頭,光是用酒入葯的就有33個。到了明朝,李時珍寫了《本草綱目》,這本巨著里邊一共記載了二百多種中葯酒。
白酒在醫療保健方面有很大作用:夜晚服用少量的白酒,可平緩的促進血液循環,起到催眠作用。飲少量白酒可刺激胃液分泌與唾液分泌,從而起到健胃和止疼痛、利小便及驅蟲的作用。中醫用白酒治療疾病,或做為強腎補劑已有很久的歷史。西醫也經常勸告感冒的人飲些白蘭地酒。有時用酒外塗於患處,可以殺菌消毒。
從上文我們知道,白酒的保健作用是十分大的。常喝白酒有益於健康,可以有助於睡眠、健胃止痛、利小便驅蟲,而且白酒還具有延年益壽的功效。

F. 十大名酒白酒排名

一、茅台酒

茅台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甘美之」的褒獎到1704年後清代大儒鄭珍「酒冠黔人國」的贊譽,從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金獎到1996年榮獲紀念「巴拿馬萬國博覽會」。

茅台酒系以優質高梁為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於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台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制茅台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周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後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准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麴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53度。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台,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

二、五糧液

天下三千年,五糧成玉液。五糧液酒是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代表,它集天、地、人之靈氣,採用傳統工藝,精選優質高梁、糯米、大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釀制而成。具有「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獨特風格,是當今酒類產品中出類拔萃的精品。

五糧液酒歷次蟬聯「國家名酒」金獎,九一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繼1915年獲巴拿馬獎八十年之後,1995年又獲巴拿馬國際貿易博覽會酒類唯一金獎。至此,五糧液酒共獲國際金獎三十二枚。

三、西鳳酒

西鳳酒產於陝西省鳳翔縣柳林鎮西鳳酒廠。西鳳酒屬其它香型(鳳型)。曾四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四、雙溝大麴

產於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鎮。1984年的第四次全國評酒會後,該酒以「色清透明,香氣濃郁,風味協調,尾凈余長」的濃香型典型風格連續兩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五、洋河大麴

洋河大麴是江蘇省泗陽縣的洋河酒廠所產,曾被列為中國的八大名酒之一,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甜、綿、軟、凈、香」是洋河大麴的特色。現洋河大麴的主要品種有洋河大麴(55

度)、低度洋河大麴(38度)、洋河敦煌大麴和洋河敦煌普曲四個品種 。

六、古井貢酒

該酒產於安徽省亳縣古井酒廠。魏王曹操在東漢末年曾向漢獻帝上表獻過該縣已故縣令家傳的「九釀春酒法」。據當地史志記載,該地釀酒取用的水,來自南北朝時遺存的一口古井,明代萬曆年間,當地的美酒又曾貢獻皇帝,因而就有了「古井貢酒」一美稱。古井貢酒屬於濃香型白酒,具有「色清如水晶,香純如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特點。
七、劍南春

產於四川省綿竹縣。其前身當推唐代名酒劍南燒春。唐憲宗後期李肇在《唐國史補》中,就將劍南之燒春列入當時天下的十三種名酒之中。現今酒廠建於1951年4月。劍南春酒問世後,質量不斷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上,首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八、瀘州老窖特曲酒

瀘州老窖特曲於1952年被國家確定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瀘州老窖窖池於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我國白酒行業唯一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譽為"國寶窖池"。瀘州老窖國寶酒是經國寶窖池精心釀制而成,是當今最好的濃香型白酒

九、汾酒

1915年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甲等金質大獎章,連續五屆被評為國家名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以其清香、純正的獨特風格著稱於世。其酒典型風格是入口綿、落口甜、飲後余香,適量飲用能驅風寒、消積滯、促進血液循環。酒度38度、48度、53度。注冊商標:杏花村、古井亭、長城、汾字牌。

十、董酒

董酒產於貴州省遵義市董酒廠,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釀酒作坊釀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為「董酒」。1957年建立遵義董酒廠,1963年第一被評為國家名酒,1979年後都被評為國家名酒,董酒的香型既不同於濃香型,也不同於醬香型,而屬於其它香型。該酒的生產方法獨特,將大麴酒和小曲酒的生產工藝融合在一起。

