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范

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范

發布時間:2021-02-13 16:12:20

❶ 老年人中醫健康管理技術規范的第七部分 老年人常見症狀的保健方法

(一)臨床表現:主要為腰腿部疼痛,或以腰酸腿軟為特點,每遇陰雨天或腰部感寒後加劇,喜揉喜按,體倦乏力。
(二)保健要點
1.體穴療法:
常用穴位:委中、犢鼻
定位:委中穴在腘橫紋中點,當股二頭肌腱與半腱肌肌腱的中間。
犢鼻穴位於髕骨與髕韌帶外側凹陷中。正坐屈膝位,在髕骨下方,髕韌帶外側凹陷處取穴。
操作方法:可以用拇指點按雙側委中,點按的力量要適中。如此反復5-10次。10天1個療程。患者也可自行按壓。
2.體育康復法:
八段錦的雙手托天理三焦和左右開弓似射鵰
太極拳、五禽戲均可使腰腿的筋骨得到緩和而充分的活動。體力較差者可練簡化太極拳,如體力條件較好可練四十八式太極拳、五禽戲。
3.葯物外敷法:
可用伸筋草、川斷煎湯,取汁用毛巾在腰部濕敷,每次20分鍾,每日兩次。
如有腰痛以酸軟為主,喜按喜揉,勞動後加重者,可用肉桂、生薑炒至熱後以絹包裹熨痛處,冷後再炒熱敷。
4.飲食療法:
芝麻核桃粥:核桃仁(碾碎)、芝麻少許、大米克,將核桃、芝麻、大米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煮粥,煮熟即成。
枸杞羊腎粥等:羊腎一個,枸杞子、大米,將羊腎、枸杞子、大米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煮粥,煮熟即成。
以上兩粥均具有補腎的作用。
5.足浴療法:
葯物:補骨脂、威靈仙,如有遇寒後腰痛加重,可加肉桂、川椒。
操作方法:將所有葯物加水煎取3000ml,取葯液置入葯桶內,葯液平面沒膝,水溫以40℃為宜,每次30-45分鍾,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日1-2次。
療程:30天為一療程。
注意:患嚴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有出血風險、皮膚破損或皮膚感染者不宜足浴,飯前、飯後30分鍾不宜進行足浴。 (一)臨床表現:表現為入睡困難,易醒,醒後不能再睡,嚴重者數日徹夜不睡。
(二)保健要點
1.體穴療法:
常用穴位:內關、神門
定位:內關穴位於前臂正中,腕橫紋上2寸,在橈側腕屈肌腱同掌長肌腱之間取穴;神門穴在腕部,腕掌側橫紋尺側端,尺側腕屈肌腱的橈側凹陷處。
操作方法:用大拇指按壓神門穴和內關穴,兩側交替進行,每次按壓10-15分鍾。10天1療程。
2.耳穴療法:
常用穴位:神門、心。
定位:神門在三角窩後1/3的上部,心在耳甲腔正中凹陷處。
操作方法:將王不留行貼於神門及心穴上,用膠布固定,每穴用拇、食指對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壓40次,達到使耳廓輕度發熱、發痛。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次3-5分鍾,使之產生酸麻脹痛感。
療程:兩耳穴交替貼壓,3-5天一換,10天為1個療程
3.推拿療法:每日晨起或臨睡時,兩手十指自然分開,屈指成龍爪狀,以指代梳,自前額發際梳起,經前額、頭頂、腦後,由前往後,再由後往前,循環往復,輕重適當,計數16次為宜;同時,可配以點按太陽、上星、百會、四神聰、耳上、神庭、頭維、風府、啞門、風池等穴位。
4.飲食療法:
酸棗仁粥:酸棗仁,大米,將酸棗仁、大米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煮粥,煮熟即成。本粥具有安神養心的作用。
百合杏仁粥一一百合,杏仁,大米,將百合、杏仁、大米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煮粥,煮熟即成。
5.足浴療法:
材料:首烏藤,合歡花,
操作方法:將以上葯材放入鍋中,加水煎煮,取葯液倒入葯桶內,葯液平面沒膝,水溫以40℃為宜,每次30分鍾,以全身微微出汗為佳,日1-2次。
療程:30天為一療程。
注意,患嚴重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有出血風險、皮膚破損或皮膚感染者不宜足浴,飯前、飯後30分鍾不宜進行足浴。 (一)臨床表現:大便干結,排便周期延長;或周期不長,但糞質干結、排出困難;或糞質不硬,雖有便意,但排出不暢。
(二)保健要點
1.體穴療法
主穴:天樞、足三里。
定位:天樞穴在腹中部,平臍中,距臍中2寸;足三里在外膝眼下三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
