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治眩暈的中葯有哪些
治療眩暈,一般可以使用藿香正氣水,還可以用風油精塗抹太陽穴和人中。
㈡ 治療眩暈的葯方要用到哪些葯材
眩是指眼花或眼前發黑,暈是指頭暈甚或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轉。二者常同時並見,故統稱為「眩暈」。輕者閉目即止;重者如坐車船,旋轉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惡心、嘔吐、汗出,甚則昏倒等症狀。眩暈的病因復雜,可由神經系統或其他系統的多種病因所引起。
中醫學對本病的認識久遠,認為眩暈屬肝所主,與髓海不足、血虛、痰飲、邪中等多種因素有關。
【方一】張氏眩暈方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澤瀉24克,生白術9克,鉤藤15克。
【功用】健脾利水,消腫。
【主治】內耳眩暈。
【方解】方以澤瀉利水消腫,白術健脾利水,鉤藤平肝潛陽,諸葯合用,共奏健脾利水,平肝熄風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張氏眩暈方具有利尿、消除內耳水腫、鎮靜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二】半夏白術天麻湯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半夏9克,白術9克,天麻9克,茯苓9克。
【功用】化痰降濁,健脾和胃。
【主治】痰濁中阻型眩暈。
【方解】無痰不作眩。方以半夏燥濕祛痰,白術、茯苓健脾化濕,天麻熄風平肝,諸葯合用,共奏豁痰降濁,健脾和胃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半夏白術天麻湯具有調脂、鎮靜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三】天麻鉤藤湯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天麻9克,鉤藤9克,石決明30克,山梔9克,茯苓9克,菊花9克,白芍9克,代赭石15克,陳皮9克。
【功用】平肝熄風,和胃降濁。
【主治】肝陽上亢型眩暈。
【方解】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方以天麻、鉤藤平肝熄風,石決明、代赭石鎮肝潛陽,山梔、菊花清肝,芍葯養陰斂肝,陳皮和胃,諸葯合用,共奏平肝熄風、胃降濁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天麻鉤藤湯具有降血壓和調節血脂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四】補中益氣湯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黨參9克,黃芪15克,白術9克,陳皮9克,升麻9克,歸身9克,鉤藤9克,半夏9克,茯苓9克。
【功用】補中益氣,養血熄風。
【主治】中氣不足型眩暈。
【方解】氣血虧虛,清竅失養,則發為頭暈目眩。方以參、芪、苓、術、草益氣健脾,升麻、柴胡提升清氣,半夏、陳皮理氣和中,當歸養血和血,諸葯合用,共奏補中益氣、養血熄風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補中益氣湯具有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質代謝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五】益氣養血湯
【出處】《中國中醫秘方大全》
【組成】黃芪15克,黨參9克,白術9克,茯苓9克,當歸9克,川芎6克,白芍9克,鉤藤9克,珍珠母30克。
【功用】益氣養血,熄風安神。
【主治】主治氣血二虛型眩暈。
【方解】氣血虧虛,清竅失養,則發為頭暈目眩。方以參、芪、苓、術益氣健脾,歸、芍、芎養血和血,鉤藤、珍珠母平肝熄風,諸葯合用,共奏益氣養血,熄風安神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益氣養血湯具有改善微循環,增加血流量,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脂質代謝,鎮靜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六】止暈方
【出處】《中華醫葯化工》