G. 白酒的名酒

早在5000年前,這里的新石器文明就有了釀酒的歷史。樟樹市內築衛城遺址(新石器時代)出土的大量陶皿、酒器,以及吳城遺址(殷商時代)精美的青銅器。 至今還默默地印證著遠古時期這里酒文明的輝煌。今天的四特酒就是伴隨著商的青銅文明而得名「四特」的。
清代光緒年間,樟樹滿洲街一家名叫「婁源隆」的酒店,在繼承本地傳統小曲釀造蒸餾白酒工藝的基礎上,取眾家之長,經多年實踐,釀造出了酒色清亮,香醇可口的優質白酒,勾兌出售後,大受歡迎。為了仿止假冒,婁源酒店在裝酒的酒缸和酒壇上貼上四個「特」字,作為標志,以便與其他酒店的酒相區別,表示特別優質,「四特」名稱由此產生。(具有亮似鑽石透如晶,芬芳撲鼻迷逗人,柔和醇甘無雜味,滋身清神類靈芝四大特色,並因此而得名四特酒。)
四特酒的工藝一直引領著中華酒文明,唐時就有「四特土燒」工藝,明時江西的大科學家宋應星還將四特土燒的工藝寫進《天工開物》。一篇《曲櫱》,影響了後來中國白酒的規范化釀造和規模化釀造。
五千年的四特酒史,汲取了中華文明的精華,印證了中國酒文明發展的每一個腳印。在新時代面前,創新的四特酒正以「王道之酒」的姿態屹立在中國名酒之林。
西周之後,四特和文人墨客結下了不解之緣。歷史上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在贛中大地上飲酒賦詩,留下傳世之作。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白居易任江州司馬時邀請劉十九的請柬「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以及宋朝陸游的直接贊譽「名酒來清江,嫩色如新鵝。」 1959年周恩來總理在廬山品嘗四特酒後,贊譽它「清香醇純,回味無窮」;1972年鄧小平同志在樟樹考察時,贊揚它「酒中佳品,味道獨特」 貴酒是貴州省重點釀酒企業——貴州貴酒有限責任公司生產釀制的,同時貴酒也是名垂史冊的老字型大小醬香名酒,其前身可追溯至1569年貴陽府成立之時的手工釀酒作坊。即為享譽海內外的貴陽酒廠。解放後,在政府的整合下,集納百家精粹而成的貴州醬香型白酒的大成之釀。
貴酒主要精選貴州高原上原產的糯紅高粱、小麥以及來自山澗的山泉水為原料,由釀酒大師手工精釀而成。具有酒體醇和、醬香獨具、回味甘甜、空杯留香的特點,為難得的醬香佳釀。 茅台酒是世界三大名酒之一,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我國大麴醬香型酒的鼻祖,是釀造者以神奇的智慧,提高粱之精,取小麥之魂,采天地之靈氣,捕捉特殊環境里不可替代的微生物發酵、揉合、升華而聳起的酒文化豐碑。茅台酒源遠流長。據史載,早在公元前135年,古屬地茅台鎮就釀出了使漢武帝「甘美之」的枸醬酒,盛名於世。茅台鎮還具有極特殊的自然環境和氣候條件。它位於貴州高原最低點的盆地,海拔僅440米,遠離高原氣流,終日雲霧密集。夏日持續35~39℃的高溫期長達5個月,一年有大半時間
籠罩在悶熱、潮濕的雨霧之中。這種特殊氣候、水質、土壤條件,對於酒料的發酵、熟化非常有利,同時也部分地對茅台酒中香氣成分的微生物產生、精化、增減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可以說,如果離開這里的特殊氣候條件,酒中的有些香氣成分就根本無法產生,酒的味道也就欠缺了。
這就是為什麼長期以來,茅台鎮周圍地區或全國部分醬香型酒的廠家極力仿製茅台酒,而不得成功的道理。茅台酒的傳統製作方法,只有在茅台鎮這塊方圓不大的地方去做,才能造出這精美絕倫的好酒。 西鳳老酒是我國最古老的歷史名酒之一,它始於殷商,盛於唐宋,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西鳳老酒是我國「八大名酒」之一,原產於陝西省鳳翔、寶雞、岐山、眉縣一帶,唯以鳳翔城西柳鎮所生產的酒為最佳,聲譽最高。在唐朝西鳳酒就以「甘泉佳釀,清冽醇馥」被列入珍品而聞名於世。在1867年(清光緒二年)舉行的南洋賽酒會上,榮獲二等獎,遂蜚聲國外。在第一、二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名酒。除供應國內需要外,還遠銷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
產地簡介:鳳翔古稱雍,為周秦發祥之地,有歷代酒鄉之稱。這里文化積淀十分豐厚。仰韶文化遺址有二十餘處,龍山文化遺址更多,秦公大墓轟動世界,雍城遺址和蘇東坡任職時興建的東湖園林等名勝古跡馳名全國。西周時期已有釀酒,境內出土的大量西周青銅器中有各種酒器,充分說明當時盛行釀酒、貯酒、飲酒等活動。《酒譜》記有:「秦穆公伐晉及河,將勞師,而醑惟一鍾。蹇叔勸之曰:『雖一米投之於河而釀也』,於是乃投之於河,三軍皆醉。」這就是淬在雍州「秦穆公投酒於河」的典故。又據《史記》載:秦穆公「亡善馬,歧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吏逐得,欲法之。穆公曰:『乃皆賜酒而赦之。』三百人者聞秦擊晉,皆求從,從而見穆公窘,亦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由以上史實可見,當時雍州已釀有「醪」和「酒」。唐代肅宗至德二年(757),將雍州改稱「鳳翔」,取意周文王時「鳳凰集於歧山,飛鳴過雍」的典故。自唐代以來,鳳翔就素稱「西府鳳翔」。儀鳳年間,吏部侍郎裴行儉送波斯王子回國途經鳳翔柳林鎮,飲酒後即興賦詩曰:「送客亭子頭,蜂醉蝶不舞。三陽開國泰,美哉柳林酒。」據張能臣《酒名記》載,宋代「鳳翔橐泉」酒已稱著。宋嘉祐七年,蘇軾任鳳翔府判官時作有贊柳林酒的詩文:「花開美酒唱不醉,來看南山冷翠微。」明代也有文人贊譽柳林酒的詩文,蘇浚《東湖》詩中有「黃花香泛珍珠酒,華發榮分汗漫遊」。清代以「鳳酒」著稱,而且在「八百里秦川」的寶雞、歧山、郿縣及鳳翔縣等釀制之燒酒均稱「鳳酒」。
這里自古以來盛產美酒,唯以柳林鎮所釀造的酒為上乘。至今,民間仍流傳著「東湖柳、西鳳酒」的佳話,唐貞觀年間,老西鳳酒就有「開壇香十里,隔壁醉三家」的榮譽。到明代,鳳翔境內「燒坊遍地,滿城飄香」,釀酒業大振,地境路人常「知味停車,聞香下馬」以品嘗西鳳酒為樂事。 萬里長江第一城――酒都宜賓,是中國酒文化的縮影。這里雨熱同季、氣候溫和、空氣濕潤、土壤最適宜釀酒所需微生物的生長,有道是「川酒甲天下、精華在宜賓」。宜賓的酒文化具有2000多年的歷史,五糧液就是中國酒文化的提煉和結晶。宜賓屬南亞熱帶到暖濕帶的立體氣候,山水交錯,地跨北緯27°50′-29°16',東經130°36′-105°20′,年平均氣溫在15℃-18.3℃間,全年降雨量高達1200毫米/年·平均,年平均相對濕度81-85%,年平均日照950-1180小時,常年溫差和晝夜溫差小,濕度大,土壤豐富,有水

