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中醫養生飲食健康知識

中醫養生飲食健康知識

發布時間:2021-02-19 14:05:10

A. 提供幾個飲食健康的小知識

1、為什麼常吃烘烤食物易患癌:

因烘烤食物時燃料中會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致癌物質,這些物質會遺留在食物上,所以人吃多了極易患癌。

2、吃哪些蔬菜易中毒:

1)發芽、發青的土豆有毒。

2)鮮黃花菜(即金針菜)有毒。

3)腌制未透的菜。

4)隔夜熟白菜、熟韭菜會將菜中的硝酸鹽轉化為亞硝酸鹽,亞硝酸鹽是強致癌物,熟白菜、熟韭菜放久了切勿吃。

3、兒童不宜吃皮蛋:

皮蛋在加工過程中加入一種氧化鉛的物質,此物有毒,影響智力。

4、爛姜不宜吃:

爛姜有極毒,能壞死肝細胞。

5、豆油不可生吃:

生豆油中含有苯,苯能破壞人的造血系統,所以做涼拌菜和餃陷不宜用生豆油,如將豆油下鍋熬熟,苯就蒸發了。

6、久煮的水不能吃:

隔夜開水和經久煮的水以及保溫瓶中非當天的開水中,均含有一種叫亞硝酸銨的物質,此物是強致癌物。

7、魚、肉燒焦吃不得:

魚、肉等葷菜,燒焦就會產生一種叫苯丙比的致癌物質。

8、新婚男子莫吃可樂:

可口可樂,能將人體內精子殺死,所以婚後男子要想孩子切莫吃。

9、吃嫩炒豬肝有害:

豬的肝臟是解毒器官,肝內均含少量毒素,如不炒透,吃了有害。

10、哪些水果忌海味?

柿子、葡萄石榴、山查、香蕉,這些水果中含有鞣酸。鞣酸與海味中的鈣結合,會形成一種難以消化的物質,而起肚疼、嘔吐、惡心、腹瀉等現象。

11、哪些食物易使皮膚變黑?

常吃肝臟、腎、赤豆、黑芝麻、烏魚、濃咖啡、易使皮膚變黑。

12、哪些食物易使皮膚增白?

一般為黃綠色食品如芹菜、菠菜、洋蔥、蘋果、蘿卜等。

13、吃豆漿有哪些四忌?

1)忌吃紅糖

2)忌沖雞蛋

3)忌不熟

4)忌用保溫瓶裝。

14、吃牛奶有哪五忌?

1)忌加紅糖

2)忌冰凍

3)忌摻開水

4)忌空服

5)忌同補葯同服。

15、油渣、鍋巴不宜吃:

油渣、鍋巴中含有苯丙比,苯丙比是致癌物質,所以不宜吃。

B. 健康飲食 之中醫養生

看看這個網站吧 http://www.lovejk8.com,講的比較多,比較詳細
好像有內這兩個容欄目

C. 飲食健康教育知識

健康晚餐三要素:早吃、素吃、少吃
晚飯如何吃才更健康
讀者咨詢:晚飯到底該不該吃
近日有讀者咨詢,說他的朋友給他介紹了一個《晚飯不吃,餓治百病》的文章,看了之後,他開始晚上不吃飯(但吃一些水果等)。到現在已經整整3個月了,自己的感覺還好,體重下降了2.5公斤。
對於不吃晚飯這件事,人們的說法不一。他想求證一下,不吃晚飯是否有益健康?
現代人不適合不吃晚飯
在這篇《晚飯不吃,餓治百病》的文章中,列舉了我國古代很多「過午不食」養生的例子。但作為現代人,告別了那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不吃晚餐就變得不那麼「因地制宜」了。例如,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習慣吃早飯,如果再不吃晚飯,等到中午一起吃,那麼兩次進食的時間間隔大概有24小時,白天還要面對緊張的工作,這顯然是會餓壞身體的。就算是生活節奏比較緩慢的一些中老年人,可以好好地吃早餐和午餐,但由於自身的消化吸收功能逐漸減退,不吃晚餐同樣對健康不利。
「早上要吃好,中餐要吃飽,晚餐要吃少。」這句俗語說明了每一餐對於人的作用。雖然說晚餐要吃少,可是並不代表晚餐就不重要了,可以被忽視。
警惕主食不足損害健康
現在,很多人不吃晚飯,或放棄主食只吃一些水果,認為這樣可以減肥,或起到一定的保健作用。的確,這樣做短時間內能達到體重減輕的效果,但長此以往,隨之而來的可能就是頭暈惡心、精神恍惚,容易造成皮膚暗淡、面色蠟黃等問題。
營養專家指出,碳水化合物的攝入不得低於人體攝入總量的55%,如果低於這一水平,就會對身體產生極大危害。
主食不足,身體所需要的碳水化合物就不足。而碳水化合物具有解毒功能,一旦缺乏,血液中有毒的廢物不能及時排除,就會造成膚色暗淡、臉色難看;主食類食物攝入過少,而動物性食物攝入過多,對大腦的危害更加嚴重。動物脂肪在碳水化合物不足的情況下代謝不完全,會使血液中積聚更多的有毒廢物——酮,它能引起惡心、疲勞以及損害腦部健康;同時,主食攝入不足,容易導致氣血營養虧虛,引發腎氣不足。中醫認為,頭發的生長和脫落,潤澤和枯槁都與腎中精氣的盛衰有關,腎氣不足的人頭發容易脫落、乾枯、變白。
晚餐太豐富健康亮紅燈
對於晚餐,大多數人的問題不是吃得太少,而是吃得太多。如今,很多人都習慣「早餐馬虎,午餐應付,晚餐豐富」。甚至,有的人從不回家吃晚飯,下班後就開始每天的「應酬」,吃喝幾個鍾頭,很晚才回家。還有的人加班熬夜後把晚餐和夜宵放在一起,吃完後馬上睡覺。其實,這些不好的習慣容易引起多種疾病,這也讓國人健康頻頻亮起「紅燈」。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營養與食品安全所副所長翟鳳英表示:這種「中午吃不好,晚上補回來」的做法最傷身。由於晚餐飯量不斷增加,進餐時間延長,不少都市人頻頻出現失眠、記憶力減退、不想吃早飯和逐漸發胖等問題,時間長了還會導致許多消化系統、心血管系統疾病。那麼,晚飯到底應該如何吃才更健康?您需要記住健康晚餐的三要素:早吃、素吃、少吃。
可安排在晚上6點左右
晚上8點之後最好不要再吃任何東西,飲水除外。並且,晚餐後4個小時內不要就寢,以便讓食物有充分的時間進行消化。
晚餐早吃是醫學專家向人們推薦的保健良策。有關研究表明,晚餐早吃不僅有助於消化,還可大大降低尿路結石的發病率。人的排鈣高峰常在餐後4~5小時,若晚餐過晚,當排鈣高峰期到來時,人已經入睡,尿液便瀦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時排出體外,久而久之,會逐漸形成結石。
晚餐素吃遠離大魚大肉
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為主,尤其應多攝入一些新鮮蔬菜,盡量減少肉類食物的攝入。
攝入蛋白質過多,人體吸收不了就會滯留於腸道中,會變質,產生氨、硫化氨等有毒物質,刺激腸壁誘發癌症;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大量的臨床醫學研究證實,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的人比經常進食素食的人血脂一般要高3~4倍,而患高血脂、高血壓的人如果晚餐經常進食葷食無異於火上澆油。
晚餐少吃防心腦血管病
與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給的能量不超過全日膳食總能量的30%。晚餐經常攝入過多能量,會引起血膽固醇增高,過多的膽固醇堆積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會誘發動脈硬化和心腦血管疾病。晚餐過飽,血液中糖、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濃度就會增高,晚飯後人們的活動量往往較小,能量消耗少,上述物質便在胰島素的作用下轉變為脂肪,久而久之身體就會逐漸肥胖。
用晚餐做個「最後總結」
晚餐其實可以為你的一天做一個「最後總結」,一些早餐、午餐吃不到的東西可在晚餐適當補充,使一天的食物攝入保持均衡。晚餐時應有兩種以上的蔬菜,既增加維生素又可以提供纖維。如果能在吃完晚飯的40分鍾後外出散散步,將會對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十分有利