操作:採用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以上穴位,兩側可同時進行。
療程:每次按壓10-15分鍾,每日兩次,10天1個療程。
2.耳穴療法
主穴:便秘點
定位:在三角窩下緣,對耳輪下腳中段上緣。
操作方法:將王不留行貼於便秘穴上,用膠布固定,每穴用拇、食指對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壓40次,達到使耳廓輕度發熱、發痛。貼籽後,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次3-5分鍾,使之產生酸麻脹痛感。
療程:兩耳穴交替貼壓,3-5天一換,10天為1個療程
3.飲食療法:
菠菜飲:以菠菜取自然汁沖飲之,常服可以治療便秘。
麻蘇粥:麻子仁、蘇子2味研爛,水濾取汁,與大米一起煮粥。
4.推拿治療:摩腹助運,順時針摩腹,自左上腹一臍一小腹一右上腹一左上腹一左下腹順序;推按降結腸,若在左下腹部摸到糞塊,可向下方用力推按,若能聽到腸鳴音為最佳;直擦腰骶,在腰骶部做上下的快速擦動以溫陽助運,促進糞塊排出。腹宜常摸防百病,順逆各轉三十六,力度適中宜腸胃,早晚堅持便秘除。 (一)臨床表現:記憶力減退,遇事善忘,耳鳴,腰膝酸軟,頭重頭暈,失眠多夢。
(二)保健要點
1.體穴療法
常用穴位:百會、四神聰。
定位:百會穴在頭部,後發際正中直上7寸;四神聰在頭頂部,百會穴前後左右各1寸,共四穴。
操作:採用用大拇指或中指依次按壓以上穴位,兩側可同時進行。
療程:每次20分鍾以上,每天或隔天治療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隔1周。
2.推拿療法:患者取仰卧位,醫生將兩手掌按於兩耳,兩手置於後枕部。醫生手掌輕輕用力。按壓患者兩耳,然後用手指輕彈枕後持續數次,然後兩掌放鬆,每天1次。做坐式八段錦的「兩手抱昆侖,左右敲玉枕」
3.飲食療法:如有耳鳴耳聾,腰膝酸軟,可選用天門冬玄參燉豬肝一一天冬,玄參,豬肝,將天冬、玄參、豬肝洗凈煮湯。本湯具有滋腎養陰的作用。 (一)臨床表現:自覺耳內鳴響,如聞蟬聲,或如聞潮聲,或如雷鳴,難以忍受,可伴有聽力減退,腰膝酸軟,夜尿頻多,手腳怕冷。
(二)穴位療法
1.體穴療法:
主穴:聽宮、太溪
定位:耳屏前,下頜骨髁狀突的後緣,張口時呈凹陷處。太溪位於在足內側,內踝後方,當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
操作方法:採用用大拇指或中指依次按壓以上穴位,兩側可同時進行,每次按壓30次,每天2次。
療程:每日或間日1次,10次為1個療程,療程間隙3-5天。
2.耳穴療法
選穴:耳
定位:耳在屏上切跡前方近耳輪部。
方法:將王不留行籽貼於耳穴上,用膠布固定,每穴用拇、食指對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壓40次,達到使耳廓輕度發熱、發痛。
療程:兩耳穴交替貼壓,3-5天一換,10天為1個療程。
3.飲食療法
補中益氣粥:炙黃芪,炒白術,黨參,熟地,大米,將炙黃芪、炒白術、黨參、熟地、大米一起入鍋加清水適量煮粥,煮熟即成。本粥具有益氣養陰補腎的作用。
4.推拿療法
通常以自我推拿為主,可揉按聽官,即兩手食指在聽宮處揉按,並以中指疊加其上,以感到耳內有隆隆聲為宜。吸氣時向後上揉按,呼氣時向下揉按,連做8次。做坐式八段錦的「兩手抱昆侖,左右敲玉枕」。 (一)臨床表現:夜尿頻多,遺尿或小便頻數不能自禁,咳嗽或談笑是出現小便失禁,腰膝酸軟。
(二)保健要點
1.體穴療法:
主穴:中極穴、腎俞
定位:中極穴位於下腹部,前正中線上,當臍中下4寸。腎俞穴位於第2腰椎棘突下,旁開1.5寸。
操作方法:採用用大拇指或中指按壓以上穴位,兩側可同時進行。
療程:每次按壓10-15分鍾,每日兩次,10天1個療程。
2.耳穴療法
選穴:腎穴
定位:腎穴位於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下方。
操作方法:將王不留行籽貼於腎穴上,用膠布固定,每穴用拇、食指對捏,以中等力量和速度按壓40次,達到使耳廓輕度發熱、發痛。貼籽後,囑患者每日自行按壓3-5次,每次3-5分鍾,使之產生酸麻脹痛感。
療程:兩耳穴交替貼壓,3-5天一換,10天為1個療程。
3.推拿療法:摩擦腰腎:以兩手平掌的魚際、掌根,或兩手虛拳的拳眼,拳背著力,同時做上下左右摩擦兩側腰骶部。每次15分鍾,每天2次,10天1療程。
4.飲食療法:
巴戟雞腸湯:巴戟天,雞腸,將雞腸剪開洗凈,加清水適量與巴戟天同煎至一碗,用食鹽調味飲湯食雞腸,每日分2次服用。
5.體育康復法:主要適用於正虛體弱者,本法可扶助正氣,增強體質。
做坐式八段錦的「閉氣搓手熱,背後摩精門,盡此一口氣,意想體氤氳。左右轆轤轉,兩腳放舒伸。翻掌向上托,彎腰攀足頻」。