稻土、新積土、紫色土等六大類優質土壤,非常適合種植糯、稻、玉米、小麥、高粱等作物,這些正是釀造五糧液配方中的主要原料。特別是宜賓紫色土上種植的高粱,屬糯高粱種,所含澱粉大多為支鏈澱粉,是五糧液獨有的釀酒原料。而五糧液築窖和噴窖用的弱酸性黃粘土,粘性強,富含磷、鐵、鎳、鈷等多種礦物質,尤其是鎳、鈷這兩種礦物質只有五糧液培養泥中才有微弱量,其他酒廠的培養泥中都沒有。這個生態環境非常有利於釀酒微生物的生存。五糧液的生產需要150多種空氣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參與發酵,因此,必須要有能適應150多種微生物共生共存的自然生態環境,而這樣的環境只有在萬里長江第一城的宜賓才能找到。如果缺了這些環境,五糧液的酒味就沒有這么全面,可以說,自然的天成給予了五糧液獨一無二的天時地利之美,這使得五糧液更具獨有性。 雙溝大麴產於江蘇省泗洪縣雙溝鎮。雙溝被譽為中國酒源頭,坐落在淮河與洪澤湖環抱的千年古鎮——雙溝鎮。
雙溝大麴以優質高粱為原料,並以品質優良的小麥、大麥、豌豆等製成的高溫大麴為糖化發酵劑,採用傳統混蒸工藝,經人工老窖長期適溫緩慢發酵分層出醅配料,適溫緩慢蒸餾,分段品嘗截酒,分級密閉貯存,經過精心勾兌和嚴格的檢驗合格後灌裝出廠。雙溝大麴以「色清透明、香氣濃郁、風味純正、入口綿甜、酒體醇厚、尾凈余長」等特點著稱。古今文人墨客、將軍、學者等也都為雙溝酒留下動人的詩篇,如宋代的蘇東坡、歐陽修、楊萬理、范成大等,明代的黃九煙,當代的陳毅父子,葉聖陶、陸文夫、陳登科、茹志娟、綠原、鄒荻帆等。在許多美好詩篇里,雙溝美酒香透千百年的每一個日子。雙溝大麴在歷次展評會上也都獲得不少獎項。清朝晚期(1910年),會上,被評為國家優質酒。1979年被評為江蘇名酒。1984年第四次全國評酒會後,該酒以「色清透明,香氣濃曾參加南洋名酒賽,被評為第一名,並榮獲金質獎章。建國後,在歷屆全國評酒會上,均被評為國家名酒,榮獲金質獎。1955年在全國第一次釀酒會議上,被評為甲等佳酒第一名。1979年在第三屆全國評酒被評為國家優質酒。1984年參加全國酒類質量大獎賽,雙獲輕工部的金杯獎。1988年獲全國輕工出口商品優秀獎金牌。在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1989年七月首屆北京國際博覽會上榮獲金獎。1989年全國第五屆評酒會上,被評為中國名酒,獲金獎。1994年由中國食品協會,中國質量管理協會等單位組織的全國名優白酒檢評中,雙溝大麴繼續保持國家名優酒稱號。2001年榮獲「中國十大文化名酒」稱號。 洋河大麴是江蘇省洋河酒廠股份有限公司所產,可考證的歷史至今已有四百多年。明朝時就已聞名遐邇,明朝著名詩人鄒輯在《詠白洋河》中寫到:「行客年年任往來,居人自在洋河曲」,洋河曲指的就是洋河大麴,曾被列為中國的八大名酒之一。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賽會上獲銀牌獎。1929年在工商部中華國貨展覽會上獲二等獎。1979年、1984年、1989年在全國第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1990年獲香港中華文化名酒博覽會特獎和金獎。1992年獲美國紐約首屆國際博覽會金獎。現今洋河大麴的主要品種有藍瓷、天藍、精製、八角、象耳五個品種。
洋河大麴以產地而得名,屬濃香型大麴酒,系以優質高粱為原料,以小麥、大麥、豌豆製成的高溫火曲為發酵劑,輔以聞名遐邇的美人泉水精工釀制而成。(俗話說:「名酒產地,必有佳泉」。如被譽為「國酒」的貴州茅台,水源是由山泉匯流而成的赤水河,水清味美。四川瀘州老窖特曲則是取用「龍泉井」之水。紹興加飯酒取用的是清澈如鏡的鑒湖水。名垂千史的山西汾酒,用的則是杏花村清激甘醇的神井水;名揚五洲的洋河大麴,取益於清涼甘甜的洋河「美人泉」水。)由於推行全面質量管理,沿用「老五甑續渣法」,同時採用「人工培養老窖低溫緩慢發酵」、「中途回沙」、「慢火蒸餾」、「分等貯存」、「精心勾兌」等傳統工藝和新技術,使洋河大麴日臻完美,形成了「甜、綿、軟、凈、香」的獨特風格,「聞香下馬,知味停車;酒味沖天,飛鳥聞香化鳳;糟粕入水,游魚得味成龍;福泉酒海清香美,味占江南第一家」, 洋河大麴酒液無色透明,醇香濃郁,回味悠長,被專家和消費者譽為濃香型大麴酒的正宗代表。 劍南春產於四川省綿竹市。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綿竹,素有酒鄉之稱,這里不僅是中國名酒劍南春的故鄉,也是川酒發源地之一。綿竹市因產竹產酒而得名。早在唐代就產聞名遐邇的名酒——「劍南燒春」。唐憲宗後期李肇在《唐國史補》中,就將劍南燒春列入當時天下的十三種名酒之中。相傳李白為