【組成】煅磁石30克(先煎),石決明18克(先煎),生牡蠣30克(先煎),白蒺藜12克,制稀薟9克,西羌活1.2克,北細辛0.45克,甘杞子15克,制首烏5克,紫河車5克,炒當歸9克,炒白芍9克,五味子2.4克,白沙參3克,炙黃芪12克,旋覆花5克(包煎),海蛤粉5克(包煎),南沙參12克,法半夏5克,橘絡紅各3克,川貝母5克(杵),夏枯草9克,雲茯苓9克。
【功用】補精益氣,安神和絡化痰,佐以熄風潛陽。
【主治】眩暈症(美尼爾氏綜合征)。
【方解】本症既非單純風、火、痰之實證,亦非單純之氣血不足、肝腎虧虛之虛候,而是精氣不足,肝腎並虛,肝陽痰火為患。病情復雜,治應標本兼顧,陰陽並補,氣血兩益,肝腎同滋。痰火固宜清化,然病久痰逆絡痹,須兼而治之,故溫清潤化同用,苦降和絡並施,佐以石決明、牡蠣、白蒺藜,平肝熄風潛陽。用羌活、細辛者,取其引葯上下分行。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止暈方具有鎮靜,解熱、抗炎、鎮痛,改善脂質代謝等作用。
【用法】水煎服,日1劑。
【方七】二陳湯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半夏、橘紅各5兩,白茯苓3兩,甘草1兩5錢。
【功用】燥濕化痰,理氣和中。
【主治】濕痰為患,胸膈痞悶,頭痛惡心。
【方解】痰濕困阻,則清陽不升,清竅失養,發為眩暈。方以半夏、橘紅化痰理氣,茯苓健脾利濕,甘草調和諸葯,共奏燥濕化痰,理氣和中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二陳湯具有改善脂質代謝的作用。
【用法】每服4錢,用水1盞,生薑7片,烏梅1個,同煎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方八】八風散
【出處】《太平惠民和劑局方》
【組成】藿香8兩,白芷、前胡各1斤,黃芪、甘草、人參各2斤,羌活、防風各3斤。
【功用】疏散風邪,清利頭目。
【主治】風氣上攻,頭目眩暈。
【方解】無風不作眩。方以藿香、白芷、羌活、防風疏散風邪,前胡理氣化痰,黃芪、人參、甘草補氣,諸葯合用,扶正祛邪,以收散風邪,利頭目之功。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八風散具有抗炎、解熱、鎮痛、提高機體免疫力等作用。
【用法】上為細末,每服2錢,食後溫服。
【方九】下痰丸
【出處】《增補驗方新編》
【組成】白礬1兩,細茶葉5錢。
【功用】化痰祛風。
【主治】風痰眩暈。
【方解】方以白礬化痰祛風,風祛痰消則眩暈自止。
【葯理】現代葯理研究發現,下痰丸具有降脂、抗炎等作用。
【用法】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遠姜湯送下。
㈢ 治療眩暈症用什麼中葯好
治療眩暈症可以口服眩暈靈,消除頭暈目眩,舒張大腦微循環及供血障礙,斷絕眩暈再次復發。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㈣ 治療眩暈症的中成葯有哪些
眩暈有的是因為血壓比較低,腦供血不足,甚至還會昏倒。比如,在年亞特蘭大奧運會上,我國著名的射擊選手王義夫昏倒在賽場,就是這個原因所致。
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眩暈是怎麼發生的呢?我認為,除去腦神經畸形等先天因素或外傷引起的器質性病變外,大約有80%的眩暈與頸椎椎間關節錯位有關。
2009年7月18日,由北京市中醫管理局、北京市衛生局、中國醫葯衛生事業發展基金會、中國民間中醫醫葯研究開發協會共同舉辦的「中醫刁氏正脊」治療「眩暈""心臟神經官能症」市級科研項目啟動儀式暨發展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刁文鯧教授對眩暈的研究結果是:對於確診是由於枕寰關節或寰樞關節錯位導致的眩暈,治癒率83%,有效率96%。怎麼治的呢?那就是採用「中醫刁氏脊椎關節五點一線手法復位術」,針對錯位的椎間關節進行手法復位。隨著錯位的椎間關節復正,其相對應的組織器官達到相對平衡,眩暈等症狀自然就會緩解、消除。
眩暈能治,自然也能防。平時我們如何預防眩暈呢?多練習刁氏脊椎保健操的第一、二、三節。另可取足臨泣穴、外關穴,每天進行點揉,天天堅持。外關穴是手少陽三焦經上的經穴,取這個穴位,最好是坐或仰卧,此穴在前臂的背側,手腕橫皺紋向上3指寬處,與正面的內關穴相對。每天點揉足臨泣穴、外關穴能夠防治眩暈。
㈤ 中葯治療眩暈症的叫杜什麼
眩暈的中醫治治療可分為內外法則。內治以中葯為主,中葯有中成葯和湯劑。中成葯需要根據你的體質給不同的葯。中葯湯劑主要通過臨床醫生的檢查進行辨證施治。此外,外治法也是它的一大優勢,如針灸,推拿,拔罐等都能起到疏通經絡,益智健腦,改善眩暈的作用。如果眩暈的比較厲害,建議到醫院進行診治。
㈥ 治頭暈目眩的中葯都有哪些
你好!胸口發悶 頭暈目眩,可見於心肺疾病,也可見於全身感染性疾病,你的情況應該去醫院做個血尿常規,血電解質,心電圖,胸片等相關檢查,明確診斷後再治療.