D. 中醫養生知識有哪些

中醫養生,就是指通過各種方法頤養生命、增強體質、預防疾病,從而達到延年益壽的一種醫事活動。所謂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長之意;所謂養,即保養、調養、補養之意。總之,養生就是保養生命的意思。以傳統中醫理論為指導,遵循陰陽五行生化收藏之變化規律,對人體進行科學調養,保持生命健康活力。
精神養生是指通過怡養心神,調攝情志、調劑生活等方法,從而達到保養身體、減少疾病、增進健康、延年益壽的目的。
中國傳統養生強調對人與自然界的關系,認為人應順應自然環境、四時氣候的變化,主動調整自我,保持與自然界的平衡以避免外邪的入侵。《周易》雲「一陰一陽之謂道」;「法象莫大乎天地,變通莫大乎四時」。(《易·系辭上》)《老子》雲「道法自然。」就是中醫養生的基本要求。
中醫養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瑰寶,養生是以培養生機、預防疾病、爭取健康長壽為目的。中醫養生有食養、葯養、針灸、按摩、氣功等豐富多樣的養生技術。
古人認為養生之法莫如養性,養性之法莫如養精;精充可以化氣,氣盛可以全神;神全則陰陽平和,臟腑協調,氣血暢達,從而保證身體的健康和強壯。所以精、氣、神的保養是最重要的內容,為人體養生之根本。中醫學把人身最重要的物質與功能活動概括為精、氣、神,認為這是生命之根本,是維持人體整個生命活動的三大要素。早在兩三千年前,《周易》、《黃帝內經》、《老子》裡面已經有一套很完整的養生原理,就像一個永遠也挖不完的寶庫,值得我們再三探索。中醫的養生觀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身心合一三大法寶。
中醫養生的方法有哪些
首先,中醫養生貴在養德,這是健康和長壽的最重要條件。中醫養生歷來重視精神衛生,早在兩千多年前的醫書《黃帝內經》中所言"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就明確提出養生應注重精神方面的保養。道家也強調人應該善良,忠誠、富於愛心、友好、仁慈、同情心以及願意幫助他人的美德。這些美德不但有益於自身更有益於社會。而那些可以擁有這些美德的人則會更能體會到生活中的愉快,享有健康的身心。北京最好的男科醫院是哪家
養生的第二個關鍵因素就是盡心有規律的運動。生病的人需要運動,沒有生病的人也需要通過運動從而得以預防。在運動的同時,達到強身健體,增強意志、促進消化循環,增強免疫力的目的。
第三點就是要保持精神、情感、以及心理上的健康。養生要求我們要培養健康的精神,穩定的情緒,這樣才能避免精神極端、心理波動,和情感不穩定。根據中醫怒傷肝、喜傷心、思傷脾、憂傷
肺、恐傷腎的觀點,進一步說明情緒,精神心理保健是人體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一切對人體不利因素的影響中,最能使人短命夭亡的就是不良的情緒。人的精神狀態正常,機體適應環境的能力以及抵抗疾病的能力就會增強,從而可以起到防病的作用。
健康、平衡的飲食也是養生的必備因素。數千年以來,健康的食物,平衡膳食一直被認定是達到長壽的關鍵因素,不合理的飲食習慣責備認為是使健康出現問題的根源。
預防疾病也是養生的重要一環。通過有規律的鍛煉,正確使用葯物,適當的進行食補,以及其他的有益於健康的活動,每個人都可達到強身健體,延緩衰老之目的。

E. 中醫養生健康小知識

醫養生指保養、調養、頤養生命!­ 以下是有關中醫養生知識的三字經:­ 勤學習,勤思考,勤梳頭,可健腦。­ 勤洗臉,容顏俏,勤洗澡,膚病消。­ 勤運指,可益智,勤運目,視力好。­ 勤走路,腿腳靈,勤交談,舌靈巧。­ 勤鼓耳,聽力健,按摩腹,消化好。­ 勤刷牙,防齲齒,勤叩齒,牙固牢。­ 勤咽唾,保健液,足常摩,心腎好。­ 衣與被,勤洗曬,講衛生,疾病少。­ 親友間,勤交往,常聊天,少煩惱。­ 勤養神,精神好,勤運動,抗衰老。­ 勤體檢,防疾病,都做到,健康保­。 ­失眠時,9-11點喝杯冬瓜汁+酸棗粉。睡覺前吃白蘿卜補腎。早調心肺,晚調肝腎,常調脾胃。早上做搓手護眼運動,晚上做擦背護腎運動。