中醫養生保健保健的基本原則是

一、協調臟腑
臟腑協同在生理上的重要意義決定了其在養生中的作用。從養生角度而言,協調臟腑是通過一系列養生手段和措施來實現的。協調的含義大致有二:一是強化臟腑的協同作用,增強機體新陳代謝的活力。二是糾偏,當臟腑間偶有失和,及時予以調整,以糾正其偏差。這兩方面內容,作為養生的指導原則之一,貫徹在各種養生方法之中,如:四時養生中強調春養肝、夏養心、長夏養脾、秋養肺、冬養腎;精神養生中強調情志舒暢,避免五志過極傷害五臟;飲食養生中強調五味調和,不可過偏等等,都是遵循協調臟腑這一指導原則而具體實施的。又如:運動養生中的"六字訣"、"八段錦"、"五禽戲"等功法,也都是以增強臟腑功能為目的而組編的。所以說,協調臟腑是養生學的指導原則之一,應予以足夠重視。

二、暢通經絡
經絡是氣血運行的通道。只有經絡通暢,氣血才能川流不息地營運於全身。只有經絡通暢,才能使臟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從而養助腑、生氣血、布津液.傳糟粕、御精神,以確保生命活動順利進行,新陳代謝旺盛。所以說,經絡以通為用,經絡通暢與生命活動息息相關。一旦經絡阻滯,則影響臟腑協調,氣血運行也受到阻礙。因此,《素問·調經論》說:"五臟之道,皆出於經隧,以行血氣,血氣不和,百病乃變化而生"。所以,暢通經絡往往作為一條養生的指導原則,貫穿於各種養生方法之中。