喝此美酒曾在這里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北宋蘇軾稱贊這中蜜酒「三日開瓮香滿域」,「甘露微濁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見一斑。現今酒廠建於1951年4月。劍南春酒問世後,質量不斷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上,首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劍南春的釀造,是嚴格採取傳統工藝,在千年老窖中微生物固態自然發酵而成,窖香濃郁,渾然天成,非假以數十上百年時日,不能達此境界。
貯藏是白酒傳統工藝中一道重要的工序,俗話說,薑是老的辣,酒是陳的香。貯藏也可以說是一種特殊的工藝過程,這種過程是復雜的、緩慢的物化反應過程,是傳統白酒生產工藝不可缺少的工序。貯藏期的長短、貯藏容器材質的優良與否,與白酒儲存後的質量密切相關。陳釀的酒要放在陶罐中,上用棕蓋置於陰涼的房內,經過較長時間緩慢的物化反應,其味更醇、其香更濃。正是在經過如此多的繁雜工序之後,我們才能夠一品劍南春的香醇、美味。 董酒產於產於中國優質白酒核心區——貴州遵義,東接大婁山脈、西鄰茅台鎮,在遵義匯川區董公寺鎮一帶,距離遵義市區7.5KM,也是距離紅色遵義會議會址最近的國家級名酒。它不僅是中國老八大名酒,也是貴州省僅有的兩大國家名酒之一。它是歷代傳承著中國傳統文化深厚根基的民族瑰寶,是承襲中國數千年釀酒文化脈絡的真正活化石,代表了中華民族千年沉澱的中醫養生文化,它是中國白酒行業中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產品。
董酒的香型既不同於濃香型,也不同於醬香型,而屬於其它香型。該酒的生產方法獨特,將大麴酒和小曲酒的生產工藝融合在一起。小曲小窖製取酒醅,大麴大窖製取香醅,酒醅董酒香醅串蒸而成。其工藝簡稱為兩小、
兩大,雙醅串蒸再經量質摘酒,分級陳釀,科學勾兌,嚴格檢驗,精心包裝而出廠。喝起來既有大麴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還有微微的、淡雅舒適的葯香和爽口的微酸,酒體豐滿協調。故被行家概括為:酒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後甘爽味長。而董酒也正是以「酒液晶瑩透明,香氣幽雅舒適,入口醇和濃郁,飲後甘爽味長」的特點,祛寒活絡,促進血液循環,消除疲勞,寬胸順氣等功能。連續四次榮獲全國名酒稱號(在全國第二、第三屆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全國十八大名酒之一),1942年定名為「董酒」。1957年建立遵義董酒廠,1963年第一被評為國家名酒,1979年後都被評為國家名酒,1984年又獲輕工部金杯獎,現如今已經遠銷港澳、東南亞、日本和歐美等地,深受國內外消費者的歡迎。 琅琊台酒
琅琊台酒產自中國山東琅琊台,是山東地方最有名的白酒品牌,酒質窖香濃郁、綿甜甘冽、落口爽凈、回味悠長。
相傳琅琊台酒的釀造始源於越王勾踐。史書記載,琅琊人民按照越王勾踐傳授的釀酒方法,取琅琊山泉之水釀製成酒,獻於勾踐。勾踐飲後連聲稱贊,並為酒取名「琅琊紅」。
70°琅琊台原酒和71°琅琊台小琅高是其最具特色的酒品。 老村長酒
老村長酒產自中國東北黑龍江,酒質口感柔和,甘甜順暢,飲後頭不痛,口不幹。
大泉源酒
大泉源酒,產自吉林通化。該酒釀造歷史始於明末清初女真部落在這里設立的燒鍋,並因其酒品甘爽綿甜,被努爾哈赤欽定為御酒,清朝歷代皇帝也把大泉源燒鍋酒納為貢品。大泉源酒保持了古井礦泉,純糧釀造,固態發酵,酒海貯藏的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釀造技藝,使酒的品質優異。「大泉源」牌白酒先後榮獲「關東名酒」、「首屆中國食品博覽會金獎」、「巴黎國際博覽會特別金獎」、「中國歷史文化名酒」等多項殊榮。是中國白酒東北地區的有力代表。
洮南香酒
洮南香酒以其高貴的品質,精美的包裝,合理的價格覆蓋了東北的廣大市場,贏得了一大批消費者的信賴。

