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中醫中葯 > 小兒嘔吐中葯治療

小兒嘔吐中葯治療

發布時間:2021-02-19 15:58:30

Ⅰ 兒科常見病症嘔吐怎樣治療

【概述】嘔吐是指乳食由胃中上逆,經口吐出的一種證候。古人謂「有聲有物謂之吐,有物無聲謂之噦」。嘔與吐常同時發生,故合稱嘔吐。又有小兒在哺乳後乳汁自口角唇邊流出,稱為溢乳,多因乳哺過多過急所致,一般不視為病象。
小兒嘔吐以嬰幼兒較為常見。胃為「水谷之海」,主受納水谷,腐熟水谷,以降為順。凡乳食內傷,外感六淫,胃中蘊熱或脾胃虛寒,胃陰不足,肝氣犯胃,暴受驚恐,或蛔蟲內擾,以及其他臟腑疾病等影響胃的正常功能,導致胃失和降,而引起嘔吐。
【治療】嘔吐的病因雖然各不相同,但病機總的是胃失和降,胃氣上逆所致。治則為驅除病邪,和胃降逆。
1.傷食證【症狀】嘔吐酸腐,不思飲食,脘腹脹滿,吐後覺舒,大便結或瀉下,苔厚膩,脈滑數有力。傷乳食者,用消乳丸;傷食者,用保和丸。【方一】消乳丸【組成】香附60克,神曲30克,麥芽30克,砂仁30克,陳皮15克,炙甘草15克。
【來源】《證治准繩》【功效】消乳導滯,和胃降逆。
【用法】上葯共研細末,水泛為丸。1~3月小兒,每次0.2~0.5克;4~6月小兒,每次0.5~0.8克;7~1歲小兒,每次0.8~1克。每日2~3次,食後用姜湯調服。
【方解】方中神曲、麥芽消乳化滯,健胃和中;陳皮芳香化濁,理氣健脾;香附疏肝理氣,以助運化;砂仁化濕行氣,開胃理脾;炙甘草補中健脾,調和諸葯。
【按語】本方主治小兒乳食停滯之證。以嘔吐酸臭乳塊或不消化食物,不思乳食,腹部作脹,舌苔厚膩為辯證要點。嘔吐較甚者,加姜半夏、竹茹;食積化熱者,加連翹、山梔;腹瀉者,加炒黃蓮、雞內金;腹痛者,加木香。脾虛而致積者,不宜使用本方。【方二】保和丸【來源】《丹溪心法》【組成】神曲60克,山楂180克,茯苓90克,半夏90克,陳皮30克,連翹30克,萊菔子30克。
【功效】消食導滯,和胃降逆。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用山楂、神曲、萊菔子消食化積,其中山楂善消肉食油膩之積並行瘀;神曲善消陳腐酒食之積且健脾;萊菔子善消谷面之積而豁痰下氣,三葯相須為用;半夏、陳皮行氣化滯,和胃止嘔;茯苓滲濕健脾,和中止瀉;連翹清熱散結。
【按語】伴有表寒,流清涕,唇舌淡紅,苔白者,去連翹,加紫蘇、生薑;食滯化熱,唇舌偏紅,苔黃者,加黃連、竹茹;大便秘結,嘔吐頻繁,里實之證明顯者,加大黃、枳實。
2.外感證【症狀】猝然嘔吐,伴流涕,噴嚏,惡寒發熱,頭身不適,苔白,脈浮。【方一】藿香正氣散【來源】《大平惠民和劑局方》【組成】藿香90克,白芷30克,紫蘇30克,大腹皮30克,茯苓30克,陳皮60克,厚朴30克,半夏曲30克,白術30克,桔梗60克,炙甘草75克,生薑、大棗(後二葯煎加)
【功效】解表化濕,理氣和中。
【用法】前一味研末為散,每次6~9克,用生薑9克,大棗3枚水煎送服。若作湯劑水煎服,用量按原方比例酌減。
【方解】方中重用藿香,芳香化濕,解表和中,辟穢止嘔,善治吐瀉;半夏曲、厚朴燥濕降逆,行氣消脹;紫蘇、白芷解表散寒;陳皮、大腹皮理氣化濕;白術、茯苓健脾運濕,和中止瀉;桔梗宣肺利膈;甘草、生薑、大棗調和脾胃,調和諸葯。
【按語】表邪偏重,寒熱無汗者,加香薷;兼食滯胸悶腹脹,去甘草、大棗,加神曲、萊菔子、雞內金;腹瀉甚者,加扁豆、薏苡仁;小便短少者,加澤瀉、車前子。【方二】新加香薷飲【來源】《溫病條辨》【組成】厚朴6克,香薷6克,銀花10克,鮮扁豆花12克,連翹9克。
【功效】祛暑解表,清熱化濕。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香薷善解表祛暑化濕;厚朴行氣除滿,內化濕滯;白扁豆健脾和中,滲濕消暑;銀花、連翹清熱解毒。
【按語】夾食滯者,加神曲、麥芽;因穢濁阻膈而致嘔吐者,先服玉樞丹,每次1錠,用開水磨服,起到降逆止嘔的作用。