暢通經絡在養生方法中主要作用形式有二:一是活動筋骨,以求氣血通暢。如: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易筋經等,都是用動作達到所謂"動形以達郁"的鍛煉目的。活動筋骨,則促使氣血周流,經絡暢通。氣血臟腑調和,則身健而無病;二是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在氣功導引法中,有開通任督二脈,營運大、小周天之說,任脈起於胞中,循行於胸、腹部正中線,總任一身之陰脈,可調節陰經氣血;督脈亦起於胞中,下出會陰,沿脊柱裡面上行,循行於背部正中,總督一身之陽脈,可調節陽經氣血。任、督二脈的相互溝通,可使陰經、陽經的氣血周流,互相交貫,《奇經八脈考》中指出:"任督二脈,此元氣之所由生,真氣之所由起"。因而,任督二脈相通,可促進真氣的運行,協調陰陽經脈,增強新陳代謝的活力。由於任督二脈循行於胸腹、背,二脈相通,則氣血運行如環周流,故在氣功導引中稱為"周天",因其僅限於任督二脈,並非全身經脈,故稱為"小周天"。在小周天開通的基礎上,周身諸經脈皆開通,則稱為"大周天"。所以謂之開通,是因為在氣功、導引諸法中,要通過意守、調息,以促使氣血周流,打通經脈。一旦大、小周天能夠通暢營運,則陰陽協調、氣血平和、臟腑得養,精充、氣足、神旺,故身體健壯而不病。開通任督二胎,營運大小周天其養生健身作用都是以暢通經絡為基礎的,由此也可以看出,暢通經絡這一養生原則的重要意義。

三、清靜養神

在機體新陳代謝過程中,各種生理功能都需要神的調節。故神極易耗傷而受損。因而,養神就顯得尤為重要。《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中指出:"神太用則勞,其藏在心,靜以養之"。所謂"靜以養之",主要是指靜神不思、養而不用,既便用神,也要防止用神太過而言。《素問·痹論》中說:"靜則神藏,躁則消亡",也是這個意思。靜則百慮不思,神不過用,身心的清流有助於神氣的潛腔內守。反之,神氣的過用、躁動往往容易耗傷,會使身體健康受到影響。所以,《素問·上古天真論》中說:"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強調了清靜養神的養生保健意義。

清靜養神是以養神為目的,以清靜為大法。只有清靜,神氣方可內守。清靜養神原則的運用歸納起來,大要不外有三。一是以清靜為本,無憂無慮,靜神而不用,即所謂"恬淡虛無"之態,其氣即可綿綿而生;二是少思少慮,用神而有度,不過分勞耗心神,使神不過用,即《類修要訣》所謂:"少思慮以養其神";三是常樂觀,和喜怒,無邪念妄想,用神而不躁動,專一而不雜、可安神定氣,即《內經》所謂:"以恬愉為務"。這些養生原則,在傳統養生法中均有所體現。如:調攝精神諸法中的少私寡慾,情志調節;休逸養生中的養性恬情;氣功、導引中的意守、調息、入靜;四時養生中的順四時而養五臟;起居養生中的慎起居、調睡眠等等,均有清靜養神的內容。

四、節欲葆精

由於精在生命活動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要想使身體健康而無病,保持旺盛的生命力,養精則是十分重要的內容。《類經》明確指出:"善養生者,必寶其精,精盈則氣盛,氣盛則神全,神全則身健,身健則病少,神氣堅強,老而益壯,皆本乎精也"。葆精的意義,於此可見。

葆精的另一方面含義,還在於保養腎精,也即狹義的"精"。男女生殖之精,是人體先天生命之源泉,不宜過分泄漏,如果縱情洩慾,會使精液枯竭,真氣耗散而致未老先衰。《千金要方·養性》中指出:"精竭則身憊。故欲不節則精耗,精耗則氣衰,氣衰則病至,病至則身危"。告誡人們宜保養腎精,這是關繫到機體健康和生命安危的大事。足以說明,精不可耗傷,養精方可強身益壽,作為養生的指導原則,其意義也正在於此。

欲達到養精的目的,必須抓住兩個關鍵環節。其一為節欲。所謂節欲,是指對於男女間性慾要有節制,自然,男女之欲是正常生理要求,欲不可絕,亦不能禁,但要注意適度,不使太過,做到既不絕對禁慾,也不縱欲過度,即是節欲的真正含義。節欲可防止陰精的過分泄漏,保持精盈充盛,有利於身心健康。在中醫養生法中,如房事保健、氣功、導引等,均有節欲葆精的具體措施,也即是這一養生原則的具體體現。其二是保精,此指廣義的精而言,精稟於先天,養於水谷而藏於五臟,若後天充盛,五臟安和,則精自然得養,故保精即是通過養五臟以不使其過傷,調情志以不使其過極,忌勞傷以不使其過耗,來達到養精保精的目的,也就是《素問·上古天真論》所說:"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避免精氣傷耗,即可保精。在傳統養生法中,調攝情志,四時養生,起居養生等諸法中,均貫徹了這一養生原則。

