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什麼葯治咳嗽最好,最好是中葯。
希望可以幫到抄你:
5種咳嗽的襲食療法。
風寒咳嗽可用杏仁10克、生薑3片、白蘿卜100克水煎服。
風熱咳嗽可用藕汁、梨汁各半盅合服。
痰熱咳嗽不妨用新鮮熟木瓜一個,去皮蒸熟,加少量蜜糖吃。
痰濕咳嗽用薏米煮粥,有助於治療咳嗽和喉中漉漉痰聲;或用桔皮30克煎取濃汁,去渣,然後加入粳米50到
100克煮粥。
肺氣虛久咳或陰虛久咳,用柚核二十多粒,加冰糖、水煎服,一日三次,對久咳有利。也可用百合30克加蜂蜜
蒸熟吃,有利於久咳和口乾。
Ⅱ 咳嗽吃什麼中葯止咳效果好
咳嗽反復,止不住?中醫給出4味止咳良葯。
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會出現咳嗽的,而且大家總是以為咳嗽也是非常小的疾病,其實咳嗽比較厲害或者就咳不愈也是非常危險的,咳嗽反復止不住,中醫給了這4位止咳的良葯,不妨可以了解一下的。
哪些中葯材可治咳嗽?
人們在感冒後的咳嗽其實分為兩種類型,一是乾咳,二是濕咳。乾咳,顧名思義就是乾性咳嗽,一般情況下患者是基本上不會產生痰液的,濕咳則是伴有較多的痰液,這兩者在治療上存在著不小的差別。
1、川貝母
川貝母是屬於百合科的植物,性質偏甘寒,味道泛苦。主要對肺部和心臟方面有著裨益效果。川貝母本身可以清熱解毒,是潤肺的好物,在臨床上經常被運用於清肺化痰,止咳平喘,作用於肺熱燥咳,也就是說此品是針對乾咳患者的良方,能夠治痰熱胸悶等。川貝母經常與麥冬、百合等搭配食用,可治陰虛咳嗽,一般是煎熬成中葯湯進行內服,當然在現代醫學的發展下,也有一些被做成丸狀可直接配水吞服的葯品。要注意的是胃部有病症的患者切忌服用,因為川貝母對胃粘膜部分有著一定的刺激性。
2、前胡
前胡是一種歸類於傘型科的植物,是白花前胡的乾燥根部。性質微寒,味道苦中帶辛,主要對人體肺部有一定的補助。前胡本身可以疏風散熱和降氣祛痰,作用於外感風熱或者是痰熱咳喘,也就是說它對於濕咳有著良好的療效。前胡也是做中葯飲湯進行內服,但要注意的是此品不適用於陰虛咳嗽的患者。
3、苦杏仁
苦杏仁從屬於薔薇科,是山杏,東北杏等乾燥成熟的種子,性質偏溫,味道有些苦,對人體肺部以及大腸有著裨益效果。苦杏仁本身是有一定毒性的,它有著兩個功效,一是可以潤肺止咳,二則是能夠加快腸道蠕動速度,也就是說此品對乾咳患者以及便秘人群都有一定的幫助。食用方法也是煎湯內服,或者選擇葯丸進行配水吞服。但因為帶有些微毒性,所以用量一定要有所控制,避免中毒。
4、白果
白果從屬於銀杏科的成熟種子。性質偏平,味道里含有甘,苦和澀意。也是帶著微毒性,主要對人體肺部和腎臟有著一定的幫助。白果本身是跟苦杏仁一樣,有著兩種療效:一個是化痰平喘,對於濕咳患者緩解病情有著一定的幫助;二是幫助尿頻患者減緩病情的嚴重性。白果直接食用有著巨大的毒性,經過煎炒以後毒性會有所減弱,所以在做葯材的時候要記得把外層的皮和內層的薄皮和芽尖去除。
咳嗽不能吃什麼?
