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常見的新生兒黃疸治療葯物很多都是中葯,新生兒使用時應該如何判斷用葯劑量
西醫葯治療
1.光照療法:新生兒裸體卧於光療箱中,雙眼及睾丸用黑布遮蓋,用單光或雙光照射,持續24~48小時,膽紅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療。
2.酶誘導劑:常用苯巴比妥,劑量:5~6mg/kg/日。
3.糖皮質激素:可用潑尼松每日1~2mg/kg或地塞米松每日0.3~0.5mg/kg,但應根據引起黃疸病因慎重使用。
4.換血療法:是治療重症新生兒溶血病得有效方法之一,可在短時間之內大幅降低膽紅素濃度,防止發生膽紅素腦病。
中葯治療
1.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其色如枯色,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葯治療,伴見高熱、煩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並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此型—般病情較重,多為核黃疸病人。中成葯可灌服安宮生黃丸、紫雪丹等,湯葯可用水生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葯,水煎服。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葯灌不進去時,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保留灌腸,一日一次。或採用針灸,西葯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
2.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黃色較深且晦暗,並逐漸加重,身體消瘦,飲食減少,大便溏稀,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傷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養肝健脾,中葯可用柴胡、赤芍、白芍、當歸、桃仁、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葯、雞血藤等葯物。
3.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無華,體質消瘦,乏力納少,大便溏軟,四肢欠溫,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中葯可用茵陳、白術、乾薑、黨參、山葯、茯苓、佛手、菖蒲、鬱金、焦山楂等,中成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劑等。
求採納!!!
B. 新生兒黃疸有什麼中葯可以治療得快聽說有洗的中葯
你好!寶寶如果是生理性黃疸,只要注意合理喂養就好了,如果是病理性黃疸需要治療版者,藍光退黃是權最直接、快速有效的方法,還要配合其他葯物等治療!(中葯外洗對寶寶黃疸是沒有作用的,因為服用中葯易導致寶寶腹瀉現在也不提倡口服中葯退黃)
C. 新生兒黃疸吃什麼中葯
我兒子出生五天查出來有黃疸,反反復復三次,照藍光花了近四千,都不會退,後來實在沒辦法了,別人告訴的一個會配中葯的老婆婆那裡拿的中葯,是什麼不知道噢。配在一起吃,花了不到一百就好了。。我兒子是病理性的。如果是生理性就沒事啊,可以試試茵枝黃口服液,不過那個葯吃了小孩子會拉肚子的噢。寶寶生黃疸是不可以吃母...乳的。會嚴重。藍光照多了寶寶很黑的,我兒子現在就這樣。。其實就是紫外線了。。而且藍光很傷眼睛。
D. 新生兒黃疸可以吃哪些中葯
吃茵梔黃
E. 新生兒黃疸可以吃中葯嗎
小兒黃疸如何治療?黃疸是兒童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很多家長都非常著急。版下面我們看看專家介紹的黃權疸的治療方法。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其色如枯色,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常用茵陳、梔子
F. 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新生兒黃疸的預防與護理應注意如下幾點 (1)胎黃常因孕母遭受濕熱侵襲而累及胎兒,致使胎兒出生後出現胎黃,故妊娠期間,孕母應注意飲食有節,不過食生冷,不過飢過飽,並忌酒和辛熱之品,以防損傷脾胃。 (2)婦女如曾生過有胎黃的嬰兒,再妊娠時應作預防,按時服用中葯。 (3)嬰兒出生後就密切觀察其鞏膜黃疸情況...,發現黃疸應盡早治療,並觀察黃疸色澤變化以了解黃疸的進退。 (4)注意觀察胎黃嬰兒的全身癥候,有無精神萎靡、嗜睡、吮乳困難、驚惕不安、兩目斜視、四肢強直或抽搐等症,以便對重症患兒及早發現及時處理。 (5)密切觀察心率、心音、貧血程度及肝臟大小變化,早期預防和治療心力衰竭。 (6)注意保護嬰兒皮膚、臍部及臀部清潔,防止破損感染。 (7)需進行換血療法時,應及時做好病室空氣消毒,備齊血及各種葯品、物品,嚴格操作規程。 新生兒黃疸中醫治療方法 濕熱蘊郁中焦,發為陽黃 【新生兒黃疸症狀】精神倦怠,飲食不佳,身熱,頭痛厭食,惡心嘔吐,胃脘不適,大便白如陶土,小便深黃,眼睛及周身發黃。 