3.胃熱證【症狀】嘔吐頻繁,食入即吐,吐物酸臭,口渴多飲,面紅目赤,煩躁少寐,舌紅,苔黃,脈滑數。【方一】藿連湯【來源】《幼幼集成》【組成】藿香葉3克,黃連3克,厚朴3克,生薑3片、大棗3枚。
【功效】清熱和胃,降逆止嘔。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用藿香芳香化濕,解表和中,辟穢止嘔,善治吐瀉;厚朴行氣除滿,內化濕滯;黃連清熱和胃;生薑、大棗和胃止嘔。
【按語】大便秘結,伴身熱,口渴,苔黃,脈數者,用大黃甘草湯;虛熱擾胃,氣逆不降而嘔噦者,用竹葉石膏湯或濟生橘皮竹茹湯。
4.胃寒證【症狀】食久方吐,或朝食暮吐,吐出物多為清稀痰水,或不消化乳食殘渣,伴面色蒼白,精神疲倦,四肢欠溫,食少不化,腹痛便溏,唇舌淡白,脈細少力。【方一】丁蔲理中湯【來源】《全國中葯成葯處方集》【組成】人參9克,白術9克,乾薑9克,炙甘草9克,丁香12克,白蔲12克。
【功效】溫中散寒,和胃降逆。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丁香、白蔲和胃止嘔;乾薑溫中散寒,扶陽抑陰;人參補脾益氣;白術燥濕健脾;炙甘草補氣健脾。
【按語】虛寒偏盛,腹痛便溏,四肢欠溫者,加附子、肉桂;脾虛夾食嘔吐而乳食不化者,用香砂六君湯。
5.胃陰不足證【症狀】嘔吐反復發作,常呈干嘔,飢而不欲進食,口燥,咽干,唇紅,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數。【方一】麥門冬湯【來源】《金匱要略》【組成】麥冬70克,半夏10克,人參6克,粳米6克,甘草6克,大棗4枚。
【功效】滋陰養胃,降逆止嘔。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重用麥冬養陰生津,滋液潤燥,以清虛熱;人參、甘草、粳米、大棗益胃氣,養胃陰;半夏下氣降逆,開通胃氣,化其痰涎,且與麥冬相制為用,使全方滋而不膩;甘草兼調和諸葯。
【按語】陰傷較甚者,加生地黃、沙參、石斛;大便干結者,加郁李仁、火麻仁。
6.肝氣犯胃證【症狀】嘔吐酸苦,或噯氣頻頻,胸脅脹痛,精神郁悶,易怒易哭,舌邊紅,苔薄膩,脈弦。【方一】解肝煎【來源】《景岳全書》【組成】白芍12克,荷葉6克,清半夏6克,茯苓6克,陳皮6克,川朴6克,砂仁3克,甘草3克。
【功效】化滯和中,益陰疏肝。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白芍益陰養肝;荷葉芳香疏郁,兼和脾胃;半夏、茯苓、陳皮、砂仁、川朴化濕行滯,調理脾胃;甘草調和主葯。
【按語】腹脹者,加山楂、麥芽;大便滯澀者,加檳榔、木香;夾蟲積者,加使君子;煩渴寢汗者,去川朴、砂仁,加烏梅、銀柴胡。【方二】①左金丸和②四逆散【來源】①《丹溪心法》②《傷寒論》【組成】黃連9克,吳茱萸1.5克,柴胡、枳實、白芍、炙甘草各6克。
【功效】清肝瀉火,和胃降逆。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方中柴胡疏肝解郁,透邪外出;白芍斂陰養血,柔肝緩急;枳實理氣解郁,瀉熱破結;炙甘草益脾和中並調和諸葯。黃連既瀉肝火,又清胃火;吳茱萸既開肝氣之郁結,又制黃連之苦寒。
【按語】小便不利者,加茯苓;泄利下重者,加薤白;氣郁甚者,加香附、鬱金。
7.驚恐嘔吐證【症狀】跌仆驚恐後,嘔吐清涎,面色忽青忽白,心神煩亂,睡卧不安或驚惕哭鬧。【方一】全蠍觀音散【來源】《普濟方》【組成】全蠍1條、茯神10克,陳皮3克,蓮子12克,扁豆12克,法半夏6克,木香5克,丁香3克,代赭石15克,生薑2片、大棗3枚。
【功效】安神鎮靜,抑肝扶脾,和胃降逆。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方解】全蠍熄風止痙,通絡;代赭石平肝潛陽,重鎮降逆;茯神寧心安神;丁香、木香溫中降逆,行氣止痛;陳皮、半夏理氣化痰止嘔;蓮子、扁豆淡滲利濕而和胃;生薑、大棗和胃且緩葯性,減葯毒。
【按語】手足抽搐者,加鉤藤、蟬蛻;唇紅舌赤,偏紅者,加黃連、竹茹;痰熱上涌,嘔吐痰涎為主者,用黃連溫膽湯。