H. 中國十大名酒有哪個種

中國十大名酒,是指貴州茅台、五糧液、洋河大麴、瀘州老窖 、汾酒 、郎酒、古井貢酒、西鳳酒、貴州董酒、劍南春。等十大白酒品牌。中國名酒為國家評定的質量最高的酒。國內曾先後五次進行白酒國際級評比,茅台酒、五糧液等酒在歷次國家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名酒。
一、貴州茅台酒

茅台酒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從公元前135年漢武帝「甘美之」的褒獎到1704年後清代大儒鄭珍「酒冠黔人國」的贊譽.

茅台酒系以優質高粱為原料,用小麥製成高溫曲,而用曲量多於原料。用曲多,發酵期長,多次發酵,多次取酒等獨特工藝,這是茅台酒風格獨特、品質優異的重要原因。釀制茅台酒要經過兩次加生沙(生糧)、八次發酵、九次蒸餾,生產周期長達八九個月,再陳貯三年以上,勾兌調配,然後再貯存一年,使酒質更加和諧醇香,綿軟柔和,方准裝瓶出廠,全部生產過程近五年之久。

茅台酒是風格最完美的醬香型大麴酒之典型,故「醬香型」又稱「茅香型」。其酒質晶亮透明,微有黃色,醬香突出,令人陶醉,敞杯不飲,香氣撲鼻,開懷暢飲,滿口生香,飲後空杯,留香更大,持久不散。口味幽雅細膩,酒體豐滿醇厚,回味悠長,茅香不絕。茅台酒液純凈透明、醇馥幽郁的特點,是由醬香、窖底香、醇甜三大特殊風味融合而成,現已知香氣組成成分多達300餘種。酒度53度。陳毅有詩:「金陵重逢飲茅台,萬里長征洗腳來。深謝詩章傳韻事,雪壓江南飲一杯。」
二、四川五糧液

天下三千年,五糧成玉液。五糧液酒是濃香型大麴酒的典型代表,它集天、地、人之靈氣,採用傳統工藝,精選優質高粱、糯米、大米、小麥和玉米五種糧食釀制而成。具有「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凈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的獨特風格,是當今酒類產品中出類拔萃的精品。

五糧液酒歷次蟬聯「國家名酒」金獎,九一年被評為中國「十大馳名商標」;繼1915年獲巴拿馬獎八十年之後,1995年又獲巴拿馬國際貿易博覽會酒類唯一金獎。至此,五糧液酒共獲國際金獎三十二枚。

編輯本段三、江蘇洋河大麴
洋河大麴
洋河牌洋河大麴,已有400多年歷史。該酒屬濃香型大麴酒,系以優質高梁為原料,以小麥、大麥、豌豆製作的高溫火曲為發酵劑,輔以聞名遐邇的「美人泉」水精工釀制而成。沿用傳統工藝「老五甑續渣法」,同時採用「人工培養老窖,低溫緩慢發酵」、「中途回沙,慢火蒸餾」、「分等貯存、精心勾兌」等新工藝和新技術,形成了「甜、綿、軟、凈、香」 的獨特風格

編輯本段四、四川瀘州老窖特曲酒
瀘州老窖
瀘州老窖特曲於1952年被國家確定為濃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瀘州老窖窖池於1996年被國務院確定為我國白酒行業唯一的全國重點保護文物,譽為"國寶窖池"。瀘州老窖國寶酒是經國寶窖池精心釀制而成,是當今最好的濃香型白酒

瀘州老窖的歷史瀘州牌、麥穗牌瀘州老窖特曲又稱瀘州老窖大麴酒,是四川省瀘州老窖酒廠的產品。

瀘州古稱江陽,釀酒歷史久遠,自古便有「江陽古道多佳釀」的美稱。瀘州地區出土陶制飲酒角杯,系秦漢時期器物,可見秦漢已有釀酒。蜀漢建興三年(225)諸葛亮出兵江陽忠山時,使人采百草制曲,以城南營溝頭龍泉水釀酒,其制曲釀酒之技流傳至今。宋代酒業較為興盛,熙寧年間酒課為「一萬貫以下」,據《宋史》載瀘州等地釀有小酒和大酒,「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謂之小酒。臘釀蒸鬻,侯夏而出,謂之大酒。」大酒系燒酒。詩人墨客留有贊酒詩文,黃庭堅曰:「江安食不足,江陽酒有餘」。唐庚曰:「百斤黃鱸膾玉,萬戶赤酒流霞。余甘渡頭客艇,荔枝林下人家」。楊慎曰:「江陽酒熟花似錦,別後何人共醉狂」,又曰:「瀘州龍泉水,流出一池月。把杯抒情懷,橫舟自成趣」、張船山曰:「城下人家水上城,酒樓紅處一江明。銜杯卻愛瀘州好,十指寒香給客橙」。元代泰定元年(1324)已釀大麴酒。明代萬曆十三年(1586)瀘州大麴酒工藝初步成型。《瀘縣志》載:「酒,以高粱釀制者,曰白燒。以高粱、小麥合釀者,曰大麴。」清代順治十四年(1657)前後,「舒聚源糟坊」開業。乾隆二十二年(1757)增建4個酒窖,其大麴酒膾炙人口。同治八年(1869)「舒聚源糟坊」改號為「溫永盛糟房」,有大麴酒窖10個,其中6個建於1650年左右,4個建於1750年左右。清末白燒酒糟戶達600餘家,「民國以來減至三百餘家矣。大麴糟戶十餘家,窖老者,尤清洌,以溫永盛、天成生為有名。
發展1952年以金川酒廠為主吸收未參加聯營的17戶酒坊成立四川省專賣公司國營第一曲酒廠。1955年將四個聯營酒社合並成立公私合營酒廠,其第一曲酒廠改為地方國營酒廠。1960年兩廠合並為瀘州曲酒廠,1990年易為現廠名。1952年按瀘州老窖大麴產品內在風格上的細微差異進行分級,分為特曲、頭曲、二曲、三曲,其品級最高的為特曲酒,也是出口的瀘州老窖大麴酒。
特點瀘州曲酒的主要原料是當地的優質糯高粱,用小麥制曲,大麴有特殊的質量標准,釀造用水為龍泉井水和沱江水,釀造工藝是傳統的混蒸連續發酵法。蒸餾得酒後,再用「麻壇」貯存一、二年,最後通過細致的評嘗和勾兌,達到固定的標准,方能出廠,保證了老窖特曲的品質和獨特風格。