【新生兒黃疸治法】清熱利濕 【新生兒黃疸方葯】茵陳10克,梔子6克,犬黃6克,黃柏6克,鬱金6克,砂仁2.4克,滑石12克,苡仁10克,青皮6~11克,炒三仙各1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新生兒黃疸按語】本方症為黃疸,屬於急性傳染性肝炎。本病大多由於飲食不潔,濕熱熏蒸,症狀表現為厭食油腥,脘腹不適,大便色白,皮膚發黃。故治以茵陳蒿湯加味,療效尚穩妥。本方採用茵陳、梔子、黃柏、滑石、苡仁清利濕熱;青皮、川朴、炒三仙、砂仁調氣化滯;大黃、鬱金逐熱散瘀行血退黃。全方組方合理,共奏清熱利濕退黃之效。 濕熱內蘊,氣滯血瘀 新生兒黃疸症狀】患兒神疲易倦,食少惡心,舌質微紅,苔薄白,上齶乳黃,脈弦數。 【新生兒黃疸治法】清熱利濕,調氣活血 【新生兒黃疸方葯】青黛3克,紫草9克,乳香6克,白芷6克,焦楂9克,茜草9克,綠茶9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早晚兩次分服。 【新生兒黃疸按語】本方症為黃疸性肝炎,實熱型,濕熱郁於肌膚,氣不得運,血不得行,膽汁外溢,以致皮膚鞏膜發黃。對於此類黃疸,醫生除常用青黛、紫草、乳香等清解熱毒,活血化瘀葯退黃外,還常用綠茶來降轉氨酶。名老中醫認為,綠茶主治肝膽濕熱,有清肝、醒腦、祛濕、利水、退黃之功。 濕邪內蘊,肝脾失和 【新生兒黃疸症狀】皮膚、鞏膜發黃,色澤晦暗,尿黃染尿布,大便色淺黃,稀粘不成形,食納不佳,舌質淡,苔白微膩。 【新生兒黃疸治法】健脾化濕,利膽退黃 【新生兒黃疸方葯】生麥芽9克,茵陳15克,金錢草9克,穿腸草6克,通草3克,黃柏3克 【用法】水煎服,茵陳後下,每日一劑,早晚三次分服。 【新生兒黃疸按語】肝膽濕熱蘊郁於里,上不得越,下不得泄,熏蒸瘀遏,浸於肺,發於皮,則周身發黃;或由於濕邪內阻,脾陽不振,膽液為濕所困阻,浸淫肌肉,溢於皮膚。故治療以清熱利濕退黃為主,同時注意護脾胃之氣,升發胃氣。方以生麥芽配伍茵陳既是此理;金錢草、穿腸草、通草、黃柏均為通利之品。對於黃疸較重或日久不愈者,考慮濕熱夾雜,內蘊與血分。血瘀不行則黃疸日深,可用活血化瘀之品,加丹參、血竭、廣角之類,多可獲效。 茵陳丹參湯 【新生兒黃疸方葯】茵陳15克,丹參15克,車前子6克,甘草3克 【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劑,取汁80~100毫升,分3~5次分服。 【適應病症】新生兒黃疸。出生後4周內的新生兒,出現目黃,身黃,尿黃。 【新生兒黃疸按語】新生兒黃疸日久不愈,多是因為肝膽濕熱兼血瘀所致。方中茵陳清熱利濕、疏肝利膽,葯理研究有促進膽汁分泌和排泄的作用,並用降低血中膽紅素及解熱的功能;丹參活血化瘀,古有「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之說,近代研究其有擴張血管、促進血液循環、促進肝臟生理機能好轉及縮小肝脾腫大的功能;車前子性寒降泄,能清利濕熱下行而利小便,有較強的利尿作用;甘草調和諸葯,清熱解毒。四味葯配伍,清熱去濕利膽、治血化瘀退黃之功尤佳。 新生兒黃疸西醫治療方法 1光照療法:新生兒裸體卧於光療箱中,雙眼及睾丸用黑布遮蓋,用單光或雙光照射,持續24――48小時,膽紅素下降到7毫克/公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療。 2酶誘導劑:常用苯巴比妥,劑量:5――6mg/kg/日能自愈多喂糖水可使黃疸加快消退,不必治療。但遇黃疸較嚴重時應予光療並作進一步檢查,以防夾雜病理性黃疸。
G. 身邊很多朋友的孩子黃疸的時候,醫院都推薦了中成葯進行治療,目前新生兒黃疸的治療有哪些推薦的中成葯
新生兒出現黃疸,可以用茵梔黃口服液或者茵陳蒿湯等,這些是中成葯物,可專以幫助新生兒治療屬黃疸,因為這些中葯具有清熱解毒和利濕退黃的作用,所以新生兒在出現黃疸,口服這種葯物可以達到很好的治療效果,不僅可以達到退黃的作用,而且對於患有肝炎的新生兒,也是可以發揮良好的治療效果。
鄧琳
重慶市萬州區婦幼保健院
新生兒
副主任醫師
擅長早產兒疾病及新生兒呼吸、消化系統疾病的診治
H. 新生兒黃疸可以吃哪些中葯
小兒黃疸如何治療?黃疸是兒童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現象,很多家長都非常著急。下面我們看看專家介紹的黃疸的治療方法。濕熱型黃疸可見到小兒皮膚黃而鮮明,其色如枯色,伴見發熱、煩躁、啼哭、口渴、嘔吐、尿黃、便秘等症狀,常用茵陳、梔子、大黃、黃芩、車前子、竹茹、陳皮等中葯治療,伴見高熱、煩躁喘促,或抽搐、或昏迷,並且有嘔吐腹瀉等胃腸道症狀。此型—般病情較重,多為核黃疸病人。中成葯可灌服安宮牛黃丸、紫雪丹等,湯葯可用水牛角、生石膏、炒梔子、黃連、茵陳、菖蒲、大黃、鉤藤等葯,水煎服。若患兒已昏迷則中葯灌不進去時,可用茵陳、梔子、大黃、甘草煎湯,保留灌腸,一日一次,或採用針灸,西葯搶救等辦法綜合治療。脾濕型黃疸的小兒皮膚發黃,日久不易退,其色晦暗,面色無華,體質消瘦,乏力納少,大便溏軟,四肢欠溫,治療可用健脾化濕、和中之法,中葯可用茵陳、白術、乾薑、黨參、山葯、茯苓、鬱金、焦山楂等,中成葯可用健脾丸,地茵合劑等。瘀滯型黃疽可見面目及全身發黃,黃色較深且晦暗,並逐漸加重,身體消瘦,飲食減少,大便溏稀,並伴有皮膚出血而見瘀斑瘀點等,中醫認為此為熱邪深入,傷及脾胃,瘀阻血分,因此治療要活血化瘀,養肝健脾,中葯可用柴胡、赤芍、紅花、川芎、佛手、陳皮、茯苓、山葯、雞血藤等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