Ⅱ 有沒有什麼中葯治小兒腹瀉

小兒腹瀉是一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次數增多和大便性狀改變為特點的兒科常見病。好發於6個月--2歲嬰幼兒,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但以夏秋季最多。可分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兩種。 小兒非感染性腹瀉主要是由於喂養不當,如進食過多、過少、過熱、過涼,突然改變食物品種等引起,也可由於食物過敏、氣候變化、腸道內雙糖酶缺乏引起。感染性腹瀉可由病毒(以輪狀由於腹瀉易造成寶寶體內水分和電解質的丟失,如不及時補充,易造成脫水休克,甚至可能循環衰竭,出現危險。因此,家長應及時給患兒餵食多種電解質及葡萄糖的口服補液鹽。 簡單配製方法—— 1、米湯500毫升;加食鹽1.75克。 2、白開水500毫升加蔗糖或葡萄糖10克(2小勺),加鹽1.75克。 當寶寶出現腹瀉但尿量正常,無口乾等脫水症狀時,給孩子喂自配糖鹽液應與大便量相等,不能確定大便量時,可按照20~40毫升/公斤體重計算,4小時內服完,以後隨時口服,拉出多少喝進多少。給兩歲以下寶寶喂糖鹽水,可每1~2分鍾喂1小勺,約5毫升,大一點的孩子可以用杯子直接喝。如果患兒有嘔吐可暫停一下,隔10分鍾再慢慢喂服,每2~3分鍾喂1勺。一旦腹瀉停止,必須馬上停服。 查詢更多 腹瀉 信息 病毒為最多)、細菌、真菌、寄生蟲感染腸道後引起。每年10月份到次年2月份是輪狀病毒腹瀉發病高峰。輪狀病毒在乾燥、寒冷季節容易暴發。由於6個月到2歲的嬰幼兒局部免疫力和腸道消化系統發育未完全成熟,容易感染輪狀病毒而發生腹瀉。輪狀病毒腹瀉是自限性的,病程一般為5—10天,多數患兒如果護理得當,愈後不會有問題。 嬰兒腹瀉營養治療原則是飲食上進行調整,停止進食高脂肪和難以消化的食物,以減輕胃腸負擔,逐漸恢復消化功能。所以嬰兒腹瀉要喝脫脂奶。可讓嬰兒既補充優質蛋白質,又能防止脂肪攝入過多而產生滑腸,有利於補充營養,又易為嬰兒腸道消化吸收。 那麼,在家如何備制脫脂奶呢?母乳喂養的方式很簡單,就是縮短每次餵奶的時間,讓孩子吃前1/2—2/3的乳汁。因為母乳的前半部分主要含蛋白質之類的物質;母乳的後半部分主要含脂肪之類的物質,不易消化,所以可以把這部分乳汁擠出來倒掉。 若是人工喂養,可將沖調好的嬰兒奶粉置於冰箱內6小時,剔除上部凝結的脂肪層,將餘下的奶煮沸,再剔除浮膜2—3次,就可達到半脫脂的目的。對腹瀉次數多的嬰兒,也可用開水稀釋後再喂。