F. 關於飲食健康的知識

夏天到了,胃口不好又容易吃壞肚子,但這個時候偏偏又是人體力消耗大、需

要加強營養的時候。那麼,夏天應該怎麼吃得清爽又健康呢?這里也同時提醒

你夏天常見的飲食陷阱,讓你避免肥胖,輕松享有窈窕身材。

夏天為何吃不下?

夏天,很多人的胃口會不好,常常是「無病三分虛」,消化功能降低,且

易產生精神疲憊、食慾不振、口苦苔膩、胸腹脹悶、體重減輕等「夏」的症象

。有些人還易發生胃腸道疾患。

溫度高:日本營養師手冢文榮在《大口吃出健康》中指出,氣溫每增高攝

氏10度,身體平均就會減少70卡的需要量,夏天身體所需熱量降低,使人不覺

得飢餓。

脫水現象:空調房裡感受不到水分蒸發,因此水分攝取少,可是腸胃組織

已經輕微脫水,而影響食慾。喝太多含糖飲料:夏天容易口渴,有些人習慣猛

灌含糖飲料,偏偏「糖」是天然的食慾抑制劑,糖分可以很快被血液吸收,會

讓人一下子覺得飽了,因此就吃不下形成惡性循環。

自我調理擺脫「苦夏」

要避免「苦夏」這種情況,一個好的辦法就是做好飲食調節,恢復身體元

氣。

注意補充鹽分和維生素

營養學家建議,高溫季節最好每人每天補充維生素B1、B2各2毫克,維生

素C50毫克,鈣1克,這樣可減少體內糖類和組織蛋白的消耗,有益於健康。也

可多吃一些富含上述營養成分的食物,如西瓜、黃瓜、番茄、豆類及其製品、

動物肝腎、蝦皮等,亦可飲用一些果汁。
勿忘補鉀

暑天出汗多,隨汗液流失的鉀離子也比較多,由此造成的低血鉀現象,會

引起人體倦怠無力、頭昏頭痛、食慾不振、中暑等癥候。熱天防止缺鉀最有效

的方法是多吃含鉀食物,新鮮蔬菜和水果中含有較多的鉀,可多吃些草莓、杏

子、荔枝、桃子、李子等;蔬菜中有大蔥、芹菜、毛豆等也富含鉀。茶葉中亦

含有較多的鉀,熱天多飲茶,既可消暑,又能補鉀,可謂一舉兩得。

勿暴飲暴食,少食冷飲

夏季暑熱,腸胃功能受其影響而減弱,因此在飲食方面,就要調配好,有

助於脾胃功能的增強。細糧與粗糧要適當搭配吃,一個星期應吃餐粗糧,稀與

干要適當安排。夏季以二稀一干為宜,早上吃麵食、豆漿,中餐吃干飯,晚上

吃粥。熱時適當吃一些冷飲或飲料可起到一定的祛暑降溫作用。但雪糕、冰磚

等多用牛奶、蛋粉、糖等製成,不可食之過多。大部分飲料的營養價值不高,

也少飲為好。

清補為佳

夏季尤其是脾虛者,應採取益氣滋陰、健脾養胃、清暑化濕的「清補」原

則,飲食調養宜選用新鮮可口、性質平和、易於消化、補而不膩的各類食品。

「清補」當忌辛辣生火助陽和肥甘油膩生痰助濕類食品,但並非禁忌葷食。陰

虛體弱者在安排膳食時,可以選食瘦豬肉、鴨肉、兔肉、白斬雞、咸鴨蛋、清

蒸鮮魚等富含優質蛋白質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

勾起食慾小技巧

中醫專家、營養保健師都認為,夏日可以多吃些清熱解毒的食物。
苦瓜:現代醫學發現,苦瓜內有一種活性蛋白質,能有效地促使體內免疫細胞

去殺滅癌細胞,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苦瓜含有類似胰島素的物質,有顯著降

低血糖的作用,被營養學家和醫學家推薦作為糖尿病患者的理想食品。苦瓜既

可涼拌又能肉炒、燒魚,清嫩爽口,別具風味。

綠豆:綠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本