五、調息養氣

養氣主要從兩方面入手,一是保養元氣,一是調暢氣機。元氣充足,則生命有活力,氣機通暢,則機體健康。

保養正氣,首先是順四時、慎起居,如果人體能順應四時變化,則可使陽氣得到保護,不致耗傷。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說:"蒼天之氣清靜,則志意治,順之則陽氣固,雖有賊邪,弗能害也。此因時之序"。故四時養生、起居保健諸法,均以保養元氣為主。

保養正氣,多以培補後天,固護先天為基點,飲食營養以培補後天脾胃,使水谷精微充盛,以供養氣。而節欲固精,避免勞傷,則是固護先天元氣的方法措施。先天、後天充足,則正氣得養,這是保養正氣的又一方面。

此外,調情志可以避免正氣耗傷,省言語可使氣不過散,都是保養正氣的措施。

至於調暢氣機,則多以調息為主。《類經·攝生類》指出:"善養生者導息,此言養氣當從呼吸也"。呼吸吐納,可調理氣息,暢通氣機,宗氣宣發,營衛周流,可促使氣血流通。經脈通暢。故古有吐納、胎息、氣功諸法,重調息以養氣。在調息的基礎上,還有導引、按蹻、健身術、以及針灸諸法。都是通過不同的方法,活動筋骨、激發經氣、暢通經絡,以促進氣血周流,達到增強真氣運行的作用,以旺盛新陳代謝活力。足以看出,在諸多養生方法中,都將養氣作為一條基本原則之一,而具體予以實施,足見養氣的重要。

六、綜合調養

人是一個統一的有機體,無論哪一個環節發生了障礙,都會影響整體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所以,養生必須從整體全局著眼,注意到生命活動的各個環節,全面考慮,綜合調養。

綜合調養的內容,不外著眼於人與自然的關系、以及臟腑、經絡、精神情志、氣血等方面,具體說來,大致有:順四時、慎起居、調飲食、戒色慾、調情志、動形體,以及針灸、推拿按摩、葯物養生等諸方面內容。恰如李梃在《醫學人門·保養說》中指出的:"避風寒以保其皮膚、六腑","節勞逸以保其筋骨五臟","戒色慾以養精,正思慮以養神","薄滋味以養血,寡言語以養氣"。避風寒就是順四時以養生,使機體內外功能協調;節勞逸就是指慎起居、防勞傷以養生,使臟腑協調;戒色慾、正思慮、薄滋味等,是指精、氣、神的保養;動形體、針灸、推拿按摩,是調節經絡、臟腑、氣血,以使經絡通暢、氣血周流,臟腑協調;葯物保健則是以葯物為輔助作用,強壯身體、益壽延年。從上述各個不同方面,對機體進行全面調理保養,使機體內外協調,適應自然變化,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出現失調、偏頗,達到人與自然、體內臟腑氣血陰陽的平衡統一,便是綜合調養。

綜合調養作為養生的指導原則之一,主要是告誡人們養生要有整體觀念。其要點大致如下,在具體運用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 養宜適度 養生能使人增進健康,益壽延年。但在實際調養過程中,也要適度。無論哪種養生方法,適度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問題。所謂適度,就是要恰到好處。簡言之,就是養不可太過,也不可不及。過分注意保養,則會瞻前顧後,不知所措,稍勞則怕耗氣傷神;稍有寒暑之變,便閉門不出,以為食養可益壽,便強食肥鮮;恐懼肥甘厚膩,而節食少餐,如此等等,雖然意求養生,但自己卻因養之太過而受到約束,這也不敢,那也不行。不僅於健康無益,反而有害。所以,養生應該適度,按照生命活動的規律,做到合其常度,才能真正達到"盡終其天年"的目的。