此酒無色透明,窖香濃郁,清洌甘爽,飲後尤香,回味悠長。具有濃香、醇和、味甜、回味長的四大特色,酒度有38度、52度、60度三種

編輯本段五、山西汾酒山西汾酒簡介
汾酒
山西汾酒是我國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工藝精湛,源遠流長,素以入口綿、落口甜、飲後余香、回味悠長特色而著稱,在國內外消費者中享有較高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忠誠度。歷史上,汾酒曾經過了三次輝煌:汾酒有著4000年左右的悠久歷史,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作為宮廷御酒受到北齊武成帝的極力推崇,被載入廿四史,使汾酒一舉成名;晚唐時期,大詩人杜牧一首《清明》詩吟出千古絕唱:「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這是汾酒的二次成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甲等金質大獎章,為國爭光,成為中國釀酒行業的佼佼者。

歷史悠久汾酒是我國古老的歷史名酒,產於山西省汾陽市杏花村。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於何時,尚待進一步考證,但早在一千四百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這個酒名。《北齊書》中記載,北齊武成帝高湛從晉陽寫給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植中說:「吾飲汾清二杯。勸汝於鄴酌兩杯」,宋《北山酒經》記載。「唐時汾州產干釀酒」,《酒名記》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說的都是汾酒。當然一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尚沒有蒸餾酒,史料所載的「汾清」、「干釀」等均系黃酒類。宋代以後,由於煉丹技術的進步,在我國首次發明了蒸餾設備。一九七五年從河北省青龍縣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鋼制燒鍋,可證明至少在宋代我國已有蒸餾酒。我國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優白酒在內,都是由黃酒演變和發展起來的。明清以後,北方的白酒發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黃酒生產,此時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餾酒,並蜚聲於世。
遠銷海外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李自成進軍北京,路經杏花村暢飲汾酒,贊譽為「盡善盡美」。清李汝珍在《鏡花緣》一書九十六回的曲牌中,列舉當時全國知名酒類五十餘種,其中推汾酒為首,另外《兩般秋雨庵》、《清稗類鈔》等也有不少嗜飲汾酒的記載。自一九一五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一等優勝金質獎後,其聲譽更是宇內交馳,名聲大噪。於是,閻錫山責令其副官集資設立晉裕汾酒有限公司,吞並了杏花村的大小酒家。一九四八年汾陽解放後,汾酒獲得了新生,正式成立了國營杏花村汾酒廠。酒廠的職工們進一步總結了歷史傳統經驗,改進生產工藝,使這枝古老的釀造奇花更加光彩奪目,汾酒以其清澈透明,清香純正,綿甜清爽,餘味爽凈的清香風格而獨樹一幟,成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一九五三年以來,連續被評為全國「八大名酒」和「十八大名酒」之列。一九八零年又榮獲國務院頒發的金質獎章,近兩年多以來,汾酒除滿足國內人民的需要外,還遠銷世界五大洲的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名酒產地,必有佳泉。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優質泉水,給汾酒以無窮的活力。馬跑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傳有美麗的民間傳說,被人們稱為「神泉」。《汾酒麴》中記載,「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亞蟹黃」,註解說:「申明亭井水絕佳,以之釀酒,斤兩獨重」。明末愛國詩人、書法家和醫學家傅山先生,曾為申明亭古井親筆題寫了「得造花香」四個大字,說明杏花井泉得天獨厚,釀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釀造名酒,必有絕技。《周禮》上記載了了釀酒六法,即:「秫稻必齊,曲葯必時,湛熾必潔,水泉必香,陶器心良,火齊心得」,此為黃酒釀造法之精華。一九三二年,全國著名的微生物和發酵專家方心芳先生,到杏花村「義泉涌」酒家考察,把汾酒釀造的工藝歸結為「七大秘訣」,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時,高粱必得其真實,陶具必得其潔,缸必得其濕,火必得其緩」的「清蒸二次清」工藝,為繼承和發揚我國傳統名酒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一九六四年,輕工業部為進一步發揚我國傳統名酒技藝,以汾酒工藝為試點,組織了全國著名發酵專家秦含章先生為首的技術力量,系統地總結和論證了汾酒生產工藝的科學性、正確性,為進一步開展對汾酒的科學研究奠定了基礎。