俗話說,越是不能吃什麼越是想吃什麼。在咳嗽的期間也是感冒後期,有些人因為禁不止美食的誘惑,沒能忌口,導致咳嗽一直不能平復。那麼咳嗽期間到底需要避諱哪些食物呢?常見有3種:
首先是不吃冷性食物。咳嗽的時候喉嚨處在敏感期,這時候再吃一些寒涼的食物就會導致咽喉受到刺激,加重病情。
其次是不吃酸性水果。酸性水果會把痰液收斂會肺中,導致痰液無法排出,咳嗽經久不愈。因此在咳嗽的時候,水果都是不宜多吃的,尤其是酸性水果。
最後是不吃辛辣食品。在感冒還沒徹底恢復之前,辛辣食品是不能碰的。因為感冒的過程里,人體溫度本來就會有所上升,新城代謝的速度也會變快,這時候還是不要再對這兩樣身體變化多加刺激了。
在遇到感冒的時候,每個人都可以出現咳嗽之類的,因為久咳不愈也是非常危險的,所以可以通過這4個小秘方可以更好的去治療的,生活中應該要記得多喝一些白開水,避免經常吃一些辛辣刺激的,因為這樣才會引起一些病情加重的。
Ⅲ 常用的止咳中成葯有哪些種類
病情分析:
中成葯治療咳嗽,只要對症,效果是不錯的。
指導意見:
1、梨膏類止咳葯;2、杏仁止咳糖漿;3、蛇膽川貝類止咳葯;4、強力枇杷露等。
Ⅳ 怎樣喝請問治療咳嗽的中葯要怎樣煎
根據中葯葯味、治療目的、疾病性質等等的不同,中葯的煎煮方法往往差別明顯,下面就我門診常用中葯湯劑的煎煮要點,贅述如下,以補門診的粗陋之處。
一、煎葯器具的選用
中葯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的煎葯器具有密切的關系。現在仍是以砂鍋為好,也可選用搪瓷鍋(不能夠漏底)或玻璃煎器,不能使用鐵鍋、銅鍋。
二、煎葯的加水量
中葯材因其質地不同,它的吸水量差別也較大。因此,煎煮花、葉、全草類葯物,加水量就要多一些。煎煮礦物類、貝殼類葯物、加水量就少一些。按照傳統的加水方法,是將葯物放入鍋內、第一次煎煮的加水量以水超過葯物表面3-5厘米,第二次煎煮的加水量以超過葯物表面3厘米為准。
如果按上述方法加水方法煮好後葯液過多,可以減少加水量,但是還是應該以浸沒為度。
如果煎出來的葯液較多,也可以在煎煮完成,把葯液倒出來後,再把葯液單獨在火上煎熬收干水分至合適的葯液量。此法在煎煮補益、調理為主的中葯時可以實施,在煎煮以止咳、解表、化痰的中葯時不推薦。
三、咳嗽中葯的服葯量
一般正規服葯,成人每次吃飯小碗大半碗,約150毫升。兒童視體格大小,學齡前每次吃飯小碗小半碗,約80毫升,學齡兒童每次吃飯小碗半碗,約120毫升。
臨時作為止咳作用的中葯一般喝20毫升即可,咳劇即服。
作為解表退熱的中葯應該熱服,每次約50毫升,頻頻啜服。
四、煎葯中注意的問題
1、煎葯前的浸泡
葯物在煎煮前一定要浸泡,煎葯時易於有效成分浸出。一般以花、葉、莖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0.5小時。以根、種子、根莖,果實類為主的葯物浸泡時間為1小時。夏天相對浸泡時間應該相對縮短,冬天相對浸泡時間可以相對延長。
2、煎煮次數
煎葯的次數以兩次為宜。一般頭煎葯汁較濃,二煎葯汁相對較淡,建議頭汁、二汁葯液放在一起混勻,再平均分成兩頓口服。
3、煎葯的溫度