2 養勿過偏 綜合調養亦應注意不要過偏。過偏大致有兩種情況,一種情況是認為"補"即是養。於是,飲食則強調營養,食必進補;起居則強調安逸,以靜養為第一;為求得益壽延年,還以補益葯物為輔助。當然,食補、葯補、靜養都是養生的有效措施,但用之六偏而忽略了其地方面,則也會影響健康。食補太過則營養過剩,葯補太過則會發生明陽偏盛,過分靜養,只逸不勞則動靜失調,都會使機體新陳代謝產生失調。一種情況是認為"生命在於運動",只強調"動則不衰",而使機體超負荷運動,消耗大於供給,忽略了動靜結合,勞逸適度,同樣會使新陳代謝失調,雖然主觀願望是想養生益壽,但結果往往是事與願違。所以,綜合調養主張動靜結合、勞逸結合、補瀉結合、形神共養,要從機體全身著眼,進行調養,不可失之過偏,過偏則失去了養生的意義,雖有益壽延年的願望,也很難達到預期的目的,不僅無益,反而有害。

3 審因施養 綜合調養在強調全面、協調、適度的同時,也強調養宜有針對性。所謂審因施養,就是指要根據實際情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可一概而論。一般說來,可因人、因時、因地不同而分別施養。不能千人一面,統而論之。詳見第十六章。

七、持之以恆

恆,就是持久,經常之意。養生保健不僅要方法合適,而且要經常堅持不懈地努力,才能不斷改善體質。只有持之以恆地進行調攝,才能達到目的。其大要有以下三點:

1 養生貫穿一生 在人的一生中,各種因素都會影響最終壽限,因此,養生必須貫穿人生的自始至終。中國古代養生家非常重視整體養生法。金元時期著名醫家劉完素提出人一生"養、治、保、延"的攝生思想。明代張景岳特別強調胎孕養生保健和中年調理的重要性。張氏在《類經》中指出:"凡寡慾而得之男女,貴而壽,多欲而得之男女,濁而夭"。告誡為人父母者生命出生之前常為一生壽夭強弱的決定性時期,應當高度重視節欲節飲,以保全精血,造福後代。劉完素在《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指出:"人慾抗禦早衰,盡終天年,應從小入手,荀能注重攝養,可收防微杜漸之功"。根據少年的生理特點,劉氏提出"其治之之道,節飲食,適寒暑,宜防微杜漸,用養性之葯,以全其真"。張景岳主張小兒多要補腎,通過後天作用補先天不足。保全真元對中年健壯,有重要意義。人的成年時期是一生中的興旺階段,據此特點,劉完素認為:"其治之之道,辨八邪,分勞佚,宜治病之葯,當減其毒,以全其真"。這種"減毒"預防傷正思想,對於抗禦早衰具有很要作用。張景岳更強調指出:"人於中年左右,當大為修理一番,則再振根基,尚余強半"。通過中年的調理修整,為進入老年期做好准備。人到老年,生理功能開始衰退。故劉完素指出:"其治之之道順神養精,調腑和臟,行內恤外護",旨在內養精、氣、神,外避六淫之邪,保其正氣,濟其衰弱。對於高齡之人,可視其陰陽氣血之虛實,有針對性地採取保健措施。劉完素指出:"其治之之道,餐精華,處奧庭,燮理陰陽,周流和氣,宜延年之葯,以全其真"(《素問·病機氣宜保命集》)。根據高年之生理特點,適當鍛煉,輔以葯養和食養,有益於延年益壽。古人的這種整體養生思想比較符合現代對人體生命和養生的認識。

2 練功貴在精專 中醫養生保健的方法很多。要根據自己各方面的情況,合理選擇。選定之後,就要專一、精練,切忌見異思遷,朝秦暮楚。因為每一種功法都有自身的規律,專一精練能強化生命運動的節律,提高生命運動的有序化程度。如果同時練幾種功法,對每一種功法都學不深遠,則起不到健身作用,而且各種功法的規律不完全相同,互有干擾,會影響生命活動的有序化,身體健康水平不可能提高。

古人雲,葯無貴賤,中病者良;法無優劣,契機者妙。練功要想有益健康,就得遵循各種功法的自身規律,循序漸進,堅持不懈,專心致志去練,不可急於求成,練得過多過猛。只要樹立正確態度,做到"三心",即信心、專心、恆心,掌握正確的方法,勤學苦練,細心體會,一定能取得強身健身的效果。

3 養生重在生活化 提倡養生生活化,就是要積極主動地把養生方法溶化在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因為作、息、坐、卧、衣、食、住、行等等,必須符合人體生理特點、自然和社會的規律,才能給我們的工作、學習和健康帶來更多的益處。總之,養生是人類之需,社會之需,日常生活中處處都可以養生,只要把養生保健的思想深深紮根生活之中,掌握健身方法,就可做到防病健身,祛病延年,提高健康水平。