編輯本段六、四川郎酒
郎酒
郎酒產地二郎灘是一方神韻十足的風水寶地。發源於雲貴高原的赤水河,綿延千餘公里,其流域千溝萬壑海拔都有在1000米以上,而流經二郎灘,卻陡然降至400餘米。千百年來,在郎酒生產基地一帶形成了獨特的微生物圈。科學工作者發現,在郎酒成品中的微生物多達400多種,它們中的某些種類通過一系列復雜的組合,替郎酒催生110多種芳香成份,自然形成了郎酒的獨特品位。

位於郎酒廠部右側約兩公里處的蜈蚣崖半山腰間,懸掛著兩個天然酒庫——天寶洞、地寶洞,這就是儲藏郎酒的所在。

一般白酒,貯藏期最多一年,而郎酒最少也在三年以上,藏之越久,酒中的有害物質越少,酒更見其香,也更見其健康。天寶洞、地寶洞內冬暖夏涼,常年保持攝氏19度的恆溫,在洞內貯藏郎酒,可以使新酒醇化老熟更快,且酒的醇度和香氣更佳。

天然溶洞貯藏白酒,這在中國白酒生產廠家中是唯一的。在郎酒的「四寶」中,美境、郎泉和寶洞都是上天的饋贈,而其精湛的釀制工藝,則是郎酒人世世代代苦心經營,不斷總結前人經驗又推陳出新的結果。郎酒的整個釀制工藝,艱難曲折,一唱三嘆,細致周密,精湛考究,概括起來大致有這樣一些環節:「高溫制曲」、「兩次投糧」、「涼堂堆積」、「回沙發酵」、「九次蒸釀」、「八次發酵」、「七次取酒」、「歷年洞藏」和「盤勾勾兌」。其中郎酒生產「回沙方式」是其他香型白酒廠家無法效仿的,也是所有白酒生產釀造周期最長的。

編輯本段七、古井貢酒
古井貢酒
古井貢酒作為中國的老八大名酒之一,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淵源始於公元196年曹操將家鄉亳州產的"九醞春酒"和釀造方法晉獻給漢獻帝劉協,自此一直作為皇室貢品。它以"色清如水晶、香純似幽蘭、入口甘美醇和、回味經久不息"的獨特風格,四次蟬聯全國白酒評比金獎,是巴黎第十三屆國際食品博覽會上唯一獲金獎的中國名酒,先後獲得中國馳名商標、中國原產地域保護產品、國家文物保護單位、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等榮譽,被世人譽為"酒中牡丹"。

編輯本段八、陝西西鳳酒
西鳳酒
中國四大名酒西鳳酒,產於鳳翔縣柳林鎮,始於殷商,盛於唐宋,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歷史悠久,文化燦爛。它始於殷商,盛於唐宋, 西鳳酒距今已有2600多年的歷史,遠在唐代就已列為珍品,是我國八大名酒之一。鳳翔是民間傳說中產鳳凰的地方,有鳳鳴歧山、吹蕭引鳳等故事。唐朝以後,又是西府台的所在地,人稱西府鳳翔。酒遂因此而得名。史載此酒在唐代即以「醇香典雅、甘潤挺爽、諸味協調、尾凈悠長」列為珍品。蘇軾任職鳳翔時,酷愛此酒,曾有「柳林酒,東湖柳,婦人手(手工藝)」的詩句,後來傳為佳話。在1867年(清光緒二年)舉行的南洋賽酒會上,榮獲二等獎,遂蜚聲國外。

1910年 在南洋勸業賽會上榮獲銀質獎,被列為世界名酒

1915年 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榮獲金質獎

1928年 在中華國貨展覽會上榮獲銀質獎

1952年 在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四大名酒之一

1963年 在第二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八大名酒之一

1979年 在第三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優質酒

1984年 在第四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名酒

1989年 在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名酒

1992年 在巴黎國際食品博覽會上獲金獎,並獲首屆巴黎國際名優酒展評會金獎

1994年 榮獲國際名酒香港博覽會白酒特別金獎

1995年 榮獲九五年度全國市場認可名酒金獎

2000年 西鳳酒被國內貿易部授予中華老字型大小稱號

2002年被中國酒業協會確認產品質量保持並提高了中國名酒(國家金質獎)水平

2003年 西鳳酒榮獲國家原產地域保護產品稱號

2005年 榮獲中國第六屆國際評酒會特別金獎

2005年 西鳳酒牌商標榮獲中國馳名商標

2006年 榮獲首批國家酒類質量等級認證優級產品

2006年 榮獲中國白酒工業十大競爭力品牌稱號

2007年榮獲寶雞工業強市功勛企業

2007年西鳳酒釀制技藝被列入陝西省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西鳳酒 獲得一定純糧固態發酵白酒認證標志

2007年榮獲全國質量、信譽、服務AAA等級企業

2007年榮獲全國重質量、守信譽先進單位

2008年全國食品安全示範單位

2008年全國食品工業優秀龍頭食品企業

編輯本段九、貴州董酒
董酒
董酒產於貴州省遵義市董酒廠,1929年至1930年由程氏釀酒作坊釀出董公寺窖酒,1942年定名為「董酒」。1957年建立遵義董酒廠,1963年第一被評為國家名酒,1979年後都被評為國家名酒,1963年被命名為貴州省名酒,1986年獲貴州省名酒金樽獎,1984年獲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金杯獎,1988年獲輕工業部優秀出口產品金獎,1963年、1979年、1984年、1988年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榮獲國家名酒稱號及金質獎;1991年在日本東京第三屆國際酒、飲料酒博覽會上獲金牌獎;1992年在美國洛杉磯國際酒類展評交流會上獲華盛頓金杯獎。董酒的香型既不同於濃香型,也不同於醬香型,而屬於其它香型。該酒的生產方法獨特,將大麴酒和小曲酒的生產工藝融合在一起。