草綱目》里記載:用綠豆煮食,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消暑解渴、調和五臟

、安精神、補元氣、滋潤皮膚;綠豆粉解諸毒、治瘡腫、療燙傷;綠豆皮解熱

毒、退目翳;綠豆芽可解酒、解毒。但要注意的是,綠豆不宜煮得過爛,以免

使有機酸和維生素遭到破壞,降低清熱解毒功效。又因綠豆性涼,脾胃虛弱的

人不宜多食。

西瓜:常吃些西瓜可減少患食道癌的危險;西瓜汁中所含的蛋白酶,能把

不溶性的蛋白質轉化為可溶性的蛋白質,從而增加腎炎病人的營養,故西瓜是

腎臟病人的良葯。西瓜皮還是很好的美容劑,用西瓜皮擦面部皮膚,再用清水

洗,能增加皮膚彈性,減少皺紋,增添光澤.

G. 中醫養生小知識有哪些

整體觀念是中醫的一種思想方法,它貫穿於中醫的生理、病理、診法、辯證、養生和治療版等所有的領域中。它權認為:人體是一個以心為主宰、五臟為中心的有機整體;人與自然環境有密切關系,人體和自然環境是一個整體,所以當自然環境發生變化時,人體也會發生與之相適應的變化,中醫歷來重視人和自然環境的聯系。中醫認為,養生即保養生命,主要用於未病之時,包括強身、防病、延壽等三項內容。養生的原則有:適應自然規律、重視精神調養、房事有節、加強形體鍛煉、謹和五味、防止病邪侵害等。 而治療主要用於已病之後,是盡可能快地使疾病痊癒和減輕病人痛苦的手段。治療的原則主要包括:早治防變、治病求本、扶正去邪、調整陰陽、調理氣血、調理臟腑和因時、因地、因人制宜等七項。

H. 如何健康飲食與養生

中醫養生的飲食6原則:食要早、食要少、食要暖、食要緩、食要淡、食要軟。

食要早早就是到了飯點得吃飯。另外,從中醫的角度講,上午7點~9點是胃經當令的時候,所以早飯最好安排在這個時間。中醫還說「胃不和則卧不安」,因此晚飯也盡量早吃,這樣才不會給腸胃增加負擔。

食要少古人常說「飯吃八分飽,少病無煩惱」,就是說每餐飯留那麼一兩口,給肚子兩分的空間。《黃帝內經》也提倡「飲食有節」。澳大利亞研究發現,如果人類時常保持兩分飢餓,其壽命將增長20%~30%。

食要暖中醫講,脾胃乃後天之本。胃喜燥惡寒,所以要避免冰的涼的食物刺激,要暖食。但是要注意,暖食不等於燙食,經常吃過燙的食物會損傷食管,是食管癌的誘因之一。

食要緩這個緩,一來是說要細嚼慢咽,這樣可以充分吸收營養、保護腸胃、促進消化等。二來是想強調要把吃飯當成一件愜意的事情,別吃得太累。

食要淡就是要少油少鹽少加工。之所以要特別強調這個淡字,是因為中國人現在食鹽和食油量超標,由此引發的高血脂、高血壓等病正在增多。

食要軟老年人牙口不好、脾胃消化力弱,宜「吃軟不吃硬」,所謂「硬食」,除了指堅硬的果實類物品外,還包括煎炒油炸、肥甘厚膩一類的不好消化的食物。

說到底,6原則其實就是讓飲食順應食物和人體的自然。

現代人很注意飲食,網上關於長壽老人怎麼吃、吃什麼的介紹很多,發現,這些長壽食譜都不一樣,有些老人平生吃素,另外一些老人卻很愛吃肉,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特點,那就是心情開朗,沒有憂慮。所以,調攝精神、心態,才是養生的重點。

閱讀全文

與中醫養生飲食健康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