❸ 想注冊一個中醫養生保健工作室,怎麼操作

首先要看你准備開辦一個什麼類型的工作室,比如是診所還是保健站。如果專開辦一個屬診所,首先你要具備執業醫師資格證書,找到當地衛生部門申請,還要辦理醫療衛生許可證,葯品經營許可證,從業資格證,健康證,工商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等等。在這些手續創辦之前你要有一個符合要求的場地,在申請創辦的時候衛生部門會來做GSP認證和各項調查,合格以後才回給予注冊。當然,創辦一個保健站那就簡單多了,直接到當地工商部門申請就可以了,不需要特別的手續。

❹ 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

傳統的養生保健方法
我國的傳統養生學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的中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中就全面地總結了先秦時期的養生經驗,明確地指出「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夫病已成而後葯之,亂已成而後治之,鐾猶渴而穿井,斗而鑄錐,不亦晚乎!」的養生觀點,為我國傳統預防醫學和養生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數千年來,歷代的中醫葯學家和養生學家不斷地積累和總結流傳於民間的養生保健經驗,並著有大量的養生學專著,促進了我國傳統養生學的發展。我國的傳統養生學流派較多,各有所長,總體來講主要分為精神、動形、固精、調氣、食養、葯餌等六大學派。各學派的養生學說自有體系,各有所長,又兼收並蓄,形成了我國獨具特色的養生保健方法。 祖國醫學中很多養生保健的觀念和現代生命學相似,很多傳統養生保健方法也很有效,比如推拿按摩,拔罐,食療,針灸,五禽戲,太極拳,書畫,氣功(引行導氣,腹式呼吸)等,.除針灸外,其他方式任何人都可以個人操作.經常使用這些方便操作的方法對養生保健,強身健體,預防疾病有特殊的療效. 古法以「固本養元,補氣強精」為基礎,全面調整人體的生理機能的量活力,使機體內部協調平衡,促進細胞組織的新陳代謝和細胞源生命活力的提高。有效消除血液循環障礙,滌清血管膽固醇積淀,提高血液循環的活力。並應該嚴格遵從道家及中醫傳統理論,兼溫、補、和、清、下五個部分,雙向調節人體內部功能,並最終達到自然平衡狀態,從而起到治療和保健雙重功效。在這方面有「妙沁葯酒(結合了66種中草葯的葯酒)」。

❺ 中醫養生保健專業的全部課程都要學嗎

你是要開個養生館?!不然學它養生!每天按時吃飯!葷素搭配。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多吃水果!少吃油膩食物!