董酒產於貴州遵義董酒廠,屬大麴其他香型優質白酒;它以其獨特的工藝、典型的風格,優良的品質馳名中外,在中國名酒中獨樹一幟。

董酒,是 :董香型 白酒。董酒無色,清澈透明,香氣幽雅舒適,既有大麴酒的濃郁芳香,又有小曲酒的柔綿、醇和、回甜,還有淡雅舒適的葯香和爽口的微酸,入口醇和濃郁,飲後甘爽味長。由於酒質芳香奇特,被人們譽為其它香型白酒中獨樹一枝的「董香型」典型代表。董酒是 :董香型 白酒 (是其他香型除濃香,醬香外,其他香型代表以前稱復香型,兼香型或葯香型) 產於中國優質白酒核心區——貴州遵義,是中國老八大名酒,80年代與茅台,五糧液,瀘州老窖齊名的名酒,貴州省僅有的兩大國家名酒之一(茅台,董酒)。它是歷代傳承著中國傳統文化深厚根基的民族瑰寶,是承襲中國數千年釀酒文化脈絡的真正活化石,代表了中華民族千年沉澱的中醫養生文化,它是中國白酒行業中極具中華民族特色的傳統產品。

董酒,曾在全國第二、三、四、五屆評酒會上四次蟬聯「中國名酒」稱號,並榮獲國家金質獎章,其生產工藝和配方在當今世界上獨一無二,在蒸餾酒行業中獨樹一幟,被國家權威部門永久列為「國家機密」。 2008年8月由國家主管部門正式確定「董香型」白酒地方標准,而董酒則是國內「董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

遵義釀酒歷史十分悠久,據考古出土文物證明,早在舊石器時代,距今一、二十萬年前,遵義一帶就有人類勞動生息。董酒,秉承「葯食同源」「酒葯同源」人類釀酒起源的脈絡,其釀造脈絡可以追溯到遠古時期,盛世於魏晉南北朝時期,具有亘古千年的歷史。

國密董酒,就是國家機密(秘密)。董酒獨創的串香工藝和配方「百草單」「產香單」曾三次被列為國家機密。1983年國家輕工業部將董酒工藝、配方列為科學技術保密項目「機密」級。1994年、2006年,國家科學技術部、國家保密局又重申這一項目為「國家秘密技術」,對外可參觀、不介紹、不拍照、嚴禁對外宣傳,保密期限為長期。因此董酒是唯一被三次列為國家秘密的名酒。

編輯本段十、四川劍南春
四川劍南春
綿竹劍南春酒,產於四川省綿竹縣,因綿竹在唐代屬劍南道,故稱「劍南春」。四川的綿竹縣素有「酒鄉」之稱,綿竹縣因產酒而得名。早在唐代就產名聞遐邇的名酒——「劍南燒春」,相傳李白為喝此美酒曾在這里竟把皮襖賣掉買酒痛飲,留下「士解金貂」、「解貂贖酒」的佳話。北宋蘇軾稱贊這種蜜酒「三日開瓮香滿域」,「甘露微濁醍醐清」,其酒之引人可見一斑。

唐憲宗後期李肇在《唐國史補》中,就將劍南之燒春列入當時天下的十三種名酒之中。現今酒廠建於1951年4月。劍南春酒問世後,質量不斷提高,1979年第三次全國評酒會上,首次被評為國家名酒。

I. 中國十大名酒是那些酒

中國十大名酒,是指貴州茅台、五糧液、洋河大麴、瀘州老窖 、汾酒 、郎酒、回古井貢酒、西鳳酒、貴答州董酒、劍南春。等十大白酒品牌。中國名酒為國家評定的質量最高的酒。國內曾先後五次進行白酒國際級評比,茅台酒、五糧液等酒在歷次國家評酒會上都被評為名酒。

J. 小酌可長壽中國人最適合喝白酒養生

近日,微信朋友圈裡一篇《科學家給出驚人答案:中國人為什麼要喝白酒?》的文章,讓中國的酒鬼們興奮異常,尤其是文中「最新科學研究表明:中國人的體質更適合喝白酒」的觀點,更是為酒鬼們增加了繼續開懷暢飲杯中陳釀的理由。但是,這篇文章中的一系列說法究竟是否靠譜呢?

研究發現,與那些從不飲酒的人相比,適度或少量飲酒的人有超過20%的幾率免於各種疾病引起的早逝,特別是心臟病引起的死亡。然而,重度飲酒者
有超過10%的幾率更易死於任何一種疾病,同時,這些人中有超過20%的幾率是因癌症而早逝的。該研究成果被發布在《美國心臟病學會雜志》上。

研究中,實驗對象被分為6六類:終身戒酒者;很少飲酒者;早前飲酒者;當前輕度飲酒者(一周少於三次);中度飲酒者(一周多於三次但對男性來說
一周少於14次而女性少於7次);重度飲酒者(對於男性而言一周多於14次而女性多於7次)。研究過程中,有34754個研究對象離開了人世,其中
8947起與心血管疾病有關,8427起與癌症有關。

為了身體健康,最好是運動健身,喝酒的話少喝。

閱讀全文

與中醫養生名酒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