㈦ 中葯治療眩暈的原則有哪些
1.無風不作眩(由肝氣不調引起的眩暈症)。中醫認為,肝為風木之臟,主動主升。憂郁惱怒,可致肝氣不調,氣郁化火,肝陽上亢,肝風內動,上擾清竅,發為眩暈。此型眩暈症的臨床表現為頭暈目眩,頭脹或痛,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耳鳴口苦,面色紅赤,血壓偏高等。此症多因情志刺激而誘發。治療此症應以平肝熄風為主。方葯可用鎮肝熄風湯加減:取杭芍15克,玄參15克,龍骨20克,牡蠣20克,代赭石15克,龜板10克,天麻10克,鉤藤15克,夏枯草15克,夜交藤15克,牛膝10克。將上葯水煎2次,將葯液混勻。每日一劑,早晚分服。
2.無痰不作眩(由痰阻引起的眩暈症)。飲食失節,過食肥甘,會使脾胃運化失常而聚濕生痰,痰濁中阻,蒙蔽清陽,發為眩暈。此型眩暈症的臨床表現為頭重昏蒙,胸悶惡心,時嘔痰涎,不思飲食。治療此症應以化濕祛痰為主。方葯可用半夏白術天麻湯加減:取半夏10克,白術15克,茯苓20克,橘紅10克,天麻10克,牡蠣30克,澤瀉15克,竹茹10克。將上葯水煎2次,將葯液混勻。每日一劑,早晚分服。
3.無虛不作眩(由氣血虧虛引起的眩暈症)。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思慮勞倦或飲食不節,可損傷脾胃,或因脾胃素虛,皆能導致氣血不足,氣虛清陽不升,血虛使腦失濡養,發為眩暈。腎為先天之本,主藏精生髓。腦為髓海。房勞過度,或有遺精滑泄之疾,或年老體衰,腎精耗傷,腦髓不足,也為眩暈之因。氣血虧虛型眩暈者,動則加劇,勞則即發,面色萎黃或蒼白,唇甲無華,心慌氣短,食少身倦。治療此症應以補益心脾,培補氣血為主。方葯可用歸脾湯:取黃芪20克,黨參20克,白術10克,茯神15克,當歸15克,炒酸棗仁15克,遠志10克,龍眼肉15克,木香10克,甘草10克,大棗10枚。將上葯水煎2次,將葯液混勻。每日一劑,早晚分服。若腎精耗傷引致的眩暈,可伴有腰膝酸軟,神疲健忘,遺精耳鳴,記憶減退等。方葯可用補腎定眩湯:取枸杞子30克,菊花15克,熟地15克,山葯30克,菟絲子15克,女貞子15克,肉蓯蓉20克,山萸肉15克,杜仲10克。將上葯水煎2次,將葯液混勻。每日一劑,早晚分服。
㈧ 治療眩暈中葯選哪些好
眩暈症發作時應立即採取卧位、避免頭部活動、保持安靜,有可能短時間內就可緩解。若病情反復、嚴重者可以口服眩暈靈,消除頭暈目眩,舒張大腦微循環及供血障礙,斷絕眩暈再次復發。希望我的回答能給你帶來幫助!
㈨ 治療眩暈症的中葯有哪些呢
應該多吧!眩暈症的原因有很多,腦供血不足、頸椎基底供血不足、美尼爾氏綜合專症、耳石症等都會造成眩暈的屬情況,而他們歸根結底是由於微循環不暢造成的,蜜環菌的主要作用就是提高供血供氧能力,促進各部分組織的微循環,以達到攻克眩暈的效果。
梅尼埃(美尼爾)氏綜合症,美尼爾病現在的正式名稱叫"梅尼埃病",它幾乎成了眩暈症的代名詞。其實梅尼埃病只是引起眩暈的疾病之一。梅尼埃症是一種伴有旋轉感的頭暈,病人往往伴有惡心、嘔吐、不敢睜眼、出冷汗、四肢發冷等症狀。能引起眩暈的疾病有多種,如中耳炎的並發症迷路炎、美尼爾氏病、流行性眩暈、位置性眩暈、引起內耳病變的葯物中毒、頸椎病等。其中以美尼爾氏病最為常見。
美尼爾氏綜合症屬於眩暈症中比較嚴重的一種,它因為內耳迷路積水造成,究其原因也是微循環不暢造成,積水使內耳迷路堵塞,而水本方蜜環菌能夠疏通積水暢通迷路,解決美尼爾氏綜合症引起的眩暈耳鳴等,效果都是經過科學驗證的。