❻ 中醫經絡養生操的做操方法及要領

綠谷五春經絡操分為五節,下面介紹每節運動所對應的經脈位置、動作要領及作用: 腹部運動。分:腹式呼吸和拍小腹兩個動作。
(一)、腹式呼吸。用肚子呼吸,吸氣肚鼓,呼氣肚癟。用鼻呼吸、口呼吸都可以。
1. 要領:雙手上下疊於下腹前,兩眼微閉,意守下丹田,胸不動,不停頓,不憋氣,不提氣。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鍾,每分鍾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二)、拍小腹部。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幫助燃燒腹部脂肪,達到減肥的效果。
1. 要領:五指並攏、空掌,從腹部左邊順時針方向,圓圈拍打,伴隨向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11個9呼。
2. 作用:人體的腹部有9條重要的經絡經過,還有關元、氣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說腹部是人體元氣的大海、生命動力的寶藏。腹式運動可以培固人體元氣、提高免疫力,對於高血壓、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功效。 下蹲運動。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最好的全身有氧養生運動。
1. 要領:上身直立,雙手向前伸直,雙腿彎曲向下蹲,然後起立。每個動作做2-4個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2. 作用:下蹲運動是一種全身運動,可以活躍全身所有經絡中的氣血,加強足六經與督脈的活力,可固腎精、強腰力、積蓄生命陽氣,對於冠心病、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等疾病有良好的預防和治療作用。 拍打膽經。位於大腿外側、褲子的正中線,從腰部直到腳腕部。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腳腕,伴隨下蹲動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個8呼。
2. 作用:《黃帝內經》中記載: 「十一臟皆取決於膽」之說,也就是說所有臟腑功能的強弱,都要取決於膽腑。膽經是十二經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證全身氣血運行暢通的關鍵,所以經常拍打膽經可以充盈全身氣血,從而調養全身臟腑,對氣血虧損、長期失眠、體質虛弱者有很好的治療功效。 手抓運動。分4個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數手。連起來做效果更好。
1. 要領: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傾,手指用力,伴隨下蹲動作。貓抓、嬰兒抓、鷹抓每個做2-4個8呼;數手每個動作做3次,8-18個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2. 作用:《黃帝內經》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脈」。常言也道:「十指連心」。手抓運動是通過鍛煉手部六條經絡,增益人體大腦、心腦功能,對預防和調理老年痴呆、心腦血管疾病有極大的功效。此外對肩、肘、關節的各種疾病也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拍打六要穴。從人體的十四條經絡的400多個穴位中,選出最重要的六大保健養生穴位。每個穴位每次6-8個8呼。每天拍2次,早、晚各一次。
第1穴:膻中穴。位於兩個乳頭連線的中間點,正中心的心窩處。任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合十向前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感冒、哮喘、氣短、心悸等肺經、心臟疾病都有很好的預防和治療效果。
第2穴:大椎穴。位於頸部後面中間的第七節頸椎處、低頭時凸起的部位。督脈上的要穴。
1. 要領:雙手交叉向上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和手腕的慣性彈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對頸椎病、肩骨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防療作用,是治療頸椎病的首選要穴。
第3穴:內關穴。位於手腕橫紋下3個手指、兩條筋中間。心包經上的要穴。(以下穴位都是空掌拍打)
1. 要領:沿著手臂內側中線的心包經,一直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各種心臟疾病,增強心肺功能,是自古以來治療心臟疾病的首選要穴。
第4穴:合谷穴。位於大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的中間位置。大腸經上的要穴。
1. 要領:沿手臂外側中線的大腸經拍到肩膀,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腦中風、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療頭、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可防治各種腸胃疾病、大腸炎和大腸癌。
第5穴:腎俞穴。位於腰部最後一根肋骨同高、腰椎旁開兩指。膀胱經上的重要穴位。
1. 要領:雙手向兩側伸直,用大臂帶動小臂的慣性空掌拍打,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防治腎虛、陽痿、性功能低下、性冷淡、前列腺、糖尿病、脫發、耳鳴、耳聾等有很好的效果。是調理腎臟的第一要穴。
第6穴:足三里穴。位於膝蓋骨下四指、脛骨外線旁開一指的位置。胃經上的第一要穴。
1. 要領:沿著小腿外側的胃經一直拍到腳腕部,伴隨下蹲動作;
2. 作用:調理人體後天的脾胃和治療所有脾胃有關的疾病,預防胃炎和胃癌。是兩大長壽穴之一,自古以來的養生要穴。 起跳運動。中醫葯說:「通則不痛,痛則不通」。早、晚各一次,每次4次。
1. 要領:雙腳起跳,雙手在身體兩側從前面往向上揮,同時大聲喊出:「通」的一聲。
2. 作用:結束動作,能起到氣血通暢,五臟調和,陰陽平衡的效果。

❼ 中醫養生健康小知識

醫養生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 以下是有關中醫養生知識的三字經:­ 勤學習,勤思考,勤梳頭,可健腦。­ 勤洗臉,容顏俏,勤洗澡,膚病消。­ 勤運指,可益智,勤運目,視力好。­ 勤走路,腿腳靈,勤交談,舌靈巧。­ 勤鼓耳,聽力健,按摩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齲齒,勤叩齒,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腎好。­ 衣與被,勤洗曬,講衛生,疾病少。­ 親友間,勤交往,常聊天,少煩惱。­ 勤養神,精神好,勤運動,抗衰老。­ 勤體檢,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失眠時,9-11點喝杯冬瓜汁+酸棗粉。睡覺前吃白蘿卜補腎。早調心肺,晚調肝腎,常調脾胃。早上做搓手護眼運動,晚上做擦背護腎運動。

閱讀全文

與中醫養生保健技術操作規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