Ⅲ 小兒腹瀉 中葯

中醫葯對急性腹瀉的治療以其靈活多變、副作用小見長,所以治療腹瀉時常使用一些中成葯,如藿香正氣丸(液)、黃連素、葛根芩連微丸、楓蓼腸胃康、加味保和丸、參苓白術散等。這些中成葯制劑有抗菌、消炎、止瀉及調節胃腸道功能等作用。臨床上一般可分為以下4型辨證施治: 1.寒濕型多見於暑天過食生冷而發病,表現為腹瀉,大便清稀,不甚臭穢,腹痛腸鳴,惡心嘔吐,胸膈痞悶,或兼惡寒重,發熱輕,鼻塞頭痛,肢體酸痛,舌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治宜:散寒燥濕,芳香化濁。可服用:藿香正氣丸(液)等。 2.濕熱型表現為吐瀉頻作,脘悶惡心,腹痛即瀉,肛門灼熱,吐瀉物皆酸腐臭穢,大便黃褐,小便少色黃,心煩口渴,可伴有發熱,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數。治宜:清熱化濕,調理腸胃。可服用:黃連素、葛根芩連丸、楓蓼腸胃康、加味香連丸等。 3.食滯型多因暴飲暴食所致,表現為腹痛泄瀉,糞便異臭,瀉後痛減,嘔吐酸腐,噯氣飽脹,腹滿厭食,舌苔厚膩,脈弦滑。治宜:消食導滯和中。可服用:保和丸、加味保和丸等。 4.虛寒型多見於脾胃素弱者,表現為吐瀉頻頻,腹痛喜按,面色蒼白,汗出肢冷,口不渴,舌淡,苔白,脈沉遲。治宜:溫中散寒,補益脾胃。可服:附子理中丸、參苓白術散、固本益腸片等。

Ⅳ 小兒吃完中葯後嘔吐怎麼辦

改服健胃消食片 玉屏風顆粒+黃芪精就可以了,也可以起到消食化積 固表止汗的效果。

Ⅳ 中醫小兒運動嘔吐是怎麼回事

運動病

Ⅵ 小兒積食嘔吐吃什麼葯

可以試一試小兒雞內金,中葯的,有點兒苦,現在還有一種像山楂丸的,不過不知道效果一不一樣。

Ⅶ 小孩兒嘔吐中葯名字是蘇什麼

指導意見: 嬰幼兒出現干嘔嘔吐有的是由於食道下端括約肌的功能缺陷,引起胃液或者膽汁還流食道一起的臨床徵候群,部分嬰兒可持續數月,如果嘔吐干嘔嚴重可致營養不良,生長發育遲緩.另外干嘔的情況應考慮為胃消化功能不良,建議少食多餐