煎葯溫度的高低,中醫稱之為「火候」。一般有「文火」或「武火」之別。武火一般煮開後再開取「中大火」煎煮15至20分鍾,文火一般煮開後再開取「中小火」煎煮30至60分鍾。煎取治療感冒、咳嗽、化痰等為主的葯物時候應該用武火,煎取補益調理為主的葯物時應該用文火。
4、服葯時間
一般葯物每日兩次,每次小碗大半碗,飯後半小時為宜,早、晚各一次。
治療脾胃疾病的可以咨詢醫生意見放在飯前半小時,治療失眠的可以再睡前半小時服用。
治療咳嗽的,可以每日再增加6次,每次30-50毫升。
如果特殊需要在兩餐間服用的,建議服用前吃些食物如餅干,以免傷胃。如果有傷胃表現,可以服用達喜調整,患者請醫生修改處方。
5、感冒葯物的煎煮、服用的特殊方法
治療感冒、發熱、咳嗽的中葯,因為某些有效成分是揮發性物質,建議隨煎隨服,一日兩次按正規葯物劑量、時間服用,平時可以每間隔2-3小時少量服用30-50毫升,每天再增加4-6次。或者在咳嗽劇烈時參照止咳葯水的喝法增加服用一次,以臨時止咳。
Ⅳ 求一個治療咳嗽的中葯處方
1.睡前喝口香油,第二天起床再喝一口,明顯減輕,連續多天,能治癒啦!
這樣還可以內。延緩衰老,保護血管,容潤腸,保護嗓子,治鼻炎了。
2.白蘿卜切成小塊,放在蜂蜜里。兩小時後,到蜂蜜化成水後再喝。每次一小勺就好。
3.有句話叫:生薑拌蜜,咳嗽可治。就是用開水拌就好。只是適合冬季咳嗽(由於風寒引起的,貌似不符合你說的情況哈)。
4.治療痰多:芝麻一小把,綠豆一小把,白菜疙瘩4-5個,白蘿卜半個(250g左右)加白糖或者冰糖煮湯喝,一般三副就好。
額呵呵、小稻,這是我從我姨那找的,也不知道行不行,試試吧,應該沒什麼壞處,都是日常吃的東西。
另外,肯定不能總抽煙啦!要不然估計好不了!不要吃辣的,鹹的。多喝水!
Ⅵ 咳嗽有哪些中成葯
治療除肺陰虧耗型外的治療多型咳嗽的中葯配方,其特徵是它由下述配比的中葯原料製成:麻黃6克-10克、杏仁10克、甘草10克、射干15克、法夏10克、百部20克、白前20克、前胡15克、紫苑15克、尖貝5克、瓜殼10克、黃芪10克、防風10克、白術10克,本發明對外感咳嗽的風寒襲肺、風熱犯肺、風燥傷肺,與內傷咳嗽的痰濕蘊肺、痰熱郁肺、肝火犯肺均能起到宣肺平喘,止咳止嗽,尤其對咳嗽反復發作者更為有效,經臨床診治近百例,總有效率為96%。
另:
方一
成分:鮮魚腥草15g,石吊蘭15g。
用法:水煎服。
方二
成分:枇杷葉 3Dg,白絨草 30g,魚腥草 15g。
用法:水煎服。〔注〕此方用於久咳。
方三
成分:白粉藤莖 15g,百合 15g,冰糖 30g。
用法:水煎服。〔注〕此方用於久咳。
方四
成分:鮮茼蒿菜 150g。
用法:水煎,去殘渣,加冰糖適量,待溶化後分 2 次服用。
方五
成分:土黨參 60~120g,豬腳爪 1 只。
用法:水燉服。 〔注〕此方用於寒咳。
方六
成分:大金發蘚 9g,沙參 9g,黃柏 6g,梧桐樹皮 6g,大血藤 6g,蛇
含 6g。
用法:水煎服。〔注〕此方用於咳嗽、盜汗者。
方七
成分:毛莖紫金牛 30g,枇杷葉 15g。
用法:水煎服。
方八
成分:蛇菇 9g,肺筋草 9g,鹿銜草 9g,岩白菜 9g,白茅根 9g,枸杞
根 9g,瘦肉適量。
用法:水燉服。〔注〕此方用於肺熱咳嗽、咳血。
方九
成分:銀粉背蕨 15g,雞蛋 1 個。
用法:銀粉背蕨水煎,沖雞蛋服。〔注〕本 方亦用於肺結核咯血。
方十
成分假地豆 15g,一枝黃花 15g,連錢草 15g。
用法:水煎服。〔注〕此方用於傷風咳嗽。
方十一
成分:貓尾射根 9~15g,豬肉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十二
成分:綿毛鹿茸草 30,連錢草 15g,浙貝母 10g,桔梗 9g。
用法:水煎服。
方十三
成分:落葵 30g,薄荷 30g,黎葉 15g。
用法:水煎服。
方十四
成分:楮頭紅 15g,葦莖 15g,藕片 15g,爵床 15g。
用法:水煎服。 〔注〕此方用於肺熱咳嗽。
方十五
成分:算盤子根 250g,豬蹄適量。
用法:同燉服。 〔注〕此方用於久咳不止。
方十六
成分:福建胡頹子葉20g,五味子9g,茯苓 10g,白術 10g,黨參 10g。
用法:水煎服。 (注)此方用於久咳。
方十七
成分:鮮尖尾楓葉 30g(去葉背毛),冰糖適量。
用法:水煎服。
方十八
成分:竹節參 9g,鼠麹草 15g,藕節 15g,川貝母 6g。
用法:水煎服。 〔注〕此方用於咳嗽多痰。
方十九
成分:陰地蕨 6~15g,蘿卜 30g,冰糖適量。
用法:水煎服。 〔注〕此方用於熱咳。
方二十
成分:連錢草 15g,蘇葉 9g,薄荷 9g,前胡 9g。
用法:水煎服。 〔注〕此方用於傷風咳嗽。
方二十一
成分:雞蛋參 30g,豬瘦肉適量。
用法:同燉服。
方二十二
成分:兗州卷柏 45g,青殼鴨蛋 2 個。
用法:水煎,去渣服湯、蛋。〔注〕此方也可用於吐血。
方二十三
成分:垂穗石松 30g,豬膀胱 1 個(去油)。
用法:水燉服,連服 3~5 日。〔注〕此方也可用於吐血。
方二十四
成分:南天竹根 30g,鮮枇杷葉(去毛)15g。
用法:水煎服。 〔注〕此方用於肺熱咳嗽。
方二十五
成分:南五味子果 15g。
用法:水煎服。
方二十六
成分:肺形草 30g,魚腥草 5g,連錢草 15g,甘草 6g。
用法:水煎服。
方二十七
成分:鐵線蕨 30g,車前草 30g。
用法:水煎服。
方二十八
成分:榕樹皮干品 30~60g(或干葉 15~30g)。
用法:水煎服,每日 2 次。 〔注〕此方用於感冒咳嗽。
方二十九
成分:石吊蘭 30g,五皮風 15g,車前草 15g。
用法:水煎,1 日內分 3 次服。 〔注〕此方用於風寒咳嗽。
方三十
成分:地瓜藤 60g。
用法:水煎服。 〔注〕此方也可用於吐血。
Ⅶ 求治咳嗽中葯配方
我這幾天和你差不多抄。也在發燒咳嗽。
中葯配方效果有的,就是療效慢。
復方甘草合劑效果還不錯,就是味道難聞又很難喝,喝下去食道里有熱熱的感覺,很舒服。
川貝枇杷露據說效果不怎麼樣
陪夫人效果很好,但是價錢貴,據說純西葯制劑,有點毒性
強力枇杷露(煉蜜)還不錯。咳得就算再厲害,吃下去了以後,立馬就不咳了。但是,喝過煉蜜以後再吃其他東西的話就不行了,就會再咳,得再喝一口。
因此我推薦
強力枇杷露。
但是一天只能服用3次。在其間可以買金嗓子喉片,止咳又潤喉。
還是使用中成葯吧。這都是別人智慧的結晶。總比自己熬出來的葯de
效果來的好吧?
鼻涕黃,可能是鼻炎。在發燒的話,再吃點西葯抗生素吧。如果確定不過敏的話,就去葯店買羅紅黴素分散片。一定要中葯的話,得到醫院讓中醫開。
。
樓上2位開得葯效果很微弱,預防感冒,去除內熱還行吧。
Ⅷ 哪些中草葯可治療咳嗽
杏仁
成分:種子含脂肪油約5%,苦杏仁甙2%,後者水解後可生成氫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等。此外,尚含有苦杏仁酶、苦杏仁甙酶及櫻甙酶。
性味歸經: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作用: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治療劑量的本品經口服後,其有效成分苦杏仁甙在體內緩慢水解,逐漸生成微量氫氰酸,後者對呼吸中樞呈鎮靜作用,使呼吸運動趨於安靜而呈現鎮咳和平喘的作用。為常用的止咳、平喘中葯。
不良反應:多服易中毒,輕則頭暈、嘔吐,重則昏迷、驚厥、呼吸障礙、瞳孔散大。
枇杷葉
成分:含皂甙、苦杏仁甙、齊墩果酸等。
性味歸經:苦,平。歸肺、胃經。
作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因含苦杏仁甙,故作用與苦杏仁相似,口服後分解出微量氫氰酸,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所含油質有輕度的祛痰作用,本品的水煎劑,經動物實驗有抑菌、平喘和祛痰作用。
百部
成分:含有百部鹼、原百部鹼等多種生物鹼。
性味歸經:甘、苦,平。歸肺經。
作用:潤肺止咳,滅虱殺蟲。葯理實驗證明,百部能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抑制咳嗽反射,從而產生鎮咳作用,為中樞性鎮咳葯。抑菌試驗表明,對結核桿菌、白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動物試驗尚表明,本品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有防治作用。
半夏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作用: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葯理實驗有鎮咳、止吐和催吐(生半夏)作用。鎮咳作用略次於磷酸可待因。作用機理可能是直接抑制咳嗽中樞,止吐作用則可能是由於抑制嘔吐中樞所致。
膽汁
成分:主要為膽酸鹽。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肝、膽經。
作用:清肺化痰,清熱解毒。實驗表明,膽酸鈉有中樞鎮咳作用,且對支氣管平滑肌有舒張作用。膽汁對呼吸道常見的甲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卡他球菌等均有較好的抑製作用。臨床用於百日咳、慢性氣管炎等症,療效確實,且不良反應少見。
不良反應:口服膽莢片的主要不良反應為口乾、胃部不適、惡心、大便轉溏。
浙貝母
成分:主要含有浙貝鹼、浙貝次鹼等。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心經。
作用:止咳化痰,清熱散結。葯理實驗證明,浙貝鹼有較明顯鎮咳作用及支氣管平滑肌鬆弛作用。其鎮咳作用機理可能與支氣管平滑肌舒張有關。浙貝母臨床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急性上呼吸道炎、氣管炎、肺炎之咳嗽,與川貝母比較,浙貝母適用於急性風熱咳嗽,川貝母適用於慢性虛勞咳嗽。
川貝母
成分:主要有川貝鹼、爐貝鹼、白爐貝母鹼等生物鹼。
性味歸經: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作用: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作為鎮咳祛痰的葯物,主要用於無痰或少痰的咳嗽,但川貝既能祛痰,又有抑制痰涎分泌之效,故痰多者也適用。臨床多用來治療肺結核、慢性氣管炎等的咳嗽症狀。對寒濕而致的痰飲咳嗽,川貝效果不佳。
Ⅸ 求一個治療咳嗽的方子(中葯)
金銀花15 連翹15 荊芥5 防風3 白僵蠶3 射干3 蒲公英3克,紫蘇葉3克這個在煮好後放進去泡一會就行了,專白痰的話加入生薑屬3片,黃痰的話加入浙貝母6克,平時多喝水,主要是你體質下降了,肺功能減弱了,平時可以多活動活動
Ⅹ 有什麼中葯可以治咳嗽的
杏仁
成分:種子含脂肪油約5%,苦杏仁甙2%,後者水解後可生成氫氰酸、苯甲醛及葡萄糖等。此外,尚含有苦杏仁酶、苦杏仁甙酶及櫻甙酶。
性味歸經:苦,微溫,有小毒。歸肺、大腸經。
作用:止咳平喘,潤腸通便。治療劑量的本品經口服後,其有效成分苦杏仁甙在體內緩慢水解,逐漸生成微量氫氰酸,後者對呼吸中樞呈鎮靜作用,使呼吸運動趨於安靜而呈現鎮咳和平喘的作用。為常用的止咳、平喘中葯。
不良反應:多服易中毒,輕則頭暈、嘔吐,重則昏迷、驚厥、呼吸障礙、瞳孔散大。
枇杷葉
成分:含皂甙、苦杏仁甙、齊墩果酸等。
性味歸經:苦,平。歸肺、胃經。
作用:清肺化痰,止咳平喘。因含苦杏仁甙,故作用與苦杏仁相似,口服後分解出微量氫氰酸,有一定的止咳作用。所含油質有輕度的祛痰作用,本品的水煎劑,經動物實驗有抑菌、平喘和祛痰作用。
百部
成分:含有百部鹼、原百部鹼等多種生物鹼。
性味歸經:甘、苦,平。歸肺經。
作用:潤肺止咳,滅虱殺蟲。葯理實驗證明,百部能降低呼吸中樞的興奮性,抑制咳嗽反射,從而產生鎮咳作用,為中樞性鎮咳葯。抑菌試驗表明,對結核桿菌、白喉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肺炎雙球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動物試驗尚表明,本品對亞洲甲型流感病毒的感染有防治作用。
半夏
性味歸經:辛,溫,有毒。歸脾、胃、肺經。
作用:燥濕化痰,降逆止嘔,消痞散結。葯理實驗有鎮咳、止吐和催吐(生半夏)作用。鎮咳作用略次於磷酸可待因。作用機理可能是直接抑制咳嗽中樞,止吐作用則可能是由於抑制嘔吐中樞所致。
膽汁
成分:主要為膽酸鹽。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肝、膽經。
作用:清肺化痰,清熱解毒。實驗表明,膽酸鈉有中樞鎮咳作用,且對支氣管平滑肌有舒張作用。膽汁對呼吸道常見的甲型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雙球菌、卡他球菌等均有較好的抑製作用。臨床用於百日咳、慢性氣管炎等症,療效確實,且不良反應少見。
不良反應:口服膽莢片的主要不良反應為口乾、胃部不適、惡心、大便轉溏。
浙貝母
成分:主要含有浙貝鹼、浙貝次鹼等。
性味歸經:苦,寒。歸肺、心經。
作用:止咳化痰,清熱散結。葯理實驗證明,浙貝鹼有較明顯鎮咳作用及支氣管平滑肌鬆弛作用。其鎮咳作用機理可能與支氣管平滑肌舒張有關。浙貝母臨床用於治療風熱感冒、急性上呼吸道炎、氣管炎、肺炎之咳嗽,與川貝母比較,浙貝母適用於急性風熱咳嗽,川貝母適用於慢性虛勞咳嗽。
川貝母
成分:主要有川貝鹼、爐貝鹼、白爐貝母鹼等生物鹼。
性味歸經:苦、甘,微寒。歸肺、心經。
作用:清熱潤肺,止咳化痰。作為鎮咳祛痰的葯物,主要用於無痰或少痰的咳嗽,但川貝既能祛痰,又有抑制痰涎分泌之效,故痰多者也適用。臨床多用來治療肺結核、慢性氣管炎等的咳嗽症狀。對寒濕而致的痰飲咳嗽,川貝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