Ⅷ 孩子喝中葯嘔吐!怎麼回事怎麼辦呢

可能是味道太苦引起的,中醫一般在湯葯裡面加適量的大棗 扶正 和矯味,你可以試下。在熬葯的時候多加幾枚大棗。喝完可以用薄荷味的牙膏刷牙 就沒有苦味了

Ⅸ 中葯秘方治療小兒吐奶

嬰兒吐奶的原因及處理方法首先要弄清楚寶寶是吐奶、還是溢奶,這兩者的含意不同,原因和處理方法也不一樣。 吐奶的量比較多,可發生在餵奶後不久,或半小時以後,吐奶前孩子有張口伸脖、痛苦難受的表情。溢奶則量少,多發生在剛吃完奶時,一般吐出一、兩口即止。 吐奶是嬰兒常見的現象,有兩方面的原因所致:一是全身性或...胃腸道疾病時的一個症狀;二是嬰兒胃腸首的解剖生理特點容易發生吐奶。總的來看,由於第二種原因引起的吐奶比較常見。由口腔吃進去的奶,先經過一條管道叫食管,然後進入胃內。胃有兩個門,一個是與食管相連接的叫賁門,即胃的入口,另一個是與腸道相接的叫幽門,即胃的出口。 嬰幼兒食管肌肉的張力較低,容易引起擴張,同時蠕動比較慢,故而食物容易淤積。賁門比較松馳,關閉不緊,易被食物沖開。當胃內食物稍多時,可以沖開賁門而倒流回食管。幽門關閉較緊,容易受食物的刺激而發生痙攣,使出口阻力更大,食物通過緩慢或難以通過,食物則由幽門處反流到賁門處,破門而出。 另外,嬰兒的胃不像大孩子和成人那樣垂向下方,而是呈水平位。這樣可使胃的容量變小,存放食物少,同時也容易返回到賁門處。由於上述種種因素的存在,即使在正常情況下,因進食過多,吃奶後立即平卧,乳汁也容易沖開賁門,經食管返至口腔,造成吐奶。孩子偶爾吐一次奶,精神也很好,不一定是有病。 如連續吐幾次,每次餵奶時均吐,應注意孩子是否有發熱,大便情況如何,精神有無改變等等。可能胃腸道本身有問題,也可能其他系統有病變存在,應帶孩子去醫院檢查。 如何預防寶寶溢奶 1、喂養要得當,拍嗝有技巧 專家認為,預防溢奶第一步要做到「喂養得當」,如果頻繁給寶寶換奶粉、換環境和養育者的話,對寶寶的消化系統發育非常不利,會加重溢奶的情況。 一般來說,寶寶吃完奶以後家長要及時拍嗝,此時應注意寶寶有沒有打嗝,而不是拍拍就算了。 2、側睡少吐奶,保護小耳朵 專家表示:「不建議整天抱著寶寶睡。」寶寶睡著後,往小床上放的時候動作要緩慢一點,另外最好用側睡的方法,這樣可以減少吐奶的機會。一般來說寶寶可以保持這樣的側睡姿勢2—3個小時。如果家長擔心寶寶的頭型和壓迫內臟的問題,可以在1小時後,給寶寶換個睡姿。 此外還應該備一塊小毛巾,疊成三角形,從孩子一側耳邊搭到另一側,這樣就算寶寶溢奶,也不會弄臟枕頭或流到耳朵。保持寶寶耳朵的清潔很重要,因為寶寶耳蝸淺,比成人更容易患中耳炎。 3、每天一次泳,消化功能好 對於運動功能不發達的嬰兒來說,能夠堅持游泳是很有益處。 嬰兒在水中可進行全身運動,水對於寶寶的身體還有溫柔的按摩和撫觸作用;此外,游泳對寶寶的消化能力發展也很有幫助,可減少溢奶情況的發生。所以專家建議如果條件允許,各位媽媽應多給寶寶游游泳。

閱讀全文

與小兒嘔吐中葯治療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萬博動物醫院在線電話 瀏覽:380
臨淄愛佳寵物醫院 瀏覽:582
蘇泊爾養生壺怎麼樣打開 瀏覽:104
肝轉移的治療方法 瀏覽:845
養生壺如何做現磨咖啡 瀏覽:787
中醫治療失眠能根治嗎 瀏覽:391
望京附近看婦科好的醫院 瀏覽:773
治療葯物依賴的醫院 瀏覽:100
閔行區中醫院地址 瀏覽:543
治療頑固性失眠的葯物 瀏覽:489
石龍人民醫院體檢 瀏覽:507
盛京醫院婦科哪個醫生好 瀏覽:613
甘肅省人民醫院燒傷科 瀏覽:724
老年痴呆嚴重送康復醫院好嗎 瀏覽:185
治療糖尿病陽痿的中葯方 瀏覽:565
汕頭潮陽哪裡有寵物醫院 瀏覽:984
醫院婦科治療儀 瀏覽:758
興義博愛醫院婦科 瀏覽:749
湖北武漢兒童醫院電話 瀏覽:190
最好的傳染病醫院 